古代一品大員出差,如果被暗殺或投毒,意外死亡,會有什麼後果?

豔陽雪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不管是哪個朝代,古代位列一品的官員,肯定是朝廷的封疆大吏,國之重臣,如果是出巡的話,肯定是重兵護衛,即使是微服出訪,身邊護衛肯定也是高手中的高手,對於官員的安全肯定是慎之又慎,總之不是誰想殺就能殺的。

當然如果是意外死亡的,比如病死或者是什麼原因意外死亡的,而且查不出來是人為的,那麼肯定是不會牽連到其他人,皇帝只會給於死去官員相應的撫卹和恩賜,比如清朝的林則徐在出差的途中因病逝世,朝廷就沒有追究任何人,而只是贈其太子太傅銜,照總督例賜卹,並賜其諡號文忠。



但是如果是被暗殺或者投毒而死的,後果那肯定是相當嚴重的,堂堂一個國之重臣死在出巡的路上,這讓朝廷的顏面何在,讓皇帝的臉面何在,只能說註定會掀起一番血雨腥風。那麼後果到底會是怎樣的呢?

第一、護送他的護衛們基本上逃不掉死亡的命運,先是會被酷刑審問,即使查不出什麼,他們也必死無疑。畢竟作為護送重臣的護衛,他們是少數知道官員行蹤的人員,而且也是他們護衛的,如果他們的眼裡官員被暗殺或毒殺,試問誰相信這件事情跟他們無關?即使真的跟他們無關,他們也必死,理由就是護衛不周。



第二、官員死亡的地方的父母官必定會被問責,輕則處分重則丟官。當然以上僅僅只是此事跟他毫無關係的後果,但是如果查實跟他有關係,那就不是處分不處分的問題啦,最好的結果就是他自己被斬,最壞的結果就是被滿門抄斬。總之,一句話不管大官的死跟他有沒有關,他都是第二個倒黴的。

第三、當然就是全國通緝殺害大官的兇手,如果找不到也沒辦法,但是找到的話就看皇帝怎麼處理啦,一般情況下這位兇手很大可能會被酷刑折磨,甚至被凌遲處死,畢竟這關乎朝廷和皇帝面子,如果不從重處理,那麼朝廷和皇帝的威嚴何存,以後誰還怕朝廷呢?只有狠狠的折磨兇手,百姓們才會怕,那些本想或者以後想殺害朝廷官員的人才會怕,才會有所顧忌。



第四、當然是查出幕後的指使者啦,一般情況下會殺害朝廷大員的無非就是他的政敵和要造反的人。這種情況的處理的結果取決於皇帝是不是實權皇帝。如果是實權皇帝,如果是政敵,被查出來,輕則處斬重則滿門抄斬,畢竟皇帝雖然允許黨爭,但也只限於朝堂之上,如果動不動就殺害自己的政敵,朝廷和皇帝的威嚴何在,所以絕對不能開這個頭,那個人必須死,甚至如果皇帝的性格很殘暴,滿門抄斬都算是輕的啦,滅族都有可能;而如果是要造反的人,那麼不必說,滅九族的事情,哪個皇帝允許自己的身邊有想造反的人,所以殺一儆百,滅九族再正常不過。

但如果是傀儡皇帝,那麼基本上不會出現什麼事情,政敵可能就是暫時丟官,可能過不了多久風頭過了又回來了,就是做做樣子,畢竟能夠跟一品大員做政敵的,你說他權利能小到哪裡去?後者可能啥事都沒有,試想想一個要造反的人,權利有可能不大嗎?況且如果這個皇帝是傀儡皇帝,只能說這個人就是權臣,這樣皇帝能拿他怎麼辦呢?所以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第五、不管這位大員怎麼死,朝廷肯定會追封他官職,並給與撫卹,和對其的葬禮進行安排,再就是追贈他諡號。

第六、還有就是死去大臣的位置如何安排,作為一品大員,其位置更是是十分重要的,大概就是六部尚書一樣的職務,所以肯定誰都想頂替上去,而各個黨派也都想自己的人上去,那麼肯定就會引起一番明爭暗鬥,不過這似乎跟我們沒多少關係。



簡單的來說,一品大員不管是怎麼死的,都將會引起整個王朝的震動,如果是被殺則更為嚴重,勢必會有一大批人為這位官員陪葬,甚至還可能會有很多的無辜的人被牽扯其中,枉送性命。總之一句話重臣的死會有更多的人陪著他死。


澳古說歷史


古代一品大員出差,那就相當於欽差大臣,他們代表皇帝外出辦事。如果被殺或者意外死亡,那就相當於打皇帝老子的臉,按照法律而言後果會非常的嚴重。尤其是權力空前集中的清代。



法律規定

一般來說欽差出行的當地會有地方官員實行戒嚴,負責保護欽差大臣的人身安全。一旦有匪徒刺殺欽差大臣,首先第一步就是將地方官員扣押審訊,然後擒拿真兇,其次懲治欽差身邊的護衛人員。

案件審理結束之後,真兇歸案必死無疑,而護衛人員因為護衛不利全部處死。經過查實之後,地方官員如果參與其中,處以死刑,如果沒有參與全部革職,治失職之罪。



清朝欽差大臣被殺

1808年嘉慶得知淮安地區發生水災,五萬餘名百姓食不果腹,已經有了民變的跡象發生。因此嘉慶迅速下撥了20萬兩白銀作為救災之用,不料受災的百姓每人只領到了一二錢的銀子。也就是說真正用到百姓身上的銀子最多也就一萬兩,這件事讓嘉慶十分惱火,於是迅速派了新科的進士李毓昌查辦此事。

當地知縣王申漢等人得知嘉慶欽差到此,所以準備鉅款賄賂李毓昌等人。但李毓昌出身貧苦知道百姓的困苦,而且其為人品學端正,所以拒不接受賄賂。



經過李毓昌的私下查證,蒐集了所有當地官員貪汙受賄的證據。正當李毓昌準備返回京城時,王申漢等人買通了李毓昌的家奴護衛三人,這三人在李毓昌的飯食中投下了劇毒將其殺害。之後偽造了李毓昌自縊身亡的現場。

當李毓昌的夫人看到丈夫的遺體時,從其遺物中看到了王申漢等人的貪汙證據,所以推測丈夫死因不簡單。經過仵作查證,李毓昌死因真相大白,嘉慶因此盛怒,下令追查此事。



案件水落石出之後,嘉慶親自批示處死當地所有貪官汙吏,將其拋心挖肺祭奠李毓昌在天之靈,之後也將這些刁奴全部凌遲處死。

這件事發生之後兩江總督鐵保、江蘇巡撫汪日章因為失職革職流放新疆。

從這件事情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朝廷對於欽差大臣的重視,一旦有人暗殺欽差大臣,那造成的結果是非常嚴重的。



當然如果暗殺欽差大臣背後的勢力龐大,能夠公然抗衡皇權的話,只需要替罪羊即可。比如張文祥刺馬案,這件事發生之後,由於其背後勢力的阻擋,所以僅有一個張文祥落案,最終結果只有張文祥被拋心挖肺祭奠馬新怡。


我是越關


起源於明清的一品大員是中國官員的最高級別,但是一品一般只是榮銜,真正的實權封疆大吏其實是從二品開始,但是實權的封疆大吏又要在朝中掛一品的中樞榮銜,權力才算完整,說話才算數。

一品又分為正一品和從一品,正一品對應的官職為——

1. 太師,太傅,太保,光祿大夫

這幾個是典型的榮銜,表示皇帝信任你,皇子接觸你。

2. 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這幾個,相當於皇帝的貼身秘書,代表了決策權,知情權。

3. 領侍衛內大臣,鑾儀衛掌衛事大夫,建威將軍

這些相當於貼身保鏢。

4. 子爵(清朝時期)。

這個表示待遇。

從一品對應官職為——

5. 少師、傅、保,太子太師、傅、保

也是和皇家親近的,不過低半級。

6. 協辦大學士

也是貼身秘書,不過低半級。

7. 六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內大臣

這些屬於幹實事的各部部長,公檢法最高領導,警衛部隊最高領導。

8. 滿洲、蒙古、漢軍八旗都統,駐防將軍,烏魯木齊都統,察哈爾都統,提督,榮祿大夫,振威將軍(清朝時期)。

這些屬於有一點點實權的,帶兵的。

一般來說,1-6 都是在京中的,到地方出差的幾率比較小,而且一旦出差,也都是專門的管道。

而7-8,因為工作關係,就有可能到地方了,尤其是提督,但是提督是武官,到了地方是受總督、巡撫等文官管制的。

真正意義上的實權大員,實際上是二品的總督、巡撫。

如果這兩個職務又掛了一品尚書銜,那就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一方大員了。

那麼歷史上有沒有這樣的大員遇刺呢?

還真有。

清朝有兩個。

第一個是著名的刺馬案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1870年8月22日),兩江總督馬新貽到金陵校閱場參觀射箭訓練。這個時候兩江總督只能算是二品不能算一品。

返回總督轅門的時候,半途遇到有人攔路鳴冤,刺客張汶祥乘亂用匕首刺殺馬新貽,第二天,馬總督不治身亡。死後,朝廷賜予他少保榮銜,可以算是一品了。

作為晚清四大懸案之一,這個案子在當時一直沒調查清楚。有說是馬新貽之死是因為不守信用被兄弟報復,也有說是馬新貽被指派查曾國藩在攻打太平天國天京時吞沒的財產因而遭到曾滅口。

但是最終也沒查出來個所以然,也就不了了之了。朝廷為了權力平衡,也沒有大動干戈地去查,除了懲治刺客,也沒牽連其他人。

這個改變為了很多電視劇,比如《刺馬》、《投名狀》等等。

第二個是林則徐

1847年,林則徐已經是雲貴總督了,1848年,又封太子太保,咸豐帝非常重用他,希望他南下去平定剛剛有點苗頭的太平天國。但是林則徐那個時候身體一直不好,在南下的時候,因為痢疾不止,不治身亡,享年66歲。

很多人覺得林則徐就是積勞成疾病死的,但是也有人分析說,他是被人下藥,下了巴豆導致腹瀉不止而死。因為林則徐死前大喊“星斗南”。有人說這個發音像是“巴豆瀉”,就是說是被人下了巴豆導致腹瀉,也有人說這個發音像是“新豆欄”,是指以前他禁菸時候得罪的一些當地仇家。

如果這種傳聞是真的,那麼林則徐就算是中國歷史上在出差時被投毒致死的最大的官了。

對此,是當作正常病故處理的,也沒有什麼牽連一片。

連自己的功臣,封疆大吏的安危都無法保障,足以說明一個朝代的腐朽沒落了。


HannibalLecter


欽差大臣遇刺,龍顏大怒,必大動干戈

一,問責地方官員,扣押查其失職之罪。一品大員巡視,當地官府會戒嚴,安保措施嚴密。地方官員若參與暗殺,必處以死刑無疑;即便沒參與,負責欽差安全的地方官員將被全部革職查辦。

二,懲治欽差護衛隊。為保護欽差而犧牲的護衛,會被嘉獎(類似後來的烈士);活著的護衛則會被調查審訊,無論是否有內鬼,活下的護衛一律斬首。這麼做的目的:鼓勵(其實是逼迫)護衛隊衷心護住,防止臨危而逃。

三,緝拿真兇。朝廷一品大員位極人臣,皇帝心腹和顏面,刺殺一品大員,甚或牽扯謀反,可想見,查出來必然不難。一旦真兇歸案,包括與其相關人員,必死無疑。

亖,外部力量刺殺一品大員。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或許是外部力量。唐朝詩人宰相武元衡,在十多個護衛兵保護下,在上朝路上被潘鎮刺殺。大唐直接派兵攻打這個潘鎮,包括與其來往的割據,一律打擊,一個不放過!



成功暗殺幾率極低

首先欽差出巡,朝廷和地方官員皆知。除了護衛隊和地方官員,所謂吏戶禮兵刑工各部,能夠照應到的必然都會做出安排。

另,大家都知古士大夫有食客,官員也會有私人護衛隊,這些人肯定都是高手,或牽扯江湖人士,這個私下力量不但強,還是個隱秘的關係網。

至於投毒這個古老的辦法,就算在知己知彼,看似有無限機會的後宮,都不容易,何況被動地投毒出巡官員?想太多了吧


鰲拜:別跟我扯“品”這種檔次,岳飛來,鰲拜現。


所以,無論從暗殺難度,還是暗殺後果,敢動並且有能力動一品大員的勢力實在難找出來。刺殺欽差,難度最大,風險最高!還是洗洗睡吧!


上弦月M


這個後果很嚴重的,天子一怒伏屍百萬,當然你這是假設,一品大員出門隨從保護的軍隊肯定多,還有貼身死侍保護,哪那麼容易死,刺殺一品大員全家抄斬,一般人做不出來,肯定上升國家層次,敵國刺殺,政敵對手謀殺都有可能。一品大員除了地方上將軍,在北京城的是很少出門的,清朝地方上的一品大員,有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湖總督,陝甘總督應該是一品大員吧,這樣的人怕死肯定會保護自己。到了明朝,一品大員只有駐守邊疆的大將軍和南京中央機構裡的老頭子了,那更不容易死了。不過還真有刺殺的案例,同治年間,兩江總督馬新貽就被刺殺,這和朝廷的爭鬥有關,同治年間皇帝威信為不咋滴!後來不了了之,再後來曾國藩調任兩江總督位置。可以去看看。


李晚晴呀


敢這麼幹的人基本上可以定義為是想謀反了,因為一品大員出差基本上都是帶有皇帝欽賜的玉牌的,人人都是見了要下跪的,根本沒有人敢違抗,但是如果真的有人不想謀反就是單純的看不慣或者因為私仇然後把他給暗殺或者毒死之後,謀害者必然沒有什麼好的下場,在古代能夠代表皇帝出差的人基本上都是皇帝的心腹之人。



一般來說,一品大員被謀害而死的可能性比較小,首先出差會有很多保護的人,這些人雖然不能以一敵百,但是在當時絕對比較厲害保鏢了。所以很有可能的一種情況就是保鏢都已經被買通了,所以出差的人死了,皇帝是一定會專門派人去追查的,首先要查的就是保鏢,保鏢沒死很顯然就有問題了,一般先是找出幕後兇手然後在一律處死。



如果保鏢都死了那肯定就是查到那個所在出差地的地方官員,然後進行徹查,查出結果是有官員涉及也都是和主謀同罪,一併處死。那麼真的有這樣的比較意外的案件,在清朝還真的有幾個,大家普遍知道的應該是林則徐的,當年的咸豐皇帝就非常的器重林則徐,也派他南下去看看能辦不平定一下早起的太平天國。



但是因為年紀也比較大了,當時的林則徐已經66歲了,而且又是體弱多病,在南下出差的時候還真的因為舊病復發直接不治身亡。但是很多人說林則徐實際山並不是什麼舊病復發而是被人下毒害死的,據說是下了瀉藥,就導致林則徐腹瀉然後導致脫水,加上本來就體弱多病,哪裡經得起這樣的折騰。



後來其實也沒有人去徹查什麼東西,就是以為林則徐就是正常的因為生病而死,處理的方式也很簡單,也沒有牽連保護他的那些人,但是後來有人分析說很可能是曾經林則徐在禁菸的時候得罪了很多人,於是就有仇家自己尋上了門來,把林則徐害死了。綜合來說這的確是一個比較離奇的案件,因為想查也真的無從查起。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封建社會的官場,講的是排場。這場面可不是吹的。自開始封官為吏那一刻起,沒有人不是不企圖爬得更高的。地位越高,官位就大,排場也就更喧囂,威風八面,極能滿足為官爭風光耀祖宗的目的,讓鄰里側目而敬畏之。

至若在位為政,在地方在朝廷。官員的出行是雙重保護的。一是官位上的相應配製。比如,蕭何在相國位,劉邦增二千人保護。二是,私人的保鏢,家將(這在歷朝歷代官方允許),比如,秦朝李斯上班,護衛人馬走了半條街,讓秦皇大為不滿。——這些位極人臣的一品大員,平日裡尚且如此,一旦奉了皇命外出赴任或調研,那戶部,禮部,吏部,甚至兵部也有所安排,更別說私人武裝,沿途地方,江湖俠客的拱衛了。這樣一來,想行刺,劫道的綠林人士遇到的困難就非常的多了。外人想靠近也沒辦法。至於下毒,人家有試吃的奴才先嚐,先死的中毒的是別人。只有意外死亡,如秦始皇崩在沙丘,才叫天意。

總之是,官員一去,大多能安抵目的的。 有如意外死亡。六部中的刑部就有事幹了,該怎麼著,按刑條辦理就是了,後果是誰,逮誰就是了。這一點不困難。





劉一千五


按著當時的律法,所有戰死的護衛隨從一律嘉獎當烈士,而活著的護衛人員則一律斬首。這是從戰國時候魏國開始施行,然後歷經各朝各代後一直保留下來的,這是為了防止有護衛人員在危險的時候丟棄自己的主官逃走,同時也鼓勵護衛英勇殺敵救主。

其次,該案件事發地點的所有州牧郡太守府衙等三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員一律就地免職並押送刑部受審,因為這些人都有作案的嫌疑。所以必須先拿下來抓起來關,然後朝廷還會派出欽差大臣手握尚方寶劍來地方督察案件真實情況。但是,不管真實情況如何,這些被關起來的官員政治生涯就完了,即便查明自己沒有參與暗殺那麼失職之罪也足以讓人罷官奪爵並充軍流放。所以呢,一般有朝廷大員要下來巡查,那麼地方的安保工作那得怎麼一個捉急,一般是要把所有行程事先敲定下來,然後開始清場排查,戒嚴,所有有犯罪前科的一律先抓到牢裡關起來。因此歷來朝廷大員出巡都是勞民傷財的事。

最後,一旦被查實暗殺事件為某人作為,那麼不管成功與否,這個行事之人必然會被案誅九族。


優己


漢景帝年間大臣在回家途中被殺,皇帝大怒徹查幾個月終水落石t出,嚴罰了不法狂野之血徒,,,


94310417小云


隨著古代政治體系的成熟,大臣死於暗殺或者投毒的比較少,當然一旦發現有人暗殺或者投毒大臣,國家一定會對比大動干戈的,比如唐朝年間,一個姓武的宰相被藩鎮刺殺,國家對比的做法是攻打這個藩鎮,殺死指使者節度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