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的历史功绩并不大,为何令后世人称道不已?

黄淑辰


汉有文景,唐有贞观。这是华夏历史两大黄金时代。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平定匈奴,是建立在文景近五十的物质经济基础之上的,而之所以汉文帝“名声不显”就在于汉文帝的内敛。低调。这和他长期不受重视与母亲薄姬的影响有莫大关系。汉文帝,刘恒生于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23岁登基。在位23年。公元前157年驾崩。终年46岁,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西汉立国后,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公元前180年群臣平定吕后之后。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


在平定吕后之后,有资格继任皇帝是朱虚侯刘璋和齐王刘襄。但正式这二人表现出的强悍让群臣畏惧,所以才选择了低调的代王刘恒。应该说,这次群臣眼光不错,选择了一个伟大的君主。在封建时代所有皇帝中,汉文帝应该是第一集团的皇帝。汉文帝能够在吕后去世的危机时刻,能够处变不惊,虽有迟疑但也是立即前往长安登基。可见具有相当的战略眼光。从开国老臣手里兵不血刃夺权,而且是掌控实权的皇帝。汉文帝绝对在古代皇帝中顶尖的这叫夺权成功。 汉文帝在治理国家深知“治大国如烹小鲜”他深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对于百业凋敝的大汉来说,什么都不做是是最好的,别瞎折腾,也就是的老子的无为而治,一个国家的政策好不好。就看他适不适合那个时代。可以说,汉文帝的措施是符合当时的环境的。这叫治国成功。《史记》记载:孝文帝从代以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文帝当皇帝二十三年,没有盖宫殿,没有修园林,没有增添车辆仪仗,这在历史上是很难得、很罕有的。明朝朱熹曾说:”三代以下,汉之文帝,可谓恭俭之主。“崇尚无为而治,

与民休养生息是文帝主要的政治纲领。可以说,汉文帝最值得称道的就是节俭,西汉末年赤眉军作乱,把所有皇帝的陵墓都被挖了,第一个挖的就是汉武帝的陵。但唯独没动汉文帝的陵墓,既是仰慕文帝,也是因其知道这位“小气”的皇帝陵墓中不会有啥值钱玩意。文帝也极其重视农业,亲自带着大臣们下地耕种,皇后也率宫女采桑、养蚕。可谓率先垂范。可以说正因为文景二帝没做过什么丰功伟绩。才会有汉武帝文治武功。

汉文帝时期没有权臣,文帝在对外关系上是外和内刚,对匈奴采用和亲政策,苟的不能在苟即使面对匈奴强硬,汉文帝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可以说,在没有绝对实力的情况下采取隐忍是正确的,积攒力量带后世解决。这是颇具远见的措施,但对待南越王赵佗也是如此。赵佗在吕后秉政的时候造反。到了汉文帝时用天子仪制,汉文帝也就忍让。派人给赵佗父母坟设置守邑,并善待他的亲属。赵佗得知以后主动去了帝号,甘为大汉藩王。文帝用怀柔的方式安抚了南越,给汉武帝刘彻统一南越打下政治基础。汉文帝属于典型的不争不抢,人畜无害,却能一路顺畅最终赢得一切的人。


做一个比方,是雍正的节俭成就的乾隆败家奢侈,而文帝的节俭成就的却是汉武帝平定匈奴的万世功绩,汉文帝做里子,汉武帝当面子。也就是文景两代皇帝才成就了一个汉武帝。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有好皇帝评选的话,汉文帝作为候选人绝对不会掉出前五名的排名。文帝的好,可以说发自内心,而这一切又和他的出生,还有面对的时局,和他所真心实意施行的政策有关,皇帝都不完美但是汉文帝接近完美。

汉文帝刘恒是个苦命的孩子,生母薄姬是投降的魏王豹的王妃,因为貌美还有学识而被刘邦赏识并且进入刘邦的后宫,之后生下汉文帝刘恒。之后聪明的薄姬为了避祸主动要求跟随儿子刘恒去封地,才躲过之后的“诸吕之乱”。

在“诸吕之乱”之后,朝廷重臣开始给皇帝做海选,毫无根基而又以贤明著称的汉文帝被选入视野。

于是在公元前180年刘恒以藩王身份继承大统,这件事看上去是好事情,运气好的没边了,居然撞大运做了皇帝,其实吧,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那时候的汉帝国,可谓百病缠身,内忧外患,充满危机,一片凋敝景象。

当时时局到底如何我们继续看。

汉朝自从高祖登位开始其实一直都不太平,先是攻灭各地割据诸侯王,,后来诛杀功臣,之后连连用兵,刘邦也在匈奴哪里吃了大亏,才有白登之围,和后来的和亲政策,刘邦死后,又遇见匈奴扣边吕后卑颜屈膝选择忍辱,之后就是吕后之乱,当时情况是吕后专政,以吕产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吕氏封有三王,引起朝内大臣和朝外诸王嫉妒,酿成“诸吕之乱”。

随后“诸吕之乱”被周勃陈平等人带头平定。

这就是西汉开国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而着一系列事情持续多久,准确的说有23年。一个国家23年都在风雨飘摇,不停内乱那当然是民不聊生。

据史料载:刘邦时期物价就已经开始飞涨,当时1石米的价格需要1万钱,也就是说120斤大米要现在2000 元人民币,比现在米价贵多啦。而购买1匹马则需要100两黄金。

于此同时,商业行为也非常混乱,商人投机倒把囤积曲奇想象严重。这貌似已经成为汉初的顽疾。

当时民间的现状是,“人相食,死者过半”,很多百姓房子没有,土地也没有,失业在家又找不到工作,政府也没钱救济,无奈只能到处流浪,就形成啦流民。流民问题一直是封建帝国最大问题之一,流民代表的就是不稳定,明朝就是亡于流民。

以上是帝国内部经济问题,还有个大问题就是藩王割据问题。

汉初刘邦以复古分封和郡县制二种方式制定帝国制度,当时分封有异姓功臣为王者七国,同姓子弟为王者九国,不仅如此,还有侯国一百余。这些封国和封侯俨然独立王国。

他们将自己封国封都视作自己都私有财产,故而尽心经营,千方百计地壮大国力,而对中央政府,只是每年象征性地交点“保护费”为税赋。

中央政府要管理全国却无钱可用,地方封国和封侯却是富得流油,其中又以吴王刘濞为最,他的封地有铜山在手,居然自行铸钱,还靠近海边可以煮水为盐,盐铜一直是封建帝国的财富根本,一个中央政府没有盐铁一个地方封王却有,这就难免尾大不掉。而吴王刘濞有如此多财富,野心当然是随之增加。

侯国富有,中央贫困,按现在说法,是部门经理比董事长拿的年薪还要多。

也因此高祖刘邦,汉惠帝,吕后及中央高官都厉行节俭,粗衣淡饭,实则是国家没钱,不得已而为之。

当时都汉帝国就是如此,强枝弱干,外有匈奴,内有流民,经济凋敝,财政困难。

而这个时候上台的汉文帝,你认为他做皇帝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吗?

汉文帝登位,形象的比喻就是在走钢丝绳,稍微不留意就有性命之忧,封国,内部流民,外部匈奴,都可以要他命。

汉文帝就是面对如此危局上台的,那么他是怎么做的?

当时的汉文帝是被大臣拥戴成为皇帝的,刚来的时候他心里也没底,大臣心里也没底。

一群都没底的人在一起,难免不互相怀疑。

可是汉文帝不同他有他的人格魅力,就算心里没底,甚至有一丝惶恐。但是以“仁孝宽厚”著称古今的他,拿出来自己的人品作为赌注。

在所有朝臣还有天下人怀疑的目光中,他以坦然承认现有局面为前提下,力求舒缓矛盾双方的情绪,力求一个相对平缓的态势。

在局势稍微缓和之后,他开始施行新政,以“轻刑法,减赋税,亲懦臣,求贤良,年岁收成不好就下沼责己,又不大更张, 一意与民休息”为政策主导。

可以说将治理地方的权利全部交出去,而他只制定大政方针。将会有的各种阻力降低到最低。

对于当时汉帝国的时局而言,需要的是“戒急用忍”,在“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的贫困现实之下,大刀阔斧的改革肯定是适得其反。

那么什么才是解决根源问题,不过是让“百姓有饭吃,不至成乞丐;百姓有房住,不至成房奴;百姓有地种,不至成草寇,百姓有工作,不至失业,这才是最紧要的民生工程。

至于那些尾大不掉的诸侯王,真的没功夫也没能力搭理,只能放之任之,等待时机。

公元前178年,刘恒下诏,“除田租税之半”,就是将耕地租金从15税1改为30税1。随后在公元前168年这个政策又实施了一次,也许是他觉得这样的力度还远远不能给百姓带来实惠。公元前167年,刘恒干脆下诏,将田租全免。

虽然不久之后又恢复30税1的租金,但刘恒和他的帝国已经向天下昭示了一种决心,这种决心在他登基后成为一种不可动摇的治国理念,那就是以民为先,与民休息。

在恢复国力几年之后,汉文帝开始想办法解决尾大不掉的诸侯王问题。

公元前164年,齐王刘则死,无子继位,刘恒以齐国开刀,将其分为六国,之后在同年,封淮南王刘长的三子刘安、刘勃、刘赐为淮南王、衡山王、庐江王,实际上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削弱了侯国的实力。

虽然诸侯坐大的局面未有根本的改变,但至少在一定层面上创出了安定与发展的模样。

随着汉文帝与民休息政策的施行,汉朝国力开始显著恢复。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国库里的钱多得数以万计,用来串起铜钱的绳子已经断了;国家粮仓里的粮食多得连粮库都存不住了,新粮下面压着旧粮,有些粮食已经腐败得无法食用。

如果将帝国比喻成一家公司,那么在刘恒继位之前的汉帝国刘氏企业无疑都快要破产

很多大企业正摩拳擦掌地准备清算,比如外患匈奴,比如内患的诸侯王,比如流民。

他们无不磨拳搽掌,盯上所有能抢夺的一切。

还好,还好,万幸的是,新董事长刘恒上台,经过一番董事会决议,通过“破产保护”之后的汉王朝终于凤凰涅槃。刘恒抓住了所能利用的全部机会,随着帝国蒸蒸日上,他也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政治领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帝国接班人,这句话汉景帝刘启可能不止一次地从父亲汉文帝刘恒的口中听到。实际上,汉景帝也是这样做的,他继位以来始终兢棘业业,如履薄冰。因为帝国的好梦才刚刚开始,远未到弹冠相庆的地步。令他最担忧的,不在内廷而在外藩。

他要承先帝之业,让帝国更上一层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老大”,就必须对各地藩王做彻底的清除。这也是后来汉景帝”七国之乱“的根源。随着汉文帝汉景帝二位帝王的励精图治,终于才有啦汉武帝的犁庭扫穴,成就大汉盛世和汉民族之荣光。

历史的承接就是如此发人深省,汉武帝伟大,汉景帝也伟大,但是诺要说最伟大的,我看还是开创者汉文帝。


阿斗不傻


首先需要反问提问者一句:谁说汉文帝的历史功绩并不大?

真正的事实是,看似执政低调的汉文帝,却堪称两汉历史,乃至中华历史上至为卓越的一位帝王。西汉王朝的强势崛起,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的强汉时代,都是这位一生勤奋谦逊的帝王,手把手奠定。

如果一定要说汉文帝“历史功绩并不大”,乍看他在位二十三年的整体表现,确实也不够高调,既不像后世某位喜欢标榜盛世的帝王一样,给自己加什么“十全”称号,更没有什么“xx一帝”的吹嘘。他执政时期的文人们,也极少有人写歌颂他的诗篇。总的看来,似乎就是平平淡淡走完帝王生涯。

但如果细看他执政生涯的每一步,却会分明发现,他的低调之中,却潜藏着执着的坚持,还有深谋远虑的筹划,每一步“无为而治”的举措,却都是对未来汉王朝崛起,精确的未雨绸缪。

首先代表了这位低调帝王改革勇气的,就是他一个著名的举措:令列候归国。也就是叫盘踞在长安城的各路列候们,返回自己的封地。这可不止是叫权贵们挪一下地方,而是不动声色的把中央集权掌握在手中。作为一位被列候们拥立登基的帝王,汉文帝的这一步举措,本身就充满着极大的风险性。可顶住压力的他,到底成功达到了目标,看似“无为”的西汉王朝,行政效率从此提速。

也同样是在汉文帝年间,秦朝以来残暴的“肉刑”得以废除,令举国恐怖的“首孥连坐法”也成了历史名词。

自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被禁锢许久的中华文明,这才得到了彻底的松绑。一度散失殆尽的先秦百家文化典籍开始重见天日。汉武帝时代“独尊儒术”的文化生态,正是从汉文帝时代起奠定。

自汉高祖年间起就日益休养生息的西汉经济,更开始了高速复苏。狠抓技术革新的汉文帝,更实现了中国冶铁业的腾飞,铁质农具越发普遍的应用于军事与农业生产中。西汉盛世的经济基础越发牢固。但对汉朝未来影响最深远的,更有汉文帝时代,一场不动声色的军事改革。

后人对汉文帝诟病极多的,就是他对待匈奴软弱的态度。哪怕在甘泉宫都被匈奴焚毁的情况下,他也没有下定与匈奴一战的决心,依然还是努力维持窝囊的和亲政策。但是,数十年后发起对匈奴追亡逐北战役的汉武帝刘彻,却必然会感激此时汉文帝的付出——自汉文帝前11年起,汉文帝就坚定的采纳了晁错的《言兵事疏》,坚决以稳进的建设手腕,重建一支全新的西汉骑兵部队。正是这新颖的思路,令开国时屡遭匈奴吊打的西汉骑兵,实现了满血复活。一支多年后先平七国之乱,后又雪耻匈奴的大汉铁骑,正是在汉文帝手中诞生。

这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看似“业绩不大”,却以一生呕心沥血,为汉王朝强大奠基的汉文帝。当后人铭记汉武大帝追亡逐北的辉煌,汉宣帝收西域降匈奴的荣光时,同样不该忘的,正是这位为这一天呕心沥血一生的汉文帝——任何民族的强大,最应铭记的,就是那些低调的奠基人。


我们爱历史


汉文帝刘恒因性情温和,宽厚仁慈,生活简朴,谦虚克己,在皇族集团和功臣集团戮力同心荡涤诸吕之后登上皇位。他在位二十三年,史书称其“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是中国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统治者中凤毛麟角的开明皇帝。后世对汉文帝的治世功德赞誉不绝,甚至也得到了西汉末年赤眉军的尊崇,赤眉军攻占长安后,西汉皇陵均被破坏,唯有汉文帝的霸陵得到了保护。

汉文帝坚持以农为本,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奠定了西汉王朝稳定发展的基石。税赋由十五而一,变为三十而一,好年景甚至完全免除租税,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维护了农民利益,这在封建社会是不多见的。他重视弱势群体,施行了一系列赈灾和救济政策,“赐天下鳏寡孤独、穷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儿九岁已下布帛米肉各有数”,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疋,絮三斤。90岁以上老人的慰问品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亲自送达。

汉文帝下决心废除肉刑、改革刑制。汉代的肉刑主要有黥刑(脸上刺字)、劓刑(割去鼻子)和斩左右趾(砍去左足或右足)。他认为政治不清明,教化不显著,酷刑峻法也难减少犯罪,而且肉刑加身,使罪犯易于自暴自弃,产生对社会的仇恨情绪,不利于犯罪者改过向善。

汉文帝广开言路,废除“诽谤罪”“妖言罪”,鼓励人们提意见和建议,发表对朝政得失的看法,以改进政府工作。由于汉文帝废除因言获罪的旧制,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一生不杀进言者,却采信良言,屡屡改过,即使偏激、不当言论也虚怀若谷地包容,所以,臣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结果礼义兴达,四海殷实。

汉文帝坚持和为贵思想,以自己的真心实意感化匈奴和南越,使南越王再次称臣,匈奴抛弃了历史积怨,与汉结为兄弟,战争危机消解于无形,保持了和平发展的局面,安定了百姓生活。

汉文帝以孝治国,自己为人楷模,《二十四孝》中就有其亲尝汤药的动人故事。治隆于上,俗美于下。汉文帝的美好品德感化得当时的士庶官民纷纷仿效,一时间孝悌仁爱成为当时社会上普遍的道德风气,战争导致的匪盗横行局面无声化解,犯罪率急剧下降,汉文帝在位二十余年间仅处理数百起案件,几致刑措,为汉初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安定有序的环境。


历史沉淀的理性


没有文景之治四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哪有汉武帝开疆拓土把匈奴按在地上摩擦又摩擦!

我们说,

秦奋六世之余烈,方能有秦始皇气吞山河,一扫六合,书同文,车同轨,功过三皇,盖过五帝,千古一帝实至名归。

是历史的使命,让秦皇汉武可以名留青史,可以开创万世之基业,可以为后人称赞。

可是,难道秦始皇前面的六位王就不伟大了?就不功勋卓著了?

难道文景之治,休养生息,国家富裕,就不值得后来称道不已了?

不是的。

他们依旧是很伟大的,因为,他们清楚,在那个历史的节点上,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什么事。

这就已经很伟大了。

很多帝王是不清楚的,明明该休养生息之时,非要开疆拓土,对,就是隋殇帝,杨广。

最后落得身死国灭,遗臭万年。

汉文帝之所以为后人佩服,称道不已,不仅仅是因为他做了应该做的事。

而且,他还把这件事,做的很好。

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是后来者无数君王都想效仿文景二帝,效仿他们开创的盛世。

无数乱世之人,更是对文景之治的那个盛世,羡慕不已。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尽烽烟。

对于后代人来说,“汉武雄图”是值得我们骄傲的,那是一个民族雄姿傲立的崛起。

对于当时人来说,“长城烽烟”又是让我们哀叹的,那是一架架白骨堆积出来的盛世。

所以,每当看到国家出了爱折腾的皇帝时,就普通老百姓来说,就越加怀念文景。


木剑温不胜


当年赤眉军起义盗遍皇陵,唯独对汉文帝“霸陵”尊重有加。有些人的功绩是润物无声、春风拂面,无形中产生深远影响的,就比如汉文帝刘恒。有些人的功绩是轰轰烈烈,热血豪迈的战场厮杀,为人们留下深刻记忆的,就比如汉武帝刘彻。


要说汉文帝功绩大不大?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皇朝盛世的缔造者,这一份功劳够不够大?汉文帝刘恒的“文景之治”,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的榜样。后世的历代盛世无不要拿出来跟文景之治比划一下,把文景之治作为超越的目标。


汉武帝之所以敢于挑战匈奴,就是因为汉文帝已经通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和经营武备,为汉武帝备好了钱粮、磨好了快刀子。也就是说,汉文帝的“文治”奠基了汉武帝的一切“武功”,汉文帝的盛世之治奠基汉元帝“犯我强汉,虽远必诛”豪气。汉文帝的施政奠基了整个大汉朝的走向巅峰的“高铁”。

穷兵黩武不算能耐,以暴制暴终不长久;以仁德施政,威服天下,一笑一瞥皆抵百万兵,这就是汉文帝。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完美评价的帝王。


尔朱少帅


我们来列举一下汉文帝的一些政绩吧。

1、元年十二月,废除了沿袭自秦朝的连坐律。下诏说:处理犯法者就可以了,让无罪的父母、妻子、儿女等也一起连坐,朕觉得非常不可取。

2、元年三月,又下诏救济鳏寡孤独穷困之人,给 80 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赐米、肉、酒。90 岁以上的老人,另外还要赐衣料。

3、二年五月,下诏去除诽谤和妖言罪。汉文帝认为应该广开言路,不可使人不敢作声。

4、十二年三月,下诏赐农民租税减半。

5、十三年夏,废除沿袭自秦朝的秘祝法,秘祝,是指发生灾祸,通过祭祀,把过失转移给下官和百姓众人承担的一种巫术。

6、十三年五月,认为要给人改过的机会,下诏除掉残酷的肉刑,只要服刑到期,就可以免为庶人。

7、十三年六月,下诏去除田地租税。

8、后七年驾崩,遗诏一切从简:悼吊三日,便可以换下丧服。不得禁止百姓嫁娶、祭祀、饮酒、吃肉。麻巾,麻绳,宽度都不要超过三寸。不要组织百姓到宫中来哭灵吊丧。哭祭的亲属和官员,早晚哭就行了,其他时间不要来。灞陵周围的山川河流,都保持原貌,不许更改。后宫的嫔妃,从“夫人”到“少使”,都遣送回家。

我这里列举的,都是站在百姓角度来看,文帝作为封建帝国天子宽厚而人性的一面。其他外交、内政方面的事情就不说了。

汉文帝在位期间,一心劝农,便宜行事,有意恢复战后百姓安定的社会、生产秩序和国家的经济状况,也确实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没有文景两代,也就没有汉武帝施展军事作为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在汉文帝身上,更多的是显示了“德”这个字。所以在他驾崩之后,丞相申屠嘉提议为他立太宗之庙,理由就是“德莫盛于孝文帝”。


东土大唐三俗和尚


题主这个说法是有些偏颇的。

对于武将我们往往用“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作为最高的评价,而对于皇帝历史学家往往用“××之治”或“××盛世”来盛赞。比如非常响亮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就是分别来称赞唐太宗和唐玄宗的功绩的。

而汉文帝恰恰是皇帝制度开创以来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的开创者,而且这盛世里不仅有他,还有他的儿子景帝。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孙子汉武帝创造了更大的功业!

祖孙三代都能在好皇帝榜上有名的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仅凭这一点就可以窥见汉文帝的历史功绩不仅大,而且值得大书特书。

下面我就具体来谈一谈他有哪些历史功绩。

没有搞“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一套,迅速巩固了皇权

汉文帝是以并不出众的代王的身份被群臣选为皇帝的,在朝中没有势力,他非常聪明地维持了现状。并连夜大赦天下,赐给民家主人每人一级爵位,赐给无夫无子的女子每百户一头牛、十石酒,允许百姓聚会饮酒五天。

但他还是把南北军交给了自己做代王时的中尉宋昌统率,命令张武(他当代王时的郎中令)担任郎中令,巡行宫中。又给在平定诸吕之乱中的一班文臣武将加官进爵。

群臣见新皇帝赏罚分明,不知不觉中都放下心来,从迫于形势很快便真心辅佐起文帝来。汉文帝也不着痕迹地使自己的帝位顺利巩固下来,实现了平稳过渡。没有刀光剑影,更没有血流成河。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给他一个大大的赞!

选贤任能,从谏如流

河南郡守吴公治理河南很有成绩,汉文帝便升他为廷尉。还在他的推荐下重用直言敢谏的贾谊。并下诏让大家多提意见,大胆议论政治的得失。授予“贤良方正敢于说话者”官职。即使有人在路上上疏,汉文帝也是来者不拒。

废除酷刑,以德治国,提倡生产,奉行节俭,国家富足人民安居乐业

汉文帝即位之初便下令废除了连坐法,后来又废除了诽谤有罪的法令,取消了肉刑、宫刑等酷刑。把脸上刺字的肉刑改为服苦役,把割去鼻子的肉刑改为打三百板子,把砍去左右足肉刑改为打五百板子。

汉文帝元年三月,他下诏救济鳏寡孤独和穷困的人。还要求各地照顾好老人,给八十岁以上的每人每月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岁以上的每人每月再给布两匹、丝棉三公斤。

他一生节俭,他的衣服全是用黑色的厚帛做的,皇后的衣服也很朴素,宫女们更不必说了。他用的账幕、帷子全不刺绣,也没有花边。有一次有人建议他造一个露台,汉文帝说:“十户人家的财产不过一百金。我住在先帝的宫里已经觉得害臊,何必再造露台呢?”

史记记载:“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驰以利民。”、“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

(因为薄葬,汉文帝的霸陵未被盗掘)

不轻启战端,边境安宁

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对自己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甚至有些苛责!

他在遗诏中说:“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而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联既不德,无以佐百姓。”、“联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联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

太史公司马迁曰:“汉兴,于孝文四十有余向载,德至盛也,廪廪向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意思是说:汉朝建立, 到孝文皇帝已经四十多年来,德政达到了极盛的地步。孝文帝已经逐步走向更改历法、服色和进行封禅了。由于他的谨慎、谦让,改制至今尚未完成。啊,这难道不就是仁吗?

换句话说,汉文帝几乎就是一个完美封建皇帝的典范!


碎史万段


要评价汉文帝,除了看他在任期间的功过,还要看看他之前和之后汉朝的状况。

我们先来看看之前。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在帝位8年,平定英布后就病死了,终年53岁。

之后吕后掌握大权,先立汉惠帝 (刘盈) 高祖长子,在位7年郁郁不乐病死,终年24岁。

惠帝死后,吕后又立少帝,继续掌握大权。

吕后死后,周勃等大臣杀了少帝和吕家,迎立当时还是代王的刘恒为皇帝,这就是汉文帝。

可以看到,在汉文帝之前,汉朝基本上是吕后专权,对外政策是和亲,对内是大肆封王诸侯国已经渐渐崛起。

我们看看汉文帝执政期间的情况


汉文帝在位23年,重用贾谊,晁错,打压奢侈浮夸之风。在历朝历代皇帝中,汉文帝都是节俭的代表,在位23年,他屡次下诏

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文帝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

减租免役,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文帝二年(前178年)和十二年(前168年),汉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把田租税率从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自此以后,三十税一成为汉代定制。汉文帝还把成年男子的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这样的减免,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汉文帝后六年(前158年),下令开放山林,准许私人采矿,开发渔盐,结果虽然是“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造就了一大批富翁,但也让老百姓得到许多实惠。

汉文帝还平定岭南势力,废除过关用传制度,增加流通。让诸侯国不许留在长安,节省诸侯国民众的压力。让民众给边关捐粮换爵,增加边关士兵存粮,给边关移民,增加边境实力。司法也清明,废除肉刑,改革刑制,减少许多重罚。

可以说许多政策都为汉朝国家实力的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文帝之后的情况


汉文帝和后来的汉景帝也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汉文帝后来病死,终年46岁。

文景之治可以说给汉朝崛起打了深厚的基础,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也没能影响大局。汉景帝之后汉武帝继位,正是有汉文帝打下的底子,才能深入北击匈奴,在历史上留下“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赫赫威名!


而且汉文帝还是民间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代表故人物。


到了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崛起,大肆破坏皇陵,唯有汉文帝的霸陵得到了赤眉军的保护。

从汉文帝前后,以及执政期内的实际事迹来看,可以说汉文帝的好皇帝名号真不是文人说说而已,的确是历朝历代中少有的体恤民情的好皇帝。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以史为鉴


先放出总结:汉文帝的无为而治,对于局势的把控,理性的发展,为后来汉武帝的崛起打下了基础,而他做事的方式方法一直是被后人称赞的。

先不说他做事的方式方法到底如何了得,先看看的他的出生以及怎么当上皇帝的之后,就能明白汉文帝为何被后世人歌颂了。

汉文帝的出生

汉文帝的出生就是一个意外,他的母亲薄姬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母亲薄姬原来是魏王魏豹的侧室,魏豹被击败后由于薄姬长得好看就被选入刘邦宫中的织房中工作。

但是因为他有两个好闺蜜,也就是管夫人和赵子儿,再得到刘邦宠信之后,经推荐,刘邦宠信了薄姬,但是此次的宠信并没有改变薄姬的命运,一样的不受待见,但是一枪打中,汉文帝意外被怀上了。

汉文帝刘恒在当时名不正言不顺,相当上皇帝几乎不可能,在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她的儿子刘盈为太子,但是刘盈自小体弱多病,在经过吕后制作人彘后,更是吓得一病不起,然后一命呜呼。

刘盈的死并不能让刘恒有争夺太子的机会,因为刘盈还有6个孩子,加之吕后掌权。似乎皇位永远不会眷顾刘恒。刘盈的儿子刘恭被称为前少帝,但是因为与吕后的矛盾,被吕后所杀,儿子刘弘称为后少帝,但是此时的吕后已经去世了,吕后的势力也受到清洗,这种情况下,刘盈所有的儿子不是被废就是被杀。

那么皇帝还是要人来当啊,这个时候,刘恒才华丽丽的登场。

我们可以看出,在一系列的皇权争斗中,刘恒连争夺资格都没有,可以说刘恒与薄姬非常弱势。

那么弱势的刘恒在成为皇帝之后,都有什么反应勒?

汉文帝登基之后,在一个弱势的情况下他非常善于把握进退之道,既没有在得到皇帝之位时候变得嚣张跋扈,又没有激进的去处理诸侯王的隐患,相反他以实事情况出发分析当时的环境和能供他施展的空间。

在这种基础上他真的如同道法自然一样的去“无为”,在分析清楚了敌我态势后,用一种最合理以及最稳妥的方式积攒力量,虽然表面上看来汉文帝没什么惊人的举动,但是真正确立未来削藩战争胜利基础的人便是汉文帝。这为后世汉武帝的崛起提供了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