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門事件:美國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事件之一

水門事件(Watergate scandal)或者水門醜聞,是美國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事件之一,其對美國本國曆史以及整個國際新聞界都有著長遠的影響。

在1972年的總統大選中,為了取得民主黨內部競選策略的情報,1972年6月17日,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James W. McCord, Jr.)為首的5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有關文件時,當場被捕。由於此事,尼克松於1974年8月8日宣佈將於次日辭職,從而成為美國曆史上首位因醜聞而辭職的總統。有相關影視作品與此相關。

水門事件:美國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事件之一

" 水門事件 "一詞,通過轉喻,已經包含了尼克松政府成員進行的一系列秘密的、經常是非法的活動。

命名"水門事件"的後綴"門"已經成為美國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政治和非政治的醜聞的代名詞。

主要起因

水門事件:美國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事件之一

因結束越戰有功而連任的尼克松因此事垮臺

水門大廈地處華盛頓特區西北區潑托馬克河畔,由一家五星級飯店、一座高級辦公樓和兩座豪華公寓樓組成。大廈正門入口處,有一個人工小型瀑布飛流直下,水花飄舞飛揚,使整個建築群有了"水門"的美稱。

1972年6月17日晚上,美國民主黨總部的一位工作人員離開水門大廈後,偶然回頭看了看自己的辦公室,他驚異地發現,已經熄了燈的辦公室裡有幾條光柱在晃動。不對呀,同事們都已經走了,誰又進了辦公室,不開燈,卻打著手電筒到處亂照。他馬上回到水門大廈,把疑點告訴了保安人員。保安人員立即搜查了有關的房間,抓到五個戴著醫用外科手套、形跡可疑的男子,其中一人名字叫詹姆斯·麥科德,自稱是前中央情報局僱員。其實,他是尼克松總統競選連任委員會負責安全工作的頭頭,奉命到水門大廈民主黨總部安裝竊聽設備。第二天,《華盛頓郵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報道了這一事件。

水門事件:美國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事件之一

水門公寓

尼克松哪裡還有心情度假,第二天就返回了華盛頓。白宮,總統辦公室。已經是深夜了,尼克松還在與幾個最親密的助手們緊急商討應對措施。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大家都沉默了下來,有的猛抽著雪茄,有的端著咖啡杯卻久久不送到嘴邊,目光都集中到尼克松身上。尼克松思考再三,終於發話了:"不是有三個古巴人嗎,麥科德以前也參與過'豬灣事件',那麼就把水門事件解釋成古巴人為了自己的民族利益而進行的竊聽活動。霍爾德曼,你去見一見中央情報局局長,叫他出面,以國家安全為理由,不要讓聯邦調查局插手。叫那幾個被抓的人不要開口,多花一點錢沒關係。還有,白宮裡的人在大陪審團那裡不要再胡言亂語了,這事由迪安負責。"

水門事件:美國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事件之一

尼克松的競選對手喬治·麥戈文

助手們分頭行動,尼克松自己也赤膊上陣,在第一次競選連任的記者招待會上,信誓旦旦地向美國公眾表示:"白宮班子和本屆政府中,沒有一個現在受僱用的人捲入這一荒唐事件。"他還故作鎮定地表示,"令人痛心的不在於發生了這類事,因為在競選中一些過於熱心的人總會做些錯事。如果你企圖把這類事掩蓋起來,那才是令人痛心的。"

一系列的活動,特別是總統的表演,暫時欺騙了公眾。大選結果,尼克松以少有的壓倒性優勢擊敗了民主黨候選人喬治·麥戈文,獲得連任。正當尼克松和助手們彈冠相慶、得意忘形的時候,一封又一封匿名信寄到法院,密告水門事件還有隱情。

民主黨佔優勢的國會,決定成立一個特別調查委員會,對總統競選活動進行徹底調查。果然,1973年3月23日,麥科德在法庭上將白宮法律顧問迪安暴露了出來。尼克松決定棄車保帥,讓迪安當替罪羊。

迪安可不是任人宰割的角色,他不甘心束手就擒。在得知他的罪行可判四十年徒刑時,他主動向檢察官做了三小時的交待和揭露,想將功贖罪,換取赦免。

事態發展

為了挽回局面,尼克松再次發表聲明,表示事先不知道水門事件,事後也沒有任何阻撓調查的行為,併為竊聽活動辯護,說這些都是為了國家安全,是合法的、必要的,從羅斯福總統時開始,每一個總統都這麼幹。他企圖再次利用美國人民對他的信任來矇混過關。

水門事件:美國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事件之一

水門醜聞曝光後的尼克松接受採訪

不幸的是,一枚更大的定時炸彈爆炸了。水門事件委員會掌握了一個新的情況:尼克松從1971年年初起,為了記錄與手下的談話和電話內容,下令在白宮辦公室裡安裝竊聽系統。委員會要求尼克松交出有關的錄音帶和文件資料。尼克松以行政特權為理由拒絕交出,並將事情鬧到上訴法院。不料,在經過三星期的考慮後,多數法官認為總統也要受法律的約束,必須交出錄音帶和文件資料。

尼克松惱羞成怒,下令免去調查水門事件的特別檢察官考克斯的職務。這一下可捅了馬蜂窩,美國各電視網立即中斷正常節目,向美國公眾報告這一爆炸性新聞。公眾的反應就像火山開始噴發,抗議電報像雪片一樣鋪天蓋地,輿論將尼克松與希特勒相提並論。連宗教界和原先支持尼克松的出版物,都憤怒地指責尼克松。血氣方剛的大學生則組織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整個美國像開了鍋一樣,群情激憤。在民意的推動下,眾議院決定對總統進行彈劾。 尼克松決心頑抗到底,他一面銷燬錄音帶上對他不利的內容,一面繼續強調行政特權,表示"將遵循從華盛頓到約翰遜歷屆總統所遵循與捍衛的先例,決不做任何削弱美國總統職位的事情"。他交出的電話記錄千瘡百孔,大量重要的內容被諸如聽不見、無情報價值等字眼代替。尼克松的行為進一步激怒了公眾,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裁決尼克松必須交出有關的錄音帶。

事件經過

在1972年的總統大選中,為了取得民主黨內部競選策略的情報,1972年6月17日,以美國共和黨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詹姆斯·麥科德(James W. McCord, Jr.)為首(20多年後,專家考證,幕後策劃是白宮律師迪安) 的5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有關文件時,當場被捕。

水門事件:美國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事件之一

民主黨全國總部當時所在地水門大廈

事件發生後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蓋開脫,但在隨後對這一案件的繼續調查中,尼克松政府裡的許多人被陸續揭發出來,並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從而引發了嚴重的憲法危機。

1973年10月特別檢察官考克斯對總統尼克松的調查進入關鍵時刻,前者要求尼克松交出與水門事件有關的證據。

20日,週六晚。尼克松下令,要求司法部長理查德森罷免考克斯的職務。但理查德森拒絕了總統的要求。隨即辭職。司法部副部長拉克爾·肖斯接任司法部長後,也因拒絕罷免特別檢察官而辭職。最後司法部的三號人物博克成為司法部代理部長,才答應罷免特別檢察官。尼克松更動員FBI封鎖特別檢察官及司法長官、次長的辦公室,宣佈廢除特別聯邦檢察局,把此案的調查權移回司法部。面對尼克松濫用行政權力來維護自己,招來國民嚴重指責。

1973年10月31日,美國眾議院決定由該院司法委員會負責調查、蒐集尼克松的罪證,為彈劾尼克松作準備。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員會決定公佈與彈劾尼克松有關的全部證據。7月底,司法委員會陸續通過了三項彈劾尼克松的條款。尼克松於8月8日11點35分致信國務卿基辛格宣佈將於次日辭職,從而成為美國曆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

導致辭職

水門事件:美國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事件之一

鮑勃·伍德沃德(左)和卡爾·伯恩斯坦

從1972年6月17日詹姆斯·麥科德等5人闖入位於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總部開始,一直到1974年8月9日尼克松總統辭職,《華盛頓郵報》的兩位記者鮑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爾·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對整個事件進行了一系列的跟蹤報道,正是由於他們報道的內幕消息揭露了白宮與水門事件之間的聯繫,從而最終促使了尼克松的辭職。

在水門事件的大部分案情被揭露之後,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於1974年和1976年先後出版了兩本關於水門事件內幕的書《總統班底》(All the President's Men,又譯《驚天大陰謀》)和《最後的日子》(The Final Days),兩位記者在書中詳細記錄了採訪、報道以及挖掘整個事件的全部過程。

事件真相

水門事件:美國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醜聞事件之一

美國華盛頓水門公寓

新任命的特別檢察官在白宮被迫交出的錄音帶中找到了新證據,有一盤錄音帶上清楚地記錄著水門事件發生後六天,尼克松指示他的助手,讓中央情報局阻撓聯邦調查局調查水門事件,這是尼克松掩蓋事實真相的鐵證。整個白宮被驚得目瞪口呆,他們一直相信總統的清白,一直超出自己的職權範圍來保護總統,而總統卻從一開始就掩蓋真相,並欺騙他的顧問、公眾、國會甚至自己的家庭達兩年之久,每個人都感到被出賣了,就連共和黨的一批參議員、眾議員也建議他辭職,尼克松終於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

事件結果

1974年8月8日晚上,尼克松不得不向全國發表電視演說,宣佈辭去總統職務,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因醜聞而中途下臺的總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