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總統辭職下臺,誰是幕後主謀?

45年前“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總統辭職下臺,誰是幕後主謀?

尼克松總統發表就職演說

從1972年6月17日發生的“水門事件”,到1974年8月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辭職,兩年多的時間裡,美國主流媒體《華盛頓郵報》的兩名記者窮追不捨,頻頻報道“水門事件”調查進程。

每當“水門事件”調查進行到了關鍵節點,每當尼克松峰迴路轉,將要擺脫困境,《華盛頓郵報》便有白宮內幕信息爆出,立刻引起社會輿論廣泛關注,引導國會和聯邦法院的不斷追責,使尼克松及其核心幕僚屢屢陷入被動。由於新聞報道準確及時,關注度高,兩名記者榮獲1973年度美國新聞最高獎普利策獎。

人們不禁要問,“水門事件”事關白宮內部高度機密,兩個普通記者是從哪裡源源不斷獲得這些機密信息。《華盛頓郵報》拒絕透露告密者的真實身份,當時美國有一部暢銷賣座的色情電影,片名《深喉》,《華盛頓郵報》總編告訴公眾,告密者的化名叫“深喉”。

45年前“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總統辭職下臺,誰是幕後主謀?

民主黨總部位於水門大廈五星級寫字樓6參6層

美國民主黨總部位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水門大廈的一座五星級寫字樓裡。1972年6月17日深夜,警方在水門大廈6層民主黨總部門口,抓獲4個正在溜門撬鎖的人。開始警方以為是竊賊,經過檢查發現,幾個人身上攜帶高精度手錶式照相機、微型錄音監聽設備等高科技作案工具。這些高科技產品不但價值不菲,而且在世面上根本買不到,警方斷定這幾個人絕不是普通的竊賊。

案子很快交給美國聯邦調查局偵辦。經過警方審訊,情況真相很快浮出水面:這幾個人企圖非法潛入民主黨總部秘密安裝竊聽監控設備,竊取競選活動情報,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起嚴重的政治竊聽事件。後稱“水門事件”。

隨著警方調查深入進行,矛頭很快指向共和黨提名總統尼克松。根據媒體報道,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為了贏得連任,採取了非法的竊聽活動。一時間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紛紛指責共和黨,尼克松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對他的選情十分不利。

45年前“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總統辭職下臺,誰是幕後主謀?

為了挽回不利局面,尼克松和他的核心幕僚經過密謀拋出三招:一是花大錢讓被捕的4個人閉嘴,不再說是受共和黨指使;二是讓中央情報局局長出面,以國家安全的名義,阻止聯邦調查局繼續調查;三是尼克松在公開場合信誓旦旦向美國選民保證,絕沒有捲入這起荒唐事件。果然,這三招很靈,尼克松憑藉著精彩的表演,迅速扭轉不利局面,又重獲選民的信任,1972年11月7日以絕對優勢當選為新一屆美國總統。

然而,事情並沒有完結。正當尼克松和他的幕僚彈冠相慶,得意洋洋的時候,法院連續收到幾封署名“深喉”的舉報信。舉報信密告“水門事件”還有另有隱情。

民主黨佔優勢的國會決定成立一個特別調查委員會,對尼克松的競選活動進行徹底調查。不久案情有了突破,1973年3月23日,尼克松競選班子的首席安全顧問詹姆斯.麥克德在接受國會調查時,為減輕自己的罪責,指控白宮法律顧問迪安參與了“水門事件”。

45年前“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總統辭職下臺,誰是幕後主謀?

“替罪羊”迪安臨時反悔,向法院坦白交代

得知這一消息後,尼克松決定丟卒保車,讓迪安當替罪羊,承擔全部罪責。本來迪安滿口答應願意“頂雷”,誰知到了法院,迪安聽說可能面臨40年的刑期時,崩潰了,向檢察官做了坦白交代。

為了避免局面失控,尼克松再次發表聲明,說他根本不知道“水門事件”,事後也沒有任何行為阻撓調查。他還不失時機地為竊聽活動辯護,宣稱適當的竊聽是為了國家安全,從羅斯福總統到約翰遜總統,歷屆總統都是這樣做的。

但是調查委員會可不好糊弄,根據“深喉”的舉報和迪安口供提供的線索,前白宮助手巴菲特爾德被傳到國會作證,他交代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裝有秘密錄音設備,這是以往歷屆總統為了方便記錄總統與手下談話和電話通話內容而配備的。尼克松入主白宮後,認為這很方便,也一直在使用中。

45年前“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總統辭職下臺,誰是幕後主謀?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

國會調查委員會要求尼克松交出有關錄音帶和文件資料,尼克松以總統特權為名予以拒絕,致使案情調查一度停頓。這時“深喉”又將有關信息密報聯邦最高法院,經過3個星期的慎重考慮,最高法院多數法官認為總統也要受法律約束,有義務交出錄音帶和文件。

得到法院的判決結果,尼克松惱羞成怒,一時頭腦發熱,簽署了三份總統罷免令。司法部部長查理森、副部長拉克爾肖斯和特別檢察官考克斯一夜之間被免除職務。恰恰這一莽撞舉動,讓尼克松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美國輿論強烈譴責總統濫用職權,阻撓“水門事件”的司法調查,國會彈劾總統的理由成立,並得到聯邦最高法院的支持。

尼克松決心拼搏到底,他一面繼續秘密銷燬錄音帶上對他不利的內容,一面堅持行使總統職權。他交出的錄音帶經過刪改,大量有重要內容的信息不翼而飛。這種敷衍了事的做法,激怒了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裁決尼克松必須交出完整錄音帶。

45年前“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總統辭職下臺,誰是幕後主謀?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發表辭職演說

迫不得已,尼克松只能交出完整錄音帶及相關文件,真相終於浮大白於天下。一盤記錄水門事件發生6天的錄音帶內容顯示,尼克松曾指示他的助手讓中央情報局阻撓聯邦調查局調查“水門事件”。

鐵證如山!一直標榜自己清白無辜的總統,從一開始就掩蓋真相,欺騙國會,欺騙公眾。上至國會議員、政府高官,下至普通選民,每一個人都有上當受騙的感覺,最後甚至連共和黨參議員也建議尼克松辭職。尼克松已經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如果不辭職,將面臨國會的彈劾罷免。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宣佈辭職,他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被迫辭職的總統。

45年前“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總統辭職下臺,誰是幕後主謀?

尼克松與聯邦調查局局長鬍佛關係不和

“水門事件”暫告一段落,但是這個告密者“深喉”到底是誰?《華盛頓郵報》一直守口如瓶。“深喉”成了美國現代史的重大謎團,也成為媒體津津樂道的話題,無數文章、書籍和影視作品都樂此不疲地尋找這個神秘人物。“深喉”這個詞甚至被收入韋氏大詞典。

直到“水門事件”發生33年、尼克松去世11年之後,2005年5月30日,一個自稱是“深喉”的人突然現身於大眾視野之中,他就是時任美國聯邦調查局副局長馬克.費爾特。費爾特在“水門事件”中扮演了雙重角色,他作為聯邦調查局的主要官員負責“水門事件”的調查,同時作為秘密線人,將事實真相暗地裡傳給媒體報道。

費爾特為什麼要這樣做?根據費爾特的說法,主要是由於長期以來聯邦調查局與白宮的積怨甚深,在一些重大問題上,聯邦調查局局長鬍佛與尼克松意見不和,關係緊張。聯邦調查局局長鬍佛去世後,本應接任局長的費爾特未能如願,尼克松安插了自己的親信格雷擔任聯邦調查局局長,這更使費爾特惱怒成仇。

45年前“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松總統辭職下臺,誰是幕後主謀?

退休多年的“深喉”、前聯邦調查局副局長費爾特

在對水門事件進行調查的過程中,費爾特與尼克松成了老冤家,他不但遭到白宮的層層阻撓,同時尼克松提拔的聯邦調查局局長格雷,也是費爾特不可逾越的障礙。同時經過尼克松的授權同意,費爾特成為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監視目標。在這種情況下,費爾特決心抗爭到底,他以“深喉”的名義,通過在《華盛頓郵報》當記者的大學同學伍德沃德,不斷透露調查案情和白宮內幕,最後使案情真相大白。

儘管費爾特的宣告姍姍來遲,還是引起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和爭議。有些人認為費爾特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為掌握政府機密的公務人員,不應該被棄誓言,將內部機密洩露給媒體。但美國主流媒體則肯定費爾特的做法,認為個人舉報和媒體監督可以更好的制約政府官員濫用職權。

當然,還有很多懷疑者,他們認為不可能僅僅是聯邦調查局和尼克松總統有矛盾這麼簡單,在費爾特身後有著民主黨的影子,利用“水門事件”,逼迫尼克松辭職下臺,實際上是民主黨與共和黨激烈博弈的結果,費爾特背後很可能另有“大佬”,費爾特只不過是一枚棋子而已。

2008年12月18日,這位對美國現代史造成重大影響的神秘人物因心臟衰竭去世,享年95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