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主导产业是什么?

纳兰谈史


深圳是一座因创新而生的城市。发行新中国第一支股票、敲响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深圳从特区创立之初率先冲破旧观念,传播新思想,以一个又一个“第一”为中国改革发展创新探路。当前面临转型发展期,深圳出台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推进创新“十大行动计划”,再一次凭借创新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急先锋,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创客之都”、“创新之城”。

深圳的产业结构凸显“三个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0.9%;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超过70%;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GDP比重60.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高至70%以上。其中,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战略新兴产业包括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产业等。

具体来看四大支柱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深圳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战略。2015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757.14亿元,增长13.1%。深圳是全国第一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设计产业全国领先,获iF国际设计奖数蝉联全国首位。主要产业园区包括深圳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中芬设计园等。代表性本土企业包括华强文化科技、嘉兰图设计等。

高新技术产业:2016年,深圳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13家,是上年增量的3倍以上,累计达803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约占广东全省的一半。深圳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为全国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主要产业园区包括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深圳软件产业基地,深圳天安云谷产业园等。代表性本土企业有华为、中兴等。

现代物流业:2015年增加值1782.70亿元,增长9.4%。深圳现有物流企业逾1.7万家,营收超百亿元的物流企业近10家,涌现了6家物流上市公司。全国80%以上的供应链管理公司总部聚集在深圳,美国UPS、德国汉莎、丹麦马士基、菜鸟网络等60多家知名国际物流企业落户深圳。主要产业园区包括前海湾保税物流园区、盐田物流园区、大空港航空物流园、平湖物流基地、华南物流园等。代表性本土企业包括顺丰、怡亚通等。

金融业:2016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4.6%,是中国大陆金融业占GDP比重最高的城市之一。深圳是深圳证券交易所所在地。深圳金融总资产、本外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均居全国第三位,VC/PE机构近5万家,注册资本约3万亿元。金融业集聚区包括福田、罗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其中前海将打造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代表性本土企业包括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

四大支柱产业强而有力的发展助力深圳经济增长,同时新兴产业也在稳步发展中。据统计数据显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生物产业在内的新兴产业增加值保持增长趋势。其中,从2012年的3878.22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7847.72亿元,涨幅达102.4%。

数据来源:深圳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除了四大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外,未来产业也是十分重要的领域。未来,深圳的产业结构将更多样化,在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共同发展下稳步发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深圳充分发挥地缘、商缘、人缘优势,以交通互联、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为重点,以创新投资贸易规则为突破口,以区域协同联动为支撑,在全球坐标系下谋划开放布局,把携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重塑开放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发展新格局,实现更高水平内外联动和双向开放,前景一片明朗。

更多材料及分析均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中商产业研究院


深圳四大主导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

一、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市第一支柱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市政府抓住机遇,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在过去十多年里创造了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0%的神话。现在,深圳已形成了以华为、中兴、大族激光、迈瑞、腾讯、大疆等知名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之所以能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原因在于深圳在制定产业政策方面有前瞻性,率先将高新技术产业放到了重要的战略位置,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使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成为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上世纪90年代,深圳市抓住国际上IT产业崛起,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历史机遇,制定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决策,着手推动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实现从加工贸易到“深圳制造”,乃至“深圳创造”的飞跃。深圳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初步建立起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从2001年起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90%。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强势品牌众多,如华为、中兴、华强集团、康佳、创维、长城科技、桑达、比亚迪、新天下、航盛等都是中国电子百强企业,其中华为、中兴等企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军企业,开始走向国际,成为世界级的知名品牌。新能源及新材料技术产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另外,光机电一体化两大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医药技术这两大产业也都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

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呈现自主创新的良性趋势,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比例较高,重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由引进技术加工制造为主转向自主开发为主。一般来说,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发展越来越迅速,要求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不断要推陈出新,这要求企业有强大的研发实力作为支持。因此,较高的自主知识产权比率可以巩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现阶段的先动优势。

二、物流业

深圳作为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深圳地处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重心,依托香港,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条件,有利于规模化、低成本、高效率地发展物流业。2000年深圳确定了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和金融服务业作为深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已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正朝着国际化现代物流枢纽城市迈进。

深圳毗邻香港、背靠华南,地理位置特殊,兼具国际性港口城市和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港口城市特点,具有良好的物流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城市功能日臻完备,物流基础设施和电子、通讯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深圳先后建成蛇口、赤湾、妈湾、东角头、福永、盐田、下洞、沙鱼涌、内河9个港区,建成各类泊位12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9个,集装箱专用泊位10个,货运码头10个。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经济运营空间和产业成长的有利条件。1996年深圳开始组织研究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提出构建物流运输平台和信息平台的设想;1998年将现代物流业发展列为经济支柱产业,并完成了《深圳市“十五”及2015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加快发展,物流业作为具有广阔前景和增值功能的新兴服务业,获得迅速发展。在体制层面上,深圳探索物流业体制改革,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形成政府扶持、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的物流企业成长机制;在政策层面上,政府发挥引导作用,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政策空间;在物流经营层面上,引进外资,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平等、开放的竞争局面,着力建设开放型物流市场格局。

三、金融业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深圳金融业借改革开放东风,励精图治,开疆拓土,成为深圳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全国金融改革开放的缩影。

深圳已基本建成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其他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并存,结构比较合理的现代金融体系,初步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区域性金融中心。2007年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证券交易、基金、创业投资、黄金、债券和外汇市场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金融业是占地少、消耗低,但人均产值最高的产业,是最能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效益深圳的要求、体现国际化城市特征的战略产业之一。全力支持金融业的发展,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圳市将举全市之力,竭尽所能,在政策、资源、服务上进行重点倾斜,实现深圳金融业发展条件的“三个最优”,即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把深圳打造成为最适宜金融业发展的城市。

四、文化产业

2005年1月,深圳再次作出了一次决定未来的重大决定——深圳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体会议首次提出,深圳将把文化产业作为第四大“支柱产业”来发展,与高新技术、物流、金融这三大支柱产业一起,共同打造“和谐深圳、效益深圳”。

深圳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在于:市场经济体制和运作机制较完善,市场环境好;高新技术领先有利于提升文化产业的层次;金融业发达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毗邻香港,对外经济合作紧密,有助于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与国际接轨。

深圳文化产业已形成了以相关层为主体,核心层和外围层为新兴增长点的产业结构体系。其中,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核心层文化产业占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20%;文化产品制造和销售、出版和版权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三大传统优势行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主要支撑力量。

从战略层面分析,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是国家战略、城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深圳而言,城市发展战略已经十分明确,就是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这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系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大系统建设,涵盖自主创新、产业强市、科教兴市、文化立市、依法治市五大战略系统。 经济建设方面,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顺应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经济活动朝着文化含量不断提高的方向发展;政治建设方面,要加快民主政治建设,需要通过文化的力量,依托先进的传播手段,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扩大人民参政权利;文化建设方面,要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社会建设方面,要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的和谐是基础,要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和而不同”、多样化的文化生态格局,以文化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深圳确立和强化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要扶持优势产业,把文化产业潜在的优势产业化为现实的优势产业。深圳传统的文化优势产业包括文化旅游业、传媒业、印刷业、广告会展业、发行业,把这些优势产业做强做大。潜在的文化优势产业包括设计业、动漫与网络游戏业、娱乐业,要把这些产业转化成现实的优势产业。建立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打造文化产业展示、交易、信息的平台,把深圳变成全国文化产业的集散基地,成为展示中国文化产业和产品的窗口。


暗中观察喵星人


深圳未来主导支柱是:文化产业(创业文化)

深圳是创新,创业文化的发源地

互联网新时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各种先进文化也会汇集深圳,经时间融合形成一种新的,适合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新文化,即创业文化,深圳将是新文化的发源地,其特性是:纵贯古今,中西合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