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城威武」又有三部取景于贺州的微电影在南宁首映


12月1日,“著名作家短篇小说改编微电影走进贺州”项目作品展映暨新媒体发布会在南宁民族影城隆重举办。《双份老赵》《推销员》《赴那个18岁的约》三部微电影在首映后,陆续发布至各大网络平台。

“著名作家短篇小说改编微电影走进贺州”项目系列电影分别改编自作家东西、朱山坡和光盘的三部经典小说作品,影片于今年春天在贺州市黄姚古镇开机拍摄,取景地均为贺州各大景区,是贺州市向自治区60周年大庆献礼的精品力作之一。

制作团队用丰富多彩的镜头语言充分展现了生态贺州建设的新成就、新气象,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寿城贺州”优越的生态禀赋、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淳朴的乡风民俗。作品旨在通过银屏生动再现东西、朱三坡、光盘三位著名作家所创作的人物形象,讲好贺州故事,传播寿城声音,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布会后,三部作品作者及影片主创人员分别接受了各大媒体采访,分享三部微电影拍摄过程中和制作背后的趣事,透过故事本身剖析人文时代精神。

《双份老赵》小说作者 东西 原名田代琳,著有长篇小说《篡改的命》《后悔录》《耳光响亮》《没有语言的生活》《我们的父亲》《私了》等,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多部作品改编为影视剧,部分作品被翻译为英文、法文、德文、韩文、日文、越南文、希腊文和泰文出版。

这是一个影视化、碎片化阅读方式占主流的时代,大部分观众没有充足的时间走进电影院去感受一部长达两个小时的影视作品,而微电影短小精悍、影视化的呈现方式正好符合了观众的这两个要求。纵观现在的电影市场,投资越来越大,而故事却越讲越差,很多电影把主要资金投在演员身上,而忽视了作品本身的故事性创作。这次我们将短篇小说改编而成的微电影用贺州视角表现出来,将在推介贺州旅游宣传的同时带给影视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


《推销员》小说作者 朱山坡 朱山坡,本名龙琨,广西北流市人。现为广西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2005年开始发表小说,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等转载和入选多种选本及中国小说排行榜,著有长篇小说《马强壮精神自传》《懦夫传》《风暴预警期》,小说集《灵魂课》《喂饱两匹马》等,曾获得首届郁达夫小说奖、《上海文学》奖、《朔方》文学奖、《雨花》文学奖等多个奖项,有小说被译介俄德英日等国。

这是我的小说作品第三次以影视作品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而微电影形式却是第一次。与长电影不同的是,微电影要在短短20分钟内把故事讲好、讲全的同时,准确地凸显人物特点和人物之间的矛盾。短篇小说《推销员》是一个关于农村青年向城市高尚住宅居民推销诗集的故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间所体现的诗意生活与冷漠自私的强烈对比和令人诧异的故事结局都很值得观众一看。

《赴那个十八岁的约》小说作者 光盘 光盘,本名盘文波,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第四、第六、第七、第八届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小说、小说集《英雄水雷》《野菊花》等多部。作品见《十月》《花城》《钟山》等刊,入选《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新实力华语作家作品十年》等选本。


我和东西、朱山坡老师不一样,这是我的小说作品第一次触电,整体的感觉是“酥酥的、麻麻的、爽爽的。”电影成品制作出来后,整体的拍摄和制作体现出来的景象和人性之美都出乎我的意料。黄姚古镇是一个很有诗情画意并且适合我们居住的地方,《赴那个十八岁的约》在这个地方取景,就已经将剧情中唯美的一面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已是老年人,但回到故乡的他们找到年迈的老师却依然健康硬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