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赫魯曉夫的玉米
不能說呂思勉先生是有意貶低李世民、岳飛。如果非說有,那麼前提是在他評價之前另有一種觀點對李世民和岳飛是過譽的。不管是讚譽也好,或是所謂的貶低也好,都只代表一種主觀的個人觀點,真正的歷史原貌後世不能還原,後人所認知的歷史只是後人眼中所謂的真實歷史。
呂思勉先生的個人評價基於他自己的主觀基礎上。先生的生卒年代來劃分他生於清代,生活在民國,卒於解放後。不同時代的人看問題觀點肯定不同。另外,呂思勉先生是個精通經史子集的學問家,即便是看歷史問題也不會只侷限於歷史。而且呂思勉先生的史學著作裡最不缺的就是個人見解和觀點,決不人云亦云。作為我們現代人讀史學著作,瞭解歷史其實也可以做到綜合對比,集其大成,不要只片面做一方面的理解。
比如關於李世民,呂思勉先生確實在《隋唐五代史》第三章《唐之初盛》第一節開篇說過李世民,“不過中材,論其恭儉之德,及憂深思遠之資,實尚不如宋文帝,更無論梁武帝;其武略亦不如梁武帝,更無論宋武帝、陳武帝矣。”這個評價對於李世民作為一個皇帝和南北朝時期的劉義隆、蕭衍、陳霸先等做了對比,確實沒有突出李世民。但這個評價只是從“恭儉之德”、“武略”等角度說的,而且這只是對皇帝個人的幾個側面評價,而不是對其所掌握的國家的綜合整體評價。
呂思勉先生說李世民更狠的話是如果高祖直接傳給高宗,也會有三十年的承平之治。為什麼呢?因為自漢、魏、晉、南北朝以來久亂之後,乍然一統,生民幸獲休息,而且塞外無強部。統一是從南北朝後期開始醞釀的,真正完成統一的是隋朝,而基礎建設比如興文教、大型工程等都是從隋煬帝開始的。從這些來說,李世民接手的是現成的盤子,比起南北朝時期的那些皇帝景況要好很多。真要把他放在南北朝,真的不好說會怎麼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到李世民的時候就是趕上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勢所必然,運氣好沒辦法。
再說,看書不能斷章取義。同在是《隋唐五代史》第三章《唐之初盛》的後幾頁,呂思勉先生還說過李世民“頗好文學”,“蓋其所以能用賢臣”。對於一個帝王來說,難道“能用賢臣”不是最大的優點嗎?再說,呂思勉先生還說過,李世民“勤於聽政,容受直言”。逆耳的話能聽得進去,能聽人勸,這難道不是優點嗎?李世民沒像梁武帝一樣捨身同泰寺吧?正是任用了房杜這樣的賢相,能明達吏事、飾以文學、審定法令、意在寬平,所以才能匡正五代之失,並且彌補了李世民的諸如好大喜功等缺點。
至於呂思勉先生對岳飛的評價,據說寫在《白話中國史》裡。這本書我家沒有,但關於觀點的內容網上也不難找到,大體就是貶嶽而褒秦。同樣這也是呂思勉先生的個人觀點,為什麼不能讓我們在研究歷史的時候作為一種觀點去寬容地瞭解一下呢?學歷史的目的是為了鑑古知今,並不是為了互相攻擊。
《白話中國史》的出版年代是192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呂思勉先生的觀點在當時也是引起了轟動,引起轟動的原因肯定跟當時的社會基本情況是有很重要的關係的。據說當時也有人說過誰忠誰奸是千秋定論這樣的話。
呂思勉先生作為一個歷史學家,他說出這樣的話也有自己尋找的史實依據和自己的分析判斷。
我家裡有本呂思勉著《中國通史》,書裡有一章名字就叫《南宋恢復的無成》。書中觀點認為宋室南渡沒什麼完整軍隊,且群盜如毛,自己境內都岌岌不保,更談不到恢復之計。秦檜在北宋滅亡後和金人立爭要立趙氏之後,不要立張邦昌,因此而金人抓走,後來又逃回來。當時宋朝將帥驕橫,向朝廷予取予求,而秦檜的意思是先偏重於對內。對外周旋於金人,要回了河南、陝西之地。這些種種都是書裡呂思勉先生的觀點。
研究史學的觀點不同很正常,呂思勉先生為什麼會得出這些觀點,有他自己的史學依據。觀點不同者也可以用自己找到的依據去說明自己的觀點。
沅汰
我就想知道呂思勉是什麼人……他對中國的貢獻是不是比岳飛和李世民還大……岳飛和李世民都是改變歷史進程的偉人……呂思勉 到底是什麼人 何德何能 居然能指點偉人……是想譁眾取寵吧……一個不自量力的小可憐蟲……為了個人名利 借偉人上位的跳樑小醜……吃一碗飯 平平淡淡的吧……一個對民族和國家 沒有任何貢獻的人 妄評 岳飛和李世民……哈哈哈……別醜態百出了……別給世人增添笑料了……哈哈哈
中國野獸
呂思勉為什麼貶低李世民我不清楚,但貶低岳飛的目的倒是很清楚的。
我答過這個問題,把以前答案稍作修改搬過來吧。
他在上世紀20年代寫的《白話本國史》說:
這一次的用兵,宋朝似乎是勝利的,然而順昌、郾城,宗弼是以輕敵致敗。再整頓前來,就不可知了。陝西不過是相持的局面,並無勝利之可言。持久下去,在宋朝總是不利,這是通觀前後,很可明白的。當時諸將的主戰,不過是利於久握兵柄,真個國事敗壞下來,就都一鬨而散,沒個人肯負其責任了。所以秦檜不得不堅決主和。嚴格地說,他也不是貶低岳飛。他是把當時宋代中興諸將的戰績都貶低了一通,並且認為秦檜是愛國有為的志士。
- 韓世忠江中之捷,是乘金人不善用水兵,而且利用大船的優勢,幸而獲勝;然亦終以此致敗。
- 岳飛只郾城打一個勝戰,……郾城以外的戰績,就全是莫須有。 最可笑的,宗弼渡江的時候,岳飛始終躲在江蘇,眼看著高宗受金人追逐;《宋史》本傳,還說他清水亭一戰,金兵橫屍十五里,那麼,金兵倒好殺盡了。韓、嶽二人,是最受人崇拜的,然而其戰績如此。至於劉光世,則《宋史》本傳說他的話,就已經夠了。依我看,倒還是張俊,高宗逃入海的時候,在明州,到底還背城一戰。這種兵,好靠著他謀恢復否?
至於這麼做的動機,在50年代寫的《“三反”及思想改造總結》中,呂思勉自己闡述:
此書曾為龔德柏君所訟,謂予詆譭岳飛,乃系危害民國,其實書中僅引《文獻通考·兵考》耳。龔君之意,亦以與商務印書館不快,藉此與商務為難耳。然至今,尚有以此事詆予者。其實欲言民族主義,欲言反抗侵略,不當重在崇拜戰將,即欲表揚戰將,亦當詳考史事,求其真相,不當禁遏考證也。他的學生錢鍾漢也說過:
先生用意不過是深感當時軍閥勢力之禍國殃民,加以南宋史料中對當時軍人的擁兵自重確有反映,才據以抨擊當時軍閥,得出一片面的秦檜主和、岳飛類似軍閥的錯誤結論。注意《白話本國史》是1923年出版的。時代背景是,袁世凱稱帝失敗後於1916年去世,中國進入北洋時代。1920年,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軍閥,和以吳佩孚、曹錕為首的直係軍閥之間爆發了直皖戰爭。
所以那年頭中國是一片混亂,大大小小的軍閥林立割據。對於這種情況,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都會不滿,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於是呂思勉在寫書的時候,就玩了一把借古諷今。他跟岳飛沒仇,跟秦檜也沒親,目的只不過是為了藉此抨擊當時的軍閥而已。
其實呂先生自己在書裡都透露了,他是在指桑罵槐。
總而言之,古人濫得美名或者枉受惡名,原不同咱們相干,不必要咱們替他評反。然而研究歷史,有一件最緊要的事情,便是根據著現代的事情,去推想古代事實的真相——根據著歷史上較為明白近情的事情,去推想糊塗荒誕的事情的真相。這麼一來,自然見得社會上古今的現象,其中都有一個共同之點。後面幾句話更清楚,幾乎就是指著鼻子罵了。
倘使承認了歷史上有一種異乎尋常的人物,譬如後世只有操莽,在古代卻有禪讓的堯舜;現在滿眼是驕橫的軍閥,從前偏有公忠體國的韓嶽張劉。那就人的性質無從捉摸,歷史上的事實再無公例可求,歷史可以不必研究了。他在《中國通史》裡還說過,赤壁之戰阻礙了中國統一,這也是出於對當時局勢的痛心疾首。
至於這個觀點本身,當然是不成立的。岳飛不僅不是軍閥,反而是當時諸將中最尊重朝廷的一個。——南宋初的將領們,除了岳飛,很多人都有點驕橫的毛病。而要把秦檜洗白成愛國,光打倒一個岳飛也是不夠的,他還迫害過趙鼎李光胡銓等一票人呢。
順便說,趙鼎是主和派。
最後有件事值得一提。
呂思勉的岳飛軍閥論,在抗日戰爭中被日本人拿去大做文章,試圖以此來打擊中國人反抗的信心。呂先生被這事搞得也很狼狽,戰後甚至被指責為漢奸,弄上了法庭。
當然,呂思勉他肯定不是漢奸。不過在今天還宣揚岳飛是軍閥,秦檜愛國論的人,和當年的日本人同一動作,抱著什麼動機就很可疑了。
北門猿
呂思勉國學大師,也是民國漢奸,呂思勉史學代表作品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製度史》《文字學四種》《呂思勉讀史札記》等。因在《白話本國史》,中崇秦貶嶽,被人以“親日貶嶽”告上法庭,他在法庭上說感於當時軍閥割劇,混戰不休,便用忠君來自辯,說岳飛如果忠君,何需高宗十三道金牌召回,秦檜賣國,但忠於高宗,還拯救了南宋朝庭,所以岳飛是軍閥,秦檜是忠臣,還說如果全國軍閥都忠於蔣介石,日本那敢入侵中國,呂思勉這馬屁拍的,自然是無罪釋放,抗戰暴發後,上海淪陷,令人諷刺的事發生了,大批無恥文人投日,呂思勉這位號稱忠君愛國的國學大師,沒有撤往重慶,既沒有忠蔣介石這個君,又沒有愛中華民國這國,而是留在上海,投靠了日本人。當時民國政府宣傳全民抗戰,宣揚岳飛的精忠報國,而日本人拿著呂思勉的《白話本國史》中崇秦貶嶽,大打輿論戰,更是把汪精衛說成當代的秦檜,可以拯救中國,民國政府希望呂思勉可以對他書進行修改,崇嶽貶秦,可呂思勉一心投曰,幫助日本打輿論戰,拒絕了民國政府,民國政府一怒之下,把《白話本國史》列為禁書,舉國痛罵呂思勉是漢奸,呂思勉很聰明,當他看到日本敗局以現,便跑到上海租界去教書,這期間,他沒有接受日偽官職和金錢,還發表反日言論,讓別人說他是孤島上的鬥士,一直到抗戰結束,因為他比起周作人,這樣的擔任日偽官職的漢奸,他沒有擔任日偽官職的漢奸,顯的很微不足道,所以他又一次被無罪釋放,當時有人就這件事,這樣評價呂思勉,說“如果說周作人是豔名遠播的名妓,那麼呂思勉就是一個頂著貞潔牌坊出來賣的婊子,呂思勉如果忠君,為什麼沒隨蔣介石撤往重慶,呂思勉如果愛國,為什麼日本侵略者利用他的著作,打擊全國抗日決心的時候,他竟然拒絕修改,呂思勉如果反日,為什麼抗戰八年,淪陷區大批的愛國文人,遭到日本人壓迫、逮捕,殺害(如郁達夫),而呂思勉在淪陷區內發表反日言論,非但沒有受到責難,反而受到日本人保護,安安穩穩的渡過了八年,難道就因為呂思勉是一位國學大師,”當時還有人諷刺呂思勉“都背叛了國家,當了漢奸,卻還挖空心思,還想讓人誇獎這是一片冰心,如此偽君子,當真少見”。所以,我從不否認呂思勉的國學成就,但呂思勉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實在是令人厭惡。
高丕仁
呂思勉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李世民是公認的好皇帝,岳飛也長期被視為忠義的化身,但呂思勉對這兩人的評價都不高。
要了解呂思勉先生評價的深意,悅史君認為,要從他的評價內容和背景來說明。
第一,李世民
呂思勉評價李世民“不過中材”,也就是一個普通皇帝,主要兩個方面:
一是李世民“恭儉”的品德和“憂深思遠”的能力,不如宋武帝和梁武帝。
李世民的虛心納諫和節儉,現在看來是有表演性的,他儲位問題出現波折,也說明考慮問題確實沒有那麼妥帖。
宋武帝是南朝宋的開國皇帝,雖然在位只有短短三年,但他卻致力於改善東晉末年的種種弊端,自身也非常節儉,後世評價很高。
梁武帝是南朝梁的開國皇帝,在位48年,前期非常勤政,但後期因崇信佛教和用人不當,導致自己死於非命,南朝梁也在幾年後滅亡,呂思勉應該說的是梁武帝前期。
這樣比,確實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李世民的“武略”也不如梁武帝、宋武帝、陳武帝。
李世民協助父親唐高祖建立唐朝,秦王時期多次征戰四方,薛舉薛仁杲父子、宋金剛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勢力等,他都有重大的戰果。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當上皇帝,東突厥、薛延陀被滅,吐谷渾被打敗,高昌投降改設安西都護府,高句麗多次攻打但沒有成功。
梁武帝在南朝齊時期,率軍擊退北魏軍的入侵,聯合南康王蕭寶融擊敗皇帝蕭寶卷,最終代齊建梁。
宋武帝在東晉時期,多次參與平定孫恩、盧循之亂,擊敗篡位的桓玄,從後秦手中收回淮北,滅亡南燕、譙蜀、後秦,攻滅劉毅、司馬休之等勢力,迫降仇池,最終代晉建宋。
陳武帝在南朝梁時期,率軍平定交州李賁叛亂,擊敗篡位的侯景,打敗王僧辯、蕭勃、王琳等勢力,挫敗北齊軍,最終代梁建陳。
李世民是在唐高祖的基礎上取得軍功,攻打高句麗沒有成功,梁武帝、宋武帝、陳武帝都是一步步幹起,最後成功建國,硬要說差距,悅史君認為不好簡單對比。
至於貞觀之治,呂思勉認為是中原分裂太久,百姓希望統一,而且外部沒有大的威脅,只是時運如此,並不是李世民的功勞。
悅史君認為,呂思勉的比較確實有一定道理,但如果把功勞都給特定時代,悅史君認為對李世民也不公平,肯定他的功績也是必要的。
第二,岳飛
呂思勉評價岳飛只是一個割據軍閥,只在郾城勝利了一次,戰功被誇大,真正抗金沒什麼貢獻,秦檜議和是必然的,宋高宗只有制服岳飛等人,才能真正建國。
這一說法跟我們常見的觀點不太一樣,但卻也得到了胡適等專家的支持。
悅史君認為,如果透過史書表面往裡看,岳飛的功勞多的是平亂,抗金其實不多,而且在宋高宗逃亡時,確實也沒有去勤王,但要否定岳飛的一切,也有失偏頗,畢竟他確實是個悲劇人物。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歷史這樣說
不是貶低,是實事求是。李世民開了個干涉歷史、篡改歷史的壞頭。貶低他人,甚至是自己的老子,抬高自己,神化自己。唐是在一個強大的隋朝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天可汗第一人不是李世民,而是楊堅。岳飛也是神化的人物。雖然岳飛有許多戰功,為南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有許多事蹟是岳珂杜撰或編出來的。秦檜從朱熹時變奸臣,岳飛到明朝時變成了神。小說演義篡改、歪曲歷史是常事。比如潘美,本是個大忠臣,後來也變成了奸臣,楊家將本來對宋朝也沒多大貢獻,卻變成了宋朝江山的中流砥柱。等等。呂思勉的看法我覺得正確的東西多。
鐘山情懷
謝謝,不請自來,看到這個問題覺得很有興趣說一說。
呂思勉(1885 - 1957),江蘇常州人,民國著名歷史學家,30 年代後長期在上海的光華大學(今華東師大)任教,後來聞名學界的錢穆曾在他門下就讀。呂思勉的第一部史學作品是《白話本國史》上下卷,20 年代在上海出版。當時國內學術界大牛都以文言文寫作為習慣,而年僅三十餘歲的呂思勉一舉採用白話文記述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過程,自此成為史學界一顆不可多得的新星。
就在《白話本國史》一書中,呂先生已經對傳統的歷史說法提出了很多的不同見解。後來(40 年代)以後他寫作斷代史學作品,先後出版了《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四部斷代史鉅著,每一部都超過 30 萬字,在這四部書中又對《白話本國史》的觀點進行了提煉和論證。
具體說到呂思勉先生對李世民、岳飛的看法,其實也並不都是貶斥,在他的《隋唐五代史》(初版於 1959 年)中對李世民有過評述,出於數百年來史學界對唐太宗“貞觀之治”褒崇過甚的反激,呂思勉先生對正史中記載的唐太宗李世民做了還原,認為對“貞觀之治”的作用不能估計太高。
而對於岳飛,由於呂思勉先生計劃中的《宋遼金元史》並沒有完成,他只在《白話本國史》與 40 年代出版的《中國通史》中作過一些論述,也是著眼於廓清數百年來過度的褒揚與讚譽,並沒有抬高女真侵略者的意思。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呂先生原著,真相自然清楚。🤔
黃岩巖107008496
呂思勉(1884.2.27—1957.10.9),字誠之,筆名駑牛、程芸、芸等。漢族,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
大家可以看到他受到滿清文化影響近30年,後面我看他結交的都是些,朝鮮,日本等人流,更在日本入侵期間加班加點的去讀日本文化。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呂思勉始讀新書報刊,所讀之書有徐繼畲《瀛環志略》、魏源《海國圖志》、鄒沅帆《五洲列國圖》、日本岡本監輔《萬國史記》、蔡爾康譯《泰西新史攬要》、王韜《普法戰記》、黃公度《日本國誌》等,由此略知世界歷史。》
看到了吧,僅甲午就讀了這麼多日本文化,甲午這倆字我想中國人都知道那期間發生了什麼事。其心可想而知,滿清咱們也是知道的,是貶低我們民族英雄的一個時代,像岳飛,霍去病這樣的人都被忽視的。改為立了個關羽形象,以便於滿清統治,受了滿清文化進30年的洗禮,岳飛打的是金朝,而金朝正是滿清的正統祖先,畢竟是人都是有立場的,更何況呂思勉本來都不是啥好東西!
雪山來的
具體我不怎麼懂,我想說的是,第一,沒有唐太宗,何來的大唐盛世,唐太宗沒有大的歷史功績,何以被稱為天可汗。說唐太宗時期外部無強敵,難道不是因為有大唐英主,他們只能俯首稱臣的份嗎?說唐太宗沽名釣譽,怎麼中國歷史上連沽名釣譽的都沒幾個。說唐太宗晚年昏庸,秦始皇,漢武帝,康熙晚年難道就不昏庸嗎?說唐太宗殺兄霸嫂,你仔細看看中國歷史上有幾個能像唐太宗一樣與開國功臣共享榮華富貴的?中國的封建專制決定了一個皇帝不可能十善盡美,包括古代現在。說岳飛功績被誇大的,又有幾個懂歷史的,岳飛從一個步卒成為一代抗金名將,難道是靠拍馬屁得來的,難道宋高宗會殺一個庸庸碌碌的抗金將領嗎?難道金軍把岳家軍打得丟盔缷甲,節節敗退了嗎?難道中國老百姓會去崇拜一個毫無戰功的抗金將領嗎?歷史的細節我們己無法復原,但歷史的真相早有定論。那些喜歡標新立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傢伙只不過是一群喜歡譁眾取寵,沽名釣譽的跳樑小醜罷了!
至誠君子95150891
一君一臣說李世民與岳飛!
被儒家供奉到天的李世民,確實不齒於人。本來李唐王唐的開國皇帝李淵江山,來自對姨夫楊堅隋朝的不義竊取,而李淵之子李世民為爭帝位,殺盡同胞兄弟,滅盡侄兒不說,帶兵入宮,直逼老國賊李淵退位,比父李淵更不齒。如此賊君寇帝王,卻被儒家傳頌千古,至今不衰,可見儒家欺世盜名標榜的三綱五常是什麼玩藝!
至於岳飛,與金兵作戰收復失地的民族氣節,永遠值得中華民族傳承!
但近年來看到一些資料說法,感到岳飛確實有不足之處:
一,為忠君而消滅農民起義軍,這是個瑕疵。
二,為忠老君刺激新君,屬於個人涵養問題,好心帶來殺身禍。如果趙構真為此類小節殺岳飛,說明君無肚量,臣無涵養。
三,如果岳飛因主戰而殺,是主和秦檜陷害,確實有點冤枉秦檜。
因為,只要有戰爭的地方,大多就有主戰與主和之爭。戰與和的平衡點是君而不是臣,君不決策,秦檜再恨岳飛,也殺不了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