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魏延是怎样的?军事奇才魏延竟惨遭诸葛亮陷害是真的吗?

韦福胜


我个人的看法,魏延是个军事奇才,也不是被诸葛亮陷害。诸葛亮就是太谨慎了,魏延的想法跟诸葛亮有冲突,所以在诸葛亮手上没有那么的大放异彩。但是在诸葛亮北伐的历史中,魏延很多次都是作为先锋的,大小功劳都是不错。所以诸葛亮会用他,至少可以说明诸葛亮还是很认可魏延的实力的。

其实魏延是挺惨的。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反,这个对于魏延来说,真的太难受,也太狗血了。而这样的谢幕方式,对于魏延来说,真的太委屈了。

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

这是三国演义中,魏延最后的话。军事奇才的人生就此结束。而历史中,到底是怎样呢?

只看演义,也许我们会觉得魏延这样的结果是罪有因得,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魏延并没有反蜀国,但是死的真的很惨。

魏延,字文长。公元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协助刘璋对抗张鲁,而魏延是以刘备亲兵的身份随同入川的。第二年,刘备就和刘璋决裂了,魏延在这期间屡立战功,在刘备击败刘璋大军后,升为牙门将军。这个职位,赵云当年也担任过,可以说,只有和刘备关系不错的人才会授予这个职位。因为,那个时候,牙门将军是要率领亲军保护刘备随他作战的。显然,魏延的忠心,至少在刘备这里是得到认可的。

公元214年,魏延随刘备攻克雒城,跟诸葛亮张飞等一起包围成都。

公元217至219年,刘备用法正计谋,率领张飞,黄忠,魏延等击败曹操军队。占领汉中,为蜀汉赢得了一个重要得战略要地。为四川盆地扎起了篱笆墙。刘备在回师成都前把防守汉中得重任交给了魏延。汉中对于蜀汉得地位,就像荆州一样,一个是防曹操得,一个是防东吴得。

蜀汉官员杨洪水,曾经对诸葛亮说过,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此家门之祸也。当时关羽守荆州,赵云陪伴刘备左右,黄忠年纪有点大,马超曾经一方诸侯,刘备不是那么放心,当时大多数人都应该由张飞来镇守汉中,张飞也认为非自己莫属。不料,刘备却意外得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魏延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全军上下听闻此事一片震惊。为此,刘备特意大会群臣,问魏延到,现在委你重任,你有什么打算。魏延朗声答道: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来,我将为主公挡住他。如果其他人来,我会为主公灭了他。刘备很满意,群臣也为魏延的胆气叫好。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提拔魏延做了镇北将军,随后,魏延在汉中镇守十余年。当时刘备拿下汉中后,汉州一片狼藉。曹操在战败撤退时,掠走了所有的财货,还迁走了大部分人口填充关中。魏延在汉中,既要整军,又要治民。他拒敌国门之外,内政上,也能确保汉中腹地没有兵祸,于民休养生息。在魏延的治理下,汉中稳若磐石。后来继任的太守王平,也用魏延的战屡,击败曹爽十余万大军。守住汉中,倒是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改拒敌于国门之外为诱敌深入,结果直接导致蜀汉灭亡。

公元227年,诸葛亮准备北伐,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就以一个长期驻守前线大将的战略眼光,献上了子午谷奇谋。就是给他一万兵马,他从子午谷出奇兵,直奔长安,攻略关中。然后和诸葛亮的大军会师于潼关。历史上,韩信用过类似的战略。所以刘邦能早项羽一步拿下关中。然而,用兵谨慎的诸葛亮并没有采取这一策略。认为这个计谋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后世的很多军事专家和爱好者,利用兵棋推演,认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着很高的成功率,完全值得一试。毕竟如果成功,尽取关中之地。蜀魏的实力对比,就会发生此消彼长。而即便失败,也只是损失一万兵马。而对于诸葛亮的大军来说,任何能撤回汉中。

而对于魏延来说,自己合理的计谋得不到肯定,心中郁闷,认为诸葛亮胆小,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虽然魏延军事能力不错,但是他为人高傲,当时大家都是对他敬而远之。唯有杨仪对他不让步。魏延对此十分仇恨。两人关系犹于水火。

尽管魏延的建议未得到肯定,但是北伐忠,依然是兢兢业业

公元230年,诸葛亮派魏延率军西进羌中,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魏延大战于阳溪,被魏延打的打败。于是魏延被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派魏延做先锋。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商量身后事,让魏延断后,如果魏延不从命,就随他的遍。诸葛亮死,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去揣摩魏延的意图,魏延说,丞相虽然不在了,但是还有我呢。怎么因为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魏延心中想,我魏延什么样的人,怎么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魏延大怒,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杨仪和魏延都相互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董允,到底谁是谁是谁非,他们二人都担保杨仪。这个时候能看出性格孤傲的魏延是多么不善于交际。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抵御魏延。王平骂道:诸葛公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如此。魏延的部下觉得理亏,于是不听魏延的命令。只有魏延与其子逃到了汉中。杨仪派遣马岱追上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先给杨仪,杨仪践踏魏延的头颅,还辱骂。最后诛灭魏延三族。战功赫赫的大奖,最后就落得个这样的下场。

在三国志中,魏延不北降魏,而南去,所以魏延到死,也没有反叛蜀国。


无敌小钦差


魏延蜀国名将,字文长,得意之作守汉中十余年确保安然无恙,是刘备的得意将领,文武双全,放眼三国整个将领魏延也是排名次的,他的才能并不逊色关羽,张飞,可与曹操的五子良将的等级,刘备在世很受重用,他和关羽一样有个通病,心气高傲,不服诸葛孔明,特别是魏延対诸葛亮的北伐计划不一至,由于魏延在后期官至征西将军,排名在赵云以上,可见魏延非同一般,五虎上将在他以上的都死了,论资历在军中的威望已是首屈一指的了,并提出诸葛亮的行军路线的存在的问题,兵家讲究军事机密,而魏国对诸葛的计划是了如指掌,守株待兔,即使诸葛出五十次祁山也不可能成功,魏延提出偷渡子午谷计划时发生矛盾。

有一点必须澄清,诸葛亮虽对魏延有看法,但并没有加害魏延,更没有什么说魏延有反骨之类的事,魏延的死与诸葛亮无关,魏延死是和杨仪之间发生矛盾,由杨仪按排马垡偷杀了魏延,当然要说魏延有看法也应该,在军中再弄个楊仪来统管,魏延不服这是正常心态,无论文武资历,资格,一直存在,论资排位一点都不奇怪,魏延被杀这笔帐不可记在诸葛亮的头上,临阵斩将可是千古罪人,魏延也是内哄被逼,不服楊仪不等于不服刘禅。再见!




9紫气東来


魏延不是军事奇才,也不是被诸葛亮害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