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的宋太宗要毒杀南唐后主李煜?

王超行侠仗义



我读了无数遍南唐后主李煜写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真是好词。李煜写完这首词不久就死了,死在了他乡开封,别人家的都城。

公元960年,周世宗柴荣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手下的拥戴下黄袍加身,抢了大哥柴荣家的皇位。柴荣是五代时期的第一明君,赵匡胤是他一手带起来的亲信。可惜柴荣天不假年,在公元959年39岁的时候去世了,留下7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结果被赵匡胤捡了个便宜。

在五代十国的乱世背景下,赵匡胤对柴家孤儿寡母给予了优待,保全了他们一家。赵匡胤对大臣说:抢了人家的皇位,如果再杀人家儿子,必遭天谴。其实,赵匡胤优待柴家孤儿寡母是明智之举,更有利于争取人心。因为,此时北宋只是占据了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区,还有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处于割据状态,大片土地需要平定,如果此时一味杀戮,只会给统一事业带来阻力,不利于推进统一事业。



赵匡胤剧照


南唐后主成了违命侯

赵匡胤登基的15年后,公元975年,北宋的统一事业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北方只剩下一个北汉,南方的南唐其实早已经归顺,但是南唐(都城南京)国主李煜还心存幻想,希望保持半独立状态,暗中备战,抗拒统一。听说赵匡胤要派兵来攻打,李煜打算拼死一搏,无奈根本不是赵匡胤的对手。

南唐当时人口约五百万,占据东南半壁江山,军队也有十余万,但顶不住北宋大军的进攻,李煜只得出城投降,之后被带到北宋首都开封居住。这是赵匡胤的一贯做法,投降后的割据政权领导人,都要来开封居住,由朝廷养着,其实也是看守着。一起去开封的还有李煜的家人,包括他的小周后。赵匡胤封李煜为违命侯,为什么是违命侯呢?因为李煜阳奉阴违,不听朝廷的命令,假归附真备战。


赵光义剧照


李煜死了

灭南唐的第二年,49岁的赵匡胤病死,弟弟赵光义即位。赵光义沿着哥哥赵匡胤既定的方针继续开展统一事业,当时只剩下太原的北汉了,其他割据政权都已陆续归附,但还需要进一步稳定人心,巩固疆土。

李煜住在开封的日子很不自由,他老是想着南方,想着故国,想着往昔。他是个情感丰富、心思细腻的人,当初丢下文人的清高和政客的面子向赵匡胤投降,决不是要过如今这种囚徒生活,这样无趣的生活真是受不了。在开封的第四年,李煜写了一首词,名字叫《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表达了他的心情和向往。写完这首词不久,李煜就去世了,小周后没多久也追随他去了。李煜的这首词,写的异常凄美,流传至今,也并必将流传万世。




来看看这首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很多人说,就是因为李煜的这首词,才让宋太宗赵光义用毒酒毒死了他,因为李煜还心怀故国。

真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正史的记载:

脱脱等《宋史》:“壬辰,右千牛卫上将军李煜卒,追封吴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壬辰,赠太师、吴王李煜卒,上为辍朝三日”。

陆游的《南唐书》记载李煜“太平兴国三年六月辛卯殂,年四十二。是日,七夕也。后主盖以是日生。赠太师,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

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才能读懂李煜的忧伤


小周后画像


我相信正史记载的真实性。赵光义犯不着为了一首词去杀一个亡国之主,毕竟心怀故国是人之常情。赵家兄弟能容得下威胁极大的后周恭帝柴宗训,没有理由容不下亡国之君李煜。

况且当时南方的割据政权刚刚归附,人心不稳,而北汉还没有平定。这个时候如果将投降后的李煜处死,副作用可想而知,可谓有百害无一利,不符合赵家兄弟的形势风格。


带走李煜的是故国的雕栏玉砌

李煜的死还是要从他写的这首词里面找原因。

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通俗解释一下就是: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这分明就是不想活了。

为什么不想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想起故国家园,不堪回首,伤痛不已,真想家了;“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房子和装饰应该都还在,只是岁月流逝,颜色变了。这就是要回家的感觉啊。



李煜和小周后剧照


李煜到底有多伤痛?“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因伤痛留下的泪水像滔滔江水涌向故都南京。是该回南京了!

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李煜是忧郁而死的,李煜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病情严重。

李煜并非像后人说的那样除了会写诗不会当领导,他已经尽力了,拖了十几年才被北宋彻底征服。在当时情况下,就算李煜再努力,也挡不住赵匡胤的大军,那时的东南不是现在的东南,人口稀少,并不富裕,在实力上与占据中原的赵匡胤相差悬殊。东南的大发展,是南唐灭亡以后的事情。

我从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里大概读懂了囚徒李煜、亡国之君李煜、文人李煜。文人怎么能失去自由呢?不自由,毋宁死。不回乡,不如死。


坐看东南了


李煜向大宋投降了以后,生活上虽然收到了优待,但是不管是宋太祖还是宋太宗,对李煜还是有怀疑之心。



李煜被软禁之后,还是经常饮酒作诗。据说,有一天,是七夕节,宋太宗召见李煜的旧臣徐铉问“可曾见过李煜?”徐铉说“没有,不敢去见!”宋太宗就说“无妨,你去看看他吧,我让你去。”

徐铉就跑去见李煜,到了李煜住所,看到一个守门老卒。徐铉说“我要见太尉。”老卒说“圣上有旨,不能随便见人。”徐铉说“我就是奉旨而来。”



徐铉见到了着纱帽子道服的李煜,李煜拉着徐铉的手放声大哭说“我后悔啊,我后悔杀了潘佑和李平。”

潘佑和李平,是南唐的两位大臣。潘佑曾上书李煜说“家国愔愔,如日将暮”,意思就是说国家(南唐)已经到了傍晚时分,太阳就要下山了。李煜听后很不高兴,开始讨厌潘佑。而李平呢,是潘佑推荐做官的,李煜认为他们是朋党,所以把他们两个都杀了。身处此情此景,李煜见到旧臣,颇有悔恨之意。

徐铉回去之后,宋太宗赵光义又召见他,问“李煜都跟你说了什么?”徐铉肯定不敢隐瞒,事无巨细,把和李煜见面的情形细细道来,于是,赵光义就起了杀心。



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正值李煜生日,李煜命歌妓唱他新作的词。太宗宋太宗听到那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于是就命人赐毒酒给李煜,李煜喝下后便中毒身亡。

李煜的一生是个大悲剧,他经历了人生最高峰,作了帝王,同时也经历了人生最低谷,成了阶下囚,甚至于死亡。不过,也许就是这种生活上,思想上巨大的反差,才让李煜成为一个杰出的词作家,写出了《虞美人》这种流传千古的诗句。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Zikunyang


有人说,宋太宗之所以一定要毒杀南唐后主李煜,是因为宋太宗想霸占小周后。觉得李煜碍事,所以才把他给除掉了。那么,这个说法对不对呢?

(宋太祖剧照)

关于宋太宗霸占小周后一事,在很多史料中都有记载,比如北宋王铚的《默记》、宋人叶梦得《避暑漫抄》,以及元明清的历史笔记中都有。后人还根据这个记载,画了一幅《熙陵幸小周后图》的画,在后世非常有名。

王铚的《默记》原文是这样的:“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多宛转避之。”意思是说,宋太宗多次把小周后(当时叫郑国夫人)叫进宫里去,回来后,小周后就大骂李煜,骂的声音到处都听得见。至于其中发生了什么故事,就耐人寻味了。

不过,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后世争议颇多。毕竟正史上没有记载。而且,野史的记载虽多,都是根据王铚的《默记》来的。王铚在《默记》中说,他这个史料是从《江南录》中来的。而《江南录》(早已散佚)这本书,是徐铉、汤悦根据宋太宗的指示写的。既然是根据宋太宗的指示写的,怎么可能记下这件事呢?

再说了,宋太宗真想纳小周后,在李煜去世后,他为什么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呢?就像宋太祖纳花蕊夫人那样,只要他有心,这应该是很简单的。

所以说,宋太宗杀死李煜是为了小周后的说法,显然是吃瓜群众想象出来的,没根据的桥段。

(小周后剧照)

那么,宋太宗毒死李煜,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谈谈另一个问题:李煜是不是因为荒淫无度才导致亡国的?

其实,这也是后人对他的一种普遍的看法。他和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经常被后人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史上绝无仅有的艺术人才,可就是不会当皇帝,荒淫误国。

但实际上,李煜其实根本不荒淫,反而是积极作为的皇帝。

李煜在当皇帝的时候,不断向宋太祖示弱。比如除去国号“唐”,改称“江南国主”;比如把“龙袍”换为“紫袍”; 比如下令贬损仪制;比如撤去金陵台殿上的鸱吻等等。有人认为这是李煜软弱。实际上,李煜其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留时间给自己,以便聚集力量和宋太祖对抗。

而实际上,宋太祖也落入了李煜的圈套,反复找不到要攻打李煜的理由。以至于最后爆粗口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就是说,不是你有没有做错的问题,而是你的存在让我不得安宁,所以我要打你。

(李煜剧照)

在这长达15年的时间里,李煜确实在国内也做了大量振兴国家的工作。比如他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安心种庄稼,以增强国力。比如他对大臣们非常善待,尤其是那些带兵打仗的将领,他给予他们极大的优待。大将何敬洙去世后,他甚至废朝三日,表示对他的尊奉和哀悼。就算在战场上打了败仗逃跑的冯延鲁,他也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礼遇。

可以说,李煜不但让国力变得很强盛,而且也在国内聚集起了极大的人气。

我们再看看最后宋太祖出兵攻打李煜的时候,李煜积极抗战,毫不退缩。而且还积极联系吴越和契丹,企图三面夹击北宋。李煜这样做,让宋军在南唐打了一年半的时间,后来宋太祖甚至都有了想撤军的打算。

由此可见。李煜绝对不是一个荒淫误国的主,只不过国力实在有限,他才最后败给了北宋。

李煜在被俘后,他的存在,对于宋太宗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史料记载,宋太宗曾经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真的懦弱无能,荒淫无道吗?”潘慎修回答说:“他如果真的荒淫无道,为什么能守住国家十多年?”

还有史料记载,当李煜在开封写了词,流传到民间后,江南的老百姓,读着词,哭得捶胸顿足。

以上两个史料说明,宋太宗之所以一定要杀李煜,完全不是为了什么小周后,根本的原因,就是李煜有相当大的号召力,不杀李煜,他在皇位上坐得不安心。


张生全精彩历史


李煜的死,一个普遍的说法是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杀的。至于宋太宗为何要毒杀李煜,历史上也众说纷纭。但个人认为,李煜被杀其实是他自己造成的可能性极大。

《虞美人》这首词,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事实上,这首词很可能就是导致李煜被杀的主要原因。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李煜对国破家亡的哀怨,透露着自己对故国的怀念。“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随便一句,都在表达李煜对亡国的愤恨与哀怨。

这对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宋室而言,这无异于心存复辟之心。

而据史料记载,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便奉宋太宗之命,前来探视李煜。闲谈期间,李煜居然还不加掩袭,对徐铉大谈自己过去当皇帝时的事情,还哀叹道:“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不久之后,李煜又作死般的写了这首《虞美人》。这种种行为,对于一个被俘的亡国之君而言,其实是相当危险的。

最终,宋太宗为之大怒。而李煜也因为这些缅怀故国的词和言行,逐渐引起了宋太宗猜疑,最后被宋太宗赐毒酒,将他毒死……

所以说,李煜作为亡国君,时相当愚蠢。寄人篱下,本来就该夹起尾巴做人,像刘禅那样,展现出一副乐不思蜀的模样,这才是保命之举!可他非要秀才华,唯恐皇帝不知自己心怀故国似的。


这些历史要读


南唐后主李煜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一介君王,最终沦为北宋战俘。政治上毫无成就的李煜,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词人,被誉为词圣。

但李煜身旁还有个比他更闻名的人,便是她的妻子,小周后周薇。李煜原本娶得是小周后的姐姐,称大周后。在李煜见过小姨子时就已经钟情了。在大周后抱病时,偷偷的把小姨子接到宫里来。小周后年幼单纯,就去看望姐姐,重病的大周后见妹妹在皇宫里,异常惊讶。为妹妹来宫中自己不晓得呢?她试探问:“你什么时候来的?”年仅15岁的妹妹随口答道回答:“来的很多天了。”露馅了!宫中之前盛传天子和周薇私通。大周后证实留言病情恶化就死了。

妻子死了这对李煜来说是好事。三年以后就娶了小姨子。之后赵匡胤的军队在开宝七年破掉金陵城。南唐灭亡,李煜一下从天子变成臣虏,有感而发。《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从此词风大变,写作没有了昨日的浮华,矫揉,用真实的心情打动读者的心。那种对故国的思念代替了矫情,对过去的悔恨代替了风花雪月的温情与华美,只有一纸伤心泪,满眼里乡情。“挥泪对宫娥”在他的词作中,我们第一次看到流泪的李煜的形象。

到宋京后,赵匡胤给他安置了个闲职养着,李煜就没事写写诗词。

后来赵匡胤驾崩,宋太宗赵光义继位,赵光义早就看上了小周后,继位没多久,就强行把小周后招进宫中,弓强女干。对于此李煜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实在是毫无办法,之。自此每个一段时间,赵光义都会把小周后招进宫强行临幸。小周后下肢体弱,每每痛苦不堪,被送回来后大哭并痛骂李煜,李煜心情可想而知,心之恨伤只得化作诗词,诉于天地。

后来赵光义对他的羞辱变本加厉,在一次强幸小周后后,命令画师把小周后被弓强女干的样子画出来,并随小周后一起还给李煜,李煜看了画作之后,痛之泪殇,悲愤交加,还有什么比这更甚的人格侮辱呢?这无疑是对李煜残破心灵的铁蹄践踏,他羞愧、恼怒、痛恨、懊悔、无奈,无尽无止,各种愁苦盘结于胸,使他无法排解,这就更激发了他对往日生活的追忆和对故土的悠悠思念。加上太宗生性多疑,想了解后主的真实心态,派南唐旧臣探望后主,主仆抱头痛哭,后主悔不该诛杀忠良,导致国破家亡。旧臣回去据实汇报,太宗大怒,杀心顿起。

又到了七月七日乞巧节,恰是李煜的生日,忆起在江南时节,莺歌燕舞,快意人生。如今归为臣虏,境遇凄惨,国仇离恨涌上心头:《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日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阙填就,后主令小周后吟唱,自己以笛相和。冷月如水,歌声凄婉。早有人飞报太宗。太宗以后主不忘故国之思,赐牵机毒酒。是夜后主中毒身亡,死状苦不堪言。不久小周后抑郁而亡。

最后贴几首李煜诗词,供大家欣赏。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r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清平乐·别来春半\r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柔肠断 一作:愁肠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r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文生杂谈








在故事里,这位白胖子非但武功高强,还擅使牵机毒药,常常于众目睽睽之下杀人于无形之中

他是宋太宗赵光义,他为锋利无比的“柱斧”代言,为居家良品“牵机药”代言,为宅男福利“幸后图”代言……



南宋时期,王铚诚邀赵光义代言牵机药,从此,“冲服方便,口感极佳,每天一勺,一月升天”,随着这段极具诱惑力的广告语,牵机药走进了千家万户

本品纯天然无污染,起效无形,效果显著,服用本品,生于何月何日便可死于何月何日,确保用户死的时候摆出头脚相接的完美姿势,牵机药郑重承诺,无效退款!您还在等什么?




这份代言合同被王铚收录在《默记》.上卷里,《默记》由《四库全书》收录在“子部小说家”类

具体内容是:



徐铉归朝,为左散骑常待,迁给事中。太宗一日问:“曾见李煜否”?铉对以:“臣安敢私见之”!上曰:“卿第往,但言朕令卿往相见可矣”……


然而

徐铉加给事中已经是在李煜死后一年的事。太平兴国四年,“

从征太原,军中书诏填委。铉援笔无滞,辞理精当,时论能之。师还,加给事中

再过了四年,徐铉迁左常待,“八年,出为右散骑常侍,迁左常侍”。~《宋史.卷四百四十一.徐铉》

如果徐铉奉命去见李煜,他的官名只能称为“太子率更令



铉遂径往其居,望门下马,但一老卒守门。徐言:“愿见太尉”。卒言:“有旨不得与人接,岂可见也”!铉云:“我乃奉旨来见”。老卒往报,徐入立庭下久之。老卒遂入取旧椅子相对。铉遥望见,谓卒曰:“但正衙一椅足矣”……

李煜家里看门的、迎客的、通报的,都只有一个老卒,穷得除了李煜坐的那把只剩下几把旧椅子


然而

太平兴国二年二月甲午,“右千牛卫上将军李煜自言其贫,乙未,诏赐钱三百万。煜虽贫,张洎犹索之,煜以白金(鱼委)面器与洎,洎意歉然。时潘慎修掌煜记室,洎疑慎修教煜,素与慎修善,自是亦稍疏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八》

再穷,李煜也有一份右千牛卫上将军的俸禄。太平兴国二年二月,赵光义刚做皇帝两个月李煜便向他哭穷,赵光义一次性赏给李煜三百万铜钱,第二个月还给几位降帝加了工资,“己未,诏刘(钅长)、李煜常俸外增以它给”。以李煜的经济实力买几把椅子还是没有压力的

李煜府中还有掌管记事、庶务的属官,小周后也不可能自己撸起袖子洗衣做饭



顷间,李主纱帽道服而出。铉方拜,而李主遽下阶引其手以上。铉告辞宾主之礼,主曰:“今日岂有此礼”?徐引椅少偏乃敢坐。后主相持大哭,及坐默不言。忽长吁叹曰:“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


然而

徐铉投宋后是任正经职务的官,李煜还把他当心腹毫不避讳地诉说心里话……李煜不是一个称职的亡国之君

徐铉姿势摆足,以旧礼待李煜,一点都不避嫌,一点都没看出赵光义试探二人之意……徐铉不是一个称职的二手臣



铉既去,乃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

告别李煜,徐铉被赵光义召去问李煜表现如何。上一秒还对李煜表现出忠心耿耿的徐铉竹筒倒豆子一般把李煜悔恨没有重用忠臣坚绝抗宋的话一股脑转述给赵光义,so,李煜死于牵机药


然而

赵光义好象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心肠歹毒擅使毒药,特意委托自己的侄儿秦王赵德芳出面给李煜捎去牵机药的问候,并且嘱咐赵德芳一定要嘱咐李煜,按时按量服用,这玩意敞开供应,吃完还有

牵机药者,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





王铚又写道

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然而

王铚仿佛已经忘了李煜穷得连椅子都买不起的事了。李煜这家伙居然在家召明星唱歌跳舞,唱就唱吧,明星们居然还动用麦克风低音炮把这场堂会当作演唱会。重金属节奏极大地影响到了赵光义在皇宫里休息,恨得牙痒痒的赵光义决定投毒药杀李煜

慢着,刚刚才说过牵机药是慢性毒药,杀人于按时按量坚持服用。李煜庆祝七夕演唱会吵到赵光义,被一怒赐死,貌似死得特别爽快,“(太平兴国三年秋七月)壬辰,赠太师(吴)王李煜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九》

如果当天赐药当天死,按牵机药的药性,估计李煜吞下去的药量已经远远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饭量,牵机药完全没有体现出价值嘛。还不如赐牛肉干二十斤让李煜半个时辰内吃完,大家都开心,那多好





其实大家拿这事黑黑赵光义陶冶情操还不错,反正那家伙身上黑点不少也不差这一件。但真要把这事当作史实……

还是服药吧




为国钓鱼


五代十国时期遍地的国主皇帝,而且都是赵匡胤的老熟人,后来也基本上都被老赵抓到了开封城。要说老赵对各位老伙计都还是不错的。老上司小柴,南汉的老刘,北汉的小刘,都得享尊荣,寿终正寝,后蜀的老孟,吴越的老钱也是迫于压力主动归降,虽然这二位死的有点不明不白,至少面子还是给足了的,唯独是南唐李煜,宋人记载,李煜42岁生日时候,做《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宋太宗赵光义闻之不悦,赐牵机药予以鸩杀。传说这药特别毒,发作起来浑身抽搐,身体扭曲,手足相接,形似牵机。

五代十国后期形式:

昏聩的君主入宋后不但身家性命得到保证,而且还给了比较显贵的爵位,像南汉刘鋹入宋受封“恩赦侯”,后来升级为”彭城郡公“,小赵即位后又给他升级为“卫国公”,北汉刘继元先是受封”彭城郡公“,后又晋升”彭城公“。在对手眼里,敌人的昏庸就是对自己的功劳,两位大小刘昏君的封爵没有实权是肯定的,但是至少面子上给足了恩荣,大大体现了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的宽宏大度王者风范。

而李煜并不是像南北汉末代皇帝那样的昏君,虽然大家一致认为李煜做文人顶尖做皇帝混蛋,但是李煜统治下的南唐实际上是五代后期宋以外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为此老赵还专门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策略。先是荆湖、后蜀,然后是南汉,吴越又主动归降,把李煜的南唐包围了一圈之后,才兵临城下,迫使李煜出降。实际上,北宋出兵先后消灭南方各个割据都是为了消灭南唐而做的准备。如果李煜是昏君的话,根本不值得赵匡胤如此苦心积虑。


在这个过程中,李煜表面上被迫去国号帝号,顺从宋朝宗主地位,实际上却加紧练兵备战。一边上书请封,一边部署防御。赵匡胤准备像对付吴越那样,把李煜骗到汴梁扣起来,但是李煜也够精明,称病不去,赵匡胤遂以此为借口发动了灭南唐的战争。南唐军队先是依托长江和秦淮河天险,对入侵的宋军展开激烈抵抗。防御失败南京城被围,李煜又暗地里多次命令各地部队勤王,表面上却一再向宋廷上书乞和。奈何李后主实力和运气都十分不济,终于城破被俘,押送到汴梁跟其他亡国之君作伴了。而这时候,距赵匡胤去世,也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赵匡胤赏李煜一个封号“违命侯”,这与刘鋹的“恩赦侯”形成鲜明对比,可见对李煜恶心到什么程度。

补充一点,

北方的北汉并不是因为强大而被放到最后,而是因为有契丹的干涉,宋朝不愿意在统一之前就跟契丹起冲突。

宋灭南唐之战进军图:



后属的孟昶其实与李煜的经历十分相似。孟昶在位三十二年,闭关锁国,不与中原通,故后蜀在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难得的繁荣安定。北宋发动灭蜀战争之后,后蜀依靠蜀道天险,也展开了激烈对抗。奈何与老赵的宋朝实力悬殊太大,孟昶的蜀军一路败退,只抵抗了66天便破城投降,押解东京。结果孟昶前脚走,蜀地后脚又叛变了。老赵一看这个孟昶还是很得人心的,蜀地还是有很多人念他的好,心里非常不痛快,孟昶到达东京汴梁之后七天,就无疾而终了。

而李煜入宋三年后被杀,实际上也是必然的,赵匡胤有所谓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歪理邪说,同样道理,赵宋江山的卧榻之侧也绝对容不下怀有异心的前朝皇帝。李煜虽然已经“归为臣虏”了,却依旧不老实,一天到晚哭丧个脸也就罢了,还写反诗,李煜的那些伟大词作,基本上都是在做“臣虏”期间所作,像“故国不堪回首”、“几曾识干戈”等等这样的句子,

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对失败丧国的怨恨,我想不管是谁坐在赵光义那个位置上,都不会容忍李煜的,用现在的话说李煜的求生欲太弱了。


李后主与赵匡胤

传说中,赵匡胤年轻时候四处游侠,遇到了还是富贵公子的李煜,二人一见如故,拜把子做了兄弟,李煜想推荐赵匡胤在南唐做官,赵匡胤也是求之不得。赵匡胤入唐后还没建功立业,就与南唐重臣周宗的女儿周娥皇一见钟情谈起了恋爱,奈何江湖浪子根本入不了周老爷的法眼。李煜对此根本不知情,按照父皇的安排娶了周娥皇做王子妃,伤透了把兄弟赵匡胤的心,于是赵匡胤暗暗发誓与南唐为敌,要抢回周娥皇。还有传说李煜被抓到汴梁后,大周后还经常被赵匡胤抓去侍寝,回来两口子只能抱头痛哭。赵匡胤跟李煜之间肯定有很多私人恩怨还没了结,所以不急着杀他。而赵光义跟李煜是没啥交情的,李煜不老实,直接杀无赦了。


麻爪工学院首席瞌睡家


其实从963年开始,南唐已经是宋朝的藩属国了,虽然名为独立,实际上每年要进贡、上表,被宋朝保护着,所以后主李煜只要老实待着,和当年的蜀汉刘禅一样乐不思蜀,肯定是能够苟活,但他整天捣鼓着酸诗醋词,叽叽歪歪的,惹来了杀身之祸。

《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官员韩熙载家中行乐场景,韩熙载死了5年后南唐灭亡。

李煜是个艺术细胞很高的才子,但治国无方,本来已经臣服宋朝又处处抗命不遵,宋军压境时还杀了良将林仁肇和贤臣潘佑、李平,宋军包围南京时还打着自己算盘,直到无力回天时才出城乞降,赵匡胤并没有杀他,押解到汴京过上了囚徒生活,还带着家属妃子们,封了侯。

图为南唐势力范围。

李煜是很不老实的,屡屡抗命不遵,从赵匡胤给他封违命侯可以看出。作为阶下囚,李煜的宅第有军人把守,没有皇帝的上谕不能随意出入,宋太祖是个很高傲的人,见面时也常常用飞言冷语讽刺李煜,所以他越来越充满了寂寞、悔恨,他把这些烦恼都写进了他的诗中。

南唐共有三帝,目前只有钦陵和顺陵,李煜的陵墓未知。

比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多少恨,昨夜梦魂中。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这时即位的是宋太宗赵光义,皇位怎么来的至今都是个谜,肯定是个狠角儿,所以赵光义看到这些酸词后心生忌恨,李煜又和旧臣徐铉谈起以前往事,后悔错杀贤臣,猜忌多疑的赵光义就赐了毒酒一杯。


图文绘历史


南唐后主李煜对宋太祖封为违命侯。委曲求全。常借四时之景感怀亡国之痛。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恰似江春水向东流。表达他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像这样的词句还很多。深深的呢给北宋王朝的统治者,心理上造成阴影。赵匡胤虽然是一个贤德的君王没有杀他。但是呢和他一起打拼天下的太宗皇帝赵光义是一个心胸比较狭窄的人。所以在他攻打南唐几十年的过程当中已经对这个南唐后主心里头很恨了。所以在他稳固了皇权之后。就是肃党,清理朝政。李后主是他所痛恨的一个人,所忌弹的人。这就成了他杀的目标了。毕竟这当朝皇帝九五至尊不能出尔反尔,不能够违背太祖的遗命(曾经之言)。就听从了宰相赵普之意把他毒死了。这是一个作为一个帝王的政治需要。他能够容忍后周的柴荣后代,但他不能够容忍南唐后主的存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煜 他特别有才华这个才华呢作为一个帝王都想要。宋太祖还可以容忍李煜的才华,可以作为笑料听一听,他一统十国,这些亡国之臣的声音。宋太宋是不允许的。他好不容易和兄弟们一起打拼天下把自己的哥哥侄子全部都处理了自己巩固了皇权当上了皇帝。耳朵边怎么会允许其他人来怀念那些故国往事呢。顺着帝王败着寇,军阀割据的时代。怎么能允许别人说我?我的天下是这些人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的呢?我怎么能够在历史上留下个骂名窃国者之骂名?你是被我打败的,你就得心存感激。你说的这一切都是曾经的过眼烟云,我那么多的弟兄用生命攻打你,几十年如一日。他痛恨的就是顽固不化的人。有那么多的才华,赵光义是个武夫,读了很多军事方面的书。他也很欣赏文化人。但他毕竟是,军事家。赵匡胤人家是个文学家,军事家。区别就在这儿。赵匡胤他是一个司令,赵光义他是个将军。打仗的人他只认现实。才华不能够把青春换回来,才华也不能把一个国家换回来。北宋刚刚开始百废待兴。树立朝廷的榜样。为他杀功臣开始了开端之笔。

浅薄之见。


可可潘琴


妒其才,霸其妻!夺其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