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常見的12種互聯網詐騙案例

揭秘常見的12種互聯網詐騙案例

揭秘常見的12種互聯網詐騙案例

揭秘常見的12種互聯網詐騙案例


投資騙局

世上會有「高回報零風險」的投資嗎? 當然沒有,如果你輕信有這回事,有機會成為投資騙局的對象。投資騙局五花八門,你可能聽過關於投資倫敦金和比特幣的騙案,亦可能聽過層壓式騙案和龐氏騙局。無論如何改頭換臉,騙局的基本特質都是以保證在短期內賺取高回報作餌,誘使受害者入局。

1.倫敦金騙局

騙徒可以透過電話促銷(Cold call)接觸你,向你密集式地推銷投資倫敦金,或者是人民幣公斤條合約、紙黃金、金條/實金、九九金合約、港元公斤條合約等。

騙徒可能會送你禮物,誘使你開戶。開戶後,會誘騙你簽署委託授權書,在得到你的授權後,就會在不通知你的情況下進行買賣交易。最後告訴你,你所有的錢都已經全部蝕清。

2.虛擬商品騙局

虛擬商品如比特幣的交易容易涉及罪案風險,包括交易網站出現保安漏洞,如駭客入侵,令你失去比特幣。

騙徒亦會利用虛擬商品作案,例如聲稱可以輕易取得比特幣(「掘礦合約」)的投資機會。在投資有關計劃的最初,你會收到利潤,但待你投入更多金錢,或鼓勵朋友參加後,有關交易平臺會突然停止運作,而你亦無法取得所投資的比特幣。

層壓式騙案及龐氏騙局

3.層壓式騙案

可以用拍賣網站或多層式傳銷計劃作招徠,主要是以高壓手法慫恿參加者繳付鉅額購買貨物,以換取介紹其他人參加計劃,從而收取佣金的特許權(所謂的「拉人頭」招攬)。層壓式騙案的主要收入來自新會員的參加費,騙徒不重視貨品銷售量,亦不設退貨服務或退貨條件苛刻。如你的資金不足,騙徒更會誘使你向財務公司貸款。

4.龐氏騙局

主要以高回報作招徠,騙徒透過舉辦投資講座,誘使你參與一些聲稱回報特高的投資項目。你在參加投資項目後的初期,會收到利潤,以吸引你加碼投資,但最後往往是騙局主腦挾鉅款逃走,而你就損失所有投資金額。

投資騙局會不時推陳出新,以另一個臉孔誘騙投資者上當,但主要伎倆仍是利用人們的貪念。以下的實用建議,可以防止你成為騙局的下一個受害人。

提防回報高得不切實際的投資計劃,尤其是聲稱低風險,高回報的計劃。

切勿盲目誤信親友推介的投資機會,因為他們可能也不察覺自己已墮入了投資陷阱。

不要純粹根據互聯網上的「資訊」來進行投資。由於騙徒會利用互聯網,例如網上通訊、留言板上的留言來傳播消息以利便其運作,有關「資訊」可能其實由騙徒本人登載。

停一停,想一想。騙徒會迫你倉卒作出決定,讓你墮入騙局。你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必須保持冷靜,周詳考慮,認清風險。

購買複雜的投資產品前,應向專業人士查詢,尋求專業意見。

5.另類投資

騙徒可以捏造各種穩賺快錢的投資機會,近年有些另類投資計劃,就成為投資騙局的名堂。

所謂另類投資,是指投資於非傳統投資類型的資產類別 (如股票、債券和現金),普通的有房地產和商品,冷門的有藝術品、古董、名酒、創新保健產品、水耕種植、各式各樣的收藏品,甚至是海外大型基建,當中有很多原則上不受任何金融監管機構的規管,投資風險高。

騙徒會研究並挑選有「行騙潛質」,例如廣受人們喜愛、備受市場關注或炒作的投資題材,設局行騙。舉例:投資倫敦金和加密貨幣是騙徒常用的投資題材,此與投資者鍾情黃金和高科技不無關係,至於名酒、原油和原始股(即公司申請上市之前發行的股票)亦是近年備受關注的投資題材,相關投資騙局亦可能乘勢而生。

騙徒口中的投資計劃當然是指虛烏有的,但他們會千方百計令人相信有關計劃是合法存在的,而且是難得的賺錢機會。投資者應該提防以下騙徒常用的招數:

· 橋不怕舊 最緊要受

容易賺、回報高、風險低向來是投資騙局的最佳誘餌。

· 欲擒先縱 釋除戒心

騙徒可能會先給參加者一點投資回報作甜頭,誘使他們放心投資,加大注碼。

· 弄虛作假 扮作正當

騙徒會做足門面功夫,可以在商業旺區設立豪華辦公室,設有公司網站。有些甚至會盜用或偽冒一些著名公司的名稱和商標,令人相信是正當商人。

假的投資真不了

即使騙徒言之鑿鑿,但假的投資始終是假的,就算設計再完美,都總會有破綻。要識穿騙局,我們就一定要小心求證與你交易的公司或相關人士的身分,不能盡信他們所提供的資料,有需要時就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以下工具,可能是識破騙局的照妖鏡。

· 牌照紀錄

騙徒可以自稱為持有金融監管機構牌照的人士或持牌公司的職員,切勿輕信一面之詞,查閱相關金融機構的牌照紀錄冊,以辨真偽。

· 可疑公司及網站

證監會設有「無牌公司及可疑網站名單」及「欺詐銀行網站、偽冒電郵及類似的詐騙事件」,你可以查閱與你交易的公司名稱及其網站會否出現在有關名單內。你也可以在互聯網搜尋,查閱有關公司會否有一些負面新聞。

· 騙案新知

警方設有反詐騙協調中心,提供各種流行的騙案及最新的騙案警示。遇到自己不熟悉的投資項目,我們要保護自己,三思而行。騙徒會利用人的弱點,包括投資知識不足、缺乏戒心和輕信,施計行騙。那些耳軟,輕易相信賺快錢機會的人會較容易墮入騙局。


6.提防倫敦金騙案

根據警方的資料,倫敦金騙案時有發生,2017年全年共錄得19宗。

雖然「橋不怕舊,最緊要受」,但騙徒行騙招數也並非一成不變,他們有多種方法尋找受害人,除了傳統的電話促銷(cold call)之外,互聯網亦是近年騙徒設局的場地。

· 電話促銷

騙徒下手對象主要是長者。碰到可以下手的對象,騙徒不會一開始就施「硬功」,猛烈推銷投資倫敦金,而會施「軟功」,花時間與對象建立關係,待一段時間彼此熟絡後,才遊說對象開戶投資。

· 問卷調查

騙徒透過這方法索取目標對象的聯絡方法和背景資料,然後推銷投資倫敦金。

· 網絡陷阱

騙徒會扮成倫敦金投資專家,為了使人上當,他們會在討論區和社交網站張貼大量名貴物品的照片,吹噓自己的投資成績。騙徒亦會施展「美人計」,以美女照片作用戶頭像,於多個社交軟件「交友」,哄騙目標受眾投資倫敦金。騙徒也可以藉舉行倫敦金投資比賽的名義,以豐厚獎金獎品作餌,誘騙受害人開戶投資。

當成功哄騙受害人開戶買賣後,騙徒就會千方百計,例如聲稱可於短時間內賺取超高回報,要求受害人簽署授權書,以操控受害人的投資帳戶,或者要求受害人交出網上投資戶口的名稱和密碼,讓他們買賣倫敦金。

防騙訊息

· 提防網上「專家」

投資不能單憑一個「信」字,要做好功課,並要提防網上所謂的投資專家,不要輕信他們所提供的投資貼士。

不少涉及倫敦金買賣的投訴及詐騙,都與授權第三者(例如經紀)操作戶口有關。其實買賣倫敦金不一定要做委託授權。如有經紀遊說你做委託授權,就一定要考慮清楚是否有此需要和明白授權內容,衡量風險。另外,投資者亦不應向第三者透露網上交易用戶名稱及密碼。

· 留意倫敦金騙局變種

除了倫敦金,騙徒亦可以假借投資其他貴金屬的名義,例如人民幣公斤條合約、九九金合約、港元公斤條合約和紙黃金等,進行行騙。

· 推廣防騙資訊

雖然倫敦金騙局不是新鮮事,但實情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有關騙局,懂得加以提防。近年就有內地人士及退休長者成為倫敦金騙局的受害人。向親友分享最新的騙局手法和防騙資訊,可減少他們受騙的機會

7.物業騙案

用假身份行騙是騙徒的伎倆之一。有一類騙徒會冒充業主進行物業交易,騙取買家的訂金;或者以假身分向金融機構申請按揭貸款。

行騙手法

1.假扮業主出售物業

你有沒有想過與你進行物業買賣的「業主」是冒牌貨?騙徒持假身份證冒認業主放售物業,欺騙地產代理、律師樓和銀行,再騙取買家訂金。 騙徒通常訛稱擬放售的物業有租客,拒絕讓買家睇樓。亦有騙徒為了讓買家放下戒心,會租下目標單位安排買家睇樓。

2.假扮業主申請按揭貸款

騙徒會透過租住物業,以取得業主的身分資料,偽造業主的身份證和樓契。那些沒有向銀行或財務公司承造按揭或業主不在香港的物業,是騙徒的下手對象。騙徒會用偽造的文件向銀行或財務公司申請按揭貸款。騙徒在取得貸款後就會逃之夭夭,真正的業主在收到銀行和財務公司的還款通知後才揭發騙案。

防騙錦囊

· 業主:經常留意自己物業的狀況,以及可疑之郵件或來電。如對租客的身分有懷疑,應進一步查核對方身分。

· 買家:購買二手物業時,要求地產代理和律師樓查核業主身分,甚至進行實地查察。

· 地產代理、律師樓、銀行及物業貸款公司:處理物業買賣時履行盡職審查的職責,核實業權實況,以及業主和租客的身分。

· 如懷疑墮入物業騙局,應儘快報警求助。

8.網上詐騙

當你在網絡上瀏覽時,騙徒也在網絡上物色獵物,並隨時透過社交媒體和電郵等途徑接觸你。騙徒詐騙手法層出不窮,稍一不慎,你就可能墮入騙局。

社交媒體騙案

騙徒透過不法途徑取得你的社交媒體(如即時通訊軟件)的個人賬戶資料包括登人名稱及密碼,然後冒認你,向你的朋友行騙。

電郵騙案

最新的犯案手法:

· 騙徒從盜取的電郵得悉你與一些公司的交易資料,然後冒充有關公司向你發出虛假電郵,騙取金錢。

· 利用駭客技術入侵你的私人電郵戶口,冒充你發電郵到戶口聯絡名單上的親友,進行詐騙。

· 一些對象為本地公司的電郵騙案,騙徒會假冒公司高層,向屬下發出訛稱要匯款給生意夥伴或進行業務投資的電郵,指示員工把公司款項存入指定的戶口。

墊支款項騙案

騙徒透過社交媒體接觸你,在取得你的信任後,就設局誘騙你支付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交易費用。有些則訛稱你中獎,要取得獎金,就先要支付手續費。當你匯款後,騙徒就會失去聯絡。

除了社交媒體,騙徒也可以透過電話或電郵等等方式接觸你,向你施展墊支款項騙案的伎倆。

網上商業騙局

這類騙局通常涉及網上購物平臺。騙徒可以假份買家,賣家送出貨品但未能收取貨款,當中大部分涉及虛假付款,例如虛假的外國銀行電郵確認付款,或未能兌現的銀行支票。

至於有些騙局是當你付款認購貨物(如透過網上拍賣)後,賣家沒有守信送貨,買家亦無從追討已付的金錢。

網絡安全小貼士

想安全上網,你需要多留意電子郵件和密碼,以及你的個人電郵系統的安全。另外,你亦要遵從一些使用公共無線網絡服務的安全守則。

如懷疑墮入網上騙局,應儘快報警求助。

9.電話詐騙

騙徒可以透過不同的方法接觸你,向你行騙,其中包括電話騙案。無論你有沒有收過疑似騙徒的來電,你亦應留意以下電話騙案的手法。

親友急需週轉

騙徒會假扮成你的親屬、朋友或業務夥伴致電給你,訛稱自己急需現金週轉。騙徒通常要求你不要掛斷電話,把款項存入指定的銀行戶口或交到指定的地點或同黨。

假扮官員

騙徒會以不同的身份(例如公職人員或速遞公司職員)致電你,訛稱你干犯某些內地法律,例如洗黑錢或寄出違禁品。他們會將電話轉駁至聲稱的內地執法人員,令你信以為真,騙取你的金錢。

自己來電騙局

除了提防騙徒的來電,你亦要留意一些稱為「自己來電」的騙局。騙徒會利用更改來電顯示的技術,讓你以為收到自己電話號碼打來的電話,如你接聽來電,你會聽到一段要求你輸入信用卡號碼或其他財務資料的電話錄音。如你不虞有詐,輸入資料,你的資料就可能會被用作不法用途,例如盜用信用卡。

10.提防無牌人士販賣投資意見

為著自己的腸胃著想,我們不應光顧無牌熟食小販。同樣道理,為著自己的財富著想,我們不應光顧無牌人士的投資意見。小心提防一些戴上投資專家和導師面具的無牌人士,向你銷售投資意見和貼士。

投資課程懸羊賣狗

從事《證券及期貨條例》下的受規管活動,包括證券及期貨合約交易,以及就有關投資產品提供意見,需要向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領牌。無牌從事受規管活動會觸犯法例。有些無牌人士不能夠明目張膽從事受規管的活動,會想盡辦法鑽空子,掩人耳目。

由於純粹教授一般投資知識,或者分享個人投資經驗和心得,並不需要向金融監管機構領牌,加上凡與投資有關的課程和資訊向來需求殷切,無牌人士遂以此為幌子,講授或分享投資知識為名,從事受規管活動為實。他們會將自己包裝成投資專家或導師,或開辦課程,或設立網上討論區和社交網站群組,尋找客源。為了能夠成功拉客,他們會極力吹噓自己的投資成績,將自己打造成可以幫到散戶賺錢的明燈。之後,他們會私信一些相信其意見和分析的追隨者,遊說他們加入只限私人參加的社交網站群組,並付錢購買一些只可以由持牌人士提供的服務,可以是提供股票或投資的意見、貼士及買賣指示,甚至是代為買賣證券,每月收費可以由一千至過萬元不等。

切勿光顧無牌活動

有些人可能覺得付錢購買股票或投資意見、貼士或買賣指示,不外乎想賺錢,因此只要夠準,有牌無牌又有何重要。與無牌人士的主要分別,是持牌人士會受到規管,以確保他們有足夠能力,可以專業及適當地履行職責,他們亦必須隸屬一家持牌法團。持牌法團同樣須遵守不同的監管規定,才可獲發牌照及繼續經營。因此,為自己的利益著想,你應查閱證監會的「持牌人及註冊機構的公眾紀錄冊」,以確保自己是與持牌人士及公司進行交易,避免將自己的投資事宜及血汗錢交託給無牌人士。

另外,跟從無牌人士的推介和指示做買賣,亦可能令自己牽涉一些稱作「唱高散貨」的市場操控計劃。「唱高散貨」計劃下的股票, 一般不會是一些市值大及交投活躍的股票,而是一些容易操控,例如乏人問津或股權高度集中的股票。無牌人士及其同謀會預先在低位買入這些股票,之後他們會推介或發出買入這些股票的指示,目的是藉助追隨者之力,推高這些股票的價格,順利在高位派貨,之後,這些股票的價格通常會一鬨而散,大跌收場,跟進無牌人士的指示買入這股票,可能要面對嚴重損失。

培養正確的投資態度

· 學習投資的目的,是要做好包括研究、部署和執行的投資的功課,而不是依賴取得的投資貼士和意見。事實上,無論有牌無牌,任何人其實都難以持續地提供百分百準確的投資貼士。

· 網絡世界充斥不同的專家和意見領袖,但是否具備真材實學,其實難以考證。跟從網上專家的意見做投資,說不定會中山埃貼士,吃大虧。另外,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假使你自己得到穩賺的內幕消息,你又會否與人分享?

· 如要就證券交易尋求意見,應尋找證監會的持牌人。大家可以到證監會網站的「持牌人及註冊機構的公眾紀錄冊」,以瞭解個別人士及公司的牌照及狀況,包括是否可以給予投資意見。

11.財務中介公司騙案

你可能收過一些貸款推銷電話,聲稱可以幫你取得低息貸款,或者表明貸款申請服務「不成功,不收費」。不要輕信這些利誘,它們都是涉及財務中介公司騙案慣用的手法。

不良財務中介公司的行騙手法:

· 聲稱可助你取得低息貸款

· 表明若不成功申請貸款就不用繳付任何費用

· 協助你申請貸款的同時可代還其他債務

· 聲稱是銀行或政府部門職員,指你現有貸款或物業按揭有問題,可以幫助你重組貸款

在你簽下借貸合約使用其中介服務後,即使你的貸款申請未能成功,有關的財務中介公司會以不同名目向你索取高昂的手續費或利息。

防騙錦囊

· 切勿輕信來電者身份,若來電者聲稱是代表或來自某家銀行、財務公司甚至政府部門等,應聯絡有關機構核實其真確性。銀行或按揭公司職員絕不會要求顧客向另一財務公司貸款以清還原有借款。

· 如真的有貸款需要,應找銀行或信譽良好的財務機構。

· 避免以現金方式收取貸款金額,應以支票或轉賬方式進行,並保留有關記錄。

· 簽約前必須先清楚瞭解合約內容及細節。

· 如遇可疑中介公司,或懷疑受騙,應儘快報警。

12.保密不足招黑客

對中介人和投資者而言,網絡攻擊是網上買賣證券其中一個最大的憂慮。

當互聯網的發展方便大家網上買賣證券的同時,網絡攻擊亦見增加,為我們的投資帶來威脅。根據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的數字,在截至2017年3月31日止的18個月期間,有12間持牌法團舉報了27宗網絡保安事故,當中大部分為黑客入侵網上投資戶口,造成未經授權交易,帶來損失。

盜取戶口登入資料

黑客會千方百計侵入我們的電腦和手機,盜取我們網上投資戶口的登入資料,包括帳戶登入名稱和密碼,以操控戶口。他們也可以使出各種社交工程的詭計,例如假冒成一些知名機構的代表或你認識的人物,給你電郵和電話,使你放下戒心,誘騙你提供個人資料。

我們一方面需要中介人採取積極的措施,保障網上交易平臺的安全,另一方面,我們亦應採取下面的防禦建議,減低網上投資戶口被黑客盜用的機會。

慎防社交網絡圈套

騙徒會用社交網絡的伎倆,向我們套取一些重要和機密的資料。他們會調查受害人的背景,然後偽裝成朋友和親屬,或者銀行職員或警察等,以爭取受害人的信任,伺機套取資料。無論任何情況,都不要向其他人透露網上投資戶口的資料及機密資料,而在社交網頁張貼個人資料亦要小心謹慎,一些個人資料例如出生日期、住址、電話號碼和寵物名稱等,可能正正是大家用來重設戶口密碼的問題答案。

另外,黑客亦可以透過一些偽冒的電郵、網站、手機應用程式及社交網站短訊,來誘騙我們提供個人資料,或者是按入帶有病毒的超連結。大家可以參閱資訊安全網有關「防範仿冒詐騙攻擊」的建議,防範這些社交工程攻擊。

定期掃描病毒

只要我們上網,我們就會面對各種電腦病毒的威脅。假若我們的電腦或手機不幸被黑客植入病毒,那麼,當我們登入網上投資戶口時,黑客就可以乘機取得戶口的登入資料和密碼,操控戶口,因此,我們需要定期用最新的防毒軟件來偵察和掃除任何惡意軟件。你可以實時掃描病毒,加強保護效能,你也可以按自己的需要手動掃描,或設定自動每日掃描的功能。

設定較難破解的密碼

黑客的心態都是取易不取難,他們會用「重複試驗」的方法,破解一些人們慣用和簡單的密碼。當大家視「123456」或「password」為最不恰當的密碼之時,偏偏這些正是最不恰當密碼中最常見的組合。我們應設定獨特和與自己個人資料無關的密碼,而混合大小寫英文字母、數字和符號,能增加密碼的難度。視乎密碼的長度要求,你亦可以把密碼設定成詞組,或用記憶術常用的手法來設定密碼,令密碼更難被破解(例如「I have 2 dogs and 1 cat」可以寫作「Ih2d&1c」)。除此之外,大家亦要定期轉換密碼,以及不要重複使用同一密碼。

百密難免一疏

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黑客無時無刻在尋求犯案的機會,因此我們需要保持警覺,以及實行安全的上網習慣,減低被黑客盜用戶口的機會。密碼認證以外的身分認證,例如雙重認證,可以為我們的網上投資戶口多設一道防柵。雙重認證是結合兩種不同認證方法的措施,例如在密碼以外,採用一次性密碼短訊/ 數碼證書/ 保安編碼器(硬件式軟件)的認證,或者生物認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