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宋江的招安“政策”难道真的有错吗?宋江错在哪里?

朱维妙


招安没错,朝廷也没错,想把梁山军分散的大臣也没错,错的是宋江本人,就是他拥兵自重,结果害了许多梁山好汉的性命,最后也被已被毒酒了却了罪恶的一生。

就在宋江成功被招安之后,一个“枢密官(没说是蔡京童贯)”就给宋徽宗提议:“现今数万之众,逼城下寨,甚为不宜。陛下可将宋江等所部军马,原是京师有被陷之将,仍还本处。外路军兵,各归原所。其余人众,分作五路,山东、河北分调开去,此为上策。”

这位枢密官的建议不失为一个万全之策,既避免了宋江军事集团尾大不掉,也符合梁山上那些被俘投降军官的心愿。而且按照国家法度,梁山人马既然接受招安,所有的人就都变成了朝廷军官,不再是宋江的私军,大家分散开来,也都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是宋江反对:“遂用忠言恳求来使,烦乞善言回奏。”这是宋江出于私心而错过了让梁山众好汉奔向光明前程的大好机会,试想哪一个朝廷会允许一百零八个负有血债的强盗头子领着十万大军聚在一起的?哪个衙门能装下这么多军官?不分散咋安排工作?难不成要让一个校尉级的宋江领导一百零七个校尉?这是独立团还是集团军?

于是朝廷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你们可以不分开,但是要到前线去跟辽国作战。

其实这时候朝廷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你们能打过辽国更好,打不过,也好借辽国之手削弱你们的实力,要是宋江在征辽国的战斗中挂了,那更是一劳永逸一了百了。

宋江“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干起了人生第一件好事(可能也是唯一一次干好事),三下五除二就灭了辽国,而且一百零八人无一阵亡,但是这期间吴用动了投降辽国的念头,宋江也曾经动摇过,并且还曾丢下大部队自己跑去求神拜佛。

按理说,灭了辽国,大家有了光明正大的军功,可以各自升迁,但是宋江却嫌梁山立的功劳还不够大——或者梁山死的人还不够多,于是猴急着要去打田虎王庆“再立新功”,却忘了田虎王庆本来跟他一样都是被逼造反的,他跟田虎死磕,也算另类的狗咬狗。而且把一个好好的太原县城水淹刀砍得

“鸡犬不闻,尸骸山积”,满城百姓只剩下一千多人。

三场恶战下来,虽然一百单八将侥幸没有折损,但是手下的喽啰兵却死伤无数(有几次被打败被包围,都是用小兵的尸体堆出来的活路),这时候宋江和其他梁山好汉本来是可以功成身退了,因为连蔡京童贯也掩盖不了他们的功劳,只好向宋徽宗建议:“且加宋江为保义郎,带御器械,正受皇城使;副先锋卢俊义加为宣武郎,带御器械,行营团练使;吴用等三十四员,加封为正将军;朱武等七十二员,加封为偏将军;支给金银,赏赐三军人等。”梁山众好汉也满心欢喜“听候朝廷委用”,就等着分道扬镳各自升官发财去了。

这时候宋江又出幺蛾子了,居然主动请缨要去打方腊。其实这时候朝廷正在研究这一百零八个人的去向问题——朝廷毕竟不是山寨,一百零八个将军副将级别的人事安排需要办很多手续。这时候宋江就该老老实实等着朝廷委任状下来,这期间可以跟弟兄们喝喝酒聊聊天畅想一下美好的未来。

宋江主动请缨要去打方腊,无非是想榨取梁山好汉最后的一点价值:再打一仗,再立些功劳,那我就不仅仅是小小的保义郎皇城使了,没准也能当个枢密副使之类的高官,就有资格像蔡京童贯一样天天给宋徽宗磕头了。

在《水浒传》原著里我们看到,本来打方腊没宋江啥事,人家朝廷已经调集了军队任命了主帅,根本就没考虑让刚经历过三场恶战而身心俱疲的梁山军再去送死。

但是宋江死皮赖脸走后门弄了先锋官,实际就是打头阵的炮灰。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征方腊损兵折将,只剩下二十七个人得以返回京城——这倒成全了朝廷,毕竟二十七个人的工作,比一百零八个人好安排,于是大家基本上都得到了独霸一方的军事实权,只有那个心狠手辣的吴用当了武胜军承宣使,属于有职无权的“调研员”“高级参议”。

这时候宋江就应该低调做人,或者用朝廷赏赐的钱财打点一下朝中大佬,但是宋江却带着大队人马衣锦还乡,还大做法事给送太公出殡,“州县官僚,探望不绝”,估计礼金也没少收。更令朝廷不满的是他还大兴土木,用五万贯钱重修九天玄女庙,搞得跟皇帝泰山封禅似的。要知道,当年晁盖等人拼了命抢来的生辰纲是十万贯,那已经是一笔天下人人动心的巨额财富了。而且这“九天玄女”,就是宋江造反的“精神支柱”,也是宋江“天魁星”说法的理论支持。 一个“上天星宿”大肆建庙搞“封神”,这就是要做皇帝的节奏呀——偷来的锣还敢使劲敲,请大家评评理:宋江这岂不是自己作死?

版权声明

半壶老酒半支烟


梁山自从宋江掌权,把过去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后,性质几乎完全变了。过去的旗号是替天行道,寓意是官府腐败不作为,导致官逼民反。他们聚啸山林,旨在替天行道,为民请命。晁盖死后,宋江甫一上台,立马将聚义厅改成忠义堂,这时,他们不再提什么替天行道,为民请命了。而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他们之所以盘踞梁山,不是要跟皇帝作对,更不是造皇帝的反。只是因为贪官让他们兄弟无处容身。如果皇帝老儿继往不咎,赦免他们的罪过,他们兄弟愿意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甚至还可以为皇帝老儿卖掉身价性命。

基于这个招安目标,宋江接下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把武艺天下无双的大地主卢俊义诓上山来就是序幕。卢俊义超群的武艺,既可增加己方力量,同时震慑山上的异见者。

招安或许不是宋江的初衷,但宋押司别无选择。一是宋江本人缺乏雄才大略,不具备一统天下的能力,二是体制内出身,习惯亦步亦趋的安逸日子。三是跟百姓互动太少,没有百姓拥护基础。

说白了,梁山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信仰,自然没有凝聚力。此前,在晁盖时期,兄弟们也不过是图个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罢了。他们打家劫舍,残杀无辜,那里还像是一支农民起义军,分明是一伙无恶不作的山贼而已。换成宋江后,与其这样不伦不类的与官府为敌,倒不如借个机会归顺朝庭,为兄弟们讨个好出身。

招安,招甚鸟安。这是铁牛李逵说的。正因为李逵这类莽夫,才不知道宋江的苦衷。在李逵看来,哥哥不当皇帝,而选择投降,脑袋被驴踢了。其实,李逵高看他的大哥宋江了。同时,也高估了山上的兄弟们。

只是宋江选择招安,过于独断专行。作为大哥,在面对不同意见时,应耐心倾听并允许兄弟们自由选择。对于不愿随往的兄弟应该网开一面,而不是借杀李逵之举,吓唬大家,封堵悠悠众口。

自然,归顺朝庭后,就再由不得宋江了。有人说,梁山在征讨完田虎,王庆后,应该见好就收。但问题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既然成了朝庭军队,就由不得你面对方腊打起退堂鼓。

最后,征讨方腊一战,十死七八。这是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宿命。按时下的话说,站错了队,跟错了人。跟着刘帮,建功立业,封妻荫子,跟着项羽,只能兵败乌江,无颜面见江东父老。





最忆潇湘


水浒宋江招安策略没错,看是怎样的招安,按水浒传内容情况理解,后期朝庭已经无法用军事力量围剿粱山,梁山在军事上独立是完全定型了得。

有此力量,梁山完全可以做到在自己势力范围内独立成为一方势力范围,听调不听宣,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对朝庭称臣,作为一个地方势力存在。战辽国,曾方腊可以派兵相助,自己可以在一个州府,或几个州府范围高度自治!

其实宋朝时西夏国也是由此脱离宋朝中央势力而存在的!如若这样,也是以后北宋灭之后抵抗金朝一支非常强的武装力量。

总之,梁山壮大后不应该为招安而招安,使自己伤失自主权!应武装割据,对朝庭称臣!听调不听宣!

以上是就水浒传内容而言,有点闹独立之嫌,现在社会是要批判的!


王辉


其实很多时候,事情的本身是没什么对与错的。有对错的是人的思想,人站在不同的的角度,不同的位置上,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认识。

在国家的层面,站在皇帝的地位上,站在老百姓的位置上,认知都是会不一样的。跟站在梁山人的地位上,那是更不会一样的。就是梁山上的人,不同阶层出来的人,观念也是不一样的。这对于宋江来说,想达到大家的满意,那就是不可能的。

梁山上的一百单八将,大部或全部都是被逼上梁山的,有为皇家所逼,有为社会所逼,有为恶势力所逼,有为生活所逼,有为他人所逼,也有为自己所逼。被逼之人还会再去逼迫他人。这一百多个被逼之人聚到一起,本身就是一种不安定的因素。这种不安定是很难融入国家与社会的。打家劫舍,烧杀抢掠,搅乱社会秩序和人民正常生活,任哪个社会都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梁山的结局注定是不能完美的。

作者能够站在那些人的立场上进行创作,已经是冒天下之大不违了。把一伙打家劫舍的强盜描写成英雄豪杰,并能得到人们的谅解和认可,已经是超出了社会正常的容忍范围,如果再能得到圆满的结局,那种社会导向能会被社会所接纳吗?所以,梁山最后悲剧的下场是注定的。宋江的招安,不过是作者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能够生存,不得不做的精心安排而已。梁山上的人做了那么多坏事儿,只有能得到招安,才能免去那些罪责。只因为他们都是不得已而上的梁山,才有了被招安的前提,否则,国家社会皇家都不会允许他们招安的。他们的结局只有被消灭。

还有人说应该反他娘的,可就梁山那一伙草莽,又能有百分之零点几的把握。


梦113300796


宋江招安错不错看看结果就是了。说实在的如果皇帝是清明有作为的,吏治是清廉的那确实没有错。招安就招安,说实在的作为普通老百姓哪一个不想过安稳日子,有衣穿有饭吃,哪一个吃饱了撑的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看看梁山的这些人除了少数个别大部分是实在过不下去了才上梁山的。说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只是极大的幼稚。想想看如果皇帝是好的,能用高俅这样的人?能发生逼林冲这样的人上梁山?说到林冲,你看妻子被高衙内调戏,接着被高俅伙同鲁虞侯诬陷都没有起反心,只是在草料场被烧只有死路一条的时候才上山的。鲁智深呢?也是因为连和尚都当不成了才上山的。还有武松解家两兄弟柴进等哪一个不是?这些人起初哪一个不是信心满满想指望官府“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给个公正的判决,可是公正在哪里?正如有言:“如果目无法纪那么是个人问题,如果人们不相信法纪那就是社会出了问题。”社会问题就是政府的问题,在贪污腐败政纪败坏的社会了哪有什么法?哪有什么公平?要条款?好,“叫兽砖家”就会给人家帮忙,要证据?好,那随便,可以找一打。不过也难怪。宋江是什么人?是官场上混的人。号称“及时雨”,什么是“及时雨”?无非利用手中的权利给人办事,他人有急施以钱财。你说他的灰色收入多不多?鲁智深林冲可比不了人家。人家用嘴和笔能解决的问题他们两人可不行。说实在的宋某人与梁山的绝大多数人不是一条道上的人。人家是帮忙被“带上山”的。人家与朝庭与什么高俅童贯蔡京没什么阶级仇恨,所以要招安。至于说打辽平方那是拿兄弟们的鲜血在染自己的顶戴花翎,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你说可恨不?


野火烧不尽73823000


招安没错,错在宋江自己。

招安对梁山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结局,否则迟早会被剿灭,死无全尸。是宋江主张招安,并带领梁山成为朝廷兵马。但是,不要忘了,宋江招安从来都是为他自己考虑的,他利用梁山好汉来为他的官梦铺路,因此他根本不在乎梁山好汉的死活,甚至为了招安他可以不择手段,卢俊义,秦明等人家破人亡,关胜等人被迫归降就可以看出来。

说白了,招安其实就是宋江的一己私利,坑害了梁山好汉,好汉们只是宋江的棋子,却还对宋江感恩戴德。


門三奇闻趣事


招安政策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首先,矛盾的对象就选错了。忠君思想作祟,政治立场不明确,导致宋江做出这样的决策。结果也就是以失败告终。

第二,忠心于皇帝,反对贪官污吏的措施,是行不通的,没有出路。宋江不知道,皇上和官吏同属一个阶级,梁山好汉们是另一个阶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第三,想讨好皇帝,又想安抚好众弟兄的手持两端的做法,不得人心。


西望长安lrt


人类总要进步,妇女始终要解放,每朝每代都有人造反,改革,看那个领头人能力和运气,有改朝换代,翻天覆地的毛主席,成吉思汗。有一时称霸的闯王,刘备,项羽,但也失败告终,宋江什么都不行,最多算点政客,让他统领梁山,招安死,不招安也困死,谋反称王更不行,还是太平军残部聪明,要么去南美,差点去果敢,


银河一闪AK


毛主席评价很经典,一语道破,说宋江做为一个投降派,是不允许李逵这样革命派活下去。


中国各种第一


错在中国式教育失败的一面,产生了一小撮“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天创作水浒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