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大唐乱,吐蕃军队好不容易打到长安,为何15天后就撤回家了?

小小嬴政


这个问题看似复杂,但其实非常简单:吐蕃军队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自然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或许有人会问,好不容易攻下的城池,却不要了,岂不是脑子有病?

如果以我们的观念来看,吐蕃这么做肯定是脑子有病,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家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因为吐蕃的发展阶段还处在四处劫掠的阶段,并没有把疆域概念看得特别重。当然,“看得不重”这个提法是相对的。

许多人都知道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也知道金城公主和尺带珠丹。和亲虽然被演绎的很浪漫,但历史却也没有那么美好。事实上,和亲的背后多半是为了弥合战争。

唐朝确实很强,可吐蕃也不是吃素的。当唐朝向往西发展时,吐蕃也想往东劫掠。就这样,两个政权相爱相杀了多年。只是,吐蕃强在军力,而唐却是综合发展的,在社会发展阶段上,吐蕃虽然也爱土地,但却没有像对金银珠宝那样心动。

历史上吐蕃袭扰唐王朝边境,那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安史之乱开始后,唐朝内部忙着平叛,吐蕃就更得寸进尺了。他们是能占地就占地,能抢劫就抢劫。到公元763年时,吐蕃二十万大军一路东征,占领了长安。

当时唐代宗吓得弃城逃跑,慌忙调集军队抵抗。不过,在老将郭子仪等人招兵买马准备平叛的时候,吐蕃军队又从长安撤了。正如题主问的,好不容易占领了对方的都城,怎么就撤了呢?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吐蕃主要是奔着金银财宝来的,长安城虽好,人家还真看不上。在他们眼里,挥霍光了,再来抢就是了,何必要这座城?

其次,吐蕃虽然有二十万大军,但深入唐王朝复地,自然不能久留,否则很容易被包了饺子,占了便宜就撤,才能不吃亏。

再者,在吐蕃人看来,一点点蚕食唐朝疆域才是最精明的做法,即便有了长安城,又没有将唐代宗及唐朝群臣一并俘获,也不等于灭了唐政权。

所以说,吐蕃攻下长安,劫掠一空,目的已经达成,根本没必要再冒风险耽搁太久。至于说郭子仪等人的“威名”,自然还是有的,但还是被后人夸大了。如果真怕郭子仪,又何必来长安呢?


夕阳下的晚枫


趁着内乱,大唐的兵力都在镇压安史之乱的时候,吐蕃占领了河西走廊,兵锋直至长安。


公元763年,吐蕃在大唐新君继位,国事不稳又刚经历大战之际,举兵二十万攻入长安。

新登基的皇帝一边逃跑,一边下召启覆被停职的郭子仪。郭子仪临危受命,只带二十骑奔赴长安。

郭子仪一边沿途收服散兵游勇,整编军队,一边派人混入长安,散布大唐派来精兵强将收复长安,恐吓吐蕃人。

吐蕃被郭子仪的消息吓的军心涣散,被郭子仪打败,最后不得不退出长安。吐蕃占领长安共计15天。

但吐蕃二十万大军怎么会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被郭子仪的散兵游勇击败?仅仅是因为郭子仪用兵如神吗?

诚然,郭令公用兵如神,奈何缺兵少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还有另一原因。

吐蕃,就是现在的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上面空气稀薄,习惯了高原生活费吐蕃人,来到低海拔的长安,身体不能适应,大面积出现醉氧,一旦出现醉氧,人就会呼吸急促,心率加速,四肢无力,嗜睡,胸闷,头晕,腹泻等症状,让吐蕃大军毫无战斗力可言。



郭令公真实趁着吐蕃绝对醉氧,又军心不稳的时候,一举打败吐蕃军,让占领长安15天的吐蕃军队退回吐蕃。


魔智


吐蕃能攻入长安,是因为当时各方力量都自顾不暇,对吐蕃采取了不抵抗政策。而吐蕃之所以在长安待了半个月就急匆匆地走了,一是因为他们该抢的也抢了,该烧的也烧了,成果还算满足;第二是因为他们听说郭子仪带着千军万马前来讨伐,实在是坐不住。吐蕃有能力乘乱攻入长安,但是无论是军事、政治还是文化上都没有办法控制大唐,守住京城,所以干脆带着财宝回家去吧。


根据旧唐书之中记载,吐蕃乘着安禄山造反的混乱,联合吐谷浑、羌、党项等20多万人从高原直奔长安,一路上因为城池守军大部分被调走,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阻拦。当然,也因为那么几个大唐养的“好官”,程元振将边疆告急的文书压下不报,高晖直接大开城门投降。

兵临城下,唐代宗将赋闲在家的郭子仪请来助阵,而吐蕃赶来的速度实在太快,唐代宗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先逃再说。郭子仪收到圣旨单枪匹马跑去救驾,一路上只收了20骑兵,刚刚到咸阳又听说吐蕃去长安了,郭子仪二话不说再折去长安。

在乱世之中,忠义之士的一呼百应是不能小觑的。郭子仪这一路收集散兵,又得到凤翔节度使高升一千多军士的支持,到了商州之后,前来支援郭子仪士官越来越多,等到接近长安之时,郭子仪手下已经有四千兵马,实属不易。而此时此刻,鹿坊节度使白孝德也带兵前来支援,这一下子长安城之中的吐蕃人更是坐不住了。

吐蕃一路打过来的确轻松,但也因为太过顺利没有和唐军大国硬仗,心里也没什么底。加上当时的老百姓们都在传言,郭子仪已经带着不计其数的唐军前来攻城,吐蕃人惶惶不可终日。

这便是郭子仪的计谋了,郭子仪手握4000兵士,加上白孝德的兵不到一万,但是城中的吐蕃人是不知道对方底细的。郭子仪也不急着攻城,白天让人疯狂敲鼓,到处都插上旗帜。晚上则点了很多篝火,大晴天让手下将士二百人骑着马狂奔,弄得到处都烟尘,让吐蕃人以为郭子仪这里有好几十万人。

吐蕃、党项这边虽然有20万士兵,但是也不敢轻举妄动,后来越想越虚,直接带兵开溜了。吐蕃军一路逃到凤翔,被硬气的凤翔节度使孙志直关门守城,后来唐镇西节度使兼御史中丞马磷带着一千精兵将吐蕃军打得个措手不及。吐蕃军来中原这么长时间,这才第一次和唐军打了一次硬仗,被杀了千余人之后终是惶恐,一边大叫着撤退一边逃之夭夭。


木剑温不胜


安史之乱一结束,唐代宗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吐蕃就大军压境,唐代宗来不及责怪隐瞒军情不报的宦官程元振,就效仿自己的爷爷唐玄宗逃离了长安,唯一的不同是唐代宗没有跑远只是到了陕州,然后重新启用郭子仪为副元帅镇守咸阳。郭子仪出马,自然威力无穷,吐蕃兵在占领了长安半个月之后撤离。之后唐代宗又回到了长安。

七世纪开始,吐蕃和大唐在两个世纪内是相爱相杀的,710年,大唐金城公主和亲吐蕃,但并没有带来长久的和平,即便在714年划定了国界线,但还是冲突不断。开元年间,吐蕃还是不断进犯大唐的边境,一步步掠夺大唐的领土,天宝年间,唐玄宗设十大节度使,意在打造边防重镇,其中河西节度使治所在凉州,统兵73000人,任务是断隔吐蕃、突厥;陇右节度使治所在鄯州,统兵75000人,任务是备御吐蕃;剑南节度使治所在益州,统兵30900人,任务是西抗吐蕃,南抚蛮僚。这三镇兵力近18万,这之后吐蕃在和大唐的较量中多次失利,大唐边患逐渐减少。

但到了755年,安禄山起兵造反,大唐不得不将各镇节度使召回来对抗叛军,吐蕃寻找到合适的时机又开始不断进犯大唐边境。当时的吐蕃王是金城公主的儿子赤松德赞,后来唐肃宗即位后,曾寻找援军的支持,吐蕃和回纥都遣使要求帮助唐肃宗平叛,最终唐肃宗向回纥借兵,而吐蕃则趁虚而入,沿陇右道和河西道向东推进。

尤其是从760年开始不断攻城略地,而这时候的河陇军队都已被调往东边抗击叛军,吐蕃军进攻是很顺利的,到了763年,吐蕃已经进军到了陕西西部的边境,占领了河陇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邠州刺史打开城门投降了吐蕃,吐蕃军距离长安城越来越近,而在这之前,宦官程元振对于吐蕃的入侵一直隐瞒不报,又加上当时的长安城并没有什么军队驻扎防御。

唐代宗仓促启用已经失去兵权好几年的郭子仪为副元帅进行防守,当时的吐蕃军已经渡过渭水继续往东,唐代宗仓皇逃到了陕州。不久,吐蕃军就攻进了长安,大肆烧杀抢掠,并且扶立金城公主的弟弟李承宏为傀儡皇帝。但是这种境况只维持了半个月,然后吐蕃军就撤退了。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是郭子仪做出的正确指挥。郭子仪先是派人把李唐宗室都送往陕州,然后积极募兵,虽然中途有程元振的横加阻拦,但还是募到了几千兵马,这些兵马虽然与吐蕃的二十万大军没有可比性,但是接下来郭子仪在长安城中故布疑兵,又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使得吐蕃军队以为郭子仪率领大军来平叛,所以吐蕃军队不战而退。

其次就是吐蕃方面的原因。吐蕃大军原先在陕西西部驻扎,然后进攻的长安,但总起来说,他们是远距离作战,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占领长安城,而是进入长安城搜刮财物。长安距离吐蕃太远,他们打下来也没法治理。而且,吐蕃连年的征战本身就让吐蕃国内矛盾不断,他们实际上在物力人力财力等各方面都没有足够的支持来彻底占领长安。毕竟长安是大唐的政治中心,虽然已经衰落,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吐蕃在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占领长安这座城市,他们扶立李承宏为皇帝就是出于这种考虑。

而且,吐蕃虽然撤军了,但并不没有停止对大唐的攻击,实际上,之后的每一年,吐蕃都会出兵攻打大唐,劫掠了大量的财物,即便是郭子仪,在谈到吐蕃的强大时,也是涕泪不止,而当时的大唐皇帝又不可能重新信任武将,最大可能的抵御吐蕃。吐蕃的灭亡其实是它自己内部出了问题。


萧晓四姑娘


因为该抢的抢完了,整个长安就是一座空城了,没有停留的价值。吐蕃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度,这个国家实际上跟游牧民族很像,他们虽然也适合种植谷物也有种植部分谷物,但是却因为人口少土地大,他们大都以游牧为生,放羊放牛吃肉,抢劫掠夺打仗,生活习性跟草原游牧一样。这使得他们对占领土地没有什么兴趣,更多是人到兵到抢劫一空。长安城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已经被严重破坏了,该抢的值钱的东西没有多少,吐蕃国军队在十几天时间里便把能搬走的全都搬走了,完全失去兴趣。

其次,唐军的反击部队正在集结前来。当时的唐军主将是郭子仪,郭子仪一路召集兵勇将士前来追击。这时候的郭子仪想到了一招好办法,他不跟吐蕃军队正面打仗(主要是因为部队是刚收编的乌合之众)中看不中打,他是采用袭扰的方法,到处放火,对吐蕃从长安掠夺来的财富既不夺回也不拼杀,而是全部烧光。这样吐蕃军队就觉得很不上算了,拼命打仗什么也没落到就空手回去。所以他们看到郭子仪的部队来了就赶紧带着东西逃走,怕的是东西又被烧掉,什么都没落下。


优己


曾经的吐蕃,也是个很强大的国家,就连唐朝也做过吐蕃的附属国。

吐蕃军队占领长安确实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只是由于吐蕃人一直都生活在高原缺氧地区,来到长按以后,由于平原地区的氧气过于充足,导致了吐蕃人都患上了“醉氧症”,最后不得不撤离长安,回归青藏高原。


沈阳杨艺


当时,唐将郭子仪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广设疑兵,吓阻敌军。吐蕃不知虚实,据长安10余日后退走。


看看侃侃2


他们是来自高原,不适应低海拔的氧多的环境


巴基斯坦的旅行


因为他们得到了想要的:金银珠宝,美女画图后就回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