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可望為何權力慾越來越大?他最後的結局是不是他咎由自取?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孫可望,張獻忠四個養子之長子,是大西政權主要將領、南明永曆時期權臣,陝西米脂縣人。

張獻忠犧牲後,孫可望與李定國等率大西軍餘部投靠南明政權攻佔雲貴一帶,堅持抗清。後與李定國不合,倒戈投降滿清政府,幾年後死亡。


張獻忠犧牲後,孫可望一直處在權利爭奪中,體現其人對權利的極度渴望。分析其原因,主要認為有以下幾點:

①孫可望是貧苦農民出身,狹隘的小農思想意識就決定對權利的渴望。

②孫可望身為張獻忠手下群將之首,在張獻忠犧牲後,出現權利真空時期,孫可望是最接近權利頂峰的人。


③張獻忠犧牲後,孫可望應為大西軍最高領導人,而然李定國的聲望超過了他,嚴重威脅到他的權利地位。

④投靠南明政權後,孫可望的領導地位再次受到嚴重威脅,甚至最後與李定國的內訌中徹底退出權利圈。

⑤面對清軍的步步緊逼,以及南明政權的偏安一隅,孫可望對前途失去了信心,致使他更加渴望能夠抓在手裡的東西,權利。

⑥作為大西軍、南明政權的高層核心人物,在失去權利之後的不甘心,同時面對滿清政府的誘惑,孫可望投降了清軍。


孫可望的死亡版本多樣,一說病死,一說狩獵時被清軍射殺,一說被清軍毒死。

潛夫認為主要是:①孫可望投降清軍後,隨著南明政權的節節敗退,失去了利用價值;②滿清入關以來,需要安撫人心,對孫可望這種叛徒行為在利用完之後,進行打壓,以換去明朝遺臣的支持。


安定郡潛夫


一個人的自私與貪被所有人定性,那註定滅亡,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強,因為沒有人追隨你,由此想到,國民黨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湧現出了像張自忠等許多優秀的將軍,但整個國民黨政權貪腐根深蒂固,四大家族把持朝政,自然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


手機用戶50560218369


人本身權利越大越容易迷失 維持本心可能真的不容易 但請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