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当时的大炮编队是非常强的,为何后面的战争还是用冷兵器?

1234822987



这其实是个误区,事实上,清军入关之后,就表现出了对于火器的过度依赖,从而在康熙四十年左右的时候,清军的近战技术已经和刚刚入关时的骁勇善战有着天壤地别的差距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开始,三藩之乱爆发,之后一直到康熙三十五年(1697年),清国战事频发,因此清军对火炮优良的要求度非常高,也是在这个时期,清军的火炮体系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且走向了成熟。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大清在南怀仁的主持下规定了三种加农炮的规格:即“神威无敌大将军炮”(重型大炮),主要用于攻城,质量在2吨至3吨不等,其中最大的是武成永固大将军炮,重3吨,炮长310 公分、口径12.5 公分、用药5 斤、生铁炮子20 斤;“神功将军炮”(中型火炮),重约1吨左右;“神威将军炮”(轻型火炮),用于野战,重390斤,长6.6尺,口径3.3寸、铅弹重18两。另外还保留了明代流传下来的佛朗机炮(子母炮)、虎蹲炮。同是制定了规格统一的臼炮,即冲天炮。同时火绳枪采用比利时的“番肠鸟枪”,要比明代的日式鸟铳质量更为优化。正是因为火器的高速发展,清军陷入了和明军一样的境地——即过度依赖火器,从而逐渐丧失了近战的能力。康熙四十年后,基本每逢战事,清军必须调用在关外的索伦部才能取得胜利。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雍正四年,雍正皇帝下令士兵必须重视骑射刀枪技艺,这才使得清军的近战能力有回升之势。


清准和通泊之战之后,清军被来自内亚的先进火器杀得大败,雍正皇帝开始重新重视火器的发展,同时清军也进行了鸦片战争前最后一次军事改革,在这次火器革新中,清军统一配备了来自土耳其的重型火绳枪,其威力已经远超明代的鸟铳。火炮方面,清军第一次接触到了俄罗斯的隼炮——欧洲常用的2磅至6磅野战加农炮。而这些新式的火器,为后来乾隆皇帝荡平准格尔做好了铺垫。不过也正是这些新式火器的运用,使得清军好不用意回升的近战格斗技术又一次被耽搁了。

(手持土耳其重型火绳枪的八旗战士)


(绿营军用的兵丁鸟枪)

乾隆二十五年之后,大清已经基本打败了所有能直接威胁自己的对手,创造了一个比明朝更为安全的周边环境。在这个背景下,清军在曾经特别重视的火器技术上也出现了懈怠的表现。首先是兵丁鸟枪这种练习火枪和重型火绳枪的混用,再就是乾隆中后期各地起义频发,因此中央下放火炮铸造权力,使得火炮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劣质残次产品数量激增。以至于到了鸦片战争前夕,虽然清军的火器装备率已经高达70%,但是平均质量却和英军相差甚远,重型火绳枪的威力不能再排枪齐射中很好的发挥作用。而当火枪齐射过后,双方展开白刃战,清军却因为属于训练而不敢和英军交手,只能四散溃逃,被英军所嘲笑。



火器工坊


康熙帝的后继者们不再重视火炮的地位,最终确立“骑射”的国策地位。

众所周知,康熙帝极为重视“红衣大炮”的研制,在征讨噶尔丹和雅克萨之战中均有“红衣大炮”的身影,并且对战争的结局起到决定性作用。

但康熙帝的继任者雍正帝掀起了复兴“骑射”的浪潮,“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火器地位开始下降。康熙时期定下的每年一次演习枪炮的惯例,在雍正时期改为三年一次。

乾隆帝即位后,在紫禁城箭亭立下“训守冠服骑射”碑,降旨“我朝满洲先正遗风自当永远遵守,守而勿替”,最终确立“骑射”为国策。

尽管在雍正,乾隆时期的军事战争中,依然有火器的表现,并且清军设有神机营,但这时候火器的水平已经停滞不前。雍乾时期,清朝停止了对西方火器的仿制。

其实,康熙时期的火器已经落后于同时期的西方火器,再加上后继者们的抛弃,终于使中国陷入“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

一二次鸦片战争中,笨重短距的火炮毫无任何威力;清军士兵们装备更多的还是大刀和弓弩。


五味社


清朝作为马背上民族,在历代清朝的皇帝中似乎除了康熙大帝重视了新型火炮在战场的运用,其他的历清朝代皇帝似乎对火炮这种新型的战场武器似乎不感到任何的兴趣,当时清朝康熙那一代基本上与俄罗斯帝国的性质一样,但康熙可能还不如当时俄国的彼得大帝开放,至少俄国当时是属于半工业半封建国家,清朝间的大型火炮,都是明代留下的产物,其中有一些是中西结合仿制品,比如红夷大炮和大将军级火炮等。

清朝时期当时建造的最为著名,威力最大火炮要属“武成永固大将军级”火炮,该型火炮重达4吨,炮管长3.1米,口径125毫米,预计最大射击距离超过了1公里,该型火炮在康熙时期是属于世界顶尖水平的,能欧洲各国的大口径火炮一较高下,然而除了康熙大帝那一代后,该型火炮一直沿用到1900年八国联军时期,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清朝对于重型火炮研制工作在康熙王朝后就没有更新换代了,加上闭关锁国,清朝用自己无知和高傲忽略了世界各国同时期武器的发展水平,其中清朝在18世纪打过最惨烈的一战莫过于八里桥之战,清朝3万铁骑对抗英法联军8000余人,结果被英法两军的火器所打败,激战一天斩杀英法国联军5人伤40余人其余清军先头骑兵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以5比1200的比例完胜了清朝大军,仅仅这一战结束后,清朝才意识到武器落后开始尝试向西方学习,但距离是两百多年武器落后的距离,不可能在短时间赶上。

清朝是马背上民族,其满人的觉悟还一直处于马背时期的辉煌的梦中无法醒来就是当时汉人知道这个王朝已经无可救药才发动全名起义建立三民主义,但中国的革命还是太晚了导致处处落后余人才有后来日本狂妄的侵略野心,假如清朝在康熙时期开放关口和港口不继续闭关锁国,可能清朝可以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帝国之一,可惜康熙大帝虽然对西方国家的科技东西感兴趣,但只是感兴趣而已,当成爱好而不是国策,并没有做到完全的开放态度与当时世界与时俱进,这一点康熙确实做得确实不如俄国的彼得大帝,和后来俄罗斯帝国几代皇帝强,这是当时清朝落后的原因。


历史的天空历史的足迹


一般认为,满清从乾隆年间开始由盛转衰,到乾隆末年衰落迹象已经显现。乾隆六下江南,广修园林,劳民伤财,政治日渐腐败 。人口暴增与乡村土地兼并严重,使得许多农民失去土地。乾隆晚期到嘉庆时期,陆续爆发民变。白莲教于1770年代举兵,后来又于1796年爆发川楚教乱,前后镇压了八年方告平息。台湾天地会领袖林爽文于1787年发动林爽文事件。嘉庆帝未能解决弊端,清朝继续走向衰落。道光帝更是没有了前朝君主的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官场中结党营私、相互倾轧、买官售爵、贿赂成风。军队装备陈旧、操练不勤、营务废弛、纪律败坏。财政上国库亏空、入不敷出。社会上民变四起。试问这样一个国家,如果能抵御外国侵略?

武器装备对一国军事来说,的确重要。但是要搞清楚国力和武器装备的逻辑顺序。先有国力,然后才有武器装备的强大。而不是武器装备强大了,国力才强。国力包括政府的向心力,政府财政,管理效率,政令是否畅通,社会是否安定。清朝晚期诸方面捉襟见肘,多年积弊,终究已是无力回天。

我是刀匠张勇,了解我的新刀七星望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匠人工坊。


knife名刀



兔哥42928



智动达人


你说的后面不用大炮的是哪一场仗?鸦片战争从广东虎门到天津大沽口沿岸,均设有岸防炮台。太平天国起义,火炮也大量运用在攻城战、防御战。甲午战争,海军都已经钢铁巨兽了,不用大炮?八国联军,小站新军虽未参战,但一水洋枪洋炮,德国教官训练,炮兵、医务兵、司号兵…各兵种一样不缺。影视作品里为了艺术手法,故意夸张的用弓箭刀马对洋枪洋炮。实际上没那么差,只是土枪土炮对洋枪洋炮罢了。


难得浮生闲半日


大清朝在经历太平天国起义后,对谁都不放心,所以将各部的重武器分几个点统一保管,未经过请示批准不得擅自使用,当外战突然降临时就手忙脚乱而无法及时将重武器分发到各作战部队!


用户神州大同天下


大炮洗动作战运输不方便,山多小路多,南方水田多,你起战不方便。没有冷兵器好使用,大炮作为守城威力大..那时的大炮叫牛耳炮生铁.铸造口的直径30公分,约115米长.后而像锅盖形封.了的,最后一面一个圆托托是点火处,装好药,两装石头瓦块就大炮打出大片,精度不好.


12974529251李运裕


大清朝庭当时把装备是用来展示,给人看的,而不是用,或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