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火了这么多年,为什么魅力依旧?

新中式说到底并不是一味仿古,而是传承,并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新中式火了这么多年,为什么魅力依旧?


新中式的由来,何为新中式?

新中式这两年炙手可热,各大知名开发商都在做新中式的产品或项目,最近中海·云麓公馆新中式项目的园林同样在行业内引起热议,谈到新中式若追溯到源头,梁思成先生是一位不可磨灭纪念碑式的人物。他不光是一个思想家,他还是一个实践者。他以一个建筑学者的身份,去走访、察看了大量的中国建筑遗迹。


新中式火了这么多年,为什么魅力依旧?


梁思成提出建“中而新”是上品、“西而新”为次、“中而古”再次、“西而古”是下品之下的设计理念。发展至今,新中式即:传承传统中式风格的精髓,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为前提,融合适合现代化发展的西方思维,二者结合形成“新”的中式模式。

追本溯源,时代印象里的中式风韵

新中式与传统中式的区别。

很多时候大家都习惯把“新中式建筑”称作“中式建筑”。这种叫法严格来说是不严谨的或者说是错误的。目前市面上所有“中式项目”,都是通过改良、创新而来也就是我们现在多数看到的“新中式”。不过谈到新中式绕不开,也无法躲避的便是传统中式。

1954年,梁先生撰文总结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九大特征,便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式建筑,其中最主要的六条概述如下:

1.木构:

建筑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直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构架或钢骨架的结构才被应用,而我们中国建筑在3000多年前就具备了这个优点,并且恰好为中国将来的新建筑在使用新的材料与技术的问题上具备了极有利的条件。


新中式火了这么多年,为什么魅力依旧?


2.斗拱:

斗拱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的。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它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新中式火了这么多年,为什么魅力依旧?


3.举折,举架:

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上一层总比下一层短;两层之间的矮柱(或柁墩)总是逐渐加高的。这叫作“举架”。屋顶的坡度就随着这举架,由下段的檐部缓和的坡度逐步增高为近屋脊处的陡斜,成了缓和的弯曲面。


新中式火了这么多年,为什么魅力依旧?


4.屋顶:

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的瓦面是弯曲的,已如上面所说。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性。


新中式火了这么多年,为什么魅力依旧?


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5.构件交接:

在木结构建筑中,所有构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们外表形状上稍稍加工,使其成为建筑本身的装饰部分。


新中式火了这么多年,为什么魅力依旧?


6:砖瓦材料:

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木上刻花,石面上做装饰浮雕,砖墙上也加雕刻。这些也都是中国建筑体系的特征。

林徽因《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的表述更为清晰:

关于中国建筑之将来,更有特别可注意的一点:我们构架制的原则适巧和现代“洋灰铁筋架”和“钢架”建筑同一道理;以立柱横梁牵制成架为基本。……中国构架制度与现代方法恰巧同一原则,将来只需变革建筑材料,主要结构部分则均可不有过激变动,而同时材料之可能,更作新的发展,必有极满意的新建筑产生。

新中式教于传统中式其核心在一个“新”字上。它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上的拷贝,而是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时代背景下的演绎。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研究,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并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新的建筑形式。

新中式如何在当代背景下传承和创新?

以世界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大师的封刀之作——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苏州博物馆以“中而新,苏而新”的创作理念,追求和谐舒适的尺度,秉承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原则,精益求精,在“苏州味”和创新之间达到了平衡,使之成为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的,并在各个细节上都体现出丰富人文内涵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成功的解决了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新中式火了这么多年,为什么魅力依旧?


在过去的木梁和木缘构架到现代的用钢搭建成的顶棚,屋顶是玻璃,采取自然采光,在光线下有一种虚幻的美。简单的几何形是设计师对空间的塑造,传统与现代的元素相互穿插与组合,新式的建筑就出来了。


新中式火了这么多年,为什么魅力依旧?


苏州博物馆片石假山手绘图


新中式火了这么多年,为什么魅力依旧?


片石假山,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现今多少样板房都在使用的片石元素其源头大抵也能追溯于此吧。


新中式火了这么多年,为什么魅力依旧?


说到新中式景观设计借鉴中国古典的造园手法,有框景、障景、仰景、对景、借景、漏景、夹景、添景等经典手法,苏州博物馆充分利用中式的“符号”,取其意,简其形,以中国古典的造园手法、鲜明的空间特征及独树一帜的结构将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塑造出一个立足现代审美的新中式园林空间。


新中式火了这么多年,为什么魅力依旧?


现今苏州博物馆新馆既是苏州一个标志性建筑,又是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向世界展现其现代性的一个榜样,成为中国建筑体现地域文脉特点的楷模,也是中国古典造园手法的传承和创新的尝试。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相结合融汇,在创作现代建筑的同时,又赋予了建筑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时代的“新”中式。

新中式的地域区别(南北的差异)

在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中,最为常见的新中式建筑总体而言可分为两类:北方的皇家派和南方的雅致派。

北派:庄重威仪,皇家气宇

坊巷、庭院、门头,是这类新中式建筑的核心。高墙围合、注重礼序感,无论是建筑规划还是园林营造主要借鉴于皇家,材质上多选用灰砖、汉白玉,多引入抱鼓石、宫灯、匾额等古代王宫贵府建筑元素,形成雄浑宏大的气势。

南派:粉墙黛瓦,江南韵味

白墙青瓦、马头墙、飞檐是这类新中式建筑中的突出特点,庭院布景则主要突出江南园林的小桥流水、温婉别致。整体形象如同中国水墨画,淡丽清雅,富有诗意美感。当然这两者之间也是可以相互贯通的,比如北派在园林上可以借鉴南方的造园手法,南派亦可以汲取北方建筑的代表性元素。

中西合璧的岭南园林

提到南派的园林建筑,除大家所熟知的江南园林外,亦有岭南园林三分天下。岭南建筑不仅具有江南建筑特色,同时兼具西方风情,在经历了数次变化后,最终形成自身的风格。与“京派”、“海派”建筑三足鼎立,闻名海内外。

区别于中原和北方建筑的凝重鲜艳,又不同于江南建筑的隽秀,岭南建筑呈现出的是轻巧通透。轻巧表现在体量较小,通透是指建筑注重通风透气,让建筑材料防潮防虫,保证居住、活动的舒适性。


新中式火了这么多年,为什么魅力依旧?


岭南园林与新中式

其中关于岭南园林建筑与新中式的观点与研究,李宝章先生曾作如下讲述:

“岭南园林应该走的是社会的路,精神的路。我们在岭南这块土地上始终有两个设计,一个是民间发力的设计,一个是对自己进行很狠的反省。如果我们把西方所有技术借过来,接上我们文化中最人本的,最厚重的那面。

所有的景观要满足三个要求:公共要求、社会要求、精神要求,越往后发力点越不一样,最开始是公共要求,再往后是社会要求,精神要求。最好的空间是没有身份预设的,谁都可以去,好的空间也是能感知而不与人说的。当下的景观并没有从人本出发,景观所在,无安身之处。

好的景观是自我主动感知的,而非被动的,入境便知。所以好的景观要满足社会性,满足空间的故事性。当我们开始体验景观时候,是用心体验的。

所以我在此时此地,具有时代性,我们不用抄过去的东西,随着时代进步,都在不断更新。

把人看成社会的人,去做不一样的景观,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就是,回到正宗中国景观要过的日子,融合自己的文化把过日子过到极致。把别人的东西引进来,把自己的日子过下去就够了。

当我们说新中式的时候,要具备三大要素是社会性、功能性和精神性。在景观设计中,只有达到了这三性,同时营造“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才谓之新中式。”

不同性质的园林特点

府园·礼仪

府园——府和园的结合,不单指其在布局和功能上的结合,亦指其在精神上的融合。府园呈现出庄重、仪式,甚至教化的意味,渗透出儒家伦理道德的精神,在北方的皇家园林、官府园林、以及一些村落、宗祠中都有所体现。

私园·风雅

私园——私家园林,是造园者个人理想和风雅品位的体现,与府园相比更兼个性特色,私园也是我国传统园林中最具艺术性的古典园林。苏州是我国传承明代私家园林的集大成者。

山水园·旷远

大型山水园盛于宋代,它较之明代的私园更加大气旷远,虽然在我国已无保存完好的实例可寻,但在某些传统园林中尚能发现它的精神和余韵。

山水园的用心在墙外,如果说苏州园林呈现出明代文人的情怀,那么杭州园林则更多体现出宋代文人的风骨。我们将赋予宋代气韵的园林称之为山水园,其用心在墙外,故旷远。将具有明代风骨的园林称之为私园,其用心在墙内,故深沉。

桃花源·天人

桃花源是古人的理想世界,它源于东晋,影响深远。较之于宋代山水园,它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生生不息的持续力。

桃花源蕴含五种平衡,陶渊明笔下描述的桃花源为《道德经》中小国寡民的思想和儒家观念渗入融合的代表,是古代社会持续追寻的理想世界,《桃花源记》真切的表达了农耕文明时期五种关系的完美平衡;林泉之乐-人与自然环境的平衡;耕读之乐-人与生产关系的平衡;天伦之乐-人与家庭的平衡;邻里之乐-人与社区的平衡;归隐之乐-人与社会的平衡;桃花源所表达的内涵体现出几近完美的平衡,即天人合一的精神-天人。

与时俱进的园林特征

时代特征

府园盛于清,私园盛于明,山水园盛于宋,桃花源出于魏晋而流传后世,但这只是总体精神上相对的划分。桃花源对后世的影响最为长久深远,极具当代价值,山水园次之,私园、府园再次之。中国文化如此薪火相传,海纳百川、与时俱进。

地域文化

这四种精神和地域文化都有莫大的关联,苏州是在城墙里和围墙内造园,土地有限,地势平坦所以极尽精巧之能事,孕育出私园的高峰;江南自然风光无限美丽,铸就了山水园的旷远博大;中国是多山的国家,古代交通闭塞,农业社会里的人们必须依存于土地,他们热爱自然同时敬畏自然,所以桃花源是普遍的理想。这些的精神都孕育于地域的风土人情和生命力。

当代价值

对当下的新中式景观设计来说,我们认为天人的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它亦是最具有广泛生命力的精神。这些精神都是历史的选择,它们顺应时代而生,随时代发展而转化,此消彼长、各有所长。

新中式园林景观的灵魂——精神的境界

礼仪·风雅·旷远·天人,“情”和“理”在不断的互动交流,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在不断的升华融合,借此在不同时代和环境中达到“天”“地”“人”的相对平衡。

所有的新中式景观都特别强调“精神”,“精神”中的“境界”是新中式的灵魂。可以想见,在未来中国的景观世界里必定会百花齐放,但精神境界的高下必然会成为评价作品水平的重要标准。

对于当代的设计师而言,我们需要传承精神的真谛,而不是抄袭形式和符号。新中式不是一个定义,不是一个商业概念,它是中国人发现自己的每一个当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