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火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魅力依舊?

新中式說到底並不是一味仿古,而是傳承,並在傳承中創新發展。


新中式火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魅力依舊?


新中式的由來,何為新中式?

新中式這兩年炙手可熱,各大知名開發商都在做新中式的產品或項目,最近中海·雲麓公館新中式項目的園林同樣在行業內引起熱議,談到新中式若追溯到源頭,梁思成先生是一位不可磨滅紀念碑式的人物。他不光是一個思想家,他還是一個實踐者。他以一個建築學者的身份,去走訪、察看了大量的中國建築遺蹟。


新中式火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魅力依舊?


梁思成提出建“中而新”是上品、“西而新”為次、“中而古”再次、“西而古”是下品之下的設計理念。發展至今,新中式即:傳承傳統中式風格的精髓,在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為前提,融合適合現代化發展的西方思維,二者結合形成“新”的中式模式。

追本溯源,時代印象裡的中式風韻

新中式與傳統中式的區別。

很多時候大家都習慣把“新中式建築”稱作“中式建築”。這種叫法嚴格來說是不嚴謹的或者說是錯誤的。目前市面上所有“中式項目”,都是通過改良、創新而來也就是我們現在多數看到的“新中式”。不過談到新中式繞不開,也無法躲避的便是傳統中式。

1954年,梁先生撰文總結了中國古代建築的九大特徵,便於我們更好的理解中式建築,其中最主要的六條概述如下:

1.木構:

建築體系以木材結構為它的主要結構方法,兩柱之間也常用牆壁,但牆壁並不負重,只是像“帷幕”一樣。這種框架結構的原則直到現代的鋼筋混凝土構架或鋼骨架的結構才被應用,而我們中國建築在3000多年前就具備了這個優點,並且恰好為中國將來的新建築在使用新的材料與技術的問題上具備了極有利的條件。


新中式火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魅力依舊?


2.斗拱:

斗拱是用以減少立柱和橫樑交接處的剪力,以減少梁的折斷之可能的。斗拱的裝飾性很早就被發現,不但在木構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並且在磚石建築上也充分應用,它成為中國建築中最顯著的特徵之一。


新中式火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魅力依舊?


3.舉折,舉架:

樑架上的梁是多層的;上一層總比下一層短;兩層之間的矮柱(或柁墩)總是逐漸加高的。這叫作“舉架”。屋頂的坡度就隨著這舉架,由下段的簷部緩和的坡度逐步增高為近屋脊處的陡斜,成了緩和的彎曲面。


新中式火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魅力依舊?


4.屋頂:

屋頂在中國建築中素來佔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它的瓦面是彎曲的,已如上面所說。當屋頂是四面坡的時候,屋頂的四角也就是翹起的。它的壯麗的裝飾性也很早就被發現而予以利用了。在中國,古代智慧的匠師們很早就發揮了屋頂部分的巨大的裝飾性。


新中式火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魅力依舊?


在《詩經》裡就有“如鳥斯革”“如翬斯飛”的句子來歌頌像翼舒展的屋頂和出簷。

5.構件交接:

在木結構建築中,所有構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們外表形狀上稍稍加工,使其成為建築本身的裝飾部分。


新中式火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魅力依舊?


6:磚瓦材料:

在建築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磚瓦;儘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裝飾潛力。木上刻花,石面上做裝飾浮雕,磚牆上也加雕刻。這些也都是中國建築體系的特徵。

林徽因《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徵》的表述更為清晰:

關於中國建築之將來,更有特別可注意的一點:我們構架制的原則適巧和現代“洋灰鐵筋架”和“鋼架”建築同一道理;以立柱橫樑牽制成架為基本。……中國構架制度與現代方法恰巧同一原則,將來只需變革建築材料,主要結構部分則均可不有過激變動,而同時材料之可能,更作新的發展,必有極滿意的新建築產生。

新中式教於傳統中式其核心在一個“新”字上。它不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形式上的拷貝,而是傳統建築文化在當代時代背景下的演繹。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研究,將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結合在一起,並以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來打造富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新的建築形式。

新中式如何在當代背景下傳承和創新?

以世界華人建築師貝聿銘大師的封刀之作——蘇州博物館新館為例。

蘇州博物館以“中而新,蘇而新”的創作理念,追求和諧舒適的尺度,秉承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原則,精益求精,在“蘇州味”和創新之間達到了平衡,使之成為一座既有蘇州傳統園林建築特色、又有現代建築藝術的,並在各個細節上都體現出豐富人文內涵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成功的解決了繼承與創新的問題。


新中式火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魅力依舊?


在過去的木樑和木緣構架到現代的用鋼搭建成的頂棚,屋頂是玻璃,採取自然採光,在光線下有一種虛幻的美。簡單的幾何形是設計師對空間的塑造,傳統與現代的元素相互穿插與組合,新式的建築就出來了。


新中式火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魅力依舊?


蘇州博物館片石假山手繪圖


新中式火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魅力依舊?


片石假山,這種“以壁為紙,以石為繪”、別具一格的山水景觀,呈現出清晰的輪廓和剪影效果。現今多少樣板房都在使用的片石元素其源頭大抵也能追溯於此吧。


新中式火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魅力依舊?


說到新中式景觀設計借鑑中國古典的造園手法,有框景、障景、仰景、對景、借景、漏景、夾景、添景等經典手法,蘇州博物館充分利用中式的“符號”,取其意,簡其形,以中國古典的造園手法、鮮明的空間特徵及獨樹一幟的結構將現代與傳統完美結合,塑造出一個立足現代審美的新中式園林空間。


新中式火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魅力依舊?


現今蘇州博物館新館既是蘇州一個標誌性建築,又是這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向世界展現其現代性的一個榜樣,成為中國建築體現地域文脈特點的楷模,也是中國古典造園手法的傳承和創新的嘗試。

在現代建築設計中,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建築設計理念相結合融匯,在創作現代建築的同時,又賦予了建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時代的“新”中式。

新中式的地域區別(南北的差異)

在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中,最為常見的新中式建築總體而言可分為兩類:北方的皇家派和南方的雅緻派。

北派:莊重威儀,皇家氣宇

坊巷、庭院、門頭,是這類新中式建築的核心。高牆圍合、注重禮序感,無論是建築規劃還是園林營造主要借鑑於皇家,材質上多選用灰磚、漢白玉,多引入抱鼓石、宮燈、匾額等古代王宮貴府建築元素,形成雄渾宏大的氣勢。

南派:粉牆黛瓦,江南韻味

白牆青瓦、馬頭牆、飛簷是這類新中式建築中的突出特點,庭院佈景則主要突出江南園林的小橋流水、溫婉別緻。整體形象如同中國水墨畫,淡麗清雅,富有詩意美感。當然這兩者之間也是可以相互貫通的,比如北派在園林上可以借鑑南方的造園手法,南派亦可以汲取北方建築的代表性元素。

中西合璧的嶺南園林

提到南派的園林建築,除大家所熟知的江南園林外,亦有嶺南園林三分天下。嶺南建築不僅具有江南建築特色,同時兼具西方風情,在經歷了數次變化後,最終形成自身的風格。與“京派”、“海派”建築三足鼎立,聞名海內外。

區別於中原和北方建築的凝重鮮豔,又不同於江南建築的雋秀,嶺南建築呈現出的是輕巧通透。輕巧表現在體量較小,通透是指建築注重通風透氣,讓建築材料防潮防蟲,保證居住、活動的舒適性。


新中式火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魅力依舊?


嶺南園林與新中式

其中關於嶺南園林建築與新中式的觀點與研究,李寶章先生曾作如下講述:

“嶺南園林應該走的是社會的路,精神的路。我們在嶺南這塊土地上始終有兩個設計,一個是民間發力的設計,一個是對自己進行很狠的反省。如果我們把西方所有技術借過來,接上我們文化中最人本的,最厚重的那面。

所有的景觀要滿足三個要求:公共要求、社會要求、精神要求,越往後發力點越不一樣,最開始是公共要求,再往後是社會要求,精神要求。最好的空間是沒有身份預設的,誰都可以去,好的空間也是能感知而不與人說的。當下的景觀並沒有從人本出發,景觀所在,無安身之處。

好的景觀是自我主動感知的,而非被動的,入境便知。所以好的景觀要滿足社會性,滿足空間的故事性。當我們開始體驗景觀時候,是用心體驗的。

所以我在此時此地,具有時代性,我們不用抄過去的東西,隨著時代進步,都在不斷更新。

把人看成社會的人,去做不一樣的景觀,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就是,回到正宗中國景觀要過的日子,融合自己的文化把過日子過到極致。把別人的東西引進來,把自己的日子過下去就夠了。

當我們說新中式的時候,要具備三大要素是社會性、功能性和精神性。在景觀設計中,只有達到了這三性,同時營造“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方式才謂之新中式。”

不同性質的園林特點

府園·禮儀

府園——府和園的結合,不單指其在佈局和功能上的結合,亦指其在精神上的融合。府園呈現出莊重、儀式,甚至教化的意味,滲透出儒家倫理道德的精神,在北方的皇家園林、官府園林、以及一些村落、宗祠中都有所體現。

私園·風雅

私園——私家園林,是造園者個人理想和風雅品位的體現,與府園相比更兼個性特色,私園也是我國傳統園林中最具藝術性的古典園林。蘇州是我國傳承明代私家園林的集大成者。

山水園·曠遠

大型山水園盛於宋代,它較之明代的私園更加大氣曠遠,雖然在我國已無保存完好的實例可尋,但在某些傳統園林中尚能發現它的精神和餘韻。

山水園的用心在牆外,如果說蘇州園林呈現出明代文人的情懷,那麼杭州園林則更多體現出宋代文人的風骨。我們將賦予宋代氣韻的園林稱之為山水園,其用心在牆外,故曠遠。將具有明代風骨的園林稱之為私園,其用心在牆內,故深沉。

桃花源·天人

桃花源是古人的理想世界,它源於東晉,影響深遠。較之於宋代山水園,它更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生生不息的持續力。

桃花源蘊含五種平衡,陶淵明筆下描述的桃花源為《道德經》中小國寡民的思想和儒家觀念滲入融合的代表,是古代社會持續追尋的理想世界,《桃花源記》真切的表達了農耕文明時期五種關係的完美平衡;林泉之樂-人與自然環境的平衡;耕讀之樂-人與生產關係的平衡;天倫之樂-人與家庭的平衡;鄰里之樂-人與社區的平衡;歸隱之樂-人與社會的平衡;桃花源所表達的內涵體現出幾近完美的平衡,即天人合一的精神-天人。

與時俱進的園林特徵

時代特徵

府園盛於清,私園盛於明,山水園盛於宋,桃花源出於魏晉而流傳後世,但這只是總體精神上相對的劃分。桃花源對後世的影響最為長久深遠,極具當代價值,山水園次之,私園、府園再次之。中國文化如此薪火相傳,海納百川、與時俱進。

地域文化

這四種精神和地域文化都有莫大的關聯,蘇州是在城牆裡和圍牆內造園,土地有限,地勢平坦所以極盡精巧之能事,孕育出私園的高峰;江南自然風光無限美麗,鑄就了山水園的曠遠博大;中國是多山的國家,古代交通閉塞,農業社會里的人們必須依存於土地,他們熱愛自然同時敬畏自然,所以桃花源是普遍的理想。這些的精神都孕育於地域的風土人情和生命力。

當代價值

對當下的新中式景觀設計來說,我們認為天人的精神必須繼承和發揚,它亦是最具有廣泛生命力的精神。這些精神都是歷史的選擇,它們順應時代而生,隨時代發展而轉化,此消彼長、各有所長。

新中式園林景觀的靈魂——精神的境界

禮儀·風雅·曠遠·天人,“情”和“理”在不斷的互動交流,主觀的“意”與客觀的“境”在不斷的昇華融合,藉此在不同時代和環境中達到“天”“地”“人”的相對平衡。

所有的新中式景觀都特別強調“精神”,“精神”中的“境界”是新中式的靈魂。可以想見,在未來中國的景觀世界裡必定會百花齊放,但精神境界的高下必然會成為評價作品水平的重要標準。

對於當代的設計師而言,我們需要傳承精神的真諦,而不是抄襲形式和符號。新中式不是一個定義,不是一個商業概念,它是中國人發現自己的每一個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