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房產稅動靜這麼大,炒房客卻不為所動?

自動2017年國家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口號之後,2018年全國多個省市發佈了關於推進“不動產登記+互聯網”的方案,這也被看做是徵收房產稅的落地基礎。

關於對不動產徵收房產稅的言論也由來已久,初有風聲時炒房客還誠惶誠恐,擔心額外徵收的重稅會嚴重加劇持有房產的成本,不少炒房客因此將手頭上的部分房產甩賣。

為什麼房產稅動靜這麼大,炒房客卻不為所動?

近幾年,有關房產稅也從傳聞演變為落地實施的切實政策。2017年6月,香港就對空置一年及以上的房屋按其租金的200%徵收空置稅,如果一套房子售價480萬,月租金1萬,如果空置一年,需要交納高達24萬元(1萬月租金*12個月*200%)的空置稅。

除了香港已經落地的空置稅,上海和重慶兩大直轄市更是早在2011年就作為試點城市開始徵收房產稅。在房產稅愈來愈有可能大規模執行的情況下,為什麼炒房客仍不為所動,繼續持有多套房產?

為什麼房產稅動靜這麼大,炒房客卻不為所動?

首先,是房產稅徵收稅率的不確定。相對香港徵收月租金200%的重稅,在試點的上海及重慶則溫和的多。

以上海為例,房產稅的啟徵標準:對於新購且屬於家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人均面積超過60平,按照0.6%的稅率徵收房產稅。按普通家庭一家5口來計算,持有3套100平左右的房子每年也僅需交稅幾千元,這筆支出還不至於讓炒房客“望稅生畏”。

為什麼房產稅動靜這麼大,炒房客卻不為所動?

其次,2018年的樓市在經歷了上半年的狂奔之後,在三季度戛然而止急速退溫,樓市鐵律“金九銀十”也無法有效止住頹勢。在過去的一整年,為了貫徹“房住不炒”的號召,各地的銀行貸款利率開始上浮(這一趨勢在今年三季度有所減緩),此前優惠政策下拿到的低利率已經不復存在,而且貸款難度也越來越高。

房價飆升,炒房客才能獲取暴利,面對前景不明的樓市加之持有房產的低廉成本,觀望成為風險最小的應對方案。

為什麼房產稅動靜這麼大,炒房客卻不為所動?

再者是,二手房市場的不樂觀。11月,各大一線城市的二手房市場紛紛遭遇了量價齊跌。廣州11月的二手房住宅簽約量刷新近33個月(自2016年3月起計算)的最低記錄;北京二手房近三個月均價連續環比下跌,11月均價跌至2018年4月水平之下;上海……

面對樓市的不明朗,二手房市場觀望情緒更濃,現在急於拋售,並不有利於炒房客緩解經濟壓力,面對高企的房價,剛需購房族也不願意去做接盤俠。

為什麼房產稅動靜這麼大,炒房客卻不為所動?

最後,擁有多套房產的炒房客在拋售和繼續持有的選擇中更偏向後者,這對與樓市緊密相連的租房市場來說或許是個利好。

當下,國家在大力推進 “租售同權”,其中租賃房源的供需矛盾始終是一大問題,多套房屋的持有者在短期內無法拋售的情況下,勢必會將房屋納入租房市場來減輕自身經濟負擔,開源的問題解決了,房租上漲的問題相信也將得到更好的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