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铲:盗墓贼的“神兵利器”

我一直不明白为何有人会将考古和盗墓等同起来。

考古重视文化,文物出土后会小心保护起来,有些送到博物馆展览。而盗墓则是单纯为了财富,盗一批文物卖出去发财。

盗墓者必须快速解决,常常破坏了文物,而考古则要多番准备,边挖边保护。所以现在的考古,很多情况都与盗墓者抢时间。

不过,两者倒有一个共同点——都要用到“洛阳铲”。


洛阳铲:盗墓贼的“神兵利器”

由于盗墓类小说风靡一时,大家对洛阳铲似乎并不陌生。洛阳铲为一半圆柱形的铁铲,另一端有柄,可以接杆加长。

使用时插进泥土里,利用半圆柱形的铲带出泥土,然后可以观察土质,以辨别地下是否有古代墓葬。

洛阳铲是何时出现的,现在没有明确下定论。


洛阳铲:盗墓贼的“神兵利器”

一般认为是20世纪初,河南洛阳的盗墓者李鸭子发明的。后来慢慢改进他的发明,便成了现在洛阳铲的样子。

在民国时代,盗墓活动猖獗,洛阳铲简直是盗墓贼的“神兵利器”。

50年代,在考古学家郭文轩、蒋若是等人的推动下,洛阳铲又成了考古队的必备利器。


洛阳铲:盗墓贼的“神兵利器”

洛阳铲可以在破坏较小的情况下取出泥土样本。而且使用洛阳铲时,对环境没有要求,甚至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勘测效果比当时那些电子设备还好。

所以,新中国后很长一段时间,考古队都在使用洛阳铲。

当然,现在洛阳铲肯定比不过更先进的电子设备了。

不过,早在明朝其实就有类似于洛阳铲的盗墓工具了。据明朝地理笔记《广志绎》记载,“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盗者尚能以铁锥入而嗅之……”

可见,明朝盗墓贼用的是一种铁锥,大概类似于现在的钢钎。

在《民国盗墓史·秘籍卷》中说,盗墓贼分析土壤,是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功。


洛阳铲:盗墓贼的“神兵利器”

学艺不深的盗墓贼会被称为“二五眼”,意思是半吊子。

而盗墓贼行家则会被称为“眼毒”,通过一点土,一眼就能看出有没有墓葬。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眼毒”也算是考古专家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