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家黃一峰:傳統建築企業如何“突圍”

民營企業家黃一峰:傳統建築企業如何“突圍”

重慶市工商聯副主席、重慶市中科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黃一峰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重慶新聞12月7日電題:民營企業家黃一峰:傳統建築企業如何“突圍”

作者 陳茂霖 張燕

改革開放走過四十年,民營企業發展吹拂浩蕩春風。

一個月前,重慶全市民營企業座談會暨走訪服務民營企業動員會的召開讓民營企業家們備受鼓舞。目前,重慶正開展集中走訪精準服務民營企業活動。

“國家高層對民營經濟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肯定,讓我們民營企業吃了定心丸,我也更加確定了自己前段時間的判斷。”近日,重慶市工商聯副主席、重慶市中科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董事局主席黃一峰接受了中新網記者獨家專訪,其發展軌跡,解密了一條傳統建築企業內涵驅動、創新引領的轉型升級之路。

已連續五年登上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中科,日前再登“2018重慶100強企業”和“2018重慶服務業企業100強”雙榜單,再次聚焦媒體的目光。而在黃一峰看來,成績僅僅代表過去,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類似中科控股這樣的傳統建築企業該如何“突圍”,轉‘危’為‘機’,持續健康發展才是作為企業掌門人應該深度思考的問題。

堅定信心 主動迎接挑戰

在2018年下半年,G1816烏海至瑪沁國家高速公路蘭州新區至蘭州段(中通道)項目通過交通部審定。這讓黃一峰又找到些當年創業的感覺——乘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東風,踩準經濟發展節奏,開拓新一輪事業發展格局。

“蘭州市中通道項目僅一期總投資就超過120億元,是國家發展改革委2013-2030年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項目,也是交通運輸部《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重點推進項目。”黃一峰說:“該項目的獲批與啟動,對正在進行‘二次創業’的我們來說,是非常有挑戰性的考驗,也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促使我下決心做這個項目的原因其實無非兩個字——‘信心’,對於國家經濟發展的信心,以及我們企業團隊迎接新挑戰的信心。”黃一峰告訴記者,“經濟運行有周期,但我們國家發展持續向好的趨勢不會變,明白了這一點,那信心就有了。”黃一峰說:“將來我們不僅要修房子、修公路,還將參與其他技術含量更高的基礎設施建設,畢竟國家發展的需求擺在那裡,就看企業有沒有能力把項目做好。”

雖然當前經濟運行穩中有變,企業壓力有所加大,但是國家也進入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措施的密集出臺和落地期。面對未來,黃一峰認為,“越是發展的關鍵時期,堅定的信念更能幫我們做出正確的抉擇!”

聚焦主業 做好“加減法”

相對於一些老牌建築企業,2006年才創業“入局”建築行業的黃一峰算是行業新秀,但他卻用短短十多年時間將一個傳統的建築企業發展為涉足工程建設、特色房地產、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參控股公司30餘家的大型多元化控股集團,年產值近200億元,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018重慶100強企業”、重慶民營企業50強榜單。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黃一峰感受最深的就是企業一定要聚焦自己的主業,唯有聚焦精力、專業和資源,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去啟動轉型,然後將業務從主業向上下游延伸,進而實現相關多元化發展。

“我們毫不動搖的堅持建築主業,與建築產業有關的一律做加法,無關的一律做減法。在地產板塊,我們下一步將把握機會,適度介入旅遊、康養、文旅等特色地產項目。同時,我們將著力打造以酒店、物業、商業運營等為主要產業的大型服務集團,讓我們的存量資產最大程度產生市場效益;在相關產業的戰略投資上,我們將緊跟進時代步伐,做好科學決策和精準管控。

“所以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嘗試轉型的時候,一定不能急,因為每一個領域要想做好,對於企業在這個領域的管控力,人才儲備和資金等都是巨大的考驗,不能只看成功者。”黃一峰說:“深化供給側改革也不只是轉型升級,做專做精主業是發展的土壤和基石,而培養創新和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對持續發展尤為重要。”

創新引領 構築全新建築產業鏈

黃一峰告訴記者,他最開始做的也是單一的建築企業,只管拿單幹活收錢,但沒過兩年就發現這種傳統的模式生意不好做了。“辦企業以後我常常就在想,我會修房子,其他同行也會,我憑什麼去獲得項目?只有轉型升級,但傳統建築企業要想成功轉型,要需要面對很多具體的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面對‘轉型是找死,不轉就等死’的尷尬。”

“轉型就是要瞄準市場,把握機會;升級,不如說是持續的進步。”在黃一峰看來,近年來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生產要素配置不斷優化,行業走向規範的趨勢不可逆轉,建築行業也將迎來一個快速整合期,中科身處其中,如何處理好“轉型”與“升級”,便是‘突圍’的關鍵。

“轉不轉?往哪裡轉?怎麼轉?轉了以後怎麼辦?整個過程是讓人如履薄冰的,所以需要多想幾步。”居安思危的習慣讓黃一峰迅速向破局者轉化,創新模式深度參與區域開發,讓黃一峰成為傳統建築產業的“破局者”。

“在新的市場環境中,我們既堅實的邁好每一步,積澱了經營實力,同時廣泛尋求合作,收穫了諸多金融機構的信任、支持與合作,為傳統產業的發展注入了金融屬性,真正實現了‘投融建’合一。”

傳統競爭局面難於突破,中科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試水新的發展模式,開拓屬於自己的藍海市場,這就是黃一峰的“突圍”之道。

在黃一峰眼中,在大數據智能化時代,以建築裝配化為標誌的建築產業化,是“創新”的具體體現,也是他們企業在新時期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我們中科攜手中科大業建築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裝配式建築‘中科大廈’就是重慶市裝配式建築工程總承包典型示範項目,獲得了社會比較高的關注。”黃一峰告訴記者,中科現正與中科大業聯合,和重慶大學、中國建材科學研究總院、中船重工等單位進行產、學、研跨界合作,以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為基礎,全力打造集研發設計、新型綠色建材、鋼結構製造及部件加工、裝配化施工及運維、監測與檢測、全過程諮詢與監理、信息化與智能化管控於一體的全新建築產業鏈,逐漸形成建築產業化集群(生態圈),構成了新一輪市場環境下的核心競爭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態度,就是這個“器”的基本材料。”黃一峰說,“作為一家民營建築企業,如果不主動迎接挑戰,敏銳的把握經濟和行業發展環境的變化,去轉型升級、尋求突破,往往就會錯過一個發展的機遇期,成為下一個偉大時代的旁觀者。”

“這十多年來,我們企業發展的每一步,有行業發展的大勢,有企業自己的選擇,但更多的是得益於國家的發展和成長。”黃一峰說,“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們作為這個過程的參與者、親歷者和受益者,經驗就是企業在發展中尋求突破的方向必須與國家發展戰略相一致。”

談到未來時,黃一峰說,未來僅僅提供簡單的施工承包服務是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只有圍繞一個產品的全鏈條去提供服務,才能有競爭力。

他表示,下一步中科將啟動整合程序,繼續突出建築主業,引進戰略投資者,做到在管理上團隊職業化,企業運營規範化和標準化,在技術上實現施工模塊化,並計劃上市。“中科將滿懷感恩之情,不負時代機遇,以創造幸福生活為使命,朝著‘成為中國領先的投資控股集團’願景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