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操盤的公司,股價也曾三度腰斬!他如何收復失地,屢創新高?

我不喜歡熊市,但是我喜歡熊市中股票的價格。——巴菲特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

即使是股神,也同樣會遭遇熊市和暴跌。

在2017年致股東信裡,巴菲特就說了伯克希爾成立53年以來經歷的四次熊市,伯克希爾的股價在跌得最兇時,甚至三度腰斬。

股神操盤的公司,股價也曾三度腰斬!他如何收復失地,屢創新高?

伯克希爾股價的這四次大跌,也讓我們有機會看到股神面對熊市的所作所為,從中得到啟發。

第一次大跌

1973年3月-1975年1月

最大跌幅59.1%

1973年3月至1975年1月,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26.32%,同期伯克希爾股價最大跌幅為59.1%。

道瓊斯指數走勢 1973.3-1975.1

股神操盤的公司,股價也曾三度腰斬!他如何收復失地,屢創新高?

1973年開始,以“漂亮50”為代表的藍籌股開始跳水,最高跌幅超過80%。

此時,隱退4年的巴菲特重返市場,開始大幅買進,且是越跌越買。

在此期間,伯克希爾的股價從最高點的93美元,跌至38美元的最低點。

與華爾街惶恐的投資人不同,儘管股票價位不斷創出新低,巴菲特的投資熱情絲毫不減。

1974年10月市場跌到谷底。巴菲特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發聲:現在正是投資的絕佳時機。

他還形象地比喻到:我就像一個過度好色的小夥子,來到了女兒國,到了開始投資的時候了。

股神操盤的公司,股價也曾三度腰斬!他如何收復失地,屢創新高?

第二次大跌

1987年10月2日-1987年10月27日

最大跌幅37.1%

1987年10月2日-1987年10月27日短短25天,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30.04%,同期伯克希爾最大跌幅為37.1%。

道瓊斯工業指數走勢 19870101-19871231

股神操盤的公司,股價也曾三度腰斬!他如何收復失地,屢創新高?

10月12日,巴菲特下令:清倉!

只保留了他宣稱會“永久持有”的大都會、GEICO、華盛頓郵報等3只股票。

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道瓊斯急挫508點,跌幅高達22.6%,創單日最大跌幅記錄。

在這一輪股市“崩盤”中,巴菲特的賬面損失約為3.42億美元,伯克希爾股價從4250美元下挫到2675美元,最大跌幅約37.1%。

面對伯克希爾股價的短期波動,巴菲特似乎沒受太大影響,和朋友聚會時也沒有過多談論股市。

面對友人的提問和擔憂,他的回答往往只有一句:也許股市過去漲得太高了

巴菲特之所以表現得如此淡定,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他提前大幅降低了倉位。

二在他保留的股票中,公司的基本面並沒有發生明顯變化。

至於股價短期內的大幅波動,既然無法左右,那就隨它去吧!

股神操盤的公司,股價也曾三度腰斬!他如何收復失地,屢創新高?

第三次大跌

1998年6月19日-2000年3月10日

最大跌幅48.9%

世紀之交的1999年,對伯克希爾和巴菲特來說,是很鬱悶的一年。

這一年,道瓊斯工業指數上漲25.22%,而伯克希爾的賬面值只增長了0.5%,股價更是下跌19.68%,跑輸市場45個點。

道瓊斯工業指數走勢 19990101-19991231

股神操盤的公司,股價也曾三度腰斬!他如何收復失地,屢創新高?

一時間,巴菲特成了投資界質疑的對象。

1999年夏天,《時代》週刊封面:“沃倫,究竟哪兒出了問題?”

12月,《巴倫週刊》封面“你怎麼了,沃倫?”,文章說“巴菲特這個70歲的昔日股神,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為過於保守,甚至過時了”。

《華爾街日報》更是刊出刊文指出“順勢投資已經深入人心,專注於價值投資的方式已經完全落伍了,學學吧,沃倫.巴菲特”。

到1999年底,很多跟隨巴菲特風格的長期“價值投資者”要麼結束了自己的公司或業務,要麼放棄了“價值投資”,買了IT類股票。

與此對應的是,伯克希爾股價從1998年6月80900美元,跌到41300美元的最低點,最高跌幅達48.9%。

面對大跌和質疑,巴菲特依然保持兩個原則:

第一,堅決不買互聯網科技股;

第二,面對質疑,不解釋,保持沉默。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

在2000年3月納斯達克攀升到5048點後,開啟暴跌模式,一直跌到2002年10月的1114點,跌幅達78%。

無數的財富,隨著互聯網泡沫破裂而灰飛煙滅。

而同期伯克希爾股價上漲超40%。

股神操盤的公司,股價也曾三度腰斬!他如何收復失地,屢創新高?

第四次大跌

2008年9月19日-2009年3月5日

最大跌幅50.7%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伴隨著“蝴蝶效應”,迅速演變成一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

這一年,道瓊斯指數下跌33.84%,伯克希爾股價下跌31.8%,賬面價值損失9.6%,市值縮水115億美元。

道瓊斯工業指數走勢 20080101-20091231

股神操盤的公司,股價也曾三度腰斬!他如何收復失地,屢創新高?

在市場恐懼氣氛最大的時候,2008年10月17日,巴菲特在《紐約時報》上發表文章,公開宣佈:

我正在買入美國股票

在文章中他再次重申他的投資格言: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他在2009年度致股東的信中,說暴跌時要貪婪到用大桶接:“如此巨大的機會非常少見。當天上下金子的時候,應該用大桶去接,而不是用小小的指環。

那他的“大桶”有多大呢?

“2008年初,我們擁有443億美元的現金資產,之後我們還留存了2007年度170億美元的營業利潤。然而,到2009年底,我們的現金資產減少到了306億美元。”

也就是說,在大跌的兩年中,巴菲特又投入了307億美元。

2009年3月,美國股市觸底反彈,一直“牛”到今天。

巴菲特在2008年50億美元買入的高盛,3年後獲利37億美元。

股神操盤的公司,股價也曾三度腰斬!他如何收復失地,屢創新高?

股神操盤的公司,股價也曾三度腰斬!他如何收復失地,屢創新高?

1次下跌六成、2次腰斬、1次跌去近四成的另一面,是伯克希爾的股價保持了長達53年(1965-2017)年複合20.9%的高增長,股價累計漲幅超過24000倍。

巴菲特通過伯克希爾的例子,生動地向我們揭示了一些道理:

第一,短期股價的波動是無法預測的。短期內的波動可能會導致價格與價值的背離,但只要公司價值年復一年地成長,遲早會反映在股價上。

第二,大跌提供了非同尋常的買入機會,每次股市“打折”都是日後超額收益的重要來源。

恐懼氣氛反而是投資者的好朋友。那些只在根據市場分析人士做出樂觀分析評價時才買入的投資者,為了毫無意義的保證,付出了嚴重過高的價格。

最終在投資中起決定作用的,是你支付的價格和這個公司在未來十年或者二十年的盈利之間的差額,不管你是整體收購,還是隻在股市上買入這家公司的一小部分股份。

——巴菲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