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口述史丨 張玉清:中國原油期貨上市,不是早了,而是晚了

能源口述史丨 张玉清:中国原油期货上市,不是早了,而是晚了

能源口述史丨 张玉清:中国原油期货上市,不是早了,而是晚了

2018年3月26日,中國原油期貨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掛牌交易。作為我國第一個國際化的期貨品種,中國原油期貨的推出不僅是國內建立一個正常市場秩序的重要環節,也是中國走向全面開放的重要標誌。

中國原油期貨醞釀多年,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是其中重要的參與者。近日,張玉清副局長向記者講述了中國原油期貨的誕生過程。

文丨仝曉波 採訪/整理

中國能源報記者

能源口述史丨 张玉清:中国原油期货上市,不是早了,而是晚了

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

2003年初,我曾經寫過一篇題為《關於加快我國石油天然氣行業發展的若干問題思考》的文章,以國家發改委名義發表於國辦信息參考,文章提出了“關於探索開辦我國原油期貨市場”的思考與相關建議。

當時的主要考慮是: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我國石油需求不斷增加,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1996年我國原油淨進口量尚不足300萬噸,但此後進口量和進口依存度不斷攀升,2000年原油淨進口量達到5996萬噸,換言之,1997—2000年年均增長超過1490萬噸;2005年原油淨口量達到了1.19億噸,“十五”期間年均增長約1540多萬噸;2008年為1.75億噸,“十一五”前三年平均每年增長1860多萬噸。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快速增長,原油進口量繼續不斷增加,2017年達到4.2億噸,比上年增長10%,成為世球最大原油進口國。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攀升至68.5%,再創歷史新高。

雖然進口量巨大,但我國一直被動單向地參照國際油價,國內自身供需並不能相應體現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影響力,這對我國及石油行業的長久發展是不利的,而這一問題單純依靠油氣行業內部的力量恐怕一時難以解決。因此,我認為,

我國需要研究再次啟動開設原油期貨交易

各部門達成共識

我從1982年1月大學畢業到退休,一直在國家機關從事石油天然氣行業管理工作。2009年,我在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任司長期間,上海期貨交易所褚玦海等同志多次找我溝通原油期貨一系列相關問題,我們達成一致想法後,很快便組織召開了相關部委、各大石油公司和一些研究機構參加的研討會。這次會議對於接下來原油期貨上市統一意見、形成共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次會議上,大家對於“應該加快建設現代石油市場體系,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觀點非常一致。但在建設一個什麼樣的現代石油市場體系、如何建設現代石油市場體系這些具體問題上,還有不同想法,尤其是提到原油和成品油期貨,最初不少人最擔心的是“條件是否具備、是否成熟”。

此外,大家對上海期貨交易所提出的“國際性交易機制、以人民幣計價、保稅交割”原油期貨方案基本認可,但認為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並取得相應的政策支持、細化操作方案。

一是關於原油期貨市場的參與者,需監管部門明確境外投資者參與的方式及監管辦法;

二是關於原油期貨的計價貨幣,需監管部門明確是選擇國際通用的美元計價還是方便國內投資者參與的人民幣計價,並制訂配套的外匯額度管理、外匯賬戶管理、結售匯管理操作辦法;

三是關於原油期貨的交易標的,需最終確定國內國際普遍認可的標準交割品及替代交割品;

四是關於原油期貨的保稅交割,相關政策和操作方案有待研究完善;

五是關於監管和風險防範,需要針對原油期貨交易的特點形成有針對性的風險防範和監督管理措施。

又經歷約兩年時間的討論、醞釀和準備之後,2011年4月,我再次主持召開了“原油期貨推進協調會議”,正式徵求了各個部委司局和石油公司的意見,並就各個部門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進行了針對性、深入的溝通交流,這次會議效果很好,取得了各部門一致的理解和支持。各部門進一步達成共識,均表示積極支持探討在我國開設原油期貨交易

,此後我們又向國務院上報了有關請示。

從原油期貨獲批到上市有很多工作需要推進,比如配套政策的出臺、境外投資者的引入、市場的推廣與培育等。坦率地說,在推動原油期貨上市的前期過程中,國家能源局做了大量基礎工作。前期研究、協調等工作是以國家能源局為主進行的,也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後期國家能源局把工作交接給了證監會,由證監會開展了市場組織及監管規則制定等一系列相關工作。

經過溝通交流總算走出一條路子來

一般而言,原油期貨上市離不開一個發達的原油現貨市場。供應主體多元化,貿易相對自由,下游成品油也要市場化。但我國長期以來原油的生產、進出口、煉製主要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中海油和中化的產業鏈也不是那麼完整。同時,由於我國的石油體制是從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演變而來,這種體制雖然對我國石油天然氣工業發展,保障國家石油供應和經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面向未來,要發展現代石油市場體系,要上市原油期貨,仍需要突破當時的一些政策條款限制。

在各方的努力下,央行、外管、財政、稅務、海關、質檢、證監會也都出臺了相應的配套政策。這些問題的解決及政策的出臺,經過了無數次的溝通、交流、調研,好在經過溝通交流總算走出一條路子來。

在這裡要提一下石油產業本身的改革。事實上,就推進原油市場供應主體的多元化而言,國家多年來一直在推進石油行業的市場化改革。比如,2013年國辦發[2013]83號文提出“賦予符合質量、環保、安全及能耗等標準的原油加工企業原油進口及使用資質”。2015年發改委發改運行[2015]253號及商務部商貿函[2015]407號文件落實國辦文件精神,使得符合條件的原油加工企業可獲得加工進口原油的資質以及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現在已經有30多家地方煉油企業獲得了總量超過1億噸的加工原油資質,其中大部分也同時獲得了進口資質和配額。原油現貨市場主體的增加,為原油期貨市場的發展奠定了更好基礎。

“不是早了,而是晚了”

我想強調的是,原油期貨的上市,中國不是早了,而是晚了。我們不可能等到條件完全具備再來幹一件事情,只要基本條件具備,其它條件可以在實踐中逐步完善。

因此,我們在推進原油期貨上市過程中一直堅持一個原則——“不要期望值過高”。也就是說,不要過多討論我國未來的原油期貨能否起到影響國際石油價格的作用。既便達不到預期的目標,對中國而言也不會有太大損失。但如果不開設原油期貨交易,就根本無從談影響力。所以最首要任務是先把市場發展起來,沒有市場什麼也沒有。就像孩子的成長,天天討論日後上北大、上清華,甚至牛津、哈佛,但是孩子沒生出來,討論再多也沒用,先把孩子生出來,先上幼兒園,先好好培養能上好的中學,再根據孩子的特點來考慮長遠的事情。正是秉持著這樣的原則,與有關部門溝通協商原油期貨的推進才在更大的範圍內取得了共識。

從原油期貨上市半年多的表現看,整體非常不錯,最主要的是交易非常活躍,價格與國際市場聯動性也非常好。我認為,未來中國原油期貨最主要還是要吸引更多境內外石油產業相關主體積極參與,只有石油企業大量參與了,形成的價格才能真正反映產業的供需和經營狀況,也只有國際投資者積極參與了,中國原油期貨的價格才有可能成為國際原油貿易的基準價格。另外,我國還需要不斷完善石油系列產品期貨,僅有原油期貨不行,

還要有成品油、天然氣期貨,要構建一個完善的石油期貨市場生態體系,才能更好地服務石油產業發展。目前,國家正大力推進石油天然氣產業的改革,相信在我國上市成品油、天然氣期貨的條件也會越來越成熟。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