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楼市,有人断供了

深圳从来都是楼市的标杆之城,如今,深圳已经出现加杆杆断供的个人,而且不止一两个。

日前,网上疯传一张疑似广东省法院要求收集楼市断供情况的聊天截图。经记者多方求证,广深两地法院工作人员均否认接到这份通知。

那么,到底有没有有人断供?这种断供透露出什么风险?可以很确认地说:有人断供!

两种人已经焦头烂额站在悬崖边缘:其一,做生意经营不下去被迫断供;其二,因为加杠杆炒房断供。仅仅深圳某民间借贷机构人员赵括(化名)的手中就有十几个断供客户。这当然只是冰山一角,未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断供者。

11月30日上午,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2018年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情况。数据显示,本月PMI为50.0%,比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这是中国PMI数据在今年年内首次逼近荣枯线临界点。本月的PMI数据也创下2016年7月以来新低。

这个,你们都知道意味着什么吧。就是一句话:有点凉凉的意思。

很简单,做生意的短期内别指望生意突然旺起来,很有可能这种局面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甚至不排除还会继续向下,那么,熬不起的小老板们可能会陆续踏上断供的道路。断供的数量在这个阶层可能会增加。

至于加杠杆炒房断供的,我只想说:市场有涨有跌,你们享受过高利润,也该承担风险,面对割肉出局的可能未来。

前一段时间深圳房价每个月的均价可能只下跌9元或者16元,一堆人在网络上起哄:“哎呀,涨就几千几万地涨,跌就几元几元地跌,不怕”。我只能说这些乌合之众很幼稚,完全不知道市场的风险已经大面积逼近。

对于那些高杠杆炒楼的人来说,不要说房价均价只下跌9元,就是不下跌,或者只下跌几分钱,他们的债主都会高度紧张,如果连续几个月这样,相信债权人和债务人都会坐立不安。为什么?很简单,利息太高,杠杆放得太长,只有房价持续高速至少中速上涨才能覆盖这部分成本。

本质上,这和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帮不应该玩高杠杆的人玩高杠杆,把金融机构和个人都拖进了无底的黑洞。

但是,楼市的复杂局面不限于此,其实还有部分刚需已经供不起楼,因为裁员,因为公司效益下滑,这和做生意做得不好的小老板是一样的,没钱了,心里很颤抖。

A君在一家公司工作,三年前买房的时候,他的月收入稳定在15000元,毫无压力,三年过去,公司裁员三分之二,他的收入降低到5000元。供楼已经成为巨大的压力,他现在做得一件事情就是:把目前没有供完的90平方米的房子卖掉,然后买一套40平方米的房子。只有这样,他才能正常过日子。

刚需还没有出现断供?呵呵,那只是时间还不够长,你再等等。

B君在一家猎头公司工作,奖金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现在的严峻形势已经让他在考虑:要不要把还在供楼的房子卖了回老家。猎头公司的困境和那些被开发商拖欠货款的供应商差不多,活干了,很难结账,要排队。甲方不是说不给钱,就是要你慢慢排,现在正在结算今年6月份的费用,其余的请慢慢等。你可以想象一下B君心头的怒火。

甲方也很难受,大势不好,我当然是能拖就拖,慢慢付钱,谁都不容易,一不小心就关门大吉。

刚需断供会不会出现?呵呵,反正不要太乐观。

韭菜基本确认割完了,新韭菜没钱,再继续拉楼市多半要出事儿。另一方面,有钱人大把,你敢放开限购限贷,他们可以继续把房价推高。

嗯,这就是冰火两重天。有人需要吃蓝色小药丸,有人亢奋过度。

深圳日前还做了一件事儿,也和楼市有关,各种解读都有,我也试着解读一下。

11月25日,地产圈传出一条重磅消息——有媒体报道称“深圳房地产监管新规征求意见:上涨或下跌不得超过15%!”

很快辟谣就来了,主要有三点:第一,这个规定以前就有,现在只是重申。第二,该文件是征求意见稿,目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第三,从征求意见稿的行文来看,并没有任何约束降价或者涨价的内容。意见稿说得很清楚,是如果变动幅度大于15%,需要备案变更。

各位知道为什么要卡在15%这个档位吗?

如果跌破了15%,下一个目标位置就是20%,那样对各位银行爸爸是致命的威胁,所以,实际上不能让你无限逼近15%,这个闸口一定要把住。所以要再次强调:跌破15%要重新备案,你要真不识趣来备案,可以把你打回去。识趣的都不会去备案,要听话听音,在这里读懂中国,懂不懂?

还有,不少理财渠道的钱都和楼市有密切关系,如果房价下跌超过15%……你去看看那些贪图某理财产品高利息的人都哭成啥样了。深圳某些理财公司的办公室都空出来了,因为实在玩不下去了。这时候,如果来自房价下跌的力量再推一把,这个就不好玩了。

这个冬天,深圳不冷,炒房客有点冷。

深圳楼市,有人断供了

深圳楼市,有人断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