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铁帽子王有多铁呢?

宋安之


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包括:
  1. “世袭罔替”, 隔代不降爵;
  2. 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3. 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因在清朝中后期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这十二位初代铁帽子王的分别是:

和硕礼亲王,代善;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

和硕豫亲王,多铎;

和硕肃亲王,豪格;

和硕庄亲王,硕塞;

多罗克勤郡王,岳托;

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和硕怡亲王,胤祥;

和硕恭亲王,奕訢;

和硕醇亲王,奕譞;

和硕庆亲王,奕劻。

《雍正王朝》中,雍正继位后随即加封了十三阿哥胤祥为铁帽子王,在于邬思道的对话中,胤祥也说道:“王不王对我来说已经无所谓了,不过这个铁帽子却难得呀。”由此也可见铁帽子王的分量及地位了,毕竟不仅对于自己是一份莫大的荣耀,这份福音也能惠及子孙后代。


雍亲王府


要说清朝的铁帽子到底有多铁,先要搞清楚这顶铁帽子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要知道铁帽子是个什么东西,就要先搞清楚清朝的爵位传承制度。清朝的爵位分为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外藩爵位,之前已经写过一篇东西,这里就不铺开叙述了。所谓的铁帽子,其实就是宗室爵位的一种。鉴于明朝末年竭全国之力无以供养宗室的政策失误,清朝立国之初便制定了宗室爵位的降级承袭规则和考封规则。



所谓爵位降级承袭,是针对袭爵者而言的。清朝没有严格遵守嫡长子继承制选择,但是,爵位的承袭者基本上还是以嫡子为主。明朝亲王之子袭爵时,到手的仍然是亲王,其他爵位以此类推。但是,清朝不同,清朝在袭爵时,如果父亲是亲王,儿子最终到手的只是郡王爵位,其他爵位以此类推。此外,亲王爵位降到镇国公为止就不再降级了,而是一直以镇国公爵位继续往下传,其他爵位以此类推。这就是所谓的爵位降级承袭。



父亲的爵位只有一个,但儿子却不仅仅只有一个。那么,不能袭爵的儿子怎么办呢?于是,便有了所谓的的考封,即根据父亲的爵位和受封者母亲的地位,依照嫡庶有别的原则确定一个基准爵位,然后定期组织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在基准爵位的基础上降级授予。因为只有全优者才能被授予基准爵位,所以清朝的考封很多都是降级授予,成绩很差的甚至无爵可授,沦为闲散宗室。这就是所谓的考封,当然,这类考封爵位同样是要降级承袭的。



以上关于降级袭爵和考封只是简单说一说,篇幅有限,很多方面都是简而概之,并不详尽,或许有人会提出一些质疑。之前本人详细写过相关的东西,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总而言之,清朝的爵位承袭是要降级的。但是,有一类爵位却是不用降级的,那就是前面提到的铁帽子。铁帽子王实际上只是一个俗称,喻义头上这顶帽子如铁一般坚硬,传至万代。官方名称叫亲王世袭罔替或者郡王世袭罔替。



所谓铁帽子王是特指清朝十二家获得世袭罔替许可的亲王、郡王。包括清初功封的礼、郑、睿、豫、肃、庄(承泽)六家亲王和克勤、顺承两家郡王以及清朝中后期恩封的怡、恭、醇、庆四家亲王。在清朝的外藩爵位系统中实际上绝大多数亲王、郡王的爵位也是世袭罔替的,诸如晚清名将僧格林沁的札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但是,这些亲王、郡王并不能被称为铁帽子王。



那么,这顶铁帽子究竟有多铁呢?怎么说呢,既铁又不铁吧。为什么既铁又不铁呢?下面我们具体说一说。



为什么说铁呢?首先是含金量高。铁帽子王数量极少,整个清朝二百余年,只有上面提到的这十二家亲王、郡王。几乎都是清朝历史上有过重大功勋的宗室王公小家族。即便后面四位,一位是雍正夺嫡的铁杆盟友,一位是慈安、慈禧发动祺祥政变的最重要支持者和执行者,一位是皇帝的亲爹和亲祖父。也只有奕劻没那么拿得出手,但好歹也是慈禧非常用的上的人。除了这十二家,即便康熙的二哥裕宪亲王福全,对康熙死心塌地,跟着康熙征战沙场,也算得上战功赫赫了,可最终也没能得到一顶铁帽子。 其次,待遇好。这里所说的待遇倒不是说俸禄比其他亲王、郡王高,而是承袭不用降级。一般的亲王、郡王小家族,几代之后,整个小家族最高的爵位只剩下镇国公、辅国公这种中等爵位。但是,铁帽子王小家族,只要清朝不亡,每一代都会有一位亲王或郡王。有了爵位就要有待遇,礼仪性或实质性的一些职务也是不能少的,对于各个小家族是有实质性利益的。



那么,为什么又不铁呢?因为铁帽子只是针对爵位本身而言的,对于具体的某位铁帽子亲王、郡王而言,这帽子并不铁。如果犯了事儿,照样是会被革爵、甚至处死的。祺祥政变中的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就是实例。虽然是铁帽子王,但是小命照样不保,只不过死得稍微体面一些而已。但是,铁帽子王的爵位和其他宗室爵位不同,其他爵位革了就没有了,铁帽子革的只是个人而不是爵位,某任铁帽子王被革爵之后,会再从其小家族的小宗旁支中重新挑选他人接任,仍然是世袭罔替。铁帽子之所以被称为铁帽子,其实就是源自这里。


不务正业歪医生


铁帽子王就是王爵的世袭罔替制度,可以世袭,无须降等。在清朝享有这项待遇的只有十二人,清朝皇族封爵共有十四等,最高等级就是和硕亲王,其次是亲王世子等,因此只有和硕亲王才可以世袭罔替。

(铁帽子王)

除了清初设立的八个铁帽子王,如代善、多尔衮、多铎等,其余四个分别是雍正皇帝的十三弟和硕怡亲王,咸丰皇帝的六弟和硕恭亲王,光绪的爸爸和硕醇亲王,晚清著名贪官和硕庆亲王奕框。

(多尔衮)

在设立这项制度的时候,满清期初只是为了笼络亲贵,安抚宗室。在满清入关的时候,一些皇亲国戚都立有不世之功,拥有极大的权力。

那么清朝的“铁帽子王”是否可以“任性”呢,答案是否定的。在努尔哈赤时代有满族八王议政的传统,这是为了平衡政治势力。这套制度对于结束裂土分封制度,维护中央权威有重要意义。

但是清王朝的封爵制度比以往朝代更为严厉,有封号而无封地,只能居住在北京的王府,不能掌握军队,而且除了世袭罔替的王爵,其它王爵都要隔代递减,这样就消除了宗室诸王形成尾大不掉的隐患。

(清代爵位)

而且铁帽子王也没有“免死金牌”,以多尔衮为例,其跋扈的擅权,严重威胁到了顺治的统治,多尔衮死后,顺治帝下诏削多尔衮爵位,直到乾隆年间才平反,追谥为睿忠亲王。

特邀嘉宾:一枚蜻蜓(第39篇)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铁帽子王名义上世袭罔替,到底有多铁,其实情况比较复杂。

清代实施降等和嫡长子继承制,即使是铁帽子王的后代,也只能有一个儿子才能继承爵位。

清代初年,睿、礼、郑、豫、肃、庄、克勤、顺承八王,功入八分,后来增加到十二家族,显赫一时。

铁帽子只管当代富贵,不管后代富贵。只顾及嫡长子地位,不考虑非嫡长子和庶出后裔。

对于铁帽子家族非嫡长子的其他儿子,无论是嫡出还是庶出,都需要降格继承,还需要考试选取,分功封,恩封和考封三种模式。

如果成绩确实优秀,赋予低一级爵位。对于那些成绩太差的,有的人干脆失去爵位,成为闲散宗室。

因此,清代早期的铁帽子王家族有的庶出儿子,不断繁衍,支脉愈发扩大,到了清中期,生活已经相当贫困,入不敷出,成为朝廷救济的对象,失去了曾经的铁帽子荣耀。朝廷规定的爵位只有十四级,等继承到最后一等的奉恩将军之时,也就意味着铁帽子家族失去了再继承的空间。当然,铁帽子家族毕竟是皇族宗室,宗人府管理者如果见有的旗人或宗室觉罗生活忧虑,也会有补助措施,每个月给糊口的钱粮。

并且,铁帽子家族是和清代早期的政治商议体制相关的,入选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旗主亲贵,大部分是铁帽子,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直系亲属。后来的辅政王大臣们,也都是皇族宗室或旁支,不是普通人。

战事减少,铁帽子家族成员都是吃皇粮的老爷太太,逐步蜕化堕落,供养成为一大笔开支。后来,康熙雍正和乾隆不断实施集权,架空议政王大臣会议,同时削减铁帽子家族待遇,严格规定后裔继承法,所谓的铁帽子家族,慢慢就成为只有经济特权而无政治地位。

温水煮青蛙,到了清代后期干脆连经济待遇也逐步不能落实了,造成了旗人亲贵的衰落。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清朝建国之后为宗室和功臣制订了等级森严的爵位制度,其中宗室爵位包括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多个等级,而且为了防止爵位泛滥,清朝还制订了降袭制度,就是说在世代承袭的过程中爵位的等级会递减,比如亲王爵在下一代承袭的时候会降一等变成郡王爵,以此类推。但是在清朝的时候却有这么一群特殊的宗室存在,他们的爵位在世袭的时候不会像其他的爵位一样被降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到的“铁帽子王”。铁帽子王是对清朝世袭罔替的王爵的俗称,相比与其他一般的王爵,铁帽子王享有更加优厚的待遇和特权,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隔代不降爵。

纵览清朝整代,共有十二位铁帽子王,分别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和硕怡亲王允祥、和硕恭亲王奕䜣、和硕醇亲王奕譞以及和硕庆亲王奕劻,和后面四位恩封的铁帽子王不同,前面八位可都是为大清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挣来的。

首先要说的是一门三个铁帽子王的代善家族。代善一家除了他自己被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外,他的长子岳托和他的孙子勒克德浑也都被封为郡王,也都是世袭罔替。代善祖孙三人都是大清赫赫有名的战将,跟随努尔哈赤、皇太极四处征战,为大清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代善在皇太极取得后金大汗职位以及之后称帝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顺治五年,代善病逝,谥曰烈,配享太庙,岳托与勒克德浑也分别于崇德三年和顺治九年病逝。

说完代善祖孙三人,咱们再来说一对儿同胞兄弟,他们就是多尔衮和多铎。对于多尔衮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在很多的清宫剧中多尔衮被描写成一个十分有野心的人,不仅娶了历史上著名的孝庄皇后,还成为了顺治朝实际把持朝政的人,虽然对于他是否娶了孝庄还有待考证,但是他的权势确实是极大的。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皇太极死后,他与代善共同拥立福临继位,就是后来的顺治帝,由于顺治继位时只有5岁,所以多尔衮成为了当时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并被尊为“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多尔衮在出征的路上去世,时年39岁,死后的多尔衮被尊为义皇帝,庙号成宗,配享太庙,不过之后他的尊号被废除,并从宗室中除籍,陵墓也被毁,直到乾隆朝的时候才又被重新恢复王爵。豫亲王多铎是多尔衮的同母兄弟,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击败李自成、杀史可法、俘南明福王,多铎的一生可谓是战功彪炳,顺治六年,多铎身染天花而死,时年36岁。

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因军功被晋封为亲王,顺治登基后与多尔衮不对付的豪格因言语冲撞多尔衮被夺爵,顺治五年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亲政后的福临为豪格昭雪,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庄亲王硕塞是皇太极的第五子,曾随多铎击败李自成,因功晋升为亲王,顺治十一年去世,其子袭爵。最后要说到的这位铁帽子王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中唯一一位不是帝王直系子孙的,也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顺治十二年去世。

说完功封的铁帽子王,下面再说说恩封的四位铁帽子王。

怡亲王胤祥,康熙帝第十三子,雍正继位后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雍正八年去世,时年四十五岁,配享太庙,谥曰贤,并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是清朝唯一一位不避皇帝讳的。

恭亲王奕䜣,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咸丰驾崩后与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被授予议政王之衔,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

醇亲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光绪帝生父,辛酉政变后受到重用,同治十一年晋封亲王,光绪登基后加封世袭罔替。

庆亲王奕劻,乾隆帝之子庆亲王永璘之孙,光绪二十年晋封亲王,光绪二十四年加封世袭罔替,1900年同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历史AB面


铁帽子王可以世袭罔替,永远传下去!清朝一共有12位铁帽子王,其中清初开国的时候有8位!像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等都是铁帽子王!晚清还有庆亲王因为会拍马屁,被慈禧封为铁帽子王!铁帽子王,一般王位会传给嫡长子,嫡长子再传嫡长子,其他儿子就是郡王,然后再随着血缘的远近,第次降为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希望我的回答大家能够喜欢,谢谢



翠楼看天下


首先先阐述一下什么是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是通俗叫法,简单说就是世袭罔替,有以下几个特点。

1.铁帽子王属于宗室爵位,不外封。

2.王爵世袭罔替,永不降爵,不像其他亲王,传一代降一级爵位,所以称之为铁帽子。

3.配飨太庙。

4.亲王俸禄.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清朝在开国之初,曾敕封八个铁帽子王,分别是:

肃亲王,礼亲王,英亲王 ,睿亲王 ,豫亲王

,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

后期又恩封四位.

怡亲王 有名的十三爷,各种清宫戏经常出现

恭亲王 鬼子六

醇亲王 光绪帝生父

庆亲王 有名的巨贪

铁帽子王”是爵位,不是官职,只有封号、俸禄、府宅而没有封地或藩国领地,所以无法形成尾大不掉的割据势力,这就使中央政府更加集权,保证皇权一统,避免了因宗室内讧而战乱不断的现象,所以终清一朝都没有发生过类似八王之乱的皇位争夺战争。

初期的铁帽子王在传过几代以后,基本被排除出权力中枢之外,只剩下亲王待遇。当朝的铁帽子王的权力要看当时的皇帝,比如怡亲王在雍正朝就是擎天柱式的人物。

铁帽子王爵可以世袭,但如果获罪王爵可废黜,甚至杀头。如咸丰末年的顾命八大臣之一的怡亲王载垣,在辛酉政变后被慈禧赐自尽,废王爵。


清史茗香


清朝,一个恶心的王朝,让中国彻底在世界上落伍。有关清朝的一切,都别再研究了。有啥好研究的?谁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去山区支教呢。


瑞德巴特勒178


铁帽子王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功勋大的勇士才有可能成为。


样子收藏


不清楚谁是铁帽子王?更不知帽子有多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