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清华回应原特奖候选人马、宋同学被指私生活混乱,学术造假的事件?

郭洪阳


先说光环(均从网络援引):

马艺妮在综艺节目上声称的“本科保送清华”、“手握六项机器人国家专利”这两大傲人的履历。然而马艺妮和宋思睿都不是保送上清华的,而是通过自主招生进入清华的。

“手握六项机器人国家专利”,则已被证明完全是学术造假行为。以下是马艺妮提交的论文发表和专利情况:

  • ① 对于材料中提到的三项专利,均可以检索到,但专利材料中均未体现马同学是共同第一发明人;
  • ② 对于其中的第一篇论文,可以检索到,但文章中未标注马艺妮是共同第一作者;
  • ③ 对于其中的第二篇论文,无法检索到。在ICIRA2017论文集中,只能找到两篇标题较为相似的文章,而作者均不包含马艺妮;
  • ④ 对于其中的第三篇论文,可以检索到,但作者列表中不包含马艺妮。

故而目前已经查证的造假事实就基本已经算是看出全貌了。 关于私生活混乱这个事,其实如果真的是你情我愿,我认为学霸有自己的性自由权利,也无可厚非,但是在对方明确拒绝的情况下,肆意的羞辱他人的做法就有失偏博了。


联想到此前的厦大“洁洁良”的言论,其实表里不一的情况并不是首例,但是为什么学生会出现表里不一的情况?我想无非是因为更多的崇尚的并不是学术贡献,而是既得利益,哪儿有利益就往哪儿发展,这也是为何目前学术界经常会被曝光某个学者或者某个学生的论文抄袭的情况发生。


麋鹿说法


清华大学只是回应正在调查,并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扛着学霸女神光环的马同学身为本科生,以私生活混乱的名义人设崩塌有点让人大跌眼镜。

  1. 今年最强大脑这么火,大家应该对马同学印象挺深刻的。本来清华学子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天之骄子,那是啧啧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光环加身下,本来剩下的就只有惊叹。


  2. 我能说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么?要说马同学爆出个论文抄袭,学术不端,咱们也见怪不怪,鄙视一下就洗洗睡睡了。

  3. 这种实锤怕是多半有来处。私生活混乱实在有些不堪吧,按理说某些小网红随便怎么整,问题这是堂堂清华的本科生啊,实在让人想不到。这么开放的玩法是真的有些受不了啊。

律师独角兽


先看看 马同学的专利吧








知产达人王斌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首先是学术造假。

学术造假这事,是罂粟花,前有知名榜样无数,后还会有来者汹汹。

略过……

再说说这朵“草花”的“性趣”爱好。

这可有意思了。

虽然人长得不咋的,身材一般般,但是性致高昂哈……

从聊天记录来看,似乎不是男朋友唆使她去找女孩子来3p,那她为何有如此高昂的性致找女的来共享男朋友?

一种猜测是她是“双”!拉男朋友进来掩盖“双”的事实。

另外一种就是特别喜欢刺激,极度放荡!被拒后又提出double date---这就是交换了。

接下来,“群”就很正常了。

看来此女极不简单,男、女、多男、多女皆可分杀,亦可群杀!

但愿这一切都是谣言,我也是瞎掰的。

毕竟,这是清华大学呀!能排在宇宙第一位的大学呀。


换个姿势看地球


中国的人际关系处理是这样的,暗暗积攒能量,直到大厦崩塌,然后落井下石。

你的同学不搞你的原因不是因为看得起你,是因为时机还没成熟。

————致学术造假。

如果某一天你的世界崩塌了,千万别觉得“诶?怎么大家忽然这么对我!我好伤心!”

不是这样的,早他妈忍你很久了。



对了,幸好小时候上过幼儿园,不然还以为meant to try to是什么学渣不知道的高级用法


胜者为王36552421


清华大学的回应情况,应当有它的合理性,网传的未必真实,应该以官方回应为准。

高校是一个严谨、求学的地方,它是宣扬正能量的,并非西方那种宣扬性自由、开放的场所。因而,高校的决定,有它的合理性。即使在西方国家,重点高校里,也不允许似网传那样的(私生活)混乱的情况,也会对生活混乱的学生,作出相应处罚。

当前我国,很多学生都是家中宝贝,家长把孩子纵溺现象较深,甚至把孩子的生活教育,踢给教师,自己只管孩子学习。因而,出现一些“高材生”成绩好,但生活自理能力差,放纵生活等现象。清华大学,对今次学生事件的处理,虽然传出信息较少,但是,相信学校领导,会作出合适处理,还高校地方一片清净之地。


愤怒野虎


这个问题包括了三个内容:

1,马、宋二位被指私生活混乱;

2,马、宋二位被指学术造假;

3,对于马、宋二位被指行为的曝光,清华给予的回应,正在调查中,具体情况会有通报。二位被取消资格消息不实。

对于问题,证据不足的事情,又对此事经过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不好做什么评论,所以还是选择详细官方报道。

不过,从网上所传图片中可以看出二人必有不检点处,同时二位又是举世瞩目的我国最高学府的学霸,才会有引起众人非议。我在想:如果马、宋二位同学的家长看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孩子掀起了如此波浪,被公众如此非议,还附有他们网聊的一些记录,心中会作何感想?以前是亲朋好友羡慕的对象,而今估计会成为众人非议的对象了!


开头所说第一、二两件事,网上也有图片,如果调查属实的话,那么这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其实归根到一个点——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问题。

马、宋做为大学生,三观肯定是已经定型了。可一个人三观的形成是一个慢长的过程,是自小在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最初的、最重要的引导者就是家长。

从这一点来说,不能不说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这就引发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到底要把孩子教育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看我们现在孩子们的现状:自幼儿园开始,家长开始比拼,到小学、中学、大学,在家长的全力支持下,孩子们一次次PK,以进入更好的学府深造为自豪!也的确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不过这就意味着什么呢?我认为只是意味着你可以为这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了。

但是,现实是,很多进入高等学府的年轻人,由于自小缺乏良好的教养和品质教育,把社会上的功利思想、扭曲的价值观和不断膨胀的享乐、感官的刺激等等做为了青春的主色调。而高等学府出来的天之骄子又是以后社会的主流,自然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一个家庭,而是更大的社会影响。而这些影响的起源就是这个人自小的家庭教养。

这就又有一个问题需要家长思考——我们培养孩子们学习是为了什么呢?

我们清楚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会更有助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但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标准的答案。

对于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都有两面性,也许问责更能引起更多共同的吐糟,但是只有深入地思考现象背后的东西,才能从这个事件中吸取他人的教训,成长自己。


快乐庭院


一码归一码,“私生活混乱”是私德,如果不触犯法律和刑法,则是个人隐私问题,充其量是道德问题,学校最多也就是让辅导员之类去辅导教育一下,没有处理甚至通报的义务或权利(违反校规是要通报一下的,但也是学校范围内的事),若触犯法律、刑法,则应该由司法机关来处理,有关情况也要去问司法机关,而不是清华大学。

“学术造假”则是“公义”,是学校学术管理范围内的事了,马某某和宋某某在清华期间的学业成绩和学术成就是否造假、掺水,清华大学有义务调查清楚,如果有不但要通报,而且要严肃处理,这也是公众所真正应该期待的。清华大学目前的回应是网传处理报道不实,“院系正在讨论调查中,具体情况会有通报”,意思是情况还需要调查,调查后再根据实情作出处理,而不是处理或不处理,个人认为这还是妥当的,毕竟学业成绩是否造假相对容易调查一些,而学术成就是否造假、掺水就是比较专业性的问题,要花一点时间也可以理解。只要舆论、公众不是那么健忘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持续关注下去,那么大个清华在众目睽睽之下,谅也不至于自己砸自己的蓝底金边招牌。

倒是有一些问题值得深思:这两人在风头最盛时身上的很多光环就被许多知情人吐槽 ,如许多头衔或名不副实或来源不明或子虚乌有,又如他们一直顶着“全优保送生”的名目混圈子,实际上是自主招生“小门”进去的,所谓“六项专利”也是“水汪汪”的,这些都是稍花一点点力气就能弄清楚的事,何以在“私生活混乱”曝光前一直畅通无阻?如果他们“私生活不混乱”,是不是学术造假、学业和以往成绩掺水这些“公生活”上明显的错误就可以继续招摇过市而无碍?个人以为,“私生活”终究姓“私”,“公生活”或公德的败坏,才是最可恶、最需要也最应该在第一时间被揭露、被处罚、被人人喊打的。


陶短房


其实堂堂第一高等学府的发言我们应该认同的。


并非替清华开脱,只是具体事情具体讨论,这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其实在大学里待过就知道,每个大学里都有好学生,同样的也有差学生,当然这里指的并非是成绩,而是个人品行和生活习惯等等。


因为现在的高考还是看分数的,而学生的人品也无法实际去区分。就算可以测评,以能考上清华的智商来看,他们想要伪装也是非常容易的。曾经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我们都是变成我们想要成为的人,如果想隐藏,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能发现。这就说的是人可以隐藏一次,也可以隐藏几十年。有个真实的案例就是说一个杀人犯隐藏自己的邪恶念头几十年,让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但最后恰恰是他犯下了弥天大罪。


我有个同学就是考上了清华,说实话,这个同学的行为真的是不敢苟同。私生活极其乱,抢好朋友的女友。和办理好几个女生搞暧昧。借他人钱不还等等行为,若不是自己亲自见到,你真的很难相信,这样的人能考上清华。但是人家就是考上了,确实有才,有过目不忘的本是,那怎么办?而这些生活品行在考取清华的时候也不会被调查到。为了骗钱,跟我们说自己把人撞了,需要钱应急,作为一个寝室的室友,就算再差,这样的事情面前也是要帮助的,但是没想到确实他编出来的谎言。基本上周围的人都被骗了一遍。后来大家也都学精明了,只要跟他相关,一概不信。人做到这样的地步,就算是清华毕业的,又能为社会做多大贡献呢?


所以,我想这件事我们也不要去片面的看待,毕竟差学生也是存在的,等待官方答复即可。如果影响确实太大,开除也是无可厚非的。其实这些年我们的教育部门也意识到了不能以分数定人才这个道理,慢慢的把综合素质纳入到考核体系中,我想这就是进步了。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老王侦查记


不是我们了解的事情,没有必要说三道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