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近期为何骚乱?

Continues550


这几天的国际新闻,几乎被法国骚乱给包圆。这场因马克龙总统上调汽油税及柴油税而引发的抗议,仅仅半个月就席卷全法,发酵成为一场严重的社会及政治危机。虽然迫于压力,马克龙已宣布暂时中止提高油价,但经此一役,这位年轻总统的政治根基已经严重松动。据民调,马克龙的支持率已由一年半之前的62%,暴跌至25%,更有39%所谓受访民众表示对马克龙“非常不满意”。从趋势看,这位上任时备受期待的“改革总统”,极有可能步萨科齐、奥朗德两位前任的后尘。

法国为什么会爆发这次骚乱?表面看,导火索是马克龙坚持上调油价,引发民众不满,但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法国严重的社会和政治危机。而从根子上看,则是法国现行社会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应法国的现状,西方自诩为唯一政治正确的西式民主体制,和引以为傲的福利社会模式,至少在法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大国,已经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

为什么说法国的骚乱是体制问题?这就涉及到西式民主制度下,民权的过度扩张问题。

过去这几十年,西方大肆鼓吹西式民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政府和议会由民众选举产生,民众用选票决定政客的命运和前途。

西式民主制度下,政客为了选票,必须尊重民众的需求,任何违背民意的行为,都将引发民众的反感,进而导致民众将其抛弃。

看上去,这是十分完美的制度。毕竟这种制度下,民意,才是决定政府行为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对人民权利的充分尊重。也正因为如此,西方对此大肆宣扬,认定其为现代人类文明的标配。而苏联的解体,似乎更是从反向证明了西式民主的“政治正确”。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并不是。不错,任何政府都应该尊重民意,但与此同时,大家必须明白,政府对民意的尊重,必须是有限度的。对民意的尊重,绝对不代表着政府应该对民众诉求的无底线满足。

这话听起来很讨打。但事实上,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为什么不能无节制的听取民意?原因很简单——民意在很多时候,是不成熟、不理智的。

就政治而言,这本身就是一门复杂而精深的专业知识。如何维持社会稳定、如何推动国家发展,如何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交往,如何有效且可持续的保障民生等等,这些都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高超的技巧才能胜任。而且国家越大,打理国家的难度就越高,对相应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就越高。

而民意所代表的普通民众,通常是不具备这种专业知识的。民众绝大部分都是普通老百姓,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见识和视野有限,而且民众大都有自己的工作或生活,平时对政治的接触和了解不多,他们对“如何治理一个国家”的认识其实是很肤浅、很模糊的。由于综合素质有限,他们通常只能站在自己的视角,来理解问题,而无法站在宏观角度,来理性看待。

说白了,虽然民众中不乏有政治能力的个体,但就整体而言,民众这个群体,其实是不具备“治国”能力的。相应的,由民众主流意愿而提炼出的所谓民意,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并不能推动社会稳定健康的发展——因为绝大部分民众,其实根本就不懂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逻辑,更遑论“治理”这种需要高超现实操作技巧的能力和知识。

而且,由绝大部分民众意愿中提炼出的民意,还有一个致命缺陷——容易只顾眼下而罔顾长远,只顾自身而罔顾全局。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一方面民众本身政治素质有限,缺乏长远战略视角;另一方面,每个民众所掌握的资源都是十分有限的,家底的不足,也决定了他必须尽可能的谋求即时可见的利益,而对那些长远规划缺乏耐心。

这就是民意的先天性缺陷。这种先天性缺陷,决定了,民意并不能作为治国的唯一风向标。要想真正治理好一个国家,除了民意,还需要精英的主导。

政治精英通常都接受良好教育,见识和视野广阔,而且经受过相应的政治训练,有足够的治理经验和能力。而且精英一般都能掌握大量资源,家底充足,所以自身承受力更强,所以就其本身来说,也拥有长远谋划的底气——起码熬的住。国家由精英来治理,这才是符合社会逻辑的正常状态。

当然,精英治理,并不代表着民意就没有用了。毕竟精英也有可能犯错——比如过于注重长远,而罔顾现实;而且精英也会以权谋私,利用公器为己攫取私利。而民意对政治的约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精英予以约束,让他们出于对民意的忌惮,而不敢太过放肆。

但也仅就于此了。鉴于民众社会治理能力的先天不足,所以民意对政治的干预虽然不可或缺,但在干预程度上,应该是受限制的,可以对政治人物和他们的行为有所约束,但不能对政治家的专业决策过度操控。

说白了,就是民意干预政治,必须要适度,要坚持中庸原则。

当然,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执行起来,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东方集权模式下,权力存在被政治精英滥用的风险——苏联就是这么被玩死的;而西式民主制度下,由于民众拥有选票,可以直接决定政治人物的生死,所以这种制度,也存在民意过度释放,干扰权力合理行使的风险。

当然,也不是没有防范的办法。东方集权模式下的办法就不说了——中国在这方面,现在还是比较成功的;而西方民选模式下,虽然民意看似有更大的决定权,但资本和政治权利却可以用舆论来引导民意,通过间接操纵,来构筑平衡。

但这种舆论反向操控,也不是在什么国家都可以做到。比如在法国,其实就是很失败的。

法国算得上是主要西方国家中,政府被民众绑架的典型。资本和政治权利不仅不能借舆论来引导民众,反而舆论还时常迎合民众,合伙来收拾资本和政治权力。

为什么法国的民众——或者说是民权能如此强大?这个说起来就很复杂了。如果从历史角度来看,这和法国光荣的革命传统不无关联。

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算起,法国一共经历了五个共和国,两个帝国(拿破仑一世和拿破仑三世),此外还有波旁王朝(路易十八复辟)、七月王朝,维希政府(德国占领)——短短二百三十年时间里,这个国家一共经历了十个朝代——这还没算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体系下雅各宾、吉伦特、督政府轮番上场以及巴黎公社等失败的革命运动等等。

二百三十年,十次改朝换代!这别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无人能及,哪怕就是那些战乱小国,估计也没几个比得上的。

每一次政治上的推倒重来,都是对现有政治和资本权力的一次重新洗牌。而这个洗牌过程中,新上位者为了挫败当权者,又必须高度依赖民众的支持。这不仅导致了民权的步步坐大,也锻造出了法国人民一个不爽就上街闹革命的光荣传统——进而发展成现代法国人的政治性格。

这种群众政治风格,哪个当权的受得了?但它们也没办法!为了避免被法国人民“革命”掉,政治权力只好对民众步步妥协,以至于越到后头,民权越尾大不掉,政治精英对民权已经不仅仅是尊重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迎合和讨好。

民权过于强大,看上去是很美好,但其实真正体现到社会运转方面,麻烦就来了。

民众要什么?最直接的,就是更少的工作时间,更多的薪酬,更好的福利保障,更严苛的裁员标准!

可这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减少工作时间就意味着财富创造能力减弱,那企业哪来的钱给你发工资?政府哪儿来的钱给你提供福利?大环境不好,企业混不下去了必须裁员求生存,你却越困难时期裁员标准越严格,那企业还怎么活?而且你们民众个个要上老爷班,还要享受情调生活,那法国企业怎么去参与国际竞争?

所以,这个在理论上,其实是行不通的。

不过理论归理论,现实归现实,虽然理论上这一套玩不转,但在现实中,法国还真把这一套玩下来了——至少过去几十年里,法国混的还挺滋润。

法国之所以能玩下来,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吃老本——毕竟烂船也有三斤钉,法国好歹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大国,虽然祖宗们攒下的现实财富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打光了,但留下的大国溢价和文明溢价,还是够当代法国人吃一阵的。

而另一方面,则是法国人赶上了好时候——20世纪60年代开始,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启动,法国作为老牌发达国家,也算是喝到头啖汤——虽然民众越来越懒,要求越来越多,但靠着科技的加持,法国的劳动生产率也越来越高,这样就形成了对冲;此外,欧洲一体化整合不断深入,欧盟的成型和欧元的诞生,也让法国的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都得以增强;同时苏联的解体,也缓解了欧洲国家的生存压力,让法国敢于将更多的资源投入民生。靠着这几层利好,法国的福利社会有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加持,民众大体能够满意,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也因此能够从1958年建立起,一直延续至今——虽然60年的国命对于正常国家而言不值一提,但考虑到大法国之前一百多年里改朝换代10次的凶残历史,这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成就了!

但问题是,这种和谐的状态,其实本质上是不可持续的。毕竟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索求是没有尽头的——现在满足了,过几年他们又会有进一步要求,但法国却不可能永远有这么好的命!

法国虽然喝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头啖汤,但随着革命成果的普及,尤其是全球化的深入,其他国家也慢慢追赶了上来,并且开始蚕食法国的原有份额(你法国人工资那么高,工作时间又那么少——明显拼不过东亚国家);欧盟和欧元经历了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高歌猛进,在2008年金融海啸后也疲态渐显,欧盟的正面聚合效应越来越少,负面的拖累威胁却随着经济的疲软,越来越显现。而法国圣母情怀下,穆裔难民和移民数量也高速增长——不仅给法国财政带来巨大负担,也对社会安全造成重大冲击

这种情况下,法国应该怎么办?正常的逻辑当然是提高经济竞争力,减少财政开支。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削减福利、延长工时,降低工资、保护企业——换句话说,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共度时艰。

但真要这么做,必然会遭到民意的反对。好逸恶劳是人类的天性。这种共度时艰,其实是和人民的本能作对。

这时候,就需要政府的强制力了。政府必须有相应的强制力,推动改革,逼大众接受现实,这样国家和社会才能完成必要的转型。

但问题是,法国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民权太强大了!民众高度一致,抵制任何侵犯自身利益的政治决策。

这就麻烦了!政治家再怎么公忠体国,他也得为自身利益考量——分明是为了人民的未来考量,人民还不领情,反而要搞得自己身败名裂,政治前途完蛋,这又是何苦?

人都是有私欲的,政治家也不例外。既然民意坚决反对,民选出来的总统,又岂能强推?

而且,就算法国总统真的愿意为国献身,为了法兰西的未来赔上自己的前程,这事儿依然很难搞定。为什么?因为法国人民不仅有选票,还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你要是让我们不爽,我们不仅有可能用选票做掉你这个总统,甚至不排除上街闹革命,推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这个朝代!

这下简直就是无解了!就算你总统愿意脑袋别裤腰带上搞改革,但体制内的其他人不愿意啊!你总统思想觉悟高,你可以什么搭上性命也要改革;但你的下属、盟友、金主,他们不可能赔你一起赌上身家性命。所以,在法国人民的革命传统面前,就算总统想来硬的,也不会有人跟随。他真要敢这么干,立马就会成为光杆司令。

这就是法国政治的死结。民意的不理智和不现实,决定了民众的诉求其实是不可能满足的。可民权又太过强大,政治权力被其高度捆绑甚至重度威胁,所以明知有些民意是瞎胡闹,也无可奈何。

从萨科齐到奥朗德再到今日的马克龙,每一位总统都是高票当选,每一位总统都深知国家积弊,力图改革,但十几年下来,法国的处境,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在步步滑向深渊。萨科齐和奥朗德现在已经身败名裂——前者成为近三十年首位没有连任的法国总统;后者第一任任期结束时支持率已经低到瞠目结舌的4%——直接逼的他放弃谋求连任。而马克龙这位年轻帅哥,现在也因改革而面临支持率雪崩,眼瞅着要步前辈后尘。

综上所述,法国之弊,非政治家之弊,而是体制之弊、民权之弊。有这样的西式民主体制,再摊上强大到没人约束得了的民权,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也就只能病入膏肓了。如果马克龙接下来不能拿出什么奇策,等他这一任任期结束后,就等着右翼上台吧。

其实不仅仅是法国,整个欧洲,现在都普遍陷入这种困境。随着经济的恶化和穆裔移民的冲击,不仅右翼强势崛起,体制上,西式民主这个所谓的政治正确,以及欧洲引以为傲的福利社会,也都越来越不适应当下的形势。法国不是第一个落难的,但如果法国真的倒下,以它的江湖地位,势必造成巨大的连锁反应。倘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真的因此走向崩溃,那西式民主制度和福利社会,至少在欧洲,其之走下神坛,也就为时不远了。

当然,现在马克龙已经被迫妥协。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经过这一轮重挫,马克龙还能坚持多久?他会不会改弦易辙?如果法国变色,又会对欧盟的维系,造成什么样的冲击?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海外风云系列1898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国际时事分析系列文章


云石君


1.骚乱者主力为中下层人民。

黄马甲抗议的主力,是相对比较贫穷潦倒的底层草根人民——护士、农民、司机、工人、小商店业主等。

2016年,法国的人均收入中位值是1700欧元,大致相当于13000元人民币。 骚乱主体中很多人达不到这个标准,大部分都在1500欧元以下。 这种收入在法国领不到救济金和各种福利补助,不够他们维持体面美好的生活,很多人月初领到的薪水,还没到月底便花光光了,所谓“月光族”。

2.都是燃油税惹的祸

马克龙为了兑现法国的碳减排承诺,宣布在明年1月开始增加汽车燃油税。 法国油价本就挺高的,底层人民早就每个月入不敷出,再要多交燃油税,连车都没办法开了。

法国人讽刺说,马克龙在担心气候变暖世界末日,可是我们连这个月底都熬不到啊。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有位法国女子指出造成油价高昂的原因是税费太高,税占了油价的一半以上。 后来有位卡车司机把它转发到推特,请愿签名一下子从700飙升涨到了115万。

人在寒冷中最容易抱团取暖,外省人在Facebook上一起约定到巴黎,最终形成了大规模的抗议。 没有预谋,没有主谋,完全是一场自发的草根运动。 在法国当局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4.油价只是导火索。

马克龙上台以后颁布的一系列政策——给富人和大企业减税;砍掉12万个政府公职;削减国营铁路职工的福利,直接导致了今年春天的法国铁路大罢工……法国大众称马克龙是“富人的总统”,他的民意支持率急剧下降。这次抗议,很多人就喊出了要马克龙下台的口号。


此次骚乱之所以一呼百应,是因为平民们长久以来对于法国社会制度的不平等,有许多的怨念,而马龙的燃油税加剧了这种怨念。

5.从本质上来说,这是法国两个阶层之间的冲突。

一个是富人和精英阶层,另一个则是那些觉得自己被法国抛弃、从社会阶梯上滑落的中下阶层。阶层利益冲突,解决不好很容易造成社会不安国家动荡。 倾听每一个阶层的声音,而不是只维护富人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平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和良性的健康发展。


烟随风er


“黄背心”运动席卷法国,总统马克龙经历上任以来最严重的领导危机。在这场已经持续了三周的暴力抗议活动中,抗议者要求政府为挣扎于维持生计的人口提供经济援助。

以下这些数字可以解释“黄背心”运动为何会爆发:

1) 1700欧元:法国月收入中位数

与其他西方国家一样,法国社会贫富差距巨大。最富裕的20%人口的收入几乎是最贫困的20%人口的五倍,收入最高的1%人口拥有的经济财富占全国总财富的20%以上。

该国国民每个月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约为1700欧元,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的平均收入每年仅增长约1%或更少,高收入者每年的收入增长率则约为3%。

2) 1.8%:经济增长率

长期受困于欧洲债务危机,法国经济增长停滞近十年,直至最近才开始改善。然而,复苏的质量参差不齐。大量的长期工作被取消,尤其是在农村和前工业区。许多新创造出来的工作都是不稳定的临时合同工。

经济增长是改善抗议者工作条件的关键。虽然马克龙上任前的初期经济复苏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但随着欧元区其他国家的经济放缓,法国的经济增长率已降至1.8%。

3) 超过9%:失业率

增长放缓使得法国高失业率的问题更加严峻。自2009年债务危机席卷欧洲以来,法国的失业率一直停留在9%至11%之间。当马克龙当选时,失业率从10.1%下降至9.1%。然而,这个数字仍然是德国的两倍多。

马克龙承诺,在2022年下届总统大选到来前将失业率降至7%。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未来四年每年经济增长率必须至少增长1.7%,而这是很难保证实现的。

4) 32亿欧元:为富人减税

作为刺激经济计划的一部分,马克龙在执政的第一年就为法国富人减税,包括为资本收入征收单一税。

他的税改方案最具争议的是几乎完全废除了财富税,课税资产范围缩减至只剩不动产,这导致法国今年税收减少32亿欧元。马克龙也因此被批评为“富人总统”,这也是此次抗议运动中最大的愤怒来源之一。

5) 7150亿欧元:社会福利

虽然民意调查显示“黄背心”运动得到了四分之三人口的支持,但抗议者真正经历了多少痛苦仍然存在疑问。

法国国民经济支出的三分之一用于福利保护,高于欧洲任何其他国家,是全世界最慷慨的社会福利系统之一。2016年,法国在医疗保健、家庭福利和失业保险方面的支出约为7150亿欧元。当然,法国人也为此承担了欧洲最高的税负。











微闻热点




寒风夜色


这在好几周之前就开始闹了好不好?起因是马克龙政府要增加汽车燃油税。由于政府处理分争及化解矛盾不到位,又得不到工会的支持,从而“黄背心运动”持续发酵,最终引发了社会骚乱。很多公职单位人员也参加了例如医院。一致要求政府取消增加燃油税,并增加工资。

巴黎凯旋门及博物馆、艾菲尔铁塔、香榭丽舍大街损毁严重,多处奢侈品商铺、历史文物被砸,路边汽车被成排成串地烧毁。大批防暴警察前去维稳,结果被打伤多人……

今天,马克龙去现场视察,大批防暴警察护驾。刚要发表讲话就遭遇了更大批反对民众的一片嘘声,然后集体高喊——总理滚下台……结果灰溜溜地溜了。接着,法国国家电视媒体报道,政府似取消燃油税,并有限度地增加劳动者报酬。


陆家梧桐栖小凤



今年冬天法国有点冷,巴黎有点乱。 巴黎民众“打砸抢烧”开启黄马甲运动,从巴黎席卷全国, 11月24日法国迎来50年来“巴黎最乱”。

事实上生活在法国是幸运儿,法国是高福利国家,公民从娘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种福利的保护,法国医疗保险全民享有,根据个人收入情况,公民每年仅交几百欧元的医保费,法国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从初中到大学,学生可获得每个学期助学金。

法国马克龙政府将柴油微调仅仅0.065欧元(折价人民币0.5元),对于油价,今年自己身为驾驶员感受较大,10月92号汽油差点8元/升,本周还好又回到6时代,主要反应是油价高能走路就走路,少开车能省就省点。想不到法国巴黎却如此,石油微调发生骚乱。

为何巴黎民众聚焦石油微调,法国人近几年社会发生变化,难以适应当前社会,风吹草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据近年来对法国观察,欧洲国家选举制度不断抬升高福利制度,对于选民来讲,谁能增加福利就投票谁,政党为了上台执政,必须在福利上做出承诺,全球高福利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瑞典、丹麦、法国、挪威、德国、英国位居世界前列,法国人小日子舒适极了。

由于法国近年来经济不景气,欧债危机与穆斯林移民重创法国社会生态,浪漫日子难以为济,民众心理上负能量不断积累。由于执政团队难以良药治国,政府选举换届难以发泄民众心中之愤,原本希望年轻马克龙总统相比老一代政治官僚更有激情,带领法国人民走出经济困境,正如“希望越大失望越多大“。

法国民众是高福利既得利益者,由于高福利缩水,民愤极大,对未来法国及至欧洲执政党都是极大考验。欧洲各国甚至全球制造业大国德国竞争乏力,产业空心化,制造业低端由新兴国家占领,中端由韩日等国家吞食,老牌工业化国家面临可持续增长的挑战。


政府必须改革,改革必须有所牺牲,减少财政支出扩大政府投入,势必冲击现有社会福利制度,意味普通民众首当其冲在改革要做出牺牲。




选举制度难以生存强有力执政团队,欧洲更多是”欧猪“,乱局不会在法国止步,法国骚乱仅仅是新欧债危机重启罢了,除非法国民众下决定过一段苦日子,为法国政府重振法国经济牺牲一点个人利益。


浮云悠思


政治制度的问题!民主社会如何在民主和政府权威之间取舍是很难的问题,之前西欧社会的福利系统过剩也是取舍出现失衡!

法国暴乱,一方面证明了法国确实足够民主,对政府的相关政策不满,人民就“敢”打杂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民主过剩,政府权威不够,政策落实困难!

加税,对于制度足够健全的法国,相关的听证会和社会调研肯定有做,而暴乱的这些人并没有通过正规途径去表达自己的诉求!为什么?腹黑点考虑,政治谁在把持?民主是谁的民主?

那些一味的在国内宣扬学习西方民主制度的人,通过这次法国暴乱应该再考虑考虑!


虚修


这是人家的传统,过去法国就经常出现骚乱,以前欧洲都是贵族国家,和底层社会是分离的,底层人民是没有上升空间的,政府一直是种不光彩的形象,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这些欧洲国家的政府不作为,乱作为搞出来的。所以说欧洲国家民间对政府有着强烈的不信任,有强大的反政府意愿,你干的有一丁点不好,我也要搞你,这就是人家的传统,看看欧洲历史你就会明白,以前欧洲就是这个样的,动不动就暴动一下啦,叛乱一会儿啦,所谓的法国大革命,其实跟现在的骚乱没多大差别,只不过后续的发展却实实在在翻天覆地的改变法国成了民主国家,而追根溯源成了法国大革命。法国巴黎骚乱是人家的传统文化而已,没必要大惊小怪,对巴黎人民来说太正常不过了。欧洲国家为什么高福利?为什么是民主国家?都是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做出的妥协,现在要把福利收回一点点,不好意思他们的人民不干,还会和政府拼命,法国巴黎人民本来就是如此而已。查一下法国巴黎历史上骚乱次数就知道了,一年不发生几次那都不叫巴黎。巴黎人民爱骚乱,骚乱是底层巴黎人民抗议法国政府的手段也是历史传统。


银河系边缘1


巴黎这次骚乱表面上是因为燃油税的问题,如黄背心所述,高高在上的老爷们不理解每月从平民钱包里拿走80欧元的痛苦。但实际是法国积劳成疾,国家创新力不足,而社会福利有过高导致。法国三季度公共债务2.25万亿欧元基本等同于同期GDP.。入不敷出!就相当于一个人以前牛X.天天带着小弟胡吃海喝不用干活也拿高工资。现在没钱了,小弟工资稍微降一点,干活稍微多一点。小弟们就不高兴了。再干活多拿钱少就闹事了造反了。风水轮流转,也该英法遭罪了。凭啥天天指手画脚当老大。低调点当个发展中国家不好吗?


将进酒778F


法国马克龙总统下了个臭棋,说要涨燃油税。这个给普通民众带来生活成本的上升。当领导的不给百姓谋福利,百姓就给你找你的事。

​ 法国马克龙总统说要组建欧洲军。这不是拆人家美国的北约的台。美国最喜欢给美金让法国人去街头打砸抢,拍成视频再给更多的美金,反正美金是美国印出了的。乌克兰就是这样搞成战乱国家的,因为周围俄罗斯不会让乌克兰战乱,乌克兰好赖没成为叙利亚那样人间地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