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近期為何騷亂?

Continues550


這幾天的國際新聞,幾乎被法國騷亂給包圓。這場因馬克龍總統上調汽油稅及柴油稅而引發的抗議,僅僅半個月就席捲全法,發酵成為一場嚴重的社會及政治危機。雖然迫於壓力,馬克龍已宣佈暫時中止提高油價,但經此一役,這位年輕總統的政治根基已經嚴重鬆動。據民調,馬克龍的支持率已由一年半之前的62%,暴跌至25%,更有39%所謂受訪民眾表示對馬克龍“非常不滿意”。從趨勢看,這位上任時備受期待的“改革總統”,極有可能步薩科齊、奧朗德兩位前任的後塵。

法國為什麼會爆發這次騷亂?表面看,導火索是馬克龍堅持上調油價,引發民眾不滿,但這背後,其實隱藏著法國嚴重的社會和政治危機。而從根子上看,則是法國現行社會模式,已經嚴重不適應法國的現狀,西方自詡為唯一政治正確的西式民主體制,和引以為傲的福利社會模式,至少在法國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大國,已經到了即將崩潰的邊緣。

為什麼說法國的騷亂是體制問題?這就涉及到西式民主制度下,民權的過度擴張問題。

過去這幾十年,西方大肆鼓吹西式民主制度,在這種制度下,政府和議會由民眾選舉產生,民眾用選票決定政客的命運和前途。

西式民主制度下,政客為了選票,必須尊重民眾的需求,任何違背民意的行為,都將引發民眾的反感,進而導致民眾將其拋棄。

看上去,這是十分完美的制度。畢竟這種制度下,民意,才是決定政府行為的決定性因素——這是對人民權利的充分尊重。也正因為如此,西方對此大肆宣揚,認定其為現代人類文明的標配。而蘇聯的解體,似乎更是從反向證明了西式民主的“政治正確”。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並不是。不錯,任何政府都應該尊重民意,但與此同時,大家必須明白,政府對民意的尊重,必須是有限度的。對民意的尊重,絕對不代表著政府應該對民眾訴求的無底線滿足。

這話聽起來很討打。但事實上,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為什麼不能無節制的聽取民意?原因很簡單——民意在很多時候,是不成熟、不理智的。

就政治而言,這本身就是一門複雜而精深的專業知識。如何維持社會穩定、如何推動國家發展,如何與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交往,如何有效且可持續的保障民生等等,這些都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高超的技巧才能勝任。而且國家越大,打理國家的難度就越高,對相應知識和能力的要求就越高。

而民意所代表的普通民眾,通常是不具備這種專業知識的。民眾絕大部分都是普通老百姓,整體受教育程度不高、見識和視野有限,而且民眾大都有自己的工作或生活,平時對政治的接觸和了解不多,他們對“如何治理一個國家”的認識其實是很膚淺、很模糊的。由於綜合素質有限,他們通常只能站在自己的視角,來理解問題,而無法站在宏觀角度,來理性看待。

說白了,雖然民眾中不乏有政治能力的個體,但就整體而言,民眾這個群體,其實是不具備“治國”能力的。相應的,由民眾主流意願而提煉出的所謂民意,在很大程度上,其實並不能推動社會穩定健康的發展——因為絕大部分民眾,其實根本就不懂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基本邏輯,更遑論“治理”這種需要高超現實操作技巧的能力和知識。

而且,由絕大部分民眾意願中提煉出的民意,還有一個致命缺陷——容易只顧眼下而罔顧長遠,只顧自身而罔顧全局。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一方面民眾本身政治素質有限,缺乏長遠戰略視角;另一方面,每個民眾所掌握的資源都是十分有限的,家底的不足,也決定了他必須儘可能的謀求即時可見的利益,而對那些長遠規劃缺乏耐心。

這就是民意的先天性缺陷。這種先天性缺陷,決定了,民意並不能作為治國的唯一風向標。要想真正治理好一個國家,除了民意,還需要精英的主導。

政治精英通常都接受良好教育,見識和視野廣闊,而且經受過相應的政治訓練,有足夠的治理經驗和能力。而且精英一般都能掌握大量資源,家底充足,所以自身承受力更強,所以就其本身來說,也擁有長遠謀劃的底氣——起碼熬的住。國家由精英來治理,這才是符合社會邏輯的正常狀態。

當然,精英治理,並不代表著民意就沒有用了。畢竟精英也有可能犯錯——比如過於注重長遠,而罔顧現實;而且精英也會以權謀私,利用公器為己攫取私利。而民意對政治的約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精英予以約束,讓他們出於對民意的忌憚,而不敢太過放肆。

但也僅就於此了。鑑於民眾社會治理能力的先天不足,所以民意對政治的干預雖然不可或缺,但在干預程度上,應該是受限制的,可以對政治人物和他們的行為有所約束,但不能對政治家的專業決策過度操控。

說白了,就是民意干預政治,必須要適度,要堅持中庸原則。

當然,道理是這個道理,但執行起來,這個度是很難把握的。東方集權模式下,權力存在被政治精英濫用的風險——蘇聯就是這麼被玩死的;而西式民主制度下,由於民眾擁有選票,可以直接決定政治人物的生死,所以這種制度,也存在民意過度釋放,干擾權力合理行使的風險。

當然,也不是沒有防範的辦法。東方集權模式下的辦法就不說了——中國在這方面,現在還是比較成功的;而西方民選模式下,雖然民意看似有更大的決定權,但資本和政治權利卻可以用輿論來引導民意,通過間接操縱,來構築平衡。

但這種輿論反向操控,也不是在什麼國家都可以做到。比如在法國,其實就是很失敗的。

法國算得上是主要西方國家中,政府被民眾綁架的典型。資本和政治權利不僅不能借輿論來引導民眾,反而輿論還時常迎合民眾,合夥來收拾資本和政治權力。

為什麼法國的民眾——或者說是民權能如此強大?這個說起來就很複雜了。如果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和法國光榮的革命傳統不無關聯。

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算起,法國一共經歷了五個共和國,兩個帝國(拿破崙一世和拿破崙三世),此外還有波旁王朝(路易十八復辟)、七月王朝,維希政府(德國佔領)——短短二百三十年時間裡,這個國家一共經歷了十個朝代——這還沒算法蘭西第一共和國體系下雅各賓、吉倫特、督政府輪番上場以及巴黎公社等失敗的革命運動等等。

二百三十年,十次改朝換代!這別說在世界主要國家中無人能及,哪怕就是那些戰亂小國,估計也沒幾個比得上的。

每一次政治上的推倒重來,都是對現有政治和資本權力的一次重新洗牌。而這個洗牌過程中,新上位者為了挫敗當權者,又必須高度依賴民眾的支持。這不僅導致了民權的步步坐大,也鍛造出了法國人民一個不爽就上街鬧革命的光榮傳統——進而發展成現代法國人的政治性格。

這種群眾政治風格,哪個當權的受得了?但它們也沒辦法!為了避免被法國人民“革命”掉,政治權力只好對民眾步步妥協,以至於越到後頭,民權越尾大不掉,政治精英對民權已經不僅僅是尊重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成了迎合和討好。

民權過於強大,看上去是很美好,但其實真正體現到社會運轉方面,麻煩就來了。

民眾要什麼?最直接的,就是更少的工作時間,更多的薪酬,更好的福利保障,更嚴苛的裁員標準!

可這在邏輯上是有問題的。減少工作時間就意味著財富創造能力減弱,那企業哪來的錢給你發工資?政府哪兒來的錢給你提供福利?大環境不好,企業混不下去了必須裁員求生存,你卻越困難時期裁員標準越嚴格,那企業還怎麼活?而且你們民眾個個要上老爺班,還要享受情調生活,那法國企業怎麼去參與國際競爭?

所以,這個在理論上,其實是行不通的。

不過理論歸理論,現實歸現實,雖然理論上這一套玩不轉,但在現實中,法國還真把這一套玩下來了——至少過去幾十年裡,法國混的還挺滋潤。

法國之所以能玩下來,有兩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吃老本——畢竟爛船也有三斤釘,法國好歹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大國,雖然祖宗們攢下的現實財富雖然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被打光了,但留下的大國溢價和文明溢價,還是夠當代法國人吃一陣的。

而另一方面,則是法國人趕上了好時候——20世紀60年代開始,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啟動,法國作為老牌發達國家,也算是喝到頭啖湯——雖然民眾越來越懶,要求越來越多,但靠著科技的加持,法國的勞動生產率也越來越高,這樣就形成了對沖;此外,歐洲一體化整合不斷深入,歐盟的成型和歐元的誕生,也讓法國的影響力和產業競爭力都得以增強;同時蘇聯的解體,也緩解了歐洲國家的生存壓力,讓法國敢於將更多的資源投入民生。靠著這幾層利好,法國的福利社會有了源源不斷的資源加持,民眾大體能夠滿意,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也因此能夠從1958年建立起,一直延續至今——雖然60年的國命對於正常國家而言不值一提,但考慮到大法國之前一百多年裡改朝換代10次的兇殘歷史,這已經是非常了不得的成就了!

但問題是,這種和諧的狀態,其實本質上是不可持續的。畢竟民眾對“美好生活”的索求是沒有盡頭的——現在滿足了,過幾年他們又會有進一步要求,但法國卻不可能永遠有這麼好的命!

法國雖然喝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頭啖湯,但隨著革命成果的普及,尤其是全球化的深入,其他國家也慢慢追趕了上來,並且開始蠶食法國的原有份額(你法國人工資那麼高,工作時間又那麼少——明顯拼不過東亞國家);歐盟和歐元經歷了90年代和本世紀初的高歌猛進,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也疲態漸顯,歐盟的正面聚合效應越來越少,負面的拖累威脅卻隨著經濟的疲軟,越來越顯現。而法國聖母情懷下,穆裔難民和移民數量也高速增長——不僅給法國財政帶來巨大負擔,也對社會安全造成重大沖擊

這種情況下,法國應該怎麼辦?正常的邏輯當然是提高經濟競爭力,減少財政開支。但要做到這一點,就得削減福利、延長工時,降低工資、保護企業——換句話說,全國上下勒緊褲腰帶,共度時艱。

但真要這麼做,必然會遭到民意的反對。好逸惡勞是人類的天性。這種共度時艱,其實是和人民的本能作對。

這時候,就需要政府的強制力了。政府必須有相應的強制力,推動改革,逼大眾接受現實,這樣國家和社會才能完成必要的轉型。

但問題是,法國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因為民權太強大了!民眾高度一致,抵制任何侵犯自身利益的政治決策。

這就麻煩了!政治家再怎麼公忠體國,他也得為自身利益考量——分明是為了人民的未來考量,人民還不領情,反而要搞得自己身敗名裂,政治前途完蛋,這又是何苦?

人都是有私慾的,政治家也不例外。既然民意堅決反對,民選出來的總統,又豈能強推?

而且,就算法國總統真的願意為國獻身,為了法蘭西的未來賠上自己的前程,這事兒依然很難搞定。為什麼?因為法國人民不僅有選票,還有光榮的革命傳統。你要是讓我們不爽,我們不僅有可能用選票做掉你這個總統,甚至不排除上街鬧革命,推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這個朝代!

這下簡直就是無解了!就算你總統願意腦袋別褲腰帶上搞改革,但體制內的其他人不願意啊!你總統思想覺悟高,你可以什麼搭上性命也要改革;但你的下屬、盟友、金主,他們不可能賠你一起賭上身家性命。所以,在法國人民的革命傳統面前,就算總統想來硬的,也不會有人跟隨。他真要敢這麼幹,立馬就會成為光桿司令。

這就是法國政治的死結。民意的不理智和不現實,決定了民眾的訴求其實是不可能滿足的。可民權又太過強大,政治權力被其高度捆綁甚至重度威脅,所以明知有些民意是瞎胡鬧,也無可奈何。

從薩科齊到奧朗德再到今日的馬克龍,每一位總統都是高票當選,每一位總統都深知國家積弊,力圖改革,但十幾年下來,法國的處境,不僅沒有好轉,反而在步步滑向深淵。薩科齊和奧朗德現在已經身敗名裂——前者成為近三十年首位沒有連任的法國總統;後者第一任任期結束時支持率已經低到瞠目結舌的4%——直接逼的他放棄謀求連任。而馬克龍這位年輕帥哥,現在也因改革而面臨支持率雪崩,眼瞅著要步前輩後塵。

綜上所述,法國之弊,非政治家之弊,而是體制之弊、民權之弊。有這樣的西式民主體制,再攤上強大到沒人約束得了的民權,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也就只能病入膏肓了。如果馬克龍接下來不能拿出什麼奇策,等他這一任任期結束後,就等著右翼上臺吧。

其實不僅僅是法國,整個歐洲,現在都普遍陷入這種困境。隨著經濟的惡化和穆裔移民的衝擊,不僅右翼強勢崛起,體制上,西式民主這個所謂的政治正確,以及歐洲引以為傲的福利社會,也都越來越不適應當下的形勢。法國不是第一個落難的,但如果法國真的倒下,以它的江湖地位,勢必造成巨大的連鎖反應。倘若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真的因此走向崩潰,那西式民主制度和福利社會,至少在歐洲,其之走下神壇,也就為時不遠了。

當然,現在馬克龍已經被迫妥協。但亡羊補牢,為時已晚。經過這一輪重挫,馬克龍還能堅持多久?他會不會改弦易轍?如果法國變色,又會對歐盟的維繫,造成什麼樣的衝擊?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海外風雲系列1898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國際時事分析系列文章


雲石君


1.騷亂者主力為中下層人民。

黃馬甲抗議的主力,是相對比較貧窮潦倒的底層草根人民——護士、農民、司機、工人、小商店業主等。

2016年,法國的人均收入中位值是1700歐元,大致相當於13000元人民幣。 騷亂主體中很多人達不到這個標準,大部分都在1500歐元以下。 這種收入在法國領不到救濟金和各種福利補助,不夠他們維持體面美好的生活,很多人月初領到的薪水,還沒到月底便花光光了,所謂“月光族”。

2.都是燃油稅惹的禍

馬克龍為了兌現法國的碳減排承諾,宣佈在明年1月開始增加汽車燃油稅。 法國油價本就挺高的,底層人民早就每個月入不敷出,再要多交燃油稅,連車都沒辦法開了。

法國人諷刺說,馬克龍在擔心氣候變暖世界末日,可是我們連這個月底都熬不到啊。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有位法國女子指出造成油價高昂的原因是稅費太高,稅佔了油價的一半以上。 後來有位卡車司機把它轉發到推特,請願簽名一下子從700飆升漲到了115萬。

人在寒冷中最容易抱團取暖,外省人在Facebook上一起約定到巴黎,最終形成了大規模的抗議。 沒有預謀,沒有主謀,完全是一場自發的草根運動。 在法國當局沒有注意到的時候,星星之火,已經燎原。

4.油價只是導火索。

馬克龍上臺以後頒佈的一系列政策——給富人和大企業減稅;砍掉12萬個政府公職;削減國營鐵路職工的福利,直接導致了今年春天的法國鐵路大罷工……法國大眾稱馬克龍是“富人的總統”,他的民意支持率急劇下降。這次抗議,很多人就喊出了要馬克龍下臺的口號。


此次騷亂之所以一呼百應,是因為平民們長久以來對於法國社會制度的不平等,有許多的怨念,而馬龍的燃油稅加劇了這種怨念。

5.從本質上來說,這是法國兩個階層之間的衝突。

一個是富人和精英階層,另一個則是那些覺得自己被法國拋棄、從社會階梯上滑落的中下階層。階層利益衝突,解決不好很容易造成社會不安國家動盪。 傾聽每一個階層的聲音,而不是隻維護富人的利益,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不平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穩定和良性的健康發展。


煙隨風er


“黃背心”運動席捲法國,總統馬克龍經歷上任以來最嚴重的領導危機。在這場已經持續了三週的暴力抗議活動中,抗議者要求政府為掙扎於維持生計的人口提供經濟援助。

以下這些數字可以解釋“黃背心”運動為何會爆發:

1) 1700歐元:法國月收入中位數

與其他西方國家一樣,法國社會貧富差距巨大。最富裕的20%人口的收入幾乎是最貧困的20%人口的五倍,收入最高的1%人口擁有的經濟財富佔全國總財富的20%以上。

該國國民每個月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數約為1700歐元,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的平均收入每年僅增長約1%或更少,高收入者每年的收入增長率則約為3%。

2) 1.8%:經濟增長率

長期受困於歐洲債務危機,法國經濟增長停滯近十年,直至最近才開始改善。然而,復甦的質量參差不齊。大量的長期工作被取消,尤其是在農村和前工業區。許多新創造出來的工作都是不穩定的臨時合同工。

經濟增長是改善抗議者工作條件的關鍵。雖然馬克龍上任前的初期經濟復甦有助於創造就業機會,但隨著歐元區其他國家的經濟放緩,法國的經濟增長率已降至1.8%。

3) 超過9%:失業率

增長放緩使得法國高失業率的問題更加嚴峻。自2009年債務危機席捲歐洲以來,法國的失業率一直停留在9%至11%之間。當馬克龍當選時,失業率從10.1%下降至9.1%。然而,這個數字仍然是德國的兩倍多。

馬克龍承諾,在2022年下屆總統大選到來前將失業率降至7%。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未來四年每年經濟增長率必須至少增長1.7%,而這是很難保證實現的。

4) 32億歐元:為富人減稅

作為刺激經濟計劃的一部分,馬克龍在執政的第一年就為法國富人減稅,包括為資本收入徵收單一稅。

他的稅改方案最具爭議的是幾乎完全廢除了財富稅,課稅資產範圍縮減至只剩不動產,這導致法國今年稅收減少32億歐元。馬克龍也因此被批評為“富人總統”,這也是此次抗議運動中最大的憤怒來源之一。

5) 7150億歐元:社會福利

雖然民意調查顯示“黃背心”運動得到了四分之三人口的支持,但抗議者真正經歷了多少痛苦仍然存在疑問。

法國國民經濟支出的三分之一用於福利保護,高於歐洲任何其他國家,是全世界最慷慨的社會福利系統之一。2016年,法國在醫療保健、家庭福利和失業保險方面的支出約為7150億歐元。當然,法國人也為此承擔了歐洲最高的稅負。











微聞熱點




寒風夜色


這在好幾周之前就開始鬧了好不好?起因是馬克龍政府要增加汽車燃油稅。由於政府處理分爭及化解矛盾不到位,又得不到工會的支持,從而“黃背心運動”持續發酵,最終引發了社會騷亂。很多公職單位人員也參加了例如醫院。一致要求政府取消增加燃油稅,並增加工資。

巴黎凱旋門及博物館、艾菲爾鐵塔、香榭麗舍大街損毀嚴重,多處奢侈品商鋪、歷史文物被砸,路邊汽車被成排成串地燒燬。大批防暴警察前去維穩,結果被打傷多人……

今天,馬克龍去現場視察,大批防暴警察護駕。剛要發表講話就遭遇了更大批反對民眾的一片噓聲,然後集體高喊——總理滾下臺……結果灰溜溜地溜了。接著,法國國家電視媒體報道,政府似取消燃油稅,並有限度地增加勞動者報酬。


陸家梧桐棲小鳳



今年冬天法國有點冷,巴黎有點亂。 巴黎民眾“打砸搶燒”開啟黃馬甲運動,從巴黎席捲全國, 11月24日法國迎來50年來“巴黎最亂”。

事實上生活在法國是幸運兒,法國是高福利國家,公民從孃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種福利的保護,法國醫療保險全民享有,根據個人收入情況,公民每年僅交幾百歐元的醫保費,法國國民教育從小學到大學一路免費,從初中到大學,學生可獲得每個學期助學金。

法國馬克龍政府將柴油微調僅僅0.065歐元(折價人民幣0.5元),對於油價,今年自己身為駕駛員感受較大,10月92號汽油差點8元/升,本週還好又回到6時代,主要反應是油價高能走路就走路,少開車能省就省點。想不到法國巴黎卻如此,石油微調發生騷亂。

為何巴黎民眾聚焦石油微調,法國人近幾年社會發生變化,難以適應當前社會,風吹草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據近年來對法國觀察,歐洲國家選舉制度不斷抬升高福利制度,對於選民來講,誰能增加福利就投票誰,政黨為了上臺執政,必須在福利上做出承諾,全球高福利國家主要集中在歐洲,瑞典、丹麥、法國、挪威、德國、英國位居世界前列,法國人小日子舒適極了。

由於法國近年來經濟不景氣,歐債危機與穆斯林移民重創法國社會生態,浪漫日子難以為濟,民眾心理上負能量不斷積累。由於執政團隊難以良藥治國,政府選舉換屆難以發洩民眾心中之憤,原本希望年輕馬克龍總統相比老一代政治官僚更有激情,帶領法國人民走出經濟困境,正如“希望越大失望越多大“。

法國民眾是高福利既得利益者,由於高福利縮水,民憤極大,對未來法國及至歐洲執政黨都是極大考驗。歐洲各國甚至全球製造業大國德國競爭乏力,產業空心化,製造業低端由新興國家佔領,中端由韓日等國家吞食,老牌工業化國家面臨可持續增長的挑戰。


政府必須改革,改革必須有所犧牲,減少財政支出擴大政府投入,勢必衝擊現有社會福利制度,意味普通民眾首當其衝在改革要做出犧牲。




選舉制度難以生存強有力執政團隊,歐洲更多是”歐豬“,亂局不會在法國止步,法國騷亂僅僅是新歐債危機重啟罷了,除非法國民眾下決定過一段苦日子,為法國政府重振法國經濟犧牲一點個人利益。


浮雲悠思


政治制度的問題!民主社會如何在民主和政府權威之間取捨是很難的問題,之前西歐社會的福利系統過剩也是取捨出現失衡!

法國暴亂,一方面證明了法國確實足夠民主,對政府的相關政策不滿,人民就“敢”打雜燒!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民主過剩,政府權威不夠,政策落實困難!

加稅,對於制度足夠健全的法國,相關的聽證會和社會調研肯定有做,而暴亂的這些人並沒有通過正規途徑去表達自己的訴求!為什麼?腹黑點考慮,政治誰在把持?民主是誰的民主?

那些一味的在國內宣揚學習西方民主制度的人,通過這次法國暴亂應該再考慮考慮!


虛修


這是人家的傳統,過去法國就經常出現騷亂,以前歐洲都是貴族國家,和底層社會是分離的,底層人民是沒有上升空間的,政府一直是種不光彩的形象,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這些歐洲國家的政府不作為,亂作為搞出來的。所以說歐洲國家民間對政府有著強烈的不信任,有強大的反政府意願,你乾的有一丁點不好,我也要搞你,這就是人家的傳統,看看歐洲歷史你就會明白,以前歐洲就是這個樣的,動不動就暴動一下啦,叛亂一會兒啦,所謂的法國大革命,其實跟現在的騷亂沒多大差別,只不過後續的發展卻實實在在翻天覆地的改變法國成了民主國家,而追根溯源成了法國大革命。法國巴黎騷亂是人家的傳統文化而已,沒必要大驚小怪,對巴黎人民來說太正常不過了。歐洲國家為什麼高福利?為什麼是民主國家?都是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做出的妥協,現在要把福利收回一點點,不好意思他們的人民不幹,還會和政府拼命,法國巴黎人民本來就是如此而已。查一下法國巴黎歷史上騷亂次數就知道了,一年不發生幾次那都不叫巴黎。巴黎人民愛騷亂,騷亂是底層巴黎人民抗議法國政府的手段也是歷史傳統。


銀河系邊緣1


巴黎這次騷亂表面上是因為燃油稅的問題,如黃背心所述,高高在上的老爺們不理解每月從平民錢包裡拿走80歐元的痛苦。但實際是法國積勞成疾,國家創新力不足,而社會福利有過高導致。法國三季度公共債務2.25萬億歐元基本等同於同期GDP.。入不敷出!就相當於一個人以前牛X.天天帶著小弟胡吃海喝不用幹活也拿高工資。現在沒錢了,小弟工資稍微降一點,幹活稍微多一點。小弟們就不高興了。再幹活多拿錢少就鬧事了造反了。風水輪流轉,也該英法遭罪了。憑啥天天指手畫腳當老大。低調點當個發展中國家不好嗎?


將進酒778F


法國馬克龍總統下了個臭棋,說要漲燃油稅。這個給普通民眾帶來生活成本的上升。當領導的不給百姓謀福利,百姓就給你找你的事。

​ 法國馬克龍總統說要組建歐洲軍。這不是拆人家美國的北約的臺。美國最喜歡給美金讓法國人去街頭打砸搶,拍成視頻再給更多的美金,反正美金是美國印出了的。烏克蘭就是這樣搞成戰亂國家的,因為周圍俄羅斯不會讓烏克蘭戰亂,烏克蘭好賴沒成為敘利亞那樣人間地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