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的張騫為何與匈奴生下孩子後又跑了?對此你怎麼看?

杜衛寧


首先我們得明確一個問題——張騫被扣押於匈奴時所娶的妻子是不是匈奴人?

張騫的事蹟,最早被司馬遷記載於《史記·大宛列傳》之中,後來班固寫《漢書》時又專門為張騫立傳,二者的內容差別不大。

我們以《漢書·張騫傳》為例,看看張騫的妻子究竟是怎麼回事。可惜,史書對她的記載只有短短兩句話:

留騫十餘歲,予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

留歲餘,單于死,國內亂。騫與胡妻及堂邑父俱亡歸漢。

第一句,是張騫第一次被匈奴扣押時發生的。歷史背景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即漢武帝為了聯合大月氏進攻匈奴,找人出使大月氏。當時作為郎官的張騫主動請命,結果半道上被匈奴抓獲,單于將他扣留起來,而且對他還不錯,賜給他一個老婆。

第二句說的是張騫第二次被抓後逃脫的事兒,我們從中可以知道張騫的妻子是“胡妻”

何謂胡?

其實,在漢代文獻中,胡的概念是相當寬泛的,可以稱北方的匈奴為胡,比如《張騫傳》一開始就說“漢方欲事滅胡”,這裡的胡顯然特指匈奴。不過很多情況下,胡也可以指東北、西北以及西域的民族。比如文獻有東胡、羌胡,河湟流域還有月氏胡。

此外,我們還注意到,張騫出使時,身邊一直有個人,叫甘父,《史記》稱此人為堂邑氏胡奴,可見他也是一個胡人。此人擅長射獵,而且對張騫非常忠心,不離不棄。後來,甘父還被漢廷封為奉使君

當時漢匈關係正緊張,我想,張騫出使原本就是為了打擊匈奴,應該不大可能找個匈奴人陪著去。所以,甘父的“胡”,很可能不是指匈奴。

由此我們推測,張騫的“胡妻”,未必一定是匈奴人,甚至有可能是與匈奴存在密切交流的西域少數民族女子。

張騫為何逃跑?

張騫被匈奴抓了兩次,也逃了兩次。為何如此?很簡單,任務沒有完成啊!


第一次被抓,他還沒有到達月氏呢。匈奴單于怒斥張騫說:

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

說的還是挺有道理的,漢朝使者想要穿越匈奴抵達月氏,那不就跟匈奴人穿越漢朝領土去溝通南越一樣嗎?

不過,有了老婆孩子的張騫並未放棄最初的夢想,他還是趁機逃跑,去尋找月氏。史書沒有記載張騫在第一次逃跑時有沒有帶老婆孩子,我估計是沒帶的,畢竟前途渺茫,他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到達月氏對不對?

幸運的是,張騫還真就找到了大月氏,奈何大月氏安於現狀,根本不想打匈奴,張騫只能返回。

要說起來呢,張騫這小子也是夠沒良心的,他只想著快點兒回漢朝,卻沒想著去把老婆孩子偷偷接走。還好還好,半路上張騫又被匈奴人給抓了。

不得不說,這匈奴單于簡直是老好人,都到這份上了,還是沒有殺掉張騫,還送他去跟家人團聚。

後來又過了一年多,單于死了,張騫第二次逃亡,只是這一次,他終於記得老婆孩子,把這位“胡妻”跟孩子都帶回了漢朝。

答主覺得,張騫的貢獻自然很大,他的精神是值得高度讚揚的,從出發到最後返回,用了十三年之久,他也沒有想著中途放棄使命,能跟他比肩的,恐怕也只有蘇武。 張騫之所以能夠全身而退,除了運氣好之外,跟他的人格魅力也有關,史書記載:

騫為人強力,寬大信人,蠻夷愛之

看到了吧,本身就力氣大, 性格還豁達,跟草原民族倒是十分合得來,因此在敵人陣營裡都會被喜歡啊!


考古軍中馬前卒


張騫在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時候,被匈奴捉了去。在匈奴一待就是十年,並娶了一名匈奴女子為妻。

張騫不辱使命,與他堅毅的信念有關,當然也離不開他匈奴妻子的幫助。張騫的這名匈奴女子,在史書上並沒有留下多少痕跡,但從張騫的結果來看,她與他,都是偉大的人物。

匈奴與漢朝完全是兩個陌生的地方,匈奴與西域的大月氏更是萬里之遙。張騫被匈奴捉住以後,如果不是他人的幫助,張騫怎能逃脫,繼續他的西行大業?而幫助張騫的這個人,很明顯就是他的匈奴妻子。

在匈奴待了十年以後,張騫終於逃出匈奴,開始繼續前往西域。而這個時候,張騫必然也就要與他的匈奴妻子分別了,必定只有自己逃脫了。因為相比他在匈奴的妻子和孩子,他身上肩負的使命同樣重要。

而很顯然,張騫是不能帶上她的匈奴妻兒的。因為前往西域,關山險阻,妻兒一同前往的話,實在太冒險了。此外,張騫要逃離匈奴,妻兒留下來的話,還可以暫時掩護張騫的行蹤,給張騫一行足夠的逃亡時間。

歷史證明,張騫出使西域返回以後,並沒有忘記他的妻兒。張騫在從西域返回漢朝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捉住,而這一次被捉,很有可能只是張騫為了返回匈奴尋找他的妻兒。他出使西域的任務已經完成了,能夠再回去尋找他的妻兒,也就了無牽掛了。

當然,很快,張騫就在匈奴重新見到了他的妻兒。再次相見,張騫義無反顧地帶著他們逃回了長安。而張騫的西域一行,最終回到長安的,除了他和副手堂邑父,就是他的匈奴妻兒了。一年以後,張騫的妻子在長安病逝。

所以,張騫此人,於公於私,都是敢於擔當的英雄人物,毫無挑剔。



蘇綻


在漢的西邊有個大月氏國,他們對匈奴十分仇恨,一直想找個盟友共同出兵匈奴,這也正中漢武帝的下懷,但是匈奴的勢力範圍正好隔開了大月氏和西漢,所以必須要有勇士先穿越匈奴到達對方那裡才可以,這個勇士就是張騫,一個漢中人,血統純正的華夏子民。


張騫率百人從隴西出發,但還是不幸被匈奴抓獲,匈奴王扣留張騫一行人達十餘年,期間被迫在當地娶妻生子,可是張騫的內心告訴自己他依然是漢朝的使節,心中不能忘記出使大月氏的使命。


隨著看守越來越松,張騫終於找機會逃走了,最終到達了大月氏,不過此時大月氏已經沒有發動戰爭的想法了。


張騫十年多的努力沒有結果,只得返程,結果運氣不好又被匈奴逮到,這次多虧了匈奴自己內亂,張騫帶著妻子一起逃回了西漢,這時距離他出發整整13年了。


雖然張騫沒有促成和大月氏的聯合出擊,但他豐富的旅行經歷為漢朝開拓了視野,使得中原大國對周邊小邦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都更加了解。

張騫暫時拋棄家人繼續國家使命的做法具有很高的民族氣節!值得所有後輩去學習。


冬窗事發


張騫,公元前164年出生於漢武帝時期,他是漢代的傑出外交家,冒險家,作為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開拓者。

歷史背景:當時漢武帝得知遙遠的西域有個大月氏王國跟匈奴有著世代仇恨,想聯合大月氏一起夾擊匈奴,故派遣張騫作為先行使者來聯絡西域諸國,也為了使漢民族對外部世界的瞭解,具有“鑿空”就是開通西域光明大道,帶著漢民族睜眼看世界。

出使歷程:張騫一行穿過河西走廊的時候,就像穿過私人領地,未經過允許一樣,倒了黴碰到匈奴人,被抓到匈奴王庭。匈奴軍臣單于為了軟化、拉攏張騫,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頭,進行了種種威逼利誘,最後被扣押在匈奴十年之久。

長夜漫漫無心睡眠,作為青年男子需要心理上的安慰,他與匈奴女子結婚並婚後生兒育女,但是他作為漢朝使臣,他是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是沒有辦法認命與安居樂業在一個地方生活,就像“送給加西亞的信”主人公一模一樣。

元光六年,衛青帶領漢軍攻擊河朔草原,致使匈奴人對他的看管鬆懈,乘著夜黑風高的晚上,攜帶自己的妻兒與隨從逃離扣押的地方,一路向西進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過庫車、疏勒等地,翻越蔥嶺,直達大宛(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幹納盆地)。到達月氏國,未能說服月氏與大宛等國夾擊匈奴的使命。

歸來途中,再次被匈奴扣押一年多,在匈奴發生動亂之時,張騫及妻兒與堂邑父一起逃回長安。終於在元朔三年回到長安,結束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歷程。

結論:針對張騫在匈奴扣留期間娶老婆生兒育女,但在出使西域到回到長安,其實都沒有拋棄他匈奴老婆及兒女。

個人意見,謝謝!


歷史伴讀小二


身在曹營心在漢!


小紅帽愛吃棒棒糖


《聊齋》裡也有類似的故事,中原的商人意外到夜叉國,因為教夜叉們吃肉,得到夜叉們的愛戴,又給他找了母夜叉結婚生子,還有別的母夜叉想把他搶走做老公。最後商人還是逃走了。又一個故事是商人做生意,到海底娶了絕色的公主,過上錦衣玉食,無憂無慮的生活,最後還是回了家鄉。人在家的時候,可能覺得這不好,那也不好,可是離家越久越遠,才發現最割捨不掉的,就是家鄉,就是最初生長的地方。


小池sunny


當年沒看葉辛的小說和電視劇《孽債》嗎?還問此低級問題!


山騾


提問者的意思其實也是諮詢大家,為什麼周人秦人唐人去河南傳種後又回到長安,他們怎麼認祖歸宗。


長安畢加索


題目令人厭惡。

張騫與衛青、霍去病、班超是最偉大的英雄,當我們心情不佳時就讀他們的故事,然後就精神激昂,盡掃幾百年來的恥辱。


周漢唐6106


換著你肩負著足夠重的責任,還惦記著那些家小…只能說,還是讓願意犧牲的人去擔吧。

況且,在匈奴那可能只有異族妻小,而在漢朝他有整個家族。那你說哪頭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