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海上之盟灭亡辽国,宋朝君臣难道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吗?

孔杰霖


先说下当时的事件背景:其时辽国皇帝昏聩,而辽北方的女真人不堪辽的统治,起来反抗并屡次击败辽军,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当时南宋还是徽宗在位,蔡京和童贯当权。眼看着辽国一天天衰落,马上要玩完了,不禁心痒难搔,动起了小心思。



由于宋辽两国签订《檀渊之盟》,有一百年和平时期,宋朝的国力有所增长,原来的中原故地燕云十六州还在辽国手里攥着,辽国又眼看灭亡。由于陆地与金国的联络隔着辽朝,于是派使臣从山东登州(今蓬莱),乘船前往金国。经过许多回合的讨价还价,商定由金攻下辽上京(内蒙巴林左旗境内)、中京(辽宁境内)由宋攻下西京(大同)、南京(北京),金答应灭辽后归还燕云十六州,而北宋将原给辽的岁贡转赠于金。



当与金密议之事爆出,一片反对之声,有大臣提出,难道和强大的金国相邻,要比与弱辽当邻居好吗?甚至高丽国也劝:辽为兄弟之邦,存之可以安边,金为虎狼之邦,不可相交。这事连外国人都看出不对劲了,可是徽宗那帮就是鬼迷心窍,沉迷在收复故土,光宗耀祖的美梦中。



结果金顺利攻下上京、中京,而北宋正犹豫要不要出兵,一看金得了这么多好处,再不下手就晚了!于是蔡京命种师道出兵十万,然后还相当自恋的以为,辽地汉人自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结果燕云汉民早已习惯辽国的汉化统治,未予理睬,又与辽军作战大败国力受损。



战后金认为宋朝作战不力,只还燕云六州,而且撤出前洗劫一空,而北宋除将每年纳辽50万岁贡转给金朝,还另外缴纳了二百万贯作为六州的税务补偿,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再后来,金灭北宋,掳徽钦二宗,留靖康之耻。

北宋统治者不能清醒的认识当前局势,一厢情愿的想当然,毫无自知之明和战略眼光,真是可笑至极。


百味乾坤


海上之盟,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派使臣自山东蓬莱入渤海与金使会面商定灭金的盟约。因为宋、金之间隔着辽国,无法通过陆地进行会面,只能通过海上会面。



当时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宋朝必须签订这样的盟约。以宋徽宗为首的北宋当局应该基于以下考虑:

1.北宋末年,社会矛盾尖锐各地起义不断,北宋统治者急需转移社会矛盾以延续统治,而对辽国发起战争符合人民群众与文臣武将的意愿,可以暂时转移社会矛盾。



2.幽云十六州已经丢失了几百年,收回幽云十六州是几代人的心愿。根据海上之盟的盟约可以在辽国灭亡后拿回失去的故土。



3.北宋与辽国自檀渊之盟已经过去百年,期间两国纷争不断,虽无大的战争但小的摩擦一直存在。然而两国实力相当,都无法吞并对方。现在与金联盟就能打破这个平衡,对宋朝统治者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4.数百年的战争使北宋与辽国的矛盾已经上升到了汉族与契丹族的民族仇恨的地步,灭亡辽国不仅是北宋统治者的意愿也是北境人民的愿望。

5.随着完颜政权的逐步强大,金朝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如果不与金朝联盟,那么将来金朝就有可能与辽国联手合力灭宋。



6.金朝的强大已经打破了宋、金、辽的平衡,金朝具备了独立灭亡辽国的实力,如果不与金朝联手,金辽两国无论谁胜谁负对宋朝来说都不乐观。

7.宋、金、辽的地理位置和宋、辽的历史因素决定了宋、辽不可能联手。只能是宋金联手灭辽。



8.宋与辽不是唇齿相依关系而是敌对的政权,他们双方一直在想方设法灭亡对方。


夜阑听史


宋朝君臣要是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亡国了。宋金联盟灭了辽,然后金灭了北宋;宋蒙联盟灭了金,然后蒙灭了南宋。前车之鉴不远,重蹈覆辙。就是不懂得“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个道理!


金洲91437526


三国吗,不是你联合他,就是他联合别人,所以总得选择对自己有利的。


帅爽李


明白人是有的,但是谁也不能确认如果宋金不灭辽,那么辽金联盟可灭宋,双方都想在战争中消耗对方,韬光养晦,只不过宋做的没金好而已


没事唠唠家常


宋国当时最强,怕的是金辽联手,并不怕单个的金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