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民党将领中的顾祝同?

1195125793


顾祝同,国民党高级将领,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官至陆军一级上将、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部长、参谋总长,显赫一时。

顾祝同1893年生于江苏涟水,1910年考入江苏陆军小学,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革命军,任陆军第九师一个小排长,后任南京卫戍司令部参谋。1914年,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学习,1917年入保定军校第六期步兵科,是保定军校的高材生。1921年,顾祝同南下桂林,投奔孙中山先生,被任为粤军第二军许崇智部军士教导队区队长、军部副官。

顾祝同命运的改变,在于到黄埔军校任教。1924年,他被调到黄埔军校,任中校战术教官,所以,很多黄埔生都是他的学生。在黄埔军校期间,顾祝同先后参加了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4年时,他还只是教导第一团第三营营长,到1927年龙潭战役后,他已经由团参谋长、团附、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而且,顾祝同的第九军,与刘峙的第一军,都隶属于何应钦的第一路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从此,顾祝同一直追随蒋介石,以忠著称,官运亨通。

二期北伐后,第九军缩编为陆军第二师,顾祝同任师长。蒋桂战争后,兼任武汉卫戍司令,升第一军军长。1931年,石友三反蒋时,他被任命为南路集团军第二军团总指挥,率警卫军和陆军三个师,前往河北讨伐石友三,消灭石友三军队6万多人。随后,顾祝同被蒋介石调任江苏省政府主席,成为了封疆大吏。

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时,顾祝同任五省剿匪军北路军总指挥,连蒋介石的嫡系陈诚、薛岳、蒋鼎文这些大将,都受顾祝同的节制,可见蒋介石对他的信任程度。不久,即升为国民政府陆军二级上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顾祝同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在上海的抗战中,以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是蒋介石)的身份,指挥朱绍良、罗卓英、薛岳三个集团军,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后升第三战区司令长官,而且整个抗战期间,顾祝同一直担任这个要职,负责的战区包括福建、浙江全部和江苏、安徽、江西的部分,所辖军队有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

抗战中,顾祝同曾领导发动皖南冬季攻势、淞沪皖边区战斗,积极策应长沙会战、湘赣战役、福州攻略之战、萧山诸暨等多次重大战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努力。不过,他也打消极牌,曾经扣押新四军军长叶挺,对抗战造成损失。

解放战争期间,顾祝同任陆军总司令,指挥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省的解放军,后升国防部参谋总长。1950年,顾祝同逃往台湾,曾任代理国防部长,国防会议秘书长等职,1987年病逝于台湾。


帝国的脸谱


顾祝同,字墨三,江苏涟水人,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看电影《大决战》,蒋介石总是用宁波腔叫他“么山”。我看过很多关于顾的文献档案,各种文史资料的论述基本上都是负面的,说他在第三战区司令长官任内,霸占一名戏剧演员,引来正室争风吃醋之类。说他生活豪华,1942年浙赣会战失利,战区长官部一度退走福建山区,因为当地电力缺乏,每天要耗用5加仑汽油发电等等。


1987年1月,顾祝同病逝台北,享年94岁。翌年1月,《顾祝同将军纪念集》出版,收入了顾祝同本人的一些著述以及昔日同僚、部下对他的回忆文章。这些内容与我以往看到的文史资料截然不同,顾祝同似乎是一个忠厚长者。据他们介绍,顾祝同为人沉默寡言,喜恕哀乐不形于色,有时候莫名其妙被蒋介石责骂,他心里也想得通,领导日理万机,常有不可告人的烦恼,对我发泄,我如申辩,领导岂不更加烦恼。

试问,现实生活中的你我做得到吗?明明不是自己的过错,或者只是一些小差错,撞到心情不好的老板,结果拿你出气,一顿臭骂,你还得陪笑脸。从这一角度来说,蒋介石或许不是一个好老板,但顾祝同绝对是一个好员工。


不过话又说回来,《顾祝同将军纪念集》出于死者为大,想尽办法收入正面材料,不免容易误导读者。比如顾祝同自述,我这个人秉性忠诚朴拙,生平为党国服务,除清廉自矢,认真负责,劳怨不辞外,他无所长,亦无其他嗜好。仔细分析,对蒋介石忠诚不假,清廉不好说,至于没有嗜好就是睁眼说瞎话。1930年中原大战前后,蒋介石曾经批评顾祝同、陈继承、蒋鼎文:“你们这些人,除了刘峙,个个日嫖夜赌,成何体统?”电报原文我不记得,大概意思就是这样。
因此,但凡是人,无论名人还是凡人,都是多面的、立体的。后人评价顾祝同应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避免拨高或丑化,尽量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冯杰


顾祝同,国军中的老资历,老油条和常青树,非一般人可比,颇得蒋介石信任和倚重。

在黄埔系没有占据主导之前,保定系在军方势力非常强势,顾祝同是保定系中的佼佼者,也带动了一批保定系的发迹。

1922年之后,年轻迷茫的顾祝同选择投奔孙中山,并结识了蒋介石。两个人一见如故,并开始了后来几十年的合作生涯。之后,在东征,北伐运动,中原大战中,顾祝同的表现相当优越,攒够了晋升的资本,也获得了军中的资源和认可。

最重要的是,顾祝同在1936年西安事变中表现出的冷静和对蒋介石的忠诚,得到了老蒋的极大信任,连宋子文也对他佩服之极,从此被引为心腹,地位一时无两。

不久之后,蒋介石把经略西北的任务就交给了他。1937年1月5日,顾祝同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坐镇潼关,指挥善后事宜,颇有虎视一方的架势。抗战期间,顾祝同统领一方,担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参与决策,做出了贡献。1945年,是顾祝同人生履历的巅峰。

蒋介石命令何应钦和顾祝同,飞回南京,参加中国战区接受日军投降的仪式,并受理日本侵华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茨的投降,国军中不少人非常艳羡和嫉妒。

顾祝同一生追随蒋介石,为人持重,关键时刻总能选择对,参与了近代历史上许多重大的事件。顾祝同虽然没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之上,但也颇有几分忠义,能力也是同时代的精英。1987年1月17日,顾祝同因病去世,享年94岁,也算是善终。


秦右史


顾墨三,保定军校六期步科,蒋介石八大金刚排名第三,陆军一级上将。

世人都知顾祝同是1941年“皖南事变”元凶,任职第三战区司令的他避战日本人,悍然率领七个师8万余人袭击拟渡江北上的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队,我军9000人只突围出2000余。多不知顾祝同里面含有私怨,在之前苏北的黄桥决战中,被粟裕将军以7000放倒三万的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正是顾的涟水同乡和保定同窗,是哥们。

皖南事变是顾祝同欠下的一笔血债。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说明顾祝同对蒋介石的绝对忠诚,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同室操戈,是因为他脑袋里只有服从蒋的命令,不考虑会被千夫所指。也正因为如此,此公一路高升,解放战争期间任绥靖公署主任、陆军总司令和参谋总长。

顾祝同另外一个投名状,是西安事变爆发后,以何应钦为首的南京方面决定武力镇压,任命顾为讨逆军西路总司令。宋美龄和宋子文深知,动用武力非常有可能逼着张学良杨虎城杀掉蒋介石 ,因此紧急约见顾祝同暂缓出兵,顾决计按宋氏兄妹意图办事,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再不信任何应钦,而顾祝同则青云直上。

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之后率领三战区二十几万各色武装在江浙闽皖等地与日军周旋 ,本着保存实力和持久防御的方针 ,绝少主动出击,并无大的建树。浙赣会战中一路小跑埋地雷,居然炸死了日军15师团长酒井隆中将,是日军在中国战场战死的第一位在职师团长,可把顾祝同吹坏了。

不管怎么说,顾祝同牵制了日军第13军主力于华东,包括在上海附近始终保留一个师团不敢离开,对其它抗日战场是有帮助的,不抹杀。

解放战争期间就是蒋介石的传声筒,去哪哪败,中原围攻李先念败,山东进攻粟裕败,督战淮海败,从早年黄埔党军征战历史来看,顾祝同只合适指挥师以下部队,战术尚可。蒋一定要将其提拔到操盘全局的战略指挥,勉为其难了,战略级标准菜鸟。

反正信任有加,败了也不影响前程,这是老蒋用人一贯作风,可菜,必忠。

逃台后又升官了,国防部长。1987年死,倒也高寿,年94。


度度狼gg


当年评四十三名战犯的时候,顾祝同可是排名第6(前5是蒋介石、李宗仁、陈诚、白崇禧、何应钦),此人的资历和地位可见一斑。

现在官方史料对这个人评价不高,这是肯定的,当年在中央苏区搞“绥靖”,他弄得苏区死难80万人,整个赣南闽西“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

之后的皖南事变,罪魁祸首也是他。

不过顾祝同对蒋家王朝表忠心到是一把好手,“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却任命顾祝同为讨逆军西路军总司令 (东路军总司令为刘峙)。准备讨伐张学良、杨虎城叛军。(国民政府内部有些人估计巴不得老蒋出事)

宋家肯定不干啊,宋美龄让顾祝同不要干,顾祝同慌忙应允,他向宋美龄立誓道“祝同对委座绝无异心”。

结果这个老滑头,人家刘峙突飞猛进,他在南京拒不就职协助孔祥熙、宋子文策划和平营救蒋介石的活动。

事情完了,他自然也又上了老蒋的法眼,老蒋马上任命他为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

抗日战争的时候嘛,平心而论,他确实是有贡献的。但内战中他的表现嘛,确实不怎么样。

不过他对蒋家王朝忠心,后来还被蒋介石给“托孤”辅佐蒋经国,1987年去世,算是善终。


国史拾遗


在黄埔军校的军官中,何应钦地位最高,陈诚权势最大,接下来就是顾祝同了。作为蒋介石身边一直忠心耿耿的将领,顾祝同一生都在矢志不渝的追随着蒋介石,这是顾祝同在仕途之上能够一直保持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老实说,顾祝同的飞黄腾达其实和他童年时的悲惨遭遇,是密切相关的。顾祝同的一生,给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就算能力不行,只要有好运气,再跟对一个好领导,照样可以走向人生巅峰。

家境贫寒,渴望投军改变命运

1893年出生于江苏涟水县的顾祝同,自幼家境贫寒,加上亲生母亲死的早,经常受到继母的废人虐待。

对命运不服输的顾祝同,打算通过投身军旅来改变自己的悲惨现状。

1910年,18岁的顾祝同,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毅然进入了南京陆军小学,成为了第五期的学生。

第二年,辛亥革命爆发,陆军小学被迫停学,顾祝同不得不和同学一起另谋出路。在回乡路过徐州的时候,顾祝同参加了革命军北伐的先遣支队,是炸弹队的一员。

顾祝同,对于革命的饱满热情,支撑着他一路越走越远,越走越高。

1912年,南北议和。停学的陆军小学恢复如初,顾祝同返校继续学习。

1914年,顾祝同从陆军小学毕业,进入了武昌陆军第2军官预备学校。

1919年,26岁的顾祝同再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


从顾祝同的这段早期的求学经历可以看出,顾祝同先后在陆军小学,陆军预备学校和保定军校中接受了完整的军事教育,这为他以后的戎马一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顾祝同凭借着拿到的三个文凭,内心充满着对仕途的无比自信,可顾祝同这几年的运气似乎并不是很好,在仕途上也是毫无起色。

是金子,永远都会发光的。如果没有发光,那只是表明时候未到而已。

在沉寂了两年以后,1924年顾祝同等到了这个久违的机会。顾祝同凭借着自己的三张文凭,通过粤军许智部的引荐,进入了黄埔军校,担任战术教官。

正是在这黄埔军校里,顾祝同有了和蒋介石的直接接触。这也为后来的节节高升,铺平了道路。


忠心耿耿,唯蒋公马首是瞻

在黄埔军校,顾祝同有一次因为出去喝酒,误了第二天的训练。蒋介石罚他在门前下跪。

不曾想,顾祝同这一跪就是一天一夜。

有人劝他,蒋介石已经走了,你可以不用跪了。犯不着死心眼的跪着。

可顾祝同死活不同意,他说:校长没有让我起来,那我就要一直跪着。

这话被蒋介石听到了,对他的忠心大为赞赏,直接提拔到了教授部中校战术教官,同时担任蒋介石的心腹。

蒋介石的用人原则,首要一条便是要忠心,其他的一概不重要。

不久之后,顾祝同因为在北伐中的英勇表现,从营长一路升为第九军的军长,奠定了顾祝同在国民党军界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1933年,顾祝同在对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行动中,担任赣粤闽湘鄂五省“剿匪”总指挥部北路军总司令,因为表现出色,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

后来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后,顾祝同没有选择战队何应钦,反而是一如既往的站在宋子文等保蒋派。

包括1941年,顾祝同更是因为这种义无反顾的忠君思想,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充当了“皖南事变”的元凶。

甚至在后来的对日作战,坚决执行蒋介石的政策,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的顾祝同战绩寥寥,乏善可陈。

综合以上,顾祝同始终唯蒋介石马首是瞻,这才成为了蒋介石最信赖的,最想要支持的将领。

能力平平,却升迁不断

解放战争时期,顾祝同的军事能力彻底暴露无遗。眼看大势已去,不得已逃回了台湾。

在台湾,顾祝同依然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做了代理国防部长。

一直到1987年,94岁的顾祝同与世长辞。

顾祝同,能力平平,却胜在在合适的时机总能抓住机会。再加上忠心耿耿,因此可以成为国民党军界的常青树,永远不倒。


奇点历史


从网友介绍的情况看,顾祝同,确实是一人才。看问题不能从政治对立和自己利益的自度看。顾祝同在四几年就是一方集团军总司令,没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和组织管理及政治素养是做不到的!在皖南,能把新四军,重重围剿,致使,叶挺兵败,可说是老谋深算。当然也有项英这流氓无产阶级的临阵脱逃,前后不一的态度,动摇了新四军军心有关。在上海江浙地区,避免同装备精良的日军,正面冲突,采取,迂迴,游击的战略,达到了钉子作用,牵制了日军一个师团,也达到了相持作用。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既保存了实力,也达到了战略目的,确实有儒将的实力。在西安事变中,能认清形势,明白当前蒋介石在中国的旗手作用,当时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也是这样判定的!没有同亲日派合谋,致蒋于死地。这一切正好说明其政治思路清哳。有一定的大局意识。至于解放战争期间的军事才能问题,及其作用!?只能说老蒋一开始意识彭胀,盲目信赖美式装备及其新兴将领!并没有认识到,这是一场人民的解放战争,并不是单纯国共两党的权力之争的党派之争!忽略了整个社会基础,即工农兵学商知。也是这场战争的重要参与者,与旁观者!这是一场人民的战争!共产党人,充分发掘和调动了各方力量,犹其是农民,学生和部份知识分子来积极参与!国民党被独立被挖墙角。焉能不败?!与顾祝同何干?!在这场大的历史革命浪潮下!整个国民党都溃败了。


非才


顾祝同,顾墨三,绰号“假面佛”,初为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后又入列“五虎上将”,黄埔系的绝对元老。

顾祝同是1891年生人,江苏涟水四新集是他的老家。此人的童年比较悲催,亲妈死的早,后妈老虐待他。9岁那年,因不堪后妈虐待,顾祝同进行了报复,用一根横在门口的锄柄绊磕掉了后妈的两颗牙。

得逞后,顾祝同离家出走,投奔了甸湖的顾南田,顾瞎子。

有句俗话,瘸狠瞎坏。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顾祝同跟顾瞎子学了不少卜卦骗术,更透过算命的一些惯用伎俩领悟到了与人心周旋的窍门。

1903年,年满13岁的顾祝同依靠表叔荀俊生的帮扶,进学馆读了几年圣贤书。一段江湖生存技能,几本孔孟经典,两者杂糅到一起,对顾祝同日后的影响颇深。

1910年,因不甘窝在甸湖那一尺小天地里,顾祝同只身跑到南京,考进了尚武陆军小学。

看顾祝同的照片,朝好了说,此人身上有股子仁厚的儒气,很适合混主流社会。在陆军小学堂,他为人少言厚道,学业刻苦勤奋,全校上下对他的评价很不错。

但乱世不是静读圣贤书的时代,随着1911年武昌起义的爆发,陆军小学停课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顾祝同没有选择退缩保命,而是带着满腔热情投身到了革命军中。

他成了革命军炸弹队一员。

不久南北议和,革命的硝烟暂时熄灭。顾祝同离开部队,返校继续学习。

1912年夏天,顾祝同毕业,同年加入了国民党,无形中他算是踩到了时代的鼓点。之后,他被保送进了武昌陆军第2军官预备学校。1919年,29岁的顾祝同再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

三个学校上完,顾祝同成了手握三张文凭的硬杠子。

不过毕业后的起初几年,他的运气并不好,始终没能在军中谋得好前程。

人在极度郁闷的时候很容易暴露骨子里的弱点,顾祝同也不例外,因为郁闷,他好上了嫖。

到此,顾祝同身上的一个标签出来了,此人在事业上很会踩路,但在生活上有些污。

1924年,久等的机会终于来了,因为与蒋介石在粤军许崇智部有过一些交往,加之又有三张文凭,顾祝同顺利进入黄埔军校,并被破格委任为中尉战术教官。

在黄埔,老蒋和他后来的嫡系都有一段关于效忠的轶事。

顾祝同也有一段。一次,顾祝同和哥们晚上偷偷跑出去喝花酒,第二天出操的时候差点没赶上。见到衣衫不整的顾祝同朝队伍里挤,老蒋很生气,于是罚跪。

谁知道顾祝同这一跪,竟然跪了一天一夜。

见他一直傻呼呼地在那跪着,有人就来拉他,校长早走了,意思意思得了。

顾祝同却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校长没让我起来,我就不能起来。

第二天,老蒋得知此事大为感动,当即将顾祝同提拔为教授部中校战术教官。

从此,顾祝同成了老蒋的嫡系心腹。

这是顾祝同身上的第二个标签,此人在跟随老大方面很忠。

随之而来的就是两次北伐,顾祝同因为作战勇敢、指挥有方,一路从营长升为第9军军长。

升迁之快,官阶之高,即便在黄埔系中,这也是绝无仅有的。

纵观顾祝同的发迹,他的能力未必有多突出,但他赶上了早集,踩准了鼓点,外加会表忠心,因此他赚的了国民党军界元老的地位。

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蒋介石任命顾祝同为陇海线右翼总指挥。他采用奇袭行动,一举突破冯军防线,夺占归德,为此受到了蒋介石特令嘉奖。

围剿红军时期,顾祝同作为老蒋主要打手,出力不少,表现让老蒋也还算满意。

在这段一会是掌兵大将一会儿又兼任省府主席的得意阶段,顾祝同曾闹出过三个丑闻,一个跟腐败有关,两个跟女人有关,又纵容部下卖官鬻爵,又有阴谋烧死糟糠之妻的嫌疑,又有抢别人女人做二婚老婆的丑闻,换是别人也许很难安全上岸。

但老蒋的心腹重臣,没事。

1936年,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爆发,属于顾祝同表忠心的重要时刻到了。

南京的何应钦一度想借讨伐整倒整死老蒋,为此他成立了两路逃逆军,东路军总司令为刘峙,西路军总司令即是顾祝同。

顾、刘二人本是军中互掐的对手,刘峙一度还占据着竞争优势。但在这个需要站队的关键时刻,刘峙却选择了站队何应钦,而顾祝同则坚定不移地站在了宋美龄、宋子文等保蒋派一边。

因为顾祝同的抵制,何应钦的讨伐计划最终破产。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刘峙灰头土脸,顾祝同青云更上层楼。

纵观顾祝同的宦海生涯,效忠对他来说绝没有二次投机,为老大赴汤蹈火他从不犹豫。

正因为有这样的效忠思想,1941年,顾祝同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义无反顾地充当了“皖南事变”的元凶。

然而在对日作战上,身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的顾祝同却战绩寥寥,活生生地把第三战区搞成了“聚财区”,当然这也是他秉承老蒋意志的结果。

说来,顾祝同还有些福将的意思,与日军虽然以周旋为主,但日军15师团长酒井隆中将却是在他第三战区踩的地雷丧的命,要知道,这可是日军在中国战场战死的第一位在职师团长。

这是顾祝同身上的第三个标签,运气一直很好。

之后就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顾祝同在老蒋身边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瘟神似的传话筒。

在中原败,在山东败,在淮海败上加败!

大势已去,庸人掌兵,这样的结果也不足为奇。

这是顾祝同身上的第四个标签,庸。对手处在劣势的时候,打小仗尚可;一旦遇到势均力敌,让他打大仗基本抓瞎。

淮海战场损兵折将55万后,因为无人出头强撑残局,被誉为“军中圣人”的顾祝同只好再次出马,主政西南。

大势已去,在西南,顾祝同还能干什么呢?

除了计划逃跑,就是准备逃跑。

但必须承认,顾祝同确实有福将命,在西昌朝蒙自跑的时候,只差三五分钟他就做了俘虏。

侥幸逃到台湾后,顾祝同依旧受到老蒋重用,又是代理国防部长,又是晋升一级上将,一路顺风顺水直到以94岁高龄善终。

一句话总结,忠心耿耿,很得老蒋欢心;碌碌无为,难帮老蒋大忙。


黑句本




顾祝同作为蒋介石的八大金刚和五虎上将之一,自然能力是不差的。在蒋介石的众多高官中,顾祝同的最大特点就是忠勇和可靠。

顾祝同,江苏涟水人。和蒋介石一样,毕业于保定军校。


1920年,在孙中山身边认识了蒋介石,两人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24年,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时,顾祝同就是教官。

1924年11月,蒋介石以黄埔军校生为班底,组建了两个教导团。顾祝同任教导二团第一营营长,团长是王柏龄。



在东征时,何应钦的教导一团受到陈炯明的爱将林虎数倍兵力的沉重打击,在最危急的关头,王柏龄逃跑,顾祝同率领教导二团顶了上来,才换来了一场大胜。

东征结束后,顾祝同就被任命为第二团团长。第二次东征后,更是被任命为第三次参谋长兼副师长。在北伐中,他更是凭借军功,被任命为第3师师长。

在第二次北伐时,顾祝同升为第九军军长。这时国民党军中最重要的两支部队就是第一军和第九军,由何应钦指挥。但蒋介石对何应钦已经不太放心,意图重新调整军队干部人选。

蒋介石命令顾祝同的第九军搞一次军事演习,顾祝同却命令下边的黄埔军校生真枪实弹打了起来,蒋介石大怒,要求惩办相关人员。顾祝同心领神会,把两个何应钦的铁杆旅长给换了下去。

事后蒋介石称顾祝同:顾将军宅心仁厚,深知我意。



西安事变时,何应钦命令刘峙和顾祝同分两路向西安进发,武力解决问题。顾祝同私下向宋美龄宣誓效忠,拒绝率兵西进,要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对顾祝同的绝无二心、唯命是从、誓死追随深表赞扬。


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任命顾祝同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把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和福建都划归了第三战区。

第三战区除了在抗战中对日军沉重打击外,还发动了臭名昭著的皖南事变。从此顾祝同更加受到蒋介石的宠信,就连他的老上司何应钦也说:顾墨三对蒋公实在是太百依百顺了。



在解放战争期间,顾祝同在山东战场上与粟裕的华东野战军正面交锋。因为74师在孟良崮被歼灭,顾祝同随后被免职。

1948年5月,顾祝同接替陈诚担任国防部参谋总长。但当时因为在国统区政治和经济上的连续大溃败,大局已经无法挽回。

1949年1月,蒋介石被迫下野。但实际上权力还控制在蒋介石手中,顾祝同就是蒋介石最可靠的代理人。

1949年11月29日,刘邓大军逼近四川,顾祝同为了防止机场被解放军占领,亲自率领警卫部队参战。等到第二天蒋介石父子赶到,才一起奔赴台湾。



到了台湾后,蒋介石痛感在中国大陆的失败,运行全面整党整军。他先后剥夺了和自己有二心的阎锡山、白崇禧等人的职务,同时任命了一些年轻的将领担任军官,顾祝同的职务被周至柔接替。

但这并不代表蒋介石不再信任顾祝同,而是让他担任了国防会议的秘书长,这是蒋介石在台湾的最高决策机构。


蒋介石在台湾的所有动作,都是为蒋经国能够上台铺路。顾祝同就是最重要的顾命大臣,他一路都在为蒋经国保驾护航。

蒋介石去世后,也是在顾祝同的努力下,蒋经国才顺利当上了国民党中央主席。托孤重任完成,顾祝同才辞去一切职务,开始安度晚年。

直到蒋经国坐稳位置的1987年,顾祝同才含笑死去,他终于可以去九泉之下见他的大老板了。


新知传习阁


顾祝同,字墨三。生于1893年,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江苏省涟水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隶属于许崇智嫡系出身。随后投靠蒋介石,从师长,到军长,再到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可以说,顾祝同属于国民党实力派。也是蒋介石倚重的心腹干将,是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在国民党军中素有“军中圣人”之说。是国民党军中少有的官运亨通之人,也是国民党政坛的不倒翁。

在蒋介石的黄埔系高级将领中,何应钦地位最高,应该是仅次于蒋介石的、而陈诚权势最大,发展的最好,有小委员长之说,也有自己的嫡系部队,也就是大家共知的土木系。而顾祝同就属于第三位了。顾祝同以东征陈炯明起家,在1927年34岁的顾祝同担任第9军军长兼第3师师长,起家部队第3师是蒋介石中央系的嫡系之师。从中校教官跃升为中将军长顾祝同就用了三年,从此之后,顾祝同就是和蒋介石彻底地捆在了一起,顾祝同最大的特点就是唯委员长马首是瞻,明明知道蒋介石是乱命。也一样是奉性到底。在辽沈战役的时候,顾祝同在沈阳让卫立煌出兵辽西 。解救廖耀湘。卫立煌拒不执行,顾祝同说是奉总统之令,顾祝同就是反复强调一句话:“总统的命令,不能违背。”卫立煌让顾祝同签字确认,顾祝同不敢只是苦劝。卫立煌道:你是三军总长。这个决定你做不了主吗,如果做不了,你当三军总长干啥,顾祝同讪讪而退。

在1935年,国民党军首次进行军衔评定和晋封,顾祝同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仅次于何应钦和刘峙。可见蒋介石对顾祝同的重用,在西安事变中,强烈反对武力解决西安事变,拒不执行何应钦的命令,事后,蒋介石对顾祝同甚厚。抗日战争期间,担任第9集团军总司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管辖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以及福建和浙江两省)大概有八年之久。但顾祝同在同日本的作战中,没有指挥过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其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唯一“出彩的战役”就是在皖南战役中俘虏了叶挺。抗日战争结束以后,1945年国民党设立国防部(何应钦任部长),任命三军军种司令,52岁的顾祝同出任陆军总司令,与海军总司令陈诚、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并列为军方的三巨头

虽然在抗日战争里不出力,但在同共军做战却是积极向上,但无奈本事不济。在1947年顾祝同下辖指挥两个兵团共60个旅(师)45万余人进攻华东粟裕,但把王牌七十四师送给了粟裕,成就粟裕一生最出彩的一仗。在同年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顾祝同奉命堵截。顾祝同认为刘伯承必走沙河,于是派21师堵在沙河,一旦刘伯承过沙河立即截杀,顾祝同还不放心,又派了一个团就在沙河边上监视,但蒋介石得知以后,认为刘伯承不能走沙河,蒋介石作为三军总司令居然给一个团长下令。让其撤走。但刚刚撤走,刘伯承就到了,大军顺利渡过沙河,而且沙河水位突然暴涨,21师眼睁睁看着刘伯承扬长而去。而事后蒋介石对顾祝同严加斥责。顾祝同虽然委屈,但也愿意替委员长被黑锅,其实吧也真算顾祝同倒霉,他所遇见的粟裕刘伯承都是一等名将。是他们对手的国民党还真没有。

1948年,顾祝同转让三军总长,辅佐蒋介石处理全国战局,但国民党民心丧失,兵变如山倒,顾祝同虽然呢能力不错。但也无法挽回国民党的败局,1950年顾祝同前往台湾,就此落寞。1985年去世,终年94岁。

顾祝同与何应钦一样,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何应钦是因为蒋介石的防范和戒备,顾祝同没有则完全是故意的,以此向蒋介石表示忠心。但就军事指挥能力而言,不如卫立煌,汤恩伯,关麟征。依靠早年的战功、以及以后的资历而做到军中首位。但顾祝同在政治是玻璃球,很圆滑。不党不群,无派无系。因此上说,蒋介石对何应钦是既重用又防范,对陈诚和顾祝则是绝对信任的。而且在蒋介石在临终之际,在军事上完全委托顾祝同帮扶蒋经国,可见,蒋介石对顾祝同的信任和重用。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