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打响集体经济“破零”战

平安打响集体经济“破零”战

三合镇三合村秦腔剧团正在排练

平安打响集体经济“破零”战

三合镇庄廓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

平安打响集体经济“破零”战

位于平安区洪水泉乡井尔沟的平安区十三五6.9兆瓦村级光伏扶贫项目。

平安区古城乡木场村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中药材,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7500元的收入。

青海新闻网讯

村一级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助推贫困群众持续性增收的一条有效路径。

今年,平安区聚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以市场服务为导向,从村级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不断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和实现形式,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集体经济“破零”战。

项目“输血”资源“造血”

这两日,平安区三合镇三合村里,秦腔剧目《墙头记》正在加紧排演。尽管屋外寒风习习,但屋内大家对唱词、和音乐、学身段,练得不亦乐乎。

三合村自古以来有着浓厚的地方民族文化底蕴,秦腔在三合村有60余年的历史,村民中有较多的秦腔、“花儿”、眉户戏等民间文化艺术的爱好者,他们自发组成了一支秦腔剧团。虽然是草根剧团,但这支剧团很受附近群众欢迎。每年农历五月十三的庙会,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这里的秦腔总要吼上三天才过瘾。

“以前也就是自娱自乐一下,每年光庙会上的演出就要花近十万块。”说到这些,三合村党支部书记吴吉新颇有些无奈,“想搞好这个秦腔剧团,想给村民办点实事,想发展乡村旅游,但村集体没有收入,很多事情根本干不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况,是曾经三合村党支部面临的难题。

不过,就在今年6月,好消息传来了——村上要成立“三合村文化演艺有限公司”,这让唱了三、四十年戏的三合村村民祁凤菊顿时有了精神,这意味着他们这些“散兵”就要正式归“队”了。借助40万元村集体经济“破零”专项资金,演艺公司充实了原来草根剧团的硬件设备,购置了音响、舞台设备、服装等,组织村民开展具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社火”、秦腔、“花儿”、地方曲艺、皮影戏等文艺演出,并提供舞台搭建、设备租赁等服务。

有了正儿八经的“经纪人”公司,这支秦腔剧团在十里八乡更火了。短短半年,承接了相约平安·平安文化艺术节暨首届农民丰收节、平安驿袁家村冬春旅游联合推广仪式等多场文艺节目演出活动,月增收近万元。而像祁凤菊这些“一线演员”,每月也有二三千的收入。但更让这些秦腔爱好者高兴的是,如今他们这一唱,不仅能给村集体经济“钱袋子”添力,还能让秦腔更好地发展和流传下去。

“俗话说‘锅里有,碗里才能有’,这是很有道理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村集体有了‘钱袋子’,村民的生活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要脱贫致富,那自然是指日可待的事了。”吴吉新说。

据平安区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平安区以村集体经济发展潜力较好、发展思路清晰的村为突破口,引导有条件的村深度发掘本村现有资源及特色,通过创办企业公司或合作社、流转土地等方式获得集体经济收入。除了三合村的有益探索,今年平安镇张家寨村依托平安区唯一一个投入使用的规范化砂石厂(平安砂石厂),通过入股190多万元,实现了每月3万元的稳定收入。小峡镇柳湾村初步建成大中型货运车辆停放场,部分场地已通过对外出租收取租金1万元。

参股合作共享收益

“请安静,我向大家宣布一件事情。咱们庄廓村集体经济‘破零’了,收入了4.68万元的第一桶金!”近日,三合镇庄廓村党支部书记马玉录在村户代表会议上高兴地宣布了这件喜事。

一时间,安静的会议室里响起了阵阵掌声和欢笑声。

马玉录继续说,企业向建档立卡脱贫户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100元,户均年收入3466元,并按照每户不少于一个用工指标,优先为建档立卡脱贫户家庭劳动力提供长期稳定的务工岗位,确保咱群众的稳定收入。

为了让村里的党员群众对收入情况有更详细的了解,村委会还把合作企业的负责人王孝忠邀请到会议室。据他介绍,公司会在2018年至2020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78人人均每年发放生活补助1200元,三年共计28.08万元。每年补助村集体公益性事业4.68万元,三年共计14.04万元。到2019年,村级经济合作社规范化运行后,按照股份分红比例,村集体经济在2018年“破零”5万元的基础上突破14.36万元。除此之外,如果在旅游基地打工,村民们还会另外获得一份收益。

据马玉录介绍,作为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今年,庄廓村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着力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经营模式上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集中统一流转土地,公司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公司管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项目。通过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招募农户劳动力到公司务工,让农户以入股分红及务工的方式增加收入。

在庄廓村,农民参与、农民受益成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块“蛋糕”做得大又分得好,真正实现了村集体、业主、农户的多方共赢。

光伏生财抱团取暖

“你看到的这座光伏发电站,是我们村的‘摇钱树’。”平安区洪水泉乡井尔沟村民指着家对面的光伏发电基地高兴地说。

曾经的井尔沟村地势偏远,产业发展滞后,拥有村集体经济是村民们梦寐以求的事。但这一切,在脱贫攻坚推进过程中,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今年11月22日,平安区十三五6.9兆瓦村级光伏扶贫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该项目也是海东市十三五期间首个并网发电的村级光伏扶贫项目。项目建成后,可稳定生产运行20至25年,预计平均每年为44个贫困村新增集体经济收入700万元以上,带动收益建档立卡户1029户3674人。

在位于2872米的项目建设地平安区洪水泉乡井尔沟石膏梁,已经建好的2万余块太阳能光伏组件整齐排列。据平安区扶贫开发局局长郭青华介绍,今年平安区统筹安排将44个贫困村各5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整合投入到平安区6.9兆瓦村级光伏扶贫项目,采取村级联建光伏扶贫电站的方式,进行统一建设、管理,由第三方运行维护公司负责运营和日常维护,通过参与入股企业分红的方式获得集体经济收入。此外,对22个非贫困村、1个贫困村(红崖村)各40万元和6个贫困村各5万元村集体经济“破零”专项资金,引导入资平安驿“袁家村·河湟印象”项目,确保入资收益在201年8至2020年按照7.5%、8.25%、9%的比例逐年增加。

与此同时,对于像井尔沟这样经济基础薄弱、单打独斗很难有出路的空壳村,平安区“对症下药”,加强资金整合,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推动集体经济“破零”。

今年,平安镇中村、南村、红岭村等11个村利用40万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专项资金购买商铺和公寓,通过租赁获取集体经济收入。小峡镇上店村、下店村、红土庄村等9个村,古城乡沙卡村、北村、六台村等7个村,巴藏沟乡巴家村、索家村、河东村等8个村共计24个村通过村村联合、抱团取暖的方式,分别合资购买商铺进行租赁,通过收取租金按股分红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截至目前,小峡镇下辖各村联合购买的2间商铺已获得租金收益共计9.5万元,租赁所得以各村出资额及占股比例进行收益分配。

发挥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带动一批;加强政府扶持,入资项目撬动一批;加强资金整合,抱团取暖发展一批。得益于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今年以来,平安区越来越多小村庄摘了“空壳帽”,集体经济中有了收入,干部群众有了梦寐以求的“钱袋子”,它们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迈着更加铿锵有力的步伐,走向了发展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