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图解“还原的伏羲八卦图”(8)

中国古代先民的数字崇拜,主要表现在对一至九,这九个生发出来的基本数字。

“十”是一和零的合成。十进位表达的是一个循环以后的又一个新的开始。如“零”就表达的是混沌的演化,孕育的开始,它近似无限小的一点或者是一团虚无之气。也可以把它称作《易经》里的“太极”或《道德经》里的“道”,当然这样说是指“零”所包含的意思。

河图的起源,有说出于燧人氏时代,也有说出于伏羲、夏后。其实,河图本来就是天上的星辰之图,它起源于地球之先。如果还要说它起源,准确地说应该是先人认识河图在什么时候。后人逐渐地美化了河图,成为四方形,就是现在的河图。

孔子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把河图洛书并列一起是因为从伏羲画卦开始,黄帝、尧、舜、禹,以及商汤、周公、成王他们都与河图、洛书有莫大的联系。在宋代以前遗留下来的文献中有很多提到过河图洛书,但河图洛书是什么样子,河图洛书数更是没有提到过。

就此我用先天八卦阴阳图来叙述与河图的关系:

「本文原创」图解“还原的伏羲八卦图”(8)

先天八卦阴阳图和 河图的倒影

《太一生水》说:“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或(又)始”。

这句话意思是:“太一”即太极、也可以理解为“天”,它是藏于空中的水汽云彩里面(虽然不准确,但也许是古人合适的理解),运行于春夏秋冬的岁月中,循环不已,周而复始。《系辞》也说:乾知大始。那么就可以得出“一”是从天空中的水气开始的。

由此看图1、6是从天而起,藏于天空中的水汽云彩里面,所以1/6共宗都归属于“”。

再看2、7, “震2”为雷,为电,能生火;“离7”为太阳,为火。那么2、7就是以火为同道,归属于“”。

这两对是归属于乾卦“天”道的一部分。

再看3、8,“坎3”为月亮,为水,能生木;“泽8”为沼泽,为恩惠,也能生木。那么3、8就是朋友,共同点是,都能生“木”。

再看4、9,“艮4”为山,为小石,有土能生金;“坤9”为地,有山石,有土能生金。那么4、9的共同点是,都能生“金”。

这两对是归属于坤卦“地”道的一部分。

「本文原创」图解“还原的伏羲八卦图”(8)

“十”的演化图

五与十为什么相守而居中央?因为它俩个是先天地所土,相当于《易经》中的太极,相当于《道德经》中的道。表达的是合成的阴阳,是一个循环以后又一个新开始的生灭。(参考“十”的演化图)

「本文原创」图解“还原的伏羲八卦图”(8)

先天八卦阴阳图,天道包容,地道亲上生长

易知则有亲,有亲则可久。

这句话意思有, 作为天道是向下亲近包容的,这样就可以长久,永恒,保持稳定。那么1、6是天和风,它们包容在天空的云雾水气之中的,藏于太一中;2、7是雷和火,它们包容在天道的闪电太阳之中的,藏于火道中。

易从则有功,有功则可大。这句话意思有, 作为地道有自愿选择地依从上天规则生存生长的,这样就可以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地道规则下成功通泰的。那么3、8是水和沼泽,它们依从地道的生存生长规则有水都能生“木”,作为朋友的共同点;4、9是山和地,它们依从地道的生存生长规则,有土都能生“金”,作为同道的共同点。

那么河图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就以我的先天八卦阴阳图解释清楚了。

「本文原创」图解“还原的伏羲八卦图”(8)

河图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再补充一点,它们的方向问题。因为河图是星图,要给下降到地面上的人用,所以就产生了方向的极变。这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此文有不足之处,非常希望交友、指正、关注、点(互)赞、私谈......

---后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