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圖解“還原的伏羲八卦圖”(8)

中國古代先民的數字崇拜,主要表現在對一至九,這九個生髮出來的基本數字。

“十”是一和零的合成。十進位表達的是一個循環以後的又一個新的開始。如“零”就表達的是混沌的演化,孕育的開始,它近似無限小的一點或者是一團虛無之氣。也可以把它稱作《易經》裡的“太極”或《道德經》裡的“道”,當然這樣說是指“零”所包含的意思。

河圖的起源,有說出於燧人氏時代,也有說出於伏羲、夏後。其實,河圖本來就是天上的星辰之圖,它起源於地球之先。如果還要說它起源,準確地說應該是先人認識河圖在什麼時候。後人逐漸地美化了河圖,成為四方形,就是現在的河圖。

孔子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把河圖洛書並列一起是因為從伏羲畫卦開始,黃帝、堯、舜、禹,以及商湯、周公、成王他們都與河圖、洛書有莫大的聯繫。在宋代以前遺留下來的文獻中有很多提到過河圖洛書,但河圖洛書是什麼樣子,河圖洛書數更是沒有提到過。

就此我用先天八卦陰陽圖來敘述與河圖的關係:

「本文原創」圖解“還原的伏羲八卦圖”(8)

先天八卦陰陽圖和 河圖的倒影

《太一生水》說:“太一藏於水,行於時,周而或(又)始”。

這句話意思是:“太一”即太極、也可以理解為“天”,它是藏於空中的水汽雲彩裡面(雖然不準確,但也許是古人合適的理解),運行於春夏秋冬的歲月中,循環不已,週而復始。《繫辭》也說:乾知大始。那麼就可以得出“一”是從天空中的水氣開始的。

由此看圖1、6是從天而起,藏於天空中的水汽雲彩裡面,所以1/6共宗都歸屬於“”。

再看2、7, “震2”為雷,為電,能生火;“離7”為太陽,為火。那麼2、7就是以火為同道,歸屬於“”。

這兩對是歸屬於乾卦“天”道的一部分。

再看3、8,“坎3”為月亮,為水,能生木;“澤8”為沼澤,為恩惠,也能生木。那麼3、8就是朋友,共同點是,都能生“木”。

再看4、9,“艮4”為山,為小石,有土能生金;“坤9”為地,有山石,有土能生金。那麼4、9的共同點是,都能生“金”。

這兩對是歸屬於坤卦“地”道的一部分。

「本文原創」圖解“還原的伏羲八卦圖”(8)

“十”的演化圖

五與十為什麼相守而居中央?因為它倆個是先天地所土,相當於《易經》中的太極,相當於《道德經》中的道。表達的是合成的陰陽,是一個循環以後又一個新開始的生滅。(參考“十”的演化圖)

「本文原創」圖解“還原的伏羲八卦圖”(8)

先天八卦陰陽圖,天道包容,地道親上生長

易知則有親,有親則可久。

這句話意思有, 作為天道是向下親近包容的,這樣就可以長久,永恆,保持穩定。那麼1、6是天和風,它們包容在天空的雲霧水氣之中的,藏於太一中;2、7是雷和火,它們包容在天道的閃電太陽之中的,藏於火道中。

易從則有功,有功則可大。這句話意思有, 作為地道有自願選擇地依從上天規則生存生長的,這樣就可以優勝劣汰,物競天擇的地道規則下成功通泰的。那麼3、8是水和沼澤,它們依從地道的生存生長規則有水都能生“木”,作為朋友的共同點;4、9是山和地,它們依從地道的生存生長規則,有土都能生“金”,作為同道的共同點。

那麼河圖十數合五方,五行,陰陽,天地之象。就以我的先天八卦陰陽圖解釋清楚了。

「本文原創」圖解“還原的伏羲八卦圖”(8)

河圖結構分佈為:

一與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與七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與八為友居東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與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與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再補充一點,它們的方向問題。因為河圖是星圖,要給下降到地面上的人用,所以就產生了方向的極變。這應該是可以理解的。

此文有不足之處,非常希望交友、指正、關注、點(互)贊、私談......

---後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