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出太多敗家子,一針見血!

過去寒門出貴子,現在寒門出敗子——窮家富養,正在毀掉我們的後代!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社會

通病

在中國當下的社會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無憂,生活優越。

但是許多的工薪階層,收入並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當富二代養,滿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機電腦非蘋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尤其是獨生子女,從小家庭慣養,凡事父母代替,缺乏生活鍛鍊,不能獨立自理。更沒有承受壓力,經受挫折的韌性與堅強。

相當一部分孩子培養成了豆芽菜,不是白嫩細長,便是白胖端粗。只能順著捋,經不起半點揉搓。從小,便不許孩子對環境與事物有切身的認知與接觸,這也怕髒,那也怕碰。在孩子的成長期間,用愛剝奪了孩子練就本領,經歷挫折,學會自我成長的權利。

現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出太多敗家子,一針見血!

某大學開學,一家人帶孩子報道

有一家三口,父母都是普通的小生意人,他們起早貪黑經營著一家早餐店卻盈利微薄。

有時一月下來,夫妻倆從早忙到晚卻根本攢不下什麼錢,甚至吃飯都不捨得點葷菜,更別提添衣逛街犒勞彼此。

可就是這樣一對對自己百般吝嗇的父母,面對讀大學的女兒回家張口索要最新款的蘋果手機時,卻硬生生從口袋裡掏出辛苦積攢了半年的血汗錢滿足了她的要求。

“一部8000起步的iphonex,幾乎瞬間就榨乾了這對窮困夫妻的血……”

現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出太多敗家子,一針見血!

在中國,“寒門富二代”的數量正在以瘋狂的速度趕超真正的富二代。

這些來自普通家庭的孩子,即便父母收入並不高,卻清一色在生活上有著奢侈標配:

手機得是最新款的蘋果,鞋子要買最潮流的阿迪耐克,化妝品要用最頂級的神仙水……

眾多家庭條件並不優渥的孩子卻過著頂級享樂的生活,代價是拿命抵錢的父母幾乎傾盡所有,只為了嬌慣孩子的虛榮心。

家長們是真的怕苦了孩子,卻也是千真萬確親手害了他們。

“寒門難出貴子”,在這個時代不是妄言,竟變成了真理。

不曾也不能吃苦的孩子,因不曾嘗試過勞作的辛苦, 會變得好吃懶做,只顧享樂,沒有擔當和不知感恩。即使長得牛高馬大, 也依然是伸手將軍, 依賴父母和他人的供養。

這些窮人家的“富二代”只會使家庭變得更窮。

現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出太多敗家子,一針見血!

去朋友公司談事,說到團隊建設,他困惑地說:“以前我覺得窮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責任心,現在簡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員工,窮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富二代”,在人們印象中與好吃懶做、揮金如土、不求上進、行為乖張劃等號,顧名思義是因為家裡有錢、寵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城市新中產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勞的富二代越來越多。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

我有一個員工,單親家庭,父母工作不穩定,他小時候跟爺爺奶奶長大。爺爺奶奶家裡也窮,但正因為窮,只要有10塊錢,就把10塊錢全花在他身上。

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他,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

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我窮我有理、我弱我有理,這種心態讓同事對他意見很大。

離職前,我找他談話,他表情遊離,忽然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昨天在路上看到有個人,特別像我爺爺。”

我知道長大成人對他是一種凌厲的痛,因為寵愛他的人再也幫不了他。

現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出太多敗家子,一針見血!

鄰水縣某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明明連續三天沒有完成作業,被班主任打電話告知家長。

在明明第二天沒有完成作業時,他曾向父親保證:

“一定完成作業,沒有完成就回家挑糞。”

結果第三天,他的作業還是沒有完成。

明明沒有想到,父親認了真,在週末帶他回了鄉下老家,接受了一次“苦難教育”——挑糞。

整個上午,明明挑著裝有三四十斤重糞水的糞桶,往300米遠的玉米地裡走了七八趟。

即使中間明明痛苦流淚向父親保證,父親也一直堅持:

“莫向我流眼淚,你那眼淚現在對我來說沒有用,走!”

“挑糞教育”結束後,明明向父親保證,提高學習成績,並定下了期中考試的目標。

而且,明明還寫了一篇作文《難忘的一天》,其中寫道:

“我起初還以為挑糞是件非常容易的事,等我手接到糞桶才知道是多麼不容易……我用盡了全力才站起來。我走一步都非常的困難……”“後來我挑久了就感覺肩上和脖子後面的骨頭都非常痛,還感覺肩上挑的糞越來越重,像肩上扛著一座泰山似的……”“這讓我知道了以後要好好讀書,更讓我深深體會到了在農村生活有多麼的不容易。”

據明明的老師反映,孩子回鄉下挑糞體驗後,每天佈置的家庭作業都認真完成,“就連字都寫得非常工整了。”

現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出太多敗家子,一針見血!

我們教育的一大難題,就是如何把成年人慘痛的教訓告訴下一代,並讓他們相信。

記得有一位家境艱難、不得不經常幫多病的父母幹農活的高考狀元說過,跟在地裡幹農活相比,坐在教室裡讀書是最幸福的事情。

也許,這樣的生活感悟使得他更珍惜學習,最後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有句話說得好,現在中國有一個可怕的現象,就是全民富二代。不管家庭條件窮也罷、富也罷,都在富養孩子。

家長們總是把自己的苦和痛隱藏起來,把最光鮮的一面留給孩子,以至於很多孩子看不到生活的本質。

其實,讓孩子知道生活本來的樣子,讓他體驗一下烈日下的苦,感受一下肩膀上的痛,對他在人生中的表現真的有正面的促進作用。

現在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窮家富養出太多敗家子,一針見血!

在家庭教育中,精神上的富養,自然要比物質上的富養強百倍千倍。

許多寒門父母富養的是孩子的物質:

他們傾盡一生為孩子提供能夠給予的最好條件,卻不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即使是萬貫家財,如若不知進取地一味索取也會坐吃山空,反而子女會被溺愛與嬌慣培養成好吃懶做的廢人。

而這些豪門富養的卻是孩子的精神:

灌輸給他們正確的三觀,教會他們獨立做人。

即使有身家背景,也兼具面對風雨接受挫折的能力。

讓他們明白:社會是一個殘酷的競技場,如果不努力,不論是誰都會被淘汰。

或許有人會說,那些條件優渥家庭本身就能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資源,豐富了更多見識大世面的機會。

他們的孩子嘴巴里自降生就含著與生俱來的金湯匙,旁人根本無可比擬。

可是過去的窮人並不是這樣為自己開脫的。

再回溯到幾十年前,那時的家庭大多都是一窮二白,可如今個個名聲響噹噹的大富豪也都是自此櫛風沐雨闖來的:

我們家境不好,那就更要努力讀書,好好做人,爭取混出個名堂。

根本沒有誰的成功是天生註定,只是如今的人更樂於把失敗的責任推給機遇與運氣,卻丟掉了原本的努力和衝勁。

所以那些即便如今家財萬貫的富豪,依舊在物質充裕的今天教育後代時,堅持從培養一個最勤奮最卑微的平凡人開始。

而大多數普通的家庭,即便是窮養,也應該教會孩子自食其力。

就算貧窮,也請別把經濟的缺失全部歸為自己的責任,過分的溺愛與分擔,最終只會塑造出一事無成的膽小鬼。

願為人父母者,無論貧窮困苦,都能教出精神與物質越來越富有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