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局长分析遵义市财政发展现状

Hi!读懂遵义,请点上方“遵义日报社

看,局长分析遵义市财政发展现状

遵义,古称播州,名始于唐贞观十六年,取义《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国土面积30762平方公里,辖3区2市9县和新蒲新区,户籍人口780万,中心城区人口近200万。地处西南出海要道,全域纳入长江经济带,贵州第二大城市。

“十三五”以来,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建设“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努力建设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748.59亿元,增长12.1%;财政收入586.31亿元,增长2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39亿元、增长17.9%,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617元、11130元,分别增长9.3%、10.1%。2018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8.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财政收入444.7亿元,增长3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3.27亿元,增长24%。

一、遵义市财政收支现状分析

“十三五”以来,我市财政收入完成情况总体较好,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奠定了财力保障基础。财政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变化的影响,我市实体经济发展增长呈波浪形走势,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呈稳中向好趋势,但总体增速仍高于全省、全国。从财政总收入看,2016年全市完成480.11亿元,增长11.1%,2017年完成586.31亿元,增长22.1%,2018年预计完成680亿元,增长16%;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2016年全市完成187.49亿元,同口径增长8%,2017年完成216.39亿元,同口径增长17.9%,2018年预计完成240.2亿元,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分别为77.3%、77.7%,收入质量较好。财政收入正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回稳至与经济发展更协调、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与宏观经济发展变化保持一致,进入“新常态”。

2.公共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但收入结构不尽合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的同时,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逐年降低。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39.1%,2017年为36.9%,预计2018年为35.3%。说明我市税收收入中,中央和省级收入占比大,地方收入占比小,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我市烟酒行业依然占税源结构的主体地位,其税收主要是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此三项税收以中央和省级收入为主,对地方收入(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贡献相对较小,因此减小对传统支柱产业的依赖,发展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贡献较大的产业尤其重要。

3.财政收入对全省贡献逐年增长,但人均水平较低。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规模居全省第二,2016年占全省财政总收入19.9%,2017年占22.1%,预计2018年将达23.1%,对全省收入贡献逐年增长。但同时,从人均财政收支看,2016年,全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10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8.5%,2017年为3463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6.8%;2016年全市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06元,为全省平均数的70.1%,2017年为10188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9.1%。遵义作为贵州第二大市,财政支出与其对全省财政贡献不相称。

二、遵义市财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1.全面深化改革的因素。近年来,中央深化改革步伐加快,特别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提出了目标任务。我市结合市情实际,认真落实中央改革要求,认真梳理查找阻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商事、开发区(工业园区)、开放型经济等领域抓好改革。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环境将不断优化,改革红利势将不断释放,可推动三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税收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扩大对外开放的因素。国家已经确立“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开放推动发展的战略思路,旨在集聚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推动重点区域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加速发展。为加快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我市已提出并加快建设遵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遵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遵义综合保税区(筹)、遵义机场航空口岸、遵义软件园区、遵义大学生创业园区等“六大开放平台”,旨在优化开放创新环境,打通对外开放通道,集聚加快发展要素。在此因素推动下,我市外贸产业必将大发展,为形成财政收入新增量提供动力。

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明确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资源禀赋,充分考虑发展短板,制定了《中共遵义市委关于建设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的决定》,提出了以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全力建设黔川渝结合部综合交通枢纽、教育科创中心、医疗康养中心、世界酱香白酒产业基地、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全国著名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山区新型城镇化体系、红色引领的文化体系、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互惠包容的开放体系。随着遵义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建设的推进,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将迈上新台阶,可为财税增收夯实更好的基础。

(二)面临的挑战

1.中小税种增长乏力。我市烟酒行业依然占税源结构的主体地位,其税收主要是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但这些税种主要是中央税。受市场变化因素影响,我市市县共享的税种少,且呈现低增长或负增长,导致全市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加大培育地方税源体系是当务之急。

2.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由于宏观经济持续下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增量有限,市县两级财力更加紧张,而各项政策性民生项目配套、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以及财政供养人员刚性支出不断增加,加之各级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的需求,预算平衡难度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这种局面短期内将不会有效改变。

3.政府债务风险较大。近几年,我市经济高速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靠融资、信贷解决资金来源,导致各级政府债务负担越来越大。截至2014年,全市政府债务余额超千亿元。目前,存量债务均已完成债券转换,但还本付息压力仍然很大;加之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等重大民生项目实施形成的政府隐性债务,政府债务风险凸显。

4.减费降税力度加大。为营造更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国家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力度来“放水养鱼”,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财政收入带来了影响。如个税起征点提高、所得税优惠,取消、免征、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政策实施,都将进一步减少财政收入。据统计,2016年我市落实的各项税收优惠和降政策,共减轻企业及个人税费负担134.68亿元,2017年共减免139亿元。

三、加强我市财政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抢抓发展机遇,夯实财源基础。以助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加强财源建设。必须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支持白酒、电子信息、能源原材料,以及具有遵义特色的卷烟、茶产品加工、竹制品、依托航天军工的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省内外优强企业入驻我市,培育新医药大健康、新型建材等战略性新兴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城镇化带动,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规划,充分发挥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打牢以建筑安装、房地产、餐饮零售等为基础的财源税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遵义区位、产业、资源优势,围绕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构建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协调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做强长板补齐短板。

(二)做大财政蛋糕,提升保障能力。经济发展决定财政收入,财政反作用于经济。我市“十三五”规划提出保持13%的GDP持续较快增长速度,经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相比较,我市提出财政总收入增速年均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增速。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瞄准预期目标,强化收入形势分析研判,及时细化精准目标任务;严肃征管纪律,坚持依法征收,不断提高收入质量;创新征管手段,探索财政、税务、国库及相关部门信息互通共享的有效机制,促进应收尽收;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及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和监督体系,防止非税收入流失。坚持抓好财政收入调度,精准掌握重点税种、行业、企业税收入库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收入组织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确保实现预期目标。积极争取中央对遵义革命老区和西部贫困地区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更多支持,助推我市脱贫攻坚,全面小康。

(三)加强债务管理,倾力防控风险。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切实强化风险意识。坚持以发展的思路和办法,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促进有效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中央、省有关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政策,自觉遵守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规定,坚守“七严禁”有关要求,规范政府举债行为。积极化解存量债务。结合中发〔2018〕27号和中办发〔2018〕46号关于加强隐性债务管理的政策规定,研究出台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及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机制,有关债务“借、用、管、还”实行全面动态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积极探索投融资新路,加快推进PPP项目申报和落地实施,推动PPP化债工作;大力支持市属国有企业转型,助力地方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四)调整支出结构,保障改善民生。继续念好“调压盘保”四字经,强化预算管理,努力克服收入增速放缓、中央和省转移支付增量减少、刚性支出增加、政府偿债压力加大等困难,压缩一般性支出,保障工资和运转、保障基本民生。按照中发〔2018〕34号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推进预算评审实质性嵌入预算管理,关注支出结果和政策目标实现程度,将评价结果作为政策调整、预算安排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第一导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补齐民生短板,优先保障、优先拨付脱贫攻坚为重点的民生资金,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大力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短板,推动发展农村生产力。重点调度和保障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与计生、节能环保、社会保障与就业、城乡社区事务等八项重点支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五)推进财政改革,硬化预算约束。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立足预算制度框架,认真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将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确保预算完整性;坚持“分灶吃饭”原则,全面实施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把预算编准、编细、编实,提升预算的全面性、规范性。继续做好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自觉接受各方监督。认真落实《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强化预算约束,增强预算执行刚性,坚持先预算后支出、无预算不开支,严控预算调整和调剂事项。全面推进预算一体化,对所有财政资金和预算单位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在提升监控水平的同时逐步扩大授权支付范围,进一步强化预算单位的主体责任。加强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结转资金统筹使用力度。

(六)强化监督管理,规范财经秩序。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系列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纠‘四风’不止步”要求,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紧盯“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开展监督检查,严控节庆、庆典、评比表彰类经费,进一步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长效机制。继续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实施会计信息质量、财经纪律执行情况、预决算公开等专项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严肃问责,限期整改,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开展护民生、促脱贫整治铸廉行动,加强对扶贫资金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全面完成财政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任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看,局长分析遵义市财政发展现状

审核:陆天强

党媒业务电话:19908522221

党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往期精彩:

看,局长分析遵义市财政发展现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