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發源地法國的黃馬甲運動,真的只是因為燃油漲價嗎?

就在全球目光匯聚阿根廷召開G20會議之際,作為“大革命”的發源地,法國國內爆發了半個世紀以來最大的騷亂。

在凱旋門附近,數萬名身穿著黃背心戴著面具的人,彙集在香榭麗舍大道上“打砸搶燒”......

革命發源地法國的黃馬甲運動,真的只是因為燃油漲價嗎?

12月1日,在黃馬甲第三波抗議運動中,有超過10萬法國人上街,截至2日夜間,共有263人受傷,超過412人被捕。法國內政部長卡斯塔內隨即表示,政府考慮實施緊急狀態,以確保國家公共秩序的穩定和民眾安全。

革命發源地法國的黃馬甲運動,真的只是因為燃油漲價嗎?

巴黎騷亂的導火索是馬克龍出任法國總統之後,法國油價的不斷上漲。

馬克龍出任總統後,在大幅提升燃油附加稅之下,法國汽油和柴油的價格迅猛上漲,過去一年來已上升約20%,目前一公升優質汽油售價大約2歐元(約15元人民幣),遠遠超過了歐盟汽油均價,法國的鄰國瑞士,油價僅僅是法國的1/3。

而且,隨著近期國際油價屢破新低,法國政府竟然還計劃在明年1月1日開始,法國政府對每升柴油和汽油分別加稅7.6歐分和3.9歐分。

革命發源地法國的黃馬甲運動,真的只是因為燃油漲價嗎?

因此,隨著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和英國脫歐等一系列事件影響下,本來收入就下滑的法國市民,生活成本隨著油價上漲而急劇上升,老百姓因此出現了巨大的不滿,紛紛走上街頭表示對法國政府不滿,馬克龍的民意支持率已跌至25%,為當選以來最低。

作為一個民選總統,馬克龍為什麼要頂著支持率大幅下滑的風險,依然對石油大幅加稅呢?

革命發源地法國的黃馬甲運動,真的只是因為燃油漲價嗎?

這個不合理的做法,要從法國的經濟說起。

自工業革命以後,法國憑藉發現優勢和海外殖民市場,建立了完備的大工業體系,如飛機制造商空客,軌道交通的阿爾斯通,核能的阿海琺,汽車的雷諾,以及石油的道達爾。這些大公司都擁有巨大的行業優勢和知識產權收益,法國人多少年來一直都可以躺著賺錢和“錢生錢”,自然成為了全球福利和勞工待遇最好的國家之一。

隨著冷戰的結束,東西德合併,大量的東歐國家紛紛成為了德國工業產品的傾銷市場,德國的工業開始反超法國。同時,隨著中國四十年以來的改革開放,如核電、高鐵、飛機、汽車、石油勘探等原本法國與少數國家壟斷的領域,中國企業紛紛實現了國產化,而且物美價廉。

例如中國物美價廉的高鐵產業,使得原本以法國為代表的很多發達國家原本暴力的產業正在慢慢消失,法國建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上的巨大優勢,正在慢慢喪失。

因此,作為高福利的法國,如果想要繼續保持世界領先的高福利,就勢必要給自己建立足夠強大的技術優勢,以技術提供的巨大利潤支撐國內的穩定。

而目前,建立在石油工業為基礎上的製造業,通過研發提升效率的空間已然不大。法國的選擇是通過發展新能源另闢蹊徑,再一次通過先發優勢和強大的知識產權保護,重建一個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建立的巨大技術優勢。

所以,就有了法國牽頭通過的《巴黎協定》,大家一致於通過發展新能源的方式,進行節能減排,以挽救“全球變暖”。

革命發源地法國的黃馬甲運動,真的只是因為燃油漲價嗎?

其實,《巴黎協定》的一個真實目的,在於通過控制碳排放遏制發展中國家發展工業,並遏制國內的傳統能源集團,給新能源集團的科技升級爭取寶貴的時間。

但是,隨著主張新能源的奧巴馬下臺,主張傳統能源的特朗普擊敗希拉里上臺後,旋即撕毀了巴黎協定,試圖組建美國-俄羅斯-沙特的“石油軸心”。

所以,看似是燃油上漲引發的黃馬甲運動,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是新能源和傳統能源之間的博弈。親愛的網友們,你們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