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渔农村“三资”脱管 普陀创新资金监管新模式

2018-12-04 07:07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通讯员 周普纪

谨防渔农村“三资”脱管 普陀创新资金监管新模式

“叮咚…叮咚…”最近,普陀区展茅街道翁家岙经济合作社书记翁咪龙的手机收到了一条交易提醒短信。短信上清楚显示,该合作社一笔174400元工程款的支出交易情况,钱款交易方等信息也都一清二楚。“以前,这些账户上的资金进进出出只有村里的出纳最清楚,现在村里哪怕动一分钞票,我们也晓得清清楚楚。”翁咪龙说。

用手机短信监控、掌握渔农村集体的每一笔资金,是普陀区加强对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的一个缩影。为维护渔农民群众和渔农村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渔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渔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日前,普陀区进一步规范了全区村级集体的报账审批监督公示程序,实施了对财务账号落实资金信息的动态管理,完善了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制度。

“当渔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账户内发生任何一笔资金变化时,银行系统都会在几十秒时间内以短信方式,发送到合作社主要负责人的手机上。”普陀区展茅街道纪工委书记鲍丽敏介绍说,渔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当家人”能在第一时间知晓村账资金的变动情况,为有效监督控制公款私存、库存超额及贪污、侵占、挪用公款等行为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该区的各镇、街道的“三资”管理办公室还定期对资金信息进行抽查。如展茅街道“三资”管理办公室每月月底前对审核票据进行集中封存,对不合理票据,通知该街道各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人员限时进行整改,否则不予报销;跨月度单据原则上不予审核,每季度公布一次合作社财务开支情况。

“几年前,普陀发生过一起渔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出纳利用职务之便,14次挪用合作社资金用于归还个人债务及日常生活开支的案例,案例典型、教训深刻。”普陀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指尖”时代的到来,人人都应成为监督员,要充分运用好各种监督载体,提高监督频率,要从线下到线上、从定时到实时,通过短信对村级资金进行监控,实现了监督方式从被动转化成互动,打通了村级集体资金监管的“最后一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