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家底亮明细“三资”清理促发展 宁津80余集体经济薄弱村脱困

4月25日,在宁津县长官镇薛庄村,村党支部书记薛卫在村西头的引水渠查看引水情况。“这条引水渠能建成,主要得益于‘清家底’工作,村里前期清收上来的被拖欠多年的5万元耕地承包款,全部投入到了修水渠上,彻底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薛卫说,“引水渠从招标开始,镇上经管站全程监督,严格按照小微权力清单规定的程序办理,群众高兴又踏实。 ”这条水渠的建成,结束了该村100多公顷农田用深井水灌溉的历史。“清家底”是宁津县去年以来结合规范监督村级小微权力开展的一项工作,对拖欠村集体承包费和集体资产资源权属不清的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到目前,全县已清收欠款2200多万元,有80多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摆脱困境。同时,对涉及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到期合同、违规合同、低价合同、口头合同,全部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公开竞价重新签订,共重签各类合同4281份,每年可为全县村集体增收230多万元。

通过广泛宣传,农民对这项工作有了全新认识,工作由开始的“干部干、农民看”转变为“干部干、农民跟着干”。“塘里养鱼,塘边种树,争取今年村集体增收10万元。 ”长官镇郭相村村党支部书记刘立森10多天吃住在坑塘清理项目现场。郭相村曾因为集体资金匮乏,村里近7000平方米的坑塘一直处于荒废状态,刘立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前不久,郭相村一次性清收拖欠村集体的各类承包费43万元。“账目算清了,村民明白了,干部清白了,多年的误会解开了。以后,村干部齐心协力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民谋更大的福利。 ”刘立森说。“通过深入开展‘清家底’工作,我们用法律手段维护村集体权益,维护农村公平、公开、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旧账清了、村风正了、村干部腰杆硬了,兴办公益事业也有钱了,为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宁津县委副书记毕志国说。截至目前,宁津县已就拖欠集体资源承包费事项起诉46人,拘留22人,撤换村支部书记11人,批评教育党员200余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