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资产缩水100万以上,错过房地产最好的行情,中产路在何方

从事楼市资讯有小半年时间了,在楼市大众关注的领域里看到了无数评论和讲解,其中讲解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劝年轻人不要买房”,“建议年轻人不要买房了”和“不要当房奴了”的重复话题。

其中媒体言论中高晓松,马云,李嘉诚,潘石屹,曹德旺等,不管是明星,是首富,还是地产大亨都发出这样的言论,同时不断被人深挖内容,重复理解内容到误解误读的程度。

悲哀!资产缩水100万以上,错过房地产最好的行情,中产路在何方


我不知道大家对于年轻人的年龄界限在哪里,是20岁到30岁?

还是30岁到40岁呢?

不管对于年轻人的年龄界限在哪个位置上,我们不应该将大咖们讲的话题过度的解读或者深度研究。

难道年轻人不需要买房子吗?

难道有房子有贷款就会影响事业或者创业吗?

难道不应该组建自己美满的家庭吗?

难道不需要给老人和妻儿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吗?

如果不背负这些世人认同的理念,难道要听一个高高在上的人提出脱离我们生活实际的言论吗?

事实上,大咖们离我们年轻人很远,好吗?

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同类型的生活方式都是幸福的,不记得哪部电视剧主角讲过。

如果故事的情节是良性的,那么做淘宝的生意人是不会有亏本的,但是每年双11下来后,总有人一天亏损几百万的报道。

那么就要请问年轻人应该什么时候买房呢?年轻人为什么不建议买房呢?

(说实在不要骂我房托哈)

地产界销售有段子说:“亲戚叫我不要买房,结果房价涨了,亲戚会赔你钱吗?”

“感谢那个曾经用刀对着我的地产销售,不然我现在可以哭倒长城。”

地产界的段子手冯仑讲过:“其实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光荣,也有每一代的局限。”


资产缩水一百万以上,错过最好的房地产行情

我的一个朋友阿明,胆小怕事,家庭情况偏下,毕业几年努力下来,终于买到一套总价70万的房子,首付资金一大半是存款,一小半是亲戚借款。

但从2013年底开始,经济下行,工作不稳定,企业薪资有所调整,阿明对于每个月供款有些担心,包括还有部分借款需要还给亲戚朋友。

2014年的经济新闻报道是:“今年的经济状况比往年的经济状况还要艰难”

“2014年,延续2013年的“钱荒”可能常态化”

阿明在2015年把房子卖掉了,成交总价是90万,他说先把现金拿在手里再说。

后面的事情大家应该都能猜到了,自2015年提出“去库存”到2016年全国各地几乎放开限购,到2017年房价疯狂上涨,阿明原来的房子从90万升值到200万,他的资产可以说缩水了110万。

而阿明的现金,由于2015年的股市大涨,他投进去了,但回不来了。

我同事的业主张氏潮汕兄弟,2013年兄弟俩人做电商服装仓库挣了不少钱,一口气在保利定了两套新房。

定房后的第三天跑过来销售中心退掉一套,原因是加大电商投资。

一年后,要求销售帮忙无证卖掉一套,原因是生意上需要周转。

2016年这套房子准备过户的时候,兄弟俩打听到保利的房价从原来的9000元一平涨到15000元一平,但是由于比较诚信并没有撕毁合约。

硬生生的忍下,两套房缩水100万的恶果。

个人资产涨到400万,赶上房地产好行情

同样的90后的小刘,大学毕业出来后,上班一年,让父母卖掉家里十几头猪,让老丈人赞助十几万,再找老板合伙签协议在市中心买一套两百万的房子。

2016年赶上好行情,把房子卖掉,跟老板一人分了一百万。接着自己再拿一百万买入一套价值两百万的房子,供款100万。

目前自己出来单干创业,老婆孩子都住在价值四百万的房子里。

小刘并没有投资眼光,他就是觉得应该有套房子,有房子才能组建家庭,才能更多的奋斗自己的事业,所以在他最苦逼最穷困的时候,他没有动摇过卖房子的心。

但是结果他赌对了。

悲哀!资产缩水100万以上,错过房地产最好的行情,中产路在何方


中产和低产的路在何方?

峰少并不说买房子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并不是故意举例告诉别人,靠房子和不靠房子挣到钱的关系。关键事实上的报道是,没有说建议年轻人不要卖房,不要卖房。

而是不停的报道,劝年轻人买房子,说实在的,住不起买不起房子的时候,写报道的人是否是给我们房子住呢?答案是:不可能的。

我们至少应该坚信,人生百年苦短,不管高产,中产还是低产,我们都应该拥有我们自己的人生应该拥有的东西。买房子也并不是一个有钱人的权利,钱不够买个差点的房子的人多了去了。(虽然现在说买房子不是时候,也会被骂)

悲哀!资产缩水100万以上,错过房地产最好的行情,中产路在何方


为什么呢?因为责任和爱,我觉得,不管穷还是富,给身边爱你的人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屋檐是应该的。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认真的走,总有机会。

路在何方,不做预言,不作不依,勇于奋战。

做自己应该做的就行,管他东南西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