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資產縮水100萬以上,錯過房地產最好的行情,中產路在何方

從事樓市資訊有小半年時間了,在樓市大眾關注的領域裡看到了無數評論和講解,其中講解最多的一個話題就是“勸年輕人不要買房”,“建議年輕人不要買房了”和“不要當房奴了”的重複話題。

其中媒體言論中高曉松,馬雲,李嘉誠,潘石屹,曹德旺等,不管是明星,是首富,還是地產大亨都發出這樣的言論,同時不斷被人深挖內容,重複理解內容到誤解誤讀的程度。

悲哀!資產縮水100萬以上,錯過房地產最好的行情,中產路在何方


我不知道大家對於年輕人的年齡界限在哪裡,是20歲到30歲?

還是30歲到40歲呢?

不管對於年輕人的年齡界限在哪個位置上,我們不應該將大咖們講的話題過度的解讀或者深度研究。

難道年輕人不需要買房子嗎?

難道有房子有貸款就會影響事業或者創業嗎?

難道不應該組建自己美滿的家庭嗎?

難道不需要給老人和妻兒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嗎?

如果不揹負這些世人認同的理念,難道要聽一個高高在上的人提出脫離我們生活實際的言論嗎?

事實上,大咖們離我們年輕人很遠,好嗎?

大多數年輕人選擇同類型的生活方式都是幸福的,不記得哪部電視劇主角講過。

如果故事的情節是良性的,那麼做淘寶的生意人是不會有虧本的,但是每年雙11下來後,總有人一天虧損幾百萬的報道。

那麼就要請問年輕人應該什麼時候買房呢?年輕人為什麼不建議買房呢?

(說實在不要罵我房託哈)

地產界銷售有段子說:“親戚叫我不要買房,結果房價漲了,親戚會賠你錢嗎?”

“感謝那個曾經用刀對著我的地產銷售,不然我現在可以哭倒長城。”

地產界的段子手馮侖講過:“其實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光榮,也有每一代的侷限。”


資產縮水一百萬以上,錯過最好的房地產行情

我的一個朋友阿明,膽小怕事,家庭情況偏下,畢業幾年努力下來,終於買到一套總價70萬的房子,首付資金一大半是存款,一小半是親戚借款。

但從2013年底開始,經濟下行,工作不穩定,企業薪資有所調整,阿明對於每個月供款有些擔心,包括還有部分借款需要還給親戚朋友。

2014年的經濟新聞報道是:“今年的經濟狀況比往年的經濟狀況還要艱難”

“2014年,延續2013年的“錢荒”可能常態化”

阿明在2015年把房子賣掉了,成交總價是90萬,他說先把現金拿在手裡再說。

後面的事情大家應該都能猜到了,自2015年提出“去庫存”到2016年全國各地幾乎放開限購,到2017年房價瘋狂上漲,阿明原來的房子從90萬升值到200萬,他的資產可以說縮水了110萬。

而阿明的現金,由於2015年的股市大漲,他投進去了,但回不來了。

我同事的業主張氏潮汕兄弟,2013年兄弟倆人做電商服裝倉庫掙了不少錢,一口氣在保利定了兩套新房。

定房後的第三天跑過來銷售中心退掉一套,原因是加大電商投資。

一年後,要求銷售幫忙無證賣掉一套,原因是生意上需要週轉。

2016年這套房子準備過戶的時候,兄弟倆打聽到保利的房價從原來的9000元一平漲到15000元一平,但是由於比較誠信並沒有撕毀合約。

硬生生的忍下,兩套房縮水100萬的惡果。

個人資產漲到400萬,趕上房地產好行情

同樣的90後的小劉,大學畢業出來後,上班一年,讓父母賣掉家裡十幾頭豬,讓老丈人贊助十幾萬,再找老闆合夥籤協議在市中心買一套兩百萬的房子。

2016年趕上好行情,把房子賣掉,跟老闆一人分了一百萬。接著自己再拿一百萬買入一套價值兩百萬的房子,供款100萬。

目前自己出來單幹創業,老婆孩子都住在價值四百萬的房子裡。

小劉並沒有投資眼光,他就是覺得應該有套房子,有房子才能組建家庭,才能更多的奮鬥自己的事業,所以在他最苦逼最窮困的時候,他沒有動搖過賣房子的心。

但是結果他賭對了。

悲哀!資產縮水100萬以上,錯過房地產最好的行情,中產路在何方


中產和低產的路在何方?

峰少並不說買房子是我們唯一的出路,並不是故意舉例告訴別人,靠房子和不靠房子掙到錢的關係。關鍵事實上的報道是,沒有說建議年輕人不要賣房,不要賣房。

而是不停的報道,勸年輕人買房子,說實在的,住不起買不起房子的時候,寫報道的人是否是給我們房子住呢?答案是:不可能的。

我們至少應該堅信,人生百年苦短,不管高產,中產還是低產,我們都應該擁有我們自己的人生應該擁有的東西。買房子也並不是一個有錢人的權利,錢不夠買個差點的房子的人多了去了。(雖然現在說買房子不是時候,也會被罵)

悲哀!資產縮水100萬以上,錯過房地產最好的行情,中產路在何方


為什麼呢?因為責任和愛,我覺得,不管窮還是富,給身邊愛你的人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屋簷是應該的。

路在何方,路在腳下,認真的走,總有機會。

路在何方,不做預言,不作不依,勇於奮戰。

做自己應該做的就行,管他東南西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