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殖:搞懂這兩個作用,既可提高魚塘生產力,又能節省成本!

原創: 報道改變行業 農財寶典水產版

生態養殖:搞懂這兩個作用,既可提高魚塘生產力,又能節省成本!



在生產實踐中,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不論是防還是治,都過於依賴藥物,殺滅病原體這一個環節。忽視養殖動物本身具有的免疫力,在抗病防病方面的主導作用,也忽視池塘生態水環境自淨能力的作用。病害預防措施的一再加強和強調,僅僅體現在潑灑藥物頻次與內服藥餌次數的增加上。

特別是近十多年來,病害防治措施越來越強調,越來越加強,施藥成本越來越高。但事與願違,病害越來越嚴重,越來越難治。暴發性病害肆虐流行範圍廣、時間長,由病害造成的死魚損失越來越大。與此同時,水產品質量安全越來越被重視,水環境保護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多重重壓之下,對水產病害防治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有傳統水產養殖病害防治理念措施主導下,能否有效做到“減量用藥”?水產養殖能不能做到“零用藥”?“零用藥”前提下,如何進行科學的水質管理?怎樣進行藻類管理?“零用藥”前提下,又能怎樣有效防治病害呢?

生態養殖:搞懂這兩個作用,既可提高魚塘生產力,又能節省成本!


……

針對上述困惑,我們開設“漁行家沙龍”專欄,邀請願意思考和探索行業未來的業內人士和從業人員共同探討與思考我們水產養殖業怎樣做到環境友好、循環可持續的綠色發展。


這裡談的天然生產力,是養殖池塘人工投餵飼料以外的,自然形成的生產力,來自於池塘有機汙染物,它無需人為投入成本。或準確地說投入成本是“負值”,因為產生這些天然生產力的同時,池塘生態系統得到了可持續循環運轉,汙染物得到了自我淨化,僅憑這兩點我們人類投入多大成本都難以達到的。

眾所周知,藻類利用光能,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利用二氧化碳等水中無機營養素,合成自身有機體,即藻類自身得到生長增殖。依著食物鏈,藻類——原生動物——浮游動物等,稱作光合食物鏈,是池塘天然生產力的一大來源。

還有許多人沒有認識到的,池塘天然生產力另一重要基礎來源就是細菌。細菌分解有機物的過程本身就是細菌的代謝活動,將有機物質礦化同時,也將一部分能量合成自身物質用於生長,即細菌呼吸作用過程中自身得到生長增殖,形成龐大的生物量。

依著食物鏈,細菌——原生動物——浮游動物等,稱作呼吸食物鏈,或稱腐生食物鏈,同樣是池塘天然生產力的一大來源。

生態養殖:搞懂這兩個作用,既可提高魚塘生產力,又能節省成本!

人們往往著眼於微生物對有機物分解礦化作用,而忽略了有機物分解礦化過程的同化作用,即微生物自身合成生長,並由此形成的龐大生產力。天然水體或低產池塘,有機物少,由此產生的細菌生物量少,由細菌產生的天然生產力,往往認識不到或不被重視。但現在大多數池塘產量高,每天需要投餵大量飼料,殘餌、糞便等廢棄有機物大量存在,細菌分解這些有機物的同時,產生著巨大的生物量。

其實,有機物分解過程實質就是細菌種群生物生長的新陳代謝過程,養殖池塘廢棄的有機物正是細菌種群的營養來源。一種細菌種群的代謝產物又是另一種細菌種群的“食物”,這種細菌種群的協同分工恰似有機物分解車間的流水生產線,通過這種自然形成的流水線將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鹽類。

藻類的光合作用和細菌的呼吸作用,在池塘水體生態系統天然生產力的產生、系統自身循環運轉及其自淨能力中,起著至關重要、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細想過程的精妙神奇,驚歎大自然億萬年進化的結果,完全是對萬物生靈的恩賜,可謂天工神匠、精美絕倫!這是我們人類智慧永遠難以達到的地步。想起來,人們頻繁向水體潑灑抗生素、水體消毒劑等藥物,殺菌殺藻的行為,多麼愚蠢,多麼荒謬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