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上联:“童子打桐籽,桐籽落,童子乐”,乞丐下联完美!

中国的对联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了,对联之所以可以如此兴盛,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汉字充满了神奇的魅力,汉字文化的兴盛使得对联文化同样兴盛,第二个方面就是历代的帝王,对于对联都有妙不可言的好感,古时候皇帝就是天,皇帝的喜好绝大影响了当时的风潮,对联在明清时期得以繁盛,同样是因为当时的皇帝对于对联的好感。

小姐上联:“童子打桐籽,桐籽落,童子乐”,乞丐下联完美!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于对联有着莫名的热爱,当时朱元璋即位后便要求家家户户都必须贴上对联,再加上朱元璋平时最喜爱干的事情就是微服私访,没事干就会到大臣的家中看看对联写的怎么样,故此这些大臣经常在私下讨论对联的事情,为的就是想要皇帝对其赏识。

小姐上联:“童子打桐籽,桐籽落,童子乐”,乞丐下联完美!

清朝的乾隆皇帝对于对联同样也有好感,清朝的乾隆皇帝又号称为“十全老人”,意思就是样样精通,而对联同样是在他精通的范围之内,乾隆曾出过这个一个千古绝对,叫做“烟锁池塘柳”,想要对出这个下联就必须在下联中同样包含金木水火土五个偏旁,再者意境上还不能太差,而这个上联的难度之高,至今也没有人能够对出下联。

小姐上联:“童子打桐籽,桐籽落,童子乐”,乞丐下联完美!

在明朝嘉靖年间,河南闹饥荒,当时有一家富裕人家,打算开救济粮,将自己家中粮食给予那些贫困的人,而人力有穷尽时,这家富裕的人家中的粮食快要没有了,于是便限定了粮食的数量,并规定,谁有才华谁就可以吃饭,毕竟在富裕人家看来,有文化的人要更优先的招待。

小姐上联:“童子打桐籽,桐籽落,童子乐”,乞丐下联完美!

而当时给人们施粥的是富裕家中的小姐,这个小姐当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说谁能够对出下联谁就可以吃粥,而这个小姐的上联就是“童子打桐籽,桐籽落,童子乐”,而当时没有人能够对出下联,后来小姐实在没有办法,便说能够对出下联,所有人都可以吃粥。

小姐上联:“童子打桐籽,桐籽落,童子乐”,乞丐下联完美!

但是依然还是没有人答得出来,后来有一个乞丐对出了这个下联,下联是“家人给嫁人,家人愿,嫁人怨”,可以说对的十分工整了,而正是因为这个乞丐对出了下联,这一天所有人都吃上了热乎乎的粥。不知道各位看官你们又有什么更好的下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