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被赐死的时候已经是七十多岁了,秦昭襄王为什么就容不下他?

小伍讲历史


问题描述说白起对秦昭王已经没有什么威胁,那为什么还要杀他,其实小编想说的是皇帝杀人并不是只杀有威胁的人,也并不是说你只要衷心就不杀你。朱元璋称帝之后将开国元老杀得一个不留,刘邦开国之后樊哙竟然惨死,这些一切的例子告诉我们,伴君如伴虎。

在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前期,白起在伊阕之战大败魏国和韩国的联合军队,

在进攻楚国的时候,带领军队攻破楚国的国都,又在长平之战大败赵国,坑杀四十万赵军,总而言之白起一生七十多战,一次未败。

但是这样一个将领在长平之战过后大病不起,这时秦王派兵攻打邯郸,久攻不下损兵折将,僵持一段时间过后,白起病愈,秦王就打算派白起去攻打邯郸。所以到了这时秦王对白起还是绝对的信任。但是白起回绝了秦王,因为他觉得如果这个时候出兵,秦国会十分的空虚。但是白起对秦王讲了之后,秦王还是执意出兵,而结局和白起说的一样,秦军死的死伤的伤,久久不能攻下邯郸。

所以秦王迁怒于白起,命令他必须赶往前线,白起无奈只能动身,但是白起在途中病重,赶路缓慢,秦王就认为白起这是以他自己的方式抗命,所以就不顾白起的功劳赐宝剑给白起,最后白起自刎而死。

所以呢并不是秦王认为白起对他有威胁,而是白起和秦王之间的君臣关系在这件事情上出现了冰点,导致秦王认为白起泰国自大,居然抗命,而事实上秦王没有理解白起的好心,这才导致最后的悲惨结局!


博侃历史


不是容不下白起,也不是不信任白起,而是时局需要白起死。

在长平之战前,白起就已经是武安君,这已经是武将的最高爵位了,封无可封,长平之战白起又立下不世之功,这时候他的光芒已经掩盖了秦昭王的存在,他在秦国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完全碾压了秦昭王,如果再由白起灭掉赵国,那秦昭王到底要拿什么来封赏白起,白起当然不会在乎封赏,秦王也知道白起不在乎,但在军民心中呢?所以灭赵的任务绝不能由白起来完成。可以说白起的存在已经阻挡了秦王霸业。

邯郸之战秦军败北,秦昭王问计于白起,白起断定战机已失,再战无益。作为当世战神、曾经秦昭王最赖的将领,他的论断自然没有什么好怀疑的。可为何秦昭王仍不愿退兵?

因为他找到了一个杀白起的理由,他信任白起不可能造反,也知道白起说的并没有错,但他需要这个机会,除掉白起。白起显然懂了秦王的心思,毕竟君臣数十年,什么脏活累活都干了,又怎么可能真的违抗秦昭王的命令呢。白起的盖世功勋,秦昭王自然不可能让他突然暴毙,惹人诟病,于是君臣二人一起上演了一出戏,君臣反目,白起抗命不尊,秦昭王忍痛杀之。

白起:为了你的王朝霸业,我杀光了所有阻挡在你面前的人,到最后,我却成了你霸业之路最大的绊脚石,我愿引颈就戮。


千歌


韩非子有曰:大臣太重,必易主位。对于功高震主者,必须诛杀。

秦国的耕战之策是,立有战功。就封赏。战功越高。爵位越高。


白起被封为武安君,爵位之高,已无可封。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卒。对秦国来说,可谓功德盖世。其威望和光芒已经超越了秦昭王。

长平之战后,六国青壮年男性大多战死,秦统一天下已经水到渠成。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白起怎么才能活下来?

长平之战前,就告老还乡。坐看王屹的60万

秦军被赵军全歼。躺在床上装病(白起担任主将前,秦军连战连败,已经阵亡30万)。

若如此,统一天下的很可能是赵国。那白起就无法成为秦国第一名将。

最终白起选择了全歼45万赵国主力,立下不世之功。死于君主的屠刀之下。可悲可叹!


杨朱学派


杜私门、强公室、逐华阳、废穰侯,是昭襄王采纳范雎的施政策略,强化秦国中央集权主要措施,穰后魏冉对白起有提携之恩,属于魏冉集团的人,秦王疑心重,长平之战时,秦王对白起颇有微词,阻止了白起乘长平之战余威,一鼓作气,攻击邯郸的建议(邹阳:“卫先生为秦谋长平之事,昭王疑之”),加上范雎的从中作梗和白起的抗命,功高盖主,秦王容不下白起!


手机用户23255590438


对于前秦时代的历史不太熟悉,所以不敢从太过细节的角度去分析和回答这个问题。但是这个并不妨碍我从一个比较宏观和历史进程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因为历史就是过去所有时间节点上所发生的所有事件的总和,既然发生了那么多事件,某一类事件必然是有规律可言。所谓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而且特别是中国的历史,尤其是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看着繁复庞杂,但是核心的东西总是不变。

题中提到,秦王杀白起事件,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矛盾就是功高盖主的工程和一个需要在朝堂上立下威严的雄主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我国每个朝代都会出现,大部分的结局都是功臣被诛杀。但是这个被诛杀的表面原因确实各有不同。顺便纠正一下题主所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白起已经70岁了,其实在这种局面下不管你白起是70岁还是17岁,只有被诛杀一条路。因为你的被杀,和年龄无关,和你处的位置有关系。

我们现在再来说白起的问题?

他在长平之战以后可以说是已经有了功高盖主的实力。其中有人会说长平之战是惨胜,但是这也是胜利呀,而且是如此大规模的战役,几乎对赵国进行了毁灭性打击,可以说一场灭国级别的战役。之所以说白起有了功高镇主的实力,只是当时的形势把他推到哪个位置,但是他有没有飞扬跋扈我们还要看后面的事情。当时这里我需要提醒一下:在古代社会,拥有造反的实力就是等同于造反,没有造反的实力但是有造反的心,只会被防范。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于功高震主的行为。

后来白起和秦王之间在针对邯郸的作战中发生了分歧。这个如果我从个人角度看,白起的提议只是单纯的从军事角度考虑,但是秦王的考虑角度更多是政治考量。本来只是一场单纯意见分歧,要是放在普通家庭,大家一起开一个家庭会议解决一下就可以。但是这是帝王家呀,帝王是这个世界上最没有安全感的人,他的内心深处无时无刻不保持警惕,他总是觉得有人要图谋不轨,他对任何风吹草动都十分警觉。

而白起这个时候的身份又是特别尴尬,在军队中一呼百应,威望很高,又与秦王的意见相左。难免在下面会产生站队行为,有人支持秦王,有人支持白起。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的时候,他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必须是被诛杀。这个时候还不算狡兔死走狗烹,而是他无意间冒犯了王的尊严。

古代帝王统治的基础是军事,更多层面还是用威权来驾驭部下。当白起有意无意的和秦王发生争端的时候,秦王认为威严遭到了挑战。其实挑战秦王威严背后的潜台词就是:你不配坐在这个位置上。

帝王都是心思缜密的,也许事情就是一个简单的争论,但是帝王就会把他演绎成一场宫斗。当他意识到自己可能会有德不配位的可能的时候,他就要扼杀这种行为与萌芽中。

于是,白起卒。


嘉佳小博士


白起为秦将,向南攻拔鄢、郢,向北坑杀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数,而最后竟然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匈奴,开辟榆中几千里的地域,最终竟然斩于阳周。为什么呢?功劳太多,秦不能按功行封,因此罗织罪名,用国法杀死他们。


蜀山逍遥剑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秦王让他攻击邯郸的时候他不去。让他撤退他不撤。抗命不尊之罪。足够杀白起了。讲道理还真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原因。说白了要杀白起完全是因为白起抗命不尊。


荡漾的可乐


为正名好伏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