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對安徽來說意味著什麼?

奔波霸233


長三角一體化真正輻射到的安徽城市只有滁州 馬鞍山 蕪湖加入南京都市圈,黃山加入杭州都市圈,宣城可以同時加入兩個都市圈。其他區域暫時還無法融入,最多就是轉移一些環保不達標的企業過去,而安徽最主要的還是改善投資環境,不然企業寧願轉移到西部地區,也不會去安徽。

一體化可以往兩方面看,一個是轉移更多的產業,但是安徽肯定還是處於最下游低端產業,然後儘快修通一些省際斷頭路,改善一下基礎設施。另一方面看,更多的安徽人才將留在江浙滬工作,而不是回安徽。產業升級後的江浙滬將進入工業化的後期階段,高端製造,服務業,航運業,金融,外貿出口,旅遊,電子商務將是重要的經濟支柱。而安徽還處於工業化初期,能留住的只是一些代工廠,比如家電企業紮根合肥,都是省外的代工企業。如格力 美的 海爾 TCL 聯寶這些企業研發都不在合肥。看合肥的空氣質量也能印證。

合肥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西進中部武漢 長沙 南昌各有自己的都市圈,不會帶安徽玩。最後東進,經濟與江浙滬又差距過大。吞併了巢湖,就是怕南京把自己的小弟收編了,兩個都市圈是重疊的。但是目前從經濟 文化 交通上看,皖南和南京將實現一體化,合肥只能是看客,長江和高鐵的作用讓兩者更緊密的聯繫。反觀合肥既不沿江,也沒有直達皖南的高鐵,被邊緣化是肯定的。馬鞍山和滁州一個小時就能坐高鐵再轉地鐵到新街口了,地鐵都快對接了,再加上文化上的認同,想不親近都難。







hold103758001


在大時代環境影響下,長三角一體化對於安徽發展來說可謂機遇與挑戰並存。幾年前安徽與江西還是難兄難弟,但現在兩者孰強孰弱已是一目瞭然。我希望在未來長三角更深層次發展下,安徽各市也應該齊頭並進、共創輝煌。



其實早十年前安徽經濟還屬於中部範疇時,曾與湖北、湖南、江西共同規劃“中四角”戰略。可後來安徽下屬八座城市順利加入長三角經濟發展圈後,自此安徽也算是坐上長三角改革順風車。而中四角戰略也因為安徽的退出暫且告一段落,不過現在規劃的中三角戰略也是名存實亡,估計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此外安徽這幾年的發展都是有目共睹的,曾經共患難的江西已遠不及安徽。其實江西地理優勢比安徽還要明顯,畢竟其距離長三角、珠三角都不遠,完全可以左右逢源,謀取自身經濟發展利益。只可惜江西沒有抓住機遇,這才導致如今經濟發展遲緩。不過未來隨著京九高鐵的開通,相信江西也能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言歸正傳,現在安徽在長三角扮演的角色還是勞動力與能源輸出大省,簡單來說就是為長三角發展提供勞動力以及社會發展資源,與其它發達省市形成資源互補。其實類似這種發展環境已經持續數年之久,安徽也早已達到自身的瓶頸,未來安徽若沒有自身的實體經濟,恐怕就會面臨整體淘汰。

這次長三角深入一體化發展算是安徽一個不小的發展機遇。因為長三角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交匯點,至於未來如何打造成“世界頂尖城市群”,我覺得最主要的首先要打通交通瓶頸,至少現在看來安徽為對接長三角核心地帶下定的決心也是比較大的。

現在安徽就已經規劃沿江、商合杭高鐵,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合肥至池州至金華的高鐵,其中池黃段是利用武杭高鐵,安徽為了日後能夠全面對接長三角,寧願武杭高鐵在安徽境內繞道幾十公里,只為合肥到金華的高鐵線路能夠順利貫通。此外安徽還規劃京九安徽段,目前已經全面開工,預計未來有京九線的過境,安徽在長三角中地位也會水漲船高。



總結:自從安徽加入長三角後,不管是經濟還是民生又或者是教育都呈現井噴式增長。我相信未來在長三角深入發展下,安徽走出自身獨特的經濟發展道路,為長三角地區經濟繁榮發展作出貢獻。


武漢小斑馬的晚年生活


長三角一體化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都對一體化的方向規劃和地區發展趨勢的討論都樂此不疲。
我們之前所說的長三角,往往是指的江浙滬的一部分,安徽省在一開始是不被包含在裡邊的。長三角的具體核心城市主要是下圖所示地區,即上海市和江蘇省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 揚州、泰州、南通,浙江省的杭州、寧波、湖州、嘉興、紹興、舟山、 台州16 個城市。
後來隨著發展的需要,國務院便將江蘇浙江剩餘地市以及安徽省囊括了長三角經濟區當中來。藉此希望長三角這臺中國經濟的強大發動機,能夠率先在全國形成“先富帶動後富”的典範。
長三角一體化這一理念在改革開放之初便被官方提上了日程。但其實安徽人早就在這一口號亮出之前,就已經將紅旗插遍了江浙滬地區。安徽因為之前大多數地區都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和江浙滬有著較大差距,因而全縣出動在外謀生這一現象在安徽並不罕見。
平時在上海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安徽人在上海非常之多,幾乎是在任何行業都有他們的身影。大家從上海外來人口中各省的佔比排名中便可略知一二。
南京則更是被一些網友戲稱為“徽京”,是安徽省實際意義上的經濟省會,皖南地區更是唯南京是瞻。作為曾經的江南省省會,南京在當代安徽的發展當中仍然是起到一個非常關鍵的作用,我想這也是國家賦予南京長三角地區唯一特大城市所寄予的使命。
當然現在安徽的發展也是越來越好,江浙滬包郵現在也早已變成了江浙滬皖包郵。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安徽和江浙滬地區正在逐漸的融合起來,所以長三角一體化這也是個自發的過程,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所自然而然產生的現象。因此長三角一體化的過程,體現的是安徽省經濟逐漸發展,人民生活逐漸富裕,追趕上江浙滬地區的過程。
因此安徽所需要做的就是積極擁抱長三角一體化,支持長三角一體化這一國家戰略,安徽光明前途還是可期的。

蘇小通


我對長三角發展一直在關注,下面說說自己的見解。

在剛開幕的進博會上傳來一個好消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被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這意味著國家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在政策和經濟上的支持會加大。

安徽也算是搭上了這趟快車,經濟大發展是早晚的事。

說起安徽,長三角一開始是不帶安徽玩的,最開始的長三角是江浙滬兩省一市,中國經濟有名的金三角。直到2010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中,長三角的範圍還被確定為江浙滬。

在此之前的安徽,其實是被作為中部地區來看待的,安徽也曾與湖南、湖北、江西組成一箇中部組合,組合的名字叫中四角。對於這個組合,可能聽說過的人不多,因為這個組合還沒正式出道就胎死腹中。據說是規劃的差不多了,但是安徽卻退出了組合,因為安徽有部分城市被長三角接納了,安徽看到了曙光,轉身投奔長三角組合。

2014年開始,長三角組合願意帶著安徽玩了,2016年國務院批准實施《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將長三角的範圍擴大了不少,安徽正式進入長三角組合名單。

目前,安徽省的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都屬於長三角城市群。

應該說江浙滬還是蠻夠意思的,既然答應帶著安徽玩,就說到做到。不僅在合肥召開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會議,還在實際行動上盡力支持安徽的發展。上週安徽省發改委剛公佈的數字,前三季江浙滬在安徽投資4141.5億元,而且是資金全部實際到位。這些資金佔了安徽全省比重的46.7%。投入最多的是江蘇,實際到位資金1806.6億。此外,長三角內的一些產業,也開始逐步向安徽轉移,這將成為安徽經濟的一個支撐。

目前,在長三角組合中,安徽扮演的還是資源輸出和產業被動接受的角色,這有點類似剛改革開放時的中國。安徽本身還是有不錯基礎的,相信在三位老大哥的鼎力扶持下,安徽用不了多久就能發展起來。


凡塵往事


感謝悟空信任,把這個話題交給我來回答!安徽是一個特殊的身份,地理位置歸屬於華東地區,戰略規劃為中部崛起,個性追求為長江三角洲經濟區。
省會合肥從泛長三角經濟區普通成員身份,升格為長三角核心圈城市兼副中心僅用了四年。由此開啟了安徽省部分地區一同進入核心區陣營。

長三角一體化對安徽意味著重大機遇和疊加政策同時發力。以合肥等安徽城市為例,將獲得建設世界級城市群(長三角)的諸多紅利。

合肥也高瞻遠矚地制訂了一個大目標: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全國有影響力的區域性特大城市。

安徽省將重點推動合肥建成區域性中心城市;助力蕪湖、馬鞍山等長江沿江城市深度對接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分享長三角資源以點帶面建設富饒安徽。


民間查訪專員


對安徽來說是進一步被抽空,人才,資金都被抽空!對,你看到的沒錯,看看周圍的安徽人吧,有學歷,有知識,有本事的全部跑到江浙滬了,只有很少的人留在安徽!

安徽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太少!一個地方沒有人怎麼發展?人才流失嚴重!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資金流失嚴重!你們去看看有多少安徽人在江浙滬做生意買房!你以為他們做生意買房的錢都是在江浙滬掙的?其實大部分都是拿的家裡人的錢!甚至家裡幾代人的積蓄!這些錢原來在安徽,現在卻流入到江浙滬!

沒有人才和資金,安徽談什麼發展?

個人認為安徽應該出臺相關政策吸引其他省份的人才來安徽發展定居,這樣才是良策,比如中西部地區的人才,給他們優惠,想辦法把他們就住!這樣安徽才能在以後有競爭力!


罵我就等於罵你自己


安徽有人力資源,江浙滬有經濟發展之本,區域性佈局合理。西北之阜陽是中原難得的交通樞紐,具有人口和交通程東接西區位優勢,更有大京九連接南北的大動脈通道。正所謂:“安徽得益於東西南北春風吹,阜陽通途是黃金”





教育萬能嗎


長三角一體化可以優勢互補,減少資源浪費,產業統一佈局,避免不必要的的競爭,對長三角經濟圈做大做強以及安徽的快速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安徽經濟相比蘇浙滬弱勢明顯,土地和人力資源是最大的優勢。一體化首先是交通佈局和建設一體化,解決好運輸流通環節。發達地區可加速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三產服務業占主導地位。製造業、配套產業、現代農業逐步向安徽轉移,這會給安徽帶來大量投資,同時扭轉人口淨流出,進而帶動消費,拉高三產增加值。

前期安徽的馬鞍山、蕪湖、滁州等城市通過融入南京經濟圈已經初見成效,由於不是長三角會員,阻礙了進一步快速發展,隨著安徽合肥及沿江城市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如同當初蘇錫常快速對接上海,現在的蘇錫常就是安徽的明天。





漂飄12


長三角一體化對徽子安徽來說還需要有一段路要走,在長三角一體化城市中徽子安徽省所有地市,縣級市中沒有發展突出的市,不像浙江,江蘇省的寧波市,溫州市,紹興市,蘇州市,無錫市,江陰市等等,縱觀徽子安徽所有的市經濟發展都是平平,沒有起到引領作用,所以才出現了徽子安徽整個經濟是落後的,要是徽子安徽省能出像浙江,江蘇領軍經濟市骨幹市,那麼徽子安徽經濟早就騰飛了,所以徽子安徽省領導是有責任的向北要扶持安慶市,向南要大力扶持蕪湖,馬鞍山市靠近長江的市要大力扶持依託上海龍頭,杭州,南京借力用力發展自己壯大自己,可是徽子安徽喪失機遇,才導致改革開放四十年徽子安徽經濟發展還是不經人意值得徽子安徽省領導班子思考的問題。


網絡與夢想1


“長三角一體化”對安徽有什麼影響?你這是逗猴嗎?在長三角老城市群面前,安徽從1949以來都是原材料供應地和縱深市場,從來都是滬杭寧蘇等中心城市的電力、能源、農副產品、甚至人力資源最大、最得力的支撐和供應來源;從來都是防範上游洪水、水質汙染的最後一道,也是唯一一道防線。從來都是把奶水和血液餵給別人家孩子卻被嫌棄為落後“鄉下人”的奶媽子,是“城市——鄉下”的一極。

因為49年以來國家政策定位決定了:改革開放以前,安徽先為滬杭寧等國家工業基地建設提供政策支撐,改革開放後又為東南沿海省份擔當綠葉,整整50年,安徽一直是那些優先發展和傾斜地區以外的財政和資源平衡對象,哪怕每年留下那麼可憐的一丁點財政盈餘,也必須按照國家的特殊規定優先發展與外省那些國家優先地區配套的少數沿江、沿鐵路及電力能源等項目。純粹一個二孃養的。

即便如此,安徽也在持續半個世紀的政策窪地裡苦幹死幹加巧幹,在完成每年國家龐大資源輸出機會任務的同時,一直保持了數十年安徽在全國的經濟地位(GDP)十三、四位的排位,沒有下降。

一直到21世紀,安徽終於迎來了解放半個世紀以後的第一次全國性政策填平,安徽總結、分析了以前發展沿江沿鐵路幾城市發展對象自身條件侷限性弊端,開始制定出極具前瞻性的非常規思路和戰略,集中有限力量,瞄準未來工業革命升級,科學研究產業化的前景,先於全國十年時間,在合肥率先提出科教興市,工業立市,創新立市,綠色發展等發展綱領,堅決拒絕了無數低端、汙染性企業的遷入和立項要求。笨鳥先飛,規劃前瞻,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為自己掙的了寶貴的發展和彎道超越的機會,不是靠任何人施捨來的。

當然安徽或者合肥在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還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都是不可避免的,人無完人嘛。抓住時代發展的主流,牽住變革時代的牛鼻子,以發展帶動創新,以創新促進發展,安徽的前景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