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部分民營經濟發展困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福根192607738


中國的民營企業目前只有一些高科技、互聯網公司保持比較好的盈利,大多數民營企業都是處在競爭激烈、產能過剩、盈利困難的行業;還有中國稅收社保高企,政府應該通過大幅度降稅讓利給民營企業;還有中國擁有眾多的行政壟斷行業比如石油、銀行、證券、保險、天然氣、礦產、通信、醫院、食鹽、軍工武器、菸草、航空航天、供電供水、公交地鐵、海運、鐵路、機場等等,這些行政壟斷行業都要儘快向民營企業開放,真正的市場經濟就不存在那個行業是民營企業不可以投資的。


廣州銀行羅和


目前民營企業陷入困境,主要有幾下因素:

第一,企業各項成本不斷上升,但是產品銷售價格不斷下降。工資、社保、房租、原材料不斷上升,而產品價格不斷下跌。我一個朋友說,過去8分錢一個產品,現在已經降到4分錢,光原材料成本就上升1.5倍。

第二,民營企業都是傳統行業為主,很難靠技術升級賺錢。

第三,高房價扼殺了很多居民的消費能力。

第四,產能過剩。中國沒有一個控制辦法。誰有錢都可以開廠,誰有錢都可以開店,結果造成社會供應過剩。

第五,消費者需要更好質量的產品和個性化產品,而很多民營企業無法滿足。


專注於無人零售


我從我熟知的行業說說民企存在那些困境,多少有共性,以一葉知秋。

成都,鋼材貿易業。

1,應收款難收。鋼材賣到工程,錢太難收了,拖欠是常態,不管是那個性質的企業,基本沒有按合約付款的。有些工程企業將拖欠作為經營手段,認為替企業節省成本。這和基建工程款沒按時付有關,也和國人契約精神有關。

2,融資難和融資貴。目前,鋼材貿易業,那怕國企在銀行都很難貸款,何況民營企業。民企在民間借貸成本就高,基本在12%以上。

3,稅高。鋼材現貨,即從鋼廠進一噸鋼賣市場,能賺20,30元,很不錯了,而鋼材稅收綜合在20元。

關注我,用大白話,身邊事說經濟上的事。





琥珀想想


1民營經濟整體不存在突變的發展困境

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整體是向好的,其發展也是健康持續的。阿里巴巴的雙11其實側面證明了這些,雙11不僅僅是阿里的,它的背後有數不清的中小民營企業,某種意義上,他們代表了民營經濟的發展。當然,部分民營經濟的確也面臨了一些發展困境。

2發展困難的民營經濟有其共性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其實,不幸的民營經濟也有其內在規律和原因。這些原因中最重要的一個是這些企業依賴性強,沒有在真正的競爭市場中發展。有的依賴於政府,有的依賴於國企,有的依賴於成本低廉的資源或者勞動力。他們創新和麵臨競爭能力嚴重不足,換句話說,經歷的風風雨雨太少了。因而,一旦有變,自然困難。而那些在市場上拼打出來企業,哪怕經濟再是低谷,也早有準備。

3制約民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是體制

這個不能展開太多。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必然影響國內個體經濟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最終PK的是發展質量、成本和效率。運營和管理成本太高的一方,從長遠來看,必然失敗;發展質量則更有重要,重複性的投入如果過多,GDP看似被投資拉動,實際停留在原地踏步,面臨的結果可想而知;而效率,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決策效率,最害怕的是決策本身出現了偏差。而民營經濟,離不開整體發展環境,因而,最終的制約是體制。

限於水平問題,難免錯誤,敬請諒解。


最愛鹽豆炒雞蛋


我個人覺得當前部分民營經濟發展出現困難主要是因遭遇兩大發展瓶頸,一是需求瓶頸,一是創新瓶頸。


社會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使得社會消費需求的增長越來越困難,受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外貿需求的增長也出現了困難。許多民營企業的發展因此遭遇困境。

失業率不高,大量產品能夠被生產出來,然而社會沒有能力增加消費,這是分配環節出現了問題。

國民收入可以分為兩部分,資本收入和勞動收入。資本收入的支出除了一部分用於消費,還有一部分用於投資生產來獲得更多的收入,勞動收入主要用來消費。投資主要取決於資本收入,而消費則主要是受勞動收入的影響,前者很明顯。投資主要是用來生產工業品,每個人消費的數量有限,一個人能消費多少輛汽車?有錢人買兩輛、十輛,甚至百輛,但終究消費的數量很有限,而普通勞動者佔社會人口的絕大多數,所以說勞動收入在消費環節中占主導地位。

如果資本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過高,勞動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過低,社會經濟便會產生生產大於消費的矛盾。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追求利潤是資本創新的根本動力,但其實真正扼殺資本創新動力的是資本的高收益而不是資本的低收益。創新是企業源源不斷地獲得超額利潤的唯一源泉,沒有創新由於資本間的競爭超額利潤終究會歸零。當資本僅僅依靠剝削就能獲得高收益時,其創新的動力便會大大減弱。資本收益率越高,資本間的競爭越激烈,超額利潤歸零的速率就越快。社會貧富差距過大,資本收益率過高,使得大量資本湧入房地產市場、期貨市場、金融市場等非實體經濟領域,尋求高收益,企業發展和創新的動力便減弱了。

有研究顯示,許多創新活動在衰退的低谷開始,衰退的低谷是資本收益率最低的時候。當市場已經飽和的時候,企業無法從舊有和已經成熟的產品中獲利,無法再靠剝削獲得超額利潤,便只能求助於通過創新降低生產成本或推出新產品,依靠創新來獲得超額利潤。

因而我覺得問題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加快推進收入分配改革,增加社會福利,縮小社會貧富差距。


大方妹幾


當前中國民營經濟的困境要從三個方面來看,首先,民營企業面臨的融資困境大,無法藉助外力實現快速擴張,大量的中小微企業無法通過正常的融資渠道來進行融資,擴大規模,造成這個困難是由於我國的金融政策傾斜度不同造成,無論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借貸還是Ipo,民營企業都無法和國有企業相提並論。其次,由於中國經濟正處於從傳統的粗放模式轉向高、精、尖的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大量民營企業由於資金和技術限制,無法實施從傳統模式實現向高、精、尖轉變,由於各項成本的持續上升,大量民營企業掙扎在虧損邊緣,人力成本,環境成本,監管成本,稅收成本,土地成本,能源成本的輪番上升,更是雪上加霜。再三,隨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出口正面臨大量困難,產能出現大量過剩,民營企業的產品在大量滯銷,依靠退稅,廉價勞動力,廉價出口的血汗模式再實現跨越式發展已經不可能,從上述三方面看,民營企業的困境是必然發生的。


強大觀察


給民營經濟一個活下去的環境了嗎?!大門開的大大的,進門後就可以關門打狗了,棍棒齊上,完了,紅燒狗肉上桌,喝酒吃肉……勞動合同法、勞動法不就是收拾民營企業主的嗎?!


用戶60378040925


呼籲銀行應該立即對地方政府、企業和個人的貸款進行降息、延期,緩解地方政府和企業壓力,提高個人消費支出,以實現降槓桿、增投資、振消費的目的。否則,地方政府、企業、個人這種拆東牆 補西壁、拆南牆補北牆的日子終有補不起的一天,如此大面積的被金融機構重負荷,金融行業的高收益帶來了整個社會包括銀行在內的所有行業的高危高壓;在美日,實體企業去做金融,簡直就是個笑話;而在中國,實體企業去做金融卻成了企業追求的目標。由於金融業的暴利特徵,導致本來想認真做科技、做實業的企業統統都在向金融業轉型或靠近,例如格力、聯想、阿里、京東、滕迅、小米、希望、蘇寧等實際上都是在利用取得的金融牌照賺錢(地方上有一定實力的企業,辦不了銀行的牌照也想盡辦法辦個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典當公司等從中漁利)。美國的企業年貸款利率嚴格控制在2.5%/年以內,日本的企業年貸款利率管制在1%/年,德國也只有3.5%/年;在美國或在世界500強利潤排名榜單前十位中,中國的工、農、中、建佔了四位,中國其他企業無一上榜,貨幣總量和GDP均排第一的美國和排第三的日本仍均無一家金融機構贏利能力進入前十(全世界都沒有)。要知道銀行只是貨幣的運輸和倉儲、代管企業。銀行每年的利潤增幅均超過了GDP增幅的一倍左右,這相當於有很多非金融機構和個人的成本都被吃掉了一部分,又哪裡有利潤可談呢?國家每年發這麼多貨幣出來,企業和老百姓居然越來越窮,錢到底到哪兒去了呢?無疑已經被銀行收回去了。中國各銀行總資產達到了265萬億(中國的貨幣總量才151萬億呢),均攤到中國人每人身上則達到了20萬元(而實際上每人的淨存款才2萬元);美國銀行發展了這麼多年,資產總規模才17.24萬億美元,僅相當於中國的43%。目前中國被執行的失信個人已達1200多萬人,若按家庭計算,則有1200多個家庭失信,再加上尚有上千萬個訴訟,尚有未暴露出的隱形失信人。這個失信數據太大了。中國的金融機構給社會帶來的實在負擔太重了。

另外,國家領導非常重視科技的發展,重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建設研發。我們要去槓桿,要供給側改革,但是,我們的增值稅制度卻沒有給企業提供供給側改革(科技升級、品牌的提升與質量的升級、生產效率的提升、供應渠道的改善、服務的升級等)的研發土壤,要知道這些東西對於國家,意味著改革,而對於企業和個體,則意味著質的改變,不管是改革還是改變,都還意味著要痛苦的付出成本作代價。而科技,永遠是第一生產力,不管是科技的進步還是效率的提升還是渠道的拓展,始終都靠人特別是靠人才的大腦去完成。美國擁有世界上70%的科技成果,擁有世界60%的優秀的一流大學,其幾乎所有企業(包括低至服務業、食品業甚至巧克力廠,高至通訊、發動機、生物科技、航天技術等)的科研經費和設備改造佔了企業銷售額的約20%-50%,這是美國企業強大之所在。要明白,科研成本中的最大兩塊便是人工成本和資金成本,但是我們的工資和貸款利息幾乎不能進行增值稅抵扣,會意味著很多企業不敢搞科研。所以不是我們的企業傻得不知道去搞科研去升級,而是企業真的需要時間和空間去做升級的事。雖然國家有科研扶持政策,但幾乎是要成功後才能得到政策,而科研成功的比例是很低的,所以很多企業的科研成果尚未成功,而企業出了問題。我們是人口大國,應該鼓勵就業;我們尚處於低端生產階段,應該鼓勵人工搞科研升級,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培養或引進人才,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從制度上解決投資者逐短利、輕長利的投機行為;利息是金融機構交了稅的,應該抵扣。對於財富,世界是公平的,誰具有了最先進的核心競爭力,財富便向誰傾斜。

建議:一是大幅度降利息,並延長貸款期限;二是調整增值稅抵扣辦法,讓實際發生的成本能夠全額抵扣;三是對於用人多的企業,應該有政策支持措施。


陳正權457


我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國外市場不好,民營出口嚴重下降。

2,民營企業負擔(養老,個稅,公積金)十分重。勞動成本上漲壓力太大(主要是房租,地租對於勞動成本有直接影響)。物流成本太高。都說中國民企壽命不過八年,和這三條卡脖子的因素,有直接關係,還不算腐敗成本。

3,民企和地方政府的關係,更像一種家長和孩子的關係,在所謂的區域市場經濟中,民企更像是一個地方政府所有企業。


謹聖嘆


根本是沒有劃清政府和社會的權力界限,沒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政府的權力失控所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