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聯中國獲批籌建 國內保費規模年增14%引外資搶灘

日前,安聯集團宣佈,中國銀保監會正式批准德國安聯集團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據瞭解,這是迄今為止中國首家新設立的外資保險控股公司,註冊地將設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預計將在2019年正式成立。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保險研究所所長劉冬姣向長江商報記者分析,安聯能搶得頭籌,得益於其在中國市場的長期耕耘,而隨著國內近年來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國險企越來越多,對中國險企而言,該消息也並非是“狼來了”的故事,很可能是狼虎鬥,是一種良性刺激。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保險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17年在全球增加的總計600億歐元的保費中,近八成源自中國市場。中國的壽險市場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2017年的增幅高達23%。安聯集團研究部門也預計,到本世紀的20年代末,全球保費收入的40%左右將來自中國市場,未來10年,中國市場保費規模每年將增長14%。中國或將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保險市場。

財險板塊與京東牽手

今年下半年,安聯集團在中國保險市場動作頻頻。

10月31日,安聯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安聯財險)官網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中國銀保監會批覆,批准公司名稱變更為“京東安聯財產保險有限公司”,財險板塊正式與京東聯姻。

安聯保險是一家德國企業,擁有120多年的悠久歷史,長期以來穩居歐洲保險市場龍頭。《財富》雜誌評出的2017年世界500強名單中,安聯保險集團位列第34名,超過位列第39名的中國最大保險公司——中國平安(601318.SH)。

不過,安聯保險雖然歷史悠久,規模和實力也夠強大,想要進入中國卻並非易事。

就安聯財險而言,改制已然八年,安聯財險在市場規模的擴張上卻過於緩慢,截至目前只有北上廣三家省級分公司。在經營方面,據年報數據顯示,該公司直至2017年才首次實現盈利,當期淨利潤為0.27億元,但累積未彌補虧損總額卻達3.96億元。另據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其共計實現淨利潤3648.5萬元。

安聯財險之前的持續虧損或與其營業支出較大有關。2012年,該公司手續費及佣金支出、業務管理費及賠付支出分別為0.36億元、0.68億元、1.3億元,而到了2017年,這組數據分別為1億元、1.6億元、4.4億元,漲幅均在1倍以上。

在營業支出連年飆升的背景下,安聯財險的保險業務收入和投資收益增長則呈“小碎步”前行。2012年,該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5億元、投資收益0.11億元;而2017年,這組數據僅為10.8億元、0.2億元。

從償付能力來看,改制後的安聯財險在2017年以前,除了在2012年時達到“巔峰”的644.37%外,其他年份幾乎都徘徊在170%左右。如今,相關指標在京東入股後終於有所上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該公司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448.4%,和上季度末的204.3%相比上漲明顯。

需要注意的是,從資金流動性方面來看,該公司3個月內淨現金流為-0.48億元,3至12個月內淨現金流為-1.72億元。

“保險業長期以來屬於外商投資限制性行業。從國內保險公司的具體情況來看,目前仍然是中資保險公司佔主導。其中50家左右的中外合資保險公司中,中資佔股絕大多數達到50%甚至超過。”有保險業人士分析,外資想要在中國開展保險業務,客觀上也需要熟悉中國市場的合作伙伴,合作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外資險企開始跑馬圈地

目前,外資對財險公司的持股比例已經全部放開,合資壽險公司外資持股比例也將放寬至51%,且3年後不再設限;開業3年以上的在華外資保險公司在華投資設立的保險專業代理機構及保險公估人,可以申請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及保險公估業務。

消息一出,業界蠢蠢欲動。

香港富豪李澤楷旗下的富衛人壽保險(百慕大)公司等立刻向銀保監會提交了籌建富衛人壽保險公司的申請材料。“全球保險教父”格林伯格也非常看好中國市場和中國保險市場發展前景,其擔任董事長的史帶集團有意持續增持史帶財險股份。

而英國保誠保險和加拿大太陽人壽金融公司也表示有興趣持有中國業務更多股份。

而11月27日,法國安盛集團宣佈,已與安盛天平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安盛天平)的現有國內股東簽訂協議,收購安盛天平剩餘50%股權。

根據公告,11月26日,天茂集團等五家中方股東同時簽訂了相關協議,將合計持有的安盛天平50%股份出售給安盛。出售完成後,安盛將持有安盛天平100%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天茂集團實際控制人為著名商人劉益謙,而該併購舉動也因為劉益謙而一時關注頗多。

安联中国获批筹建 国内保费规模年增14%引外资抢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