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讀了一千二百多年,“天生我材必有用”居然不是李白寫的

被誤讀了一千二百多年,“天生我材必有用”居然不是李白寫的

盛唐輝煌,詩歌為尊,詩仙詩聖就足以書寫大唐一半的傳奇。

特別是李白,余光中讚美他: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被誤讀了一千二百多年,“天生我材必有用”居然不是李白寫的

李白名下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兩句詩,堪稱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家喻戶曉。但是,很遺憾。其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很可能是後人修改的,並非李白原作。李白的原作,應該是“天生吾徒有俊才”。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一首《將進酒》詩(詩題一作《惜空樽酒》),恐怕要算太白最經典的作品之一。這首詩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兩句,堪稱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家喻戶曉。可以肯定,這兩句詩在塑造李白不朽形象時,起了重要的作用。通過這兩句詩,人們很容易在自己的心目中樹立起一個天真、直率、樂觀、自信、自負、豁達的李白形象。

被誤讀了一千二百多年,“天生我材必有用”居然不是李白寫的

主要論據有如下二條:

一是,分別藏於中國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和日本東京靜嘉堂的兩種宋版《李太白文集》、清乾隆刊本王琦注《李太白文集》和清繆曰芑刊本《李太白文集》,都指出這一句詩另有兩種版本,“天生我身必有財”和“天生吾徒有俊才”。敦煌發現的唐代抄本,是“天生吾徒有俊才”。

二是,從古體詩押韻慣例看,轉韻之時,首句亦應入韻。例如本詩第一二兩句,“來”和“回”押韻,咍灰韻通押,平聲韻;緊接著,轉為入聲韻,“發(髮)”“雪”“月”相押,月韻。轉韻第一句,“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末字“發”字入韻。而“天生我材必有用”,“用”字不能跟“千金散盡還復來”、“會須一飲三百杯”中的“來”字“杯”字押韻。就是說,不知道什麼緣故有人非要改成“天生我材必有用”之後,打破了古體詩押韻的慣例。不過顯然,修改此句這個傢伙,不太懂古體詩韻例。但是我怎麼覺得他改的跟有味道呢?難道習慣的原因?

這樣一來,我們心目中通過“天生我材必有用……”建立起來的李白形象,似乎也有稍加調整的必要。不同於“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我身必有財”,只是關於財富方面的自信、自負;而“天生吾徒有俊才”,只是關於才能的自負。就是說,如果原作是“天生我身必有財”,那麼,說明李白當時有“富貴”可求的自信;如果原作是“天生吾徒有俊才”,我認為可作兩種解讀:一種類似“必有用”“必有財”,表現自信;一種是說牢騷話,表達憤懣之情。

被誤讀了一千二百多年,“天生我材必有用”居然不是李白寫的

“天生吾徒有俊才”較為符合

《將進酒》詩,一般認為作於天寶年間李白二入長安被逐出朝廷(即所謂“賜金放還”)以後,也有學者認為作於李白一入長安之後、二入長安之前,大約認為李白被驅趕出朝廷來以後,“傷心備至,牢騷特盛”;一入長安之前是極少感慨,更無牢騷;只有一入長安之後、二入長安之前,才是一邊發牢騷,一邊自我安慰。而《將進酒》一詩,正是一邊發牢騷、一邊自我安慰。

無論是二入長安被逐出朝廷,還是一入長安之後、二入長安之前,從作品中其他一些詩句,例如“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與爾同銷萬古愁”等看,這個時候的他已經缺失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時的樂觀自信了。這個時候,他對處於鼎盛時期的李唐王朝任用人才、財富分配情況都已經有較為清醒的認識,那便是,“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古風》詩)。

可見,說原詩是“天生我身必有財”,明顯跟李白這一時期的思想狀態不相符合。換言之,李白已經沒有那麼天真幼稚了。

相比之下,“天生吾徒有俊才”較為符合。有俊才,卻被糟糠養之,才會感到憤怒,才會大聲喊出“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與爾同銷萬古愁”等口號。如上所述,“天生吾徒有俊才”,與其說李白這首詩是勸酒歌,還不如說李白是藉著酒杯澆心中懷才不遇的塊壘!應該是李白一句憤青式的吐槽。

親愛的讀者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