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如何算是有智慧?如何算是仁者?

儒家思想:如何算是有智慧?如何算是仁者?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解读:​

​樊迟问什么是智慧啊?孔子说,把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做到合适,做好。尊敬鬼神,但是远离鬼神。这就可以说是智慧了。​

​什么意思呢?这智慧,其实很简单,就是做好人事,做好能做的事情,在自己能力,见识范围类的事情,把其做好。​

并不是去做那些自己不懂的事情,不知道的事情,比如,鬼神,这种事情,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但是也没办法证明鬼神不存在。所以我们就存而不论,不去谈论他, 但尊敬他。​

这是我们能力圈外的事情。​

​什么是智慧,《孙子兵法》里讲打仗,也是如此,要把敌人引导到我熟悉的地方进行战争。​

而不是我进到敌人的地盘,而我又不熟悉这个地方,这就要吃亏了。​

​智慧,是在自己的能力圈内做事,智慧是做好人事,而不是去求鬼神保佑。​

做好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情,自然可以无祸。​

如果做不好人与人之间的事情,成天求鬼神,那也不能免祸。​

​樊迟继续问,那什么是仁呢?​

​孔子说,仁的人 啊,先付出,再收获,争着做难的事情,再要回报,争着多给别人一些,多考虑一下别人,自然有收获,这样做,就是仁了。​

​​其实字面意思非常简单,但要做到非常难。​

1、先付出,后收获。​

我们做任何事情,不管是种田,还是人际交往,还是做项目,还是求学,皆是如此。​

​由于我经常做一些教学工作,经常碰见这样的人,他会说,您先教会我,我就会加倍的付您学费,​

您先培养我会赚钱了。我再付费给您,这样,才能证明您教的是有用的,是实用的。​

​这些人,看似聪明,但实际上我们是不陪他们玩的。他们总是想不出一分钱学费,到处找免费的东西,让自己获取了金钱过后,再付出。​

我们也不跟这样的人打交道。​

​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一些聪明人,懂的要先种田,还要浇灌,付出心血,才可能有收获,有时候,碰到天灾人祸了,就算付出,也没收获。您必须懂得这个道理。​

​不懂先付出的人,注定一辈子命途多舛,难以有什么收获。​

这个世界上的成功者,基本都是先付出代价的,都是奉献者,​

这个世界上的失败者,基本都是索取者,什么都不愿意付出,就直接想要别人的钱财或者其他东西,还非常理直气壮。​

​2、先难后获,争先恐后的去做那些难的事情,而不是退避三舍,不是避让。​

要迎难而上。不是知难而退。​

​比如,有些人就喜欢推卸责任,您让他去做一个视频,音频,做点流量,这样以后可以做成交赚钱。​

他就会说,我不会啊,好难啊。​

您让他买点资料去自学,他就会说,您教我吧,您能不能简单点,一句话把我教会?​

这些人,都是不具备迎难而上的特质的。​

这其实主要是一个心理因素,是一个态度问题。其实很事情并没有那么难,只要您去做,您就会发现越来越简单。但大部分人不愿意自己动脑,动手去做事,​

逃避,躲避,一句话推卸责任,让其感觉更加轻松愉快。​

但是又想要收获。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仁者知道,我们必须克服一些困难,才可能有机会获取财富。​

​3、先别人,后自己。这也是仁​。​

人心都是肉长的,大家都想争先恐后的获取利益。怕自己不能获取利益。​

于是,想着自己先拿,多拿,别人后拿,少拿。​

这样的人,就只能当一个小人物,很难成为大人物,成为一个仁者。​

先别人,后自己,这样,别人才愿意跟您长期玩下去,然后您才能长期获得利益。

而如果您先自己,后别人,慢慢的,别人都立刻您了,

您只能获得前面第一次的利益,路越走越窄。

成功果然是反人性的。

成功者,都是让别人顺应人性,成功者,看起来傻,实际上是大智慧。

大部分人,都是被人性控制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仁者少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