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如何成为“仁者”:其实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孔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孔子主张的“仁”,即指“仁者爱人”,爱人则是向善的开始,欲仁即是欲善,一心向善,善就会体现出来,这就成为了仁者。

如何成为“仁者”:其实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善恶存乎一心之间,周易以☲代表心,心中空则为离卦为光明积极,心中实则为乾卦为阴暗消极。如何驱散心中的阴暗就需要“仁”的力量。

儒家有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然而从孔子的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即没有主张性善也没有主张性恶,孔子主张的是,人心无善恶,想要善就是善,想要恶就是恶。

佛家有更形象的说法,“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恶念的一瞬间就是向善,就是向仁。

道家也有类似的说法,“一念不起,万念倶灭”。这里的念正是修习导引之术时所产生的“邪念”,并认为这样的念头,有一就生二,有二就生三,有三就纷繁而不宁了。

正应了周易所言,“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如何成为“仁者”:其实就在你的一念之间

孔子出此“向善论”其实是针砭时弊,想让春秋乱世中的君主减少杀戮,避免纷争,重新拾起周朝的礼仪制度。

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古老制度因无法适应新的形势而被摒弃,孔子的心愿最终成为空想。

但对于个人来说,在心田种下“向仁”的种子或许也不是坏事。

一心向善即成“仁者”,一心向恶便为“不仁”。你如何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