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还在用人工装弹?难道是为了节省人员配备和支出?

昌于森


其实欧美采用四人车组与中俄采用三人车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战术策略不同。

1:火炮弹药形式不同:欧美采用120mm定装弹药,中俄采用125mm分装弹药

2:欧美车内空间较大,可以容纳更多成员,中俄为了尽量节省空间和体积,无法容纳更多。

3:多一个装填手,在进行整备维修和城市作战时有一定优势

4:在体力允许和熟练度较高的情况下,人工装填速度要快于自动装填。

第一个,欧美主流主战坦克现在大多采用莱茵金属公司的44倍径RH-120火炮。这种火炮发射120mm定装弹药,总重18.6-20公斤。这是大部分士兵经过训练能够搬运的最重的整装弹了,再重一点连黑蜀黍们都搬不动。

第二个,欧美主流的主战坦克炮塔空间都非常大,我们可以拿德国的豹2A6坦克与俄罗斯的T-80U比一下,豹2A6的炮塔比T-80大了少说有一倍。宽敞的炮塔虽然容易被命中,但是得益于优秀的装甲和传动系统,豹2A6跟T-72/80这类的坦克比起来炮塔反而更灵活且坚固(然而还是避免不了爆2的外号)

第三个,常规的整备维修,多一个人哪怕端茶倒水也是好的。中国坦克三人车组在战斗间隙中要做的事太多了,当过坦克兵的人应该深有体会。有个麒麟臂的装填手帮着掌纤轮锤也是好的。而且在进行城市巷战的时候,装填手也可以控制一个遥控武器站或者探出头去,多一个人多一份安全。

第四个就是自动装弹机和分装药的弊病了。俄式的自动装弹机一般采用盘式分装药装弹机,这种装弹机的装填时间非常固定为7秒。在电影《八月八日》中就有数着数躲炮弹的技巧(战斗民族艺高人胆大啊)。而黑蜀黍的爆发装填,在准备好的情况下第一发发射与第二发的间隔可能只有3-5秒,简直丧病。


军事观察员东旭


坦克战车使用的自动装弹技术,并非完美。在获得自动装弹能力同时,需要付出一些代价。这包括了自动装弹机的高昂成本、占据的空间和能源消耗、发生故障时带来的风险、维护维修的劳动量与投入。

同时,在一些坦克战车上,自动装弹的快捷,并不会令实际作战发射速度提高。例如美国M1坦克作战时,真正决定发射速度的是搜索发现、跟踪目标的操作过程,人工装填已经足以满足需求。

因此,许多坦克战车目前仍没有自动装弹机。不过这是发展趋势,因为未来的坦克炮弹需要增大体积重量,从而实现更大的威力,届时将难以使用人力进行装填。

从具体的例子来看,BMP-1,世界上第一种步兵战车,就是一个好例子。这也是中国陆军大量使用的86式步兵战车的原型!

以下照片恰恰展示了该战车曾经让最具争议的部分:其主炮与自动装弹系统。

它的炮塔呈现截顶圆锥体,下方装有环形弹仓和自动装弹机。自动装弹令BMP-1一举拿下了当时装甲车中等口径火炮系统装弹环节中的技术领先位置。炮塔中装了一门73mm的2A28低压滑膛炮,后坐力很小,炮重只略超过100公斤。

BMP-1这一炮塔系统非常简单, 于是被许多中东武装组织移植到了皮卡等车辆上,照样可以正常作战!但是,它也有不小的缺点,这一自动装弹系统并不很可靠。而且,它限制了使用的炮弹的种类。

这一火炮的争议在于,它的优点来自于极大的缺点:它其实是一把大RPG,利用无后坐力炮原理,发射火箭弹(上图)。这一原理导致炮弹速度较低,干扰精度的因素多(例如易于被风吹偏),精度远不如西方步兵战车采用的小口径速射机炮。照片中展示了BMP-1/86步兵战车最重要的自动装弹机构,在炮塔战斗舱周边配置40发环形弹仓。用自动装弹机可以向回到3°30′固定位置的火炮装填炮弹。带有人工装填功能。

这一火炮,主要发射定装式尾翼稳定破甲弹,初速400米/秒。如果采用步兵使用的同类СПГ-9反坦克火箭筒所发射的炮弹,最大飞行速度可达665m/秒,进射距离800米,最大射程1300米,射速8发/分钟。

中国陆军与军工专家,当然非常清楚86步兵战车沿用了这一很有争议的火炮会带来不小的问题。但无论对于90年代的中国陆军,还是当年的苏联陆军,能够获得这种真正的第一代步兵战车,迈入了机械化作战时代,意义依然非比寻常。

目前86式步兵战车早已被我军最先进的ZBD-04步兵战车、09轮式步兵战车抢去了风头,但仍然是许多部队单位的主力战车。此外86家族也发展了使用30毫米机炮替代73毫米炮的86A改进型,终于抛弃了不够理想的73毫米炮。

有趣的是,正在大批量换装的ZBD-04步兵战车,也采用了苏联设计的炮塔武器配置,一门100毫米炮和一门30毫米炮。这也是一个极为有趣的历史轮回!


加特林


现今世界上使用人工装填的坦克依然是很多的,不过依然有很多国家的主战坦克使用了装弹机系统自动装填,而这其中的原因也是很复杂的。

首先以美国为例,如今的美国M1A2SEP坦克使用的依然是人工装填,看似不符合没见美军高技术军队的特点,但是却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实际上美国很早就开始了坦克自动装弹机的研制工作,比如二战中就有给M4谢尔曼坦克研制的自动装弹机,但是最终没有装备使用。再比如后来的MBT70项目,使用的也是自动装弹机,但最终项目没能成行。后来的M1坦克则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自动装弹机设计。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美军对自动装弹机的要求很高,首先是可靠性要高,很多自动装弹机在坦克炮塔旋转到特殊角度时会难以装弹,而且切换弹药的速度和灵敏性也不是很理想,因此美军摒弃了自动装弹机而继续使用人工装弹。此外就是实际作战中,坦克这种兵器经常会遭遇各种故障等,而此时就需要车组人员进行维修,而此时多一个装填手就多了一份力量,不既能帮助维修,而且能够进行警卫等,显得更加实用。

而像苏联,则早在60年代就开始大量使用自动装弹机了,车组成员也成了固定的3人车组。不过当时的自动装弹机问题很多,比如特殊角度就难以装弹、更换弹药类型比较麻烦等等。但是由于苏联特殊的作战思想,其主要使用大规模的机械集团军力量突击北约,在这种情况下,大量坦克的数量优势就能抵消坦克自动装弹机的缺陷,自然也就不是问题了。

而如今其实也有一些西方国家使用自动装弹机,比如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就使用了自动装弹机。而考虑到未来坦克等可能会装备更强的主炮等武器,此时装填手就很难应付这样的任务了,而且现如今的自动装弹机技术越来越高,未来自动装弹机必将成为坦克等武器的必备装备。


雇佣兵


现在一流的坦克基本都采用自动装弹机系统,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炮塔体积增大,受攻击装弹机故障影响战斗力,人员配置少,缺少意外时的战斗人员相互替补等等。一般无自动装弹机系统的坦克炮塔体积相对都比较小。



太极寄畅


现在使用人工装填的坦克主要是西方坦克,在设计它们的时代,自动装弹机还不成熟,故障率太高了,尤其是西方坦克要使用尾舱装弹机,90是第一种使用自动装弹机的西方坦克,它的故障率高达5%,这种故障率太高了,后来的乐克莱尔要好的多。但是这已经是九十年代了,大部分的现役坦克都已经是大量服役,而国际局势的变故使各国也没有研制新的主战坦克的需要,所以现有的坦克能用着就先用着。所以,现在西方的主战坦克还是4人乘员组。

对于苏系坦克,由于装甲技术的落后,苏联坦克设计师都是要减小坦克的体积,所以很早就使用自动装弹机,但是苏系坦克的自动装弹机无法实现弹药的隔舱化,如果要是被命中,那就是脱帽又敬礼的下场,当然苏系坦克的自动装弹机在车底,处于坦克最不容易中弹的位置,这个就是一个权衡利弊的结果。

但是从目前来看,使用自动装弹机是一个趋势,炮弹愈来愈大,人已经抱不动了。


有痰


主要是自动装弹机会增大坦克的自重和占用本来就不大的坦克内部空间。还有就是自动装弹机在复杂的战斗环境中故障率较高,影响战斗效率有时还会造成自身的危险。所以欧美有的坦克到现在还在使用人工装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