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孝惠皇后至死仍是完璧之身,這是真的嗎?你怎麼看?

風過初夏雨過天晴


孝惠張皇后和惠帝發生過關係,所謂她至死是處女這種說法來自東晉之後的筆記野史小說《漢宮春色》,不足為憑,正史上沒有這種說法。各種網文裡聲情並茂、繪聲繪色記載孝惠皇后至死都是處女,惠帝和她沒有發生過性關係云云,很明顯這些都是後代文人基於自己的道德倫理觀強加給古人的。

呂太后親上加親,選了外孫女張氏立為惠帝皇后

呂后和漢高祖劉邦生有一兒一女,兒子是惠帝劉盈,女兒是魯元長公主,下嫁宣平侯張敖。呂后掌權後,希望漢家天下永遠流著自己兒女後代的血,所以決定親上加親,選了魯元公主的女兒、自己的外孫女張氏為惠帝皇后。

惠帝為人雖然很善良,但性格確實仁弱,而且對政治也沒啥興趣和野心。他目睹母親呂太后對戚夫人母子的殘酷報復之後,大病一場,從此沉迷酒色不問政事。漢惠帝風流多情,他和後宮一起生了六個兒子。

可能是惠帝后來身體不太好了,所以呂后很著急讓張皇后懷孕。根據《史記》裡的記載,呂后為了讓張皇后懷孕用盡了各種辦法。根據生活常識,懷孕最基本的前提是發生性關係,肯定是惠帝和張後發生過關係了,呂后才能考慮用各種手法試圖讓皇后懷孕。但客觀條件擺在那裡——張皇后年紀太小了,惠帝去世時她最多也就十三四歲,再加上惠帝不愛惜自己身體導致早逝,所以她沒懷孕很正常。

被呂太后操縱,小皇后被迫捲入宮廷陰謀

由於張皇后沒有孩子,呂后於是讓她假裝懷有身孕,然後偷取惠帝其他後宮生的孩子聲稱是張皇后之子。在殺掉了這個孩子的母親後,呂后把這個孩子立為皇太子。惠帝去世後,成為皇帝。

這個小孩漸漸長大後,逐漸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揚言道:“皇后怎麼能殺了我的母親來認為我兒子?我現在還沒成人,等我長大後我要報仇!”呂后聽說後非常生氣,於是把他幽禁起來,聲稱皇帝病重得無法上朝了,於是改立惠帝另一個兒子常山王劉義為帝。呂后又立了侄子呂祿的女兒為皇后,並且大封諸呂,想鞏固皇權和呂氏家族的地位,當時強勢精明的呂后掌控天下權勢,群臣不敢有所反對。

呂后去世後,功臣發動政變,張皇后被廢棄北宮

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雖然經過她的精心部署,她的子侄們掌控了軍隊和權勢,可惜他們的才智太過庸碌,能力不及呂后萬一,所以呂后這棵大樹一倒,整個呂氏家族都被功臣集團誅滅。功臣集團們廢黜少帝,迎立劉邦之子代王劉恆為新皇帝。當天晚上,有司就以惠帝諸子都是野種為由,包括少帝在內全部被誅殺。

由於漢惠帝是高祖毫無疑問的嫡長子,而張皇后是惠帝明媒正娶迎娶的皇后,再加上當時魯元公主和宣平侯張敖早就去世,張皇后的弟弟魯王張偃還是小孩子,所以功臣集團和漢文帝對張皇后網開一面,沒有殺她,但是廢黜了她的皇后名號,將她幽禁在北宮。張皇后被幽禁了將近二十年後,於公元前163年去世。由於她喪失了皇后名分,所以漢文帝雖然將她葬在了惠帝的安陵,但沒有為她起墳(也就是說沒有皇后規格的墓葬)。《漢書》作者班固等可能對文帝此舉不以為然,所以仍然稱她為孝惠皇后。

後世人對張皇后命運的感慨造成了“張後至死為處女”說法的流行

由於張皇后童稚入宮,她並沒有主動參與過任何宮廷鬥爭和陰謀,最後卻因為呂氏親屬的身份被牽連,幽禁北宮而終,沒有得到皇后身份應有的尊重,所以後世人讀史書時對她抱有很深的同情。創作於晉朝的野史小說《漢宮春色》就是一例,作者由於同情張後,在小說裡不厭其煩渲染張皇后的美麗純真和高潔,甚至說她至死都是處女之身。其實晉朝距西漢初年已經數百年之久了,司馬遷都拿不到的史料這個作者更不可能得到,而且裡面繪聲繪色描寫的宮人對張皇后驗身甚至裸屍圍觀的行為也太無禮和荒誕了,完全不符合禮儀。

不過由於惠帝和張後是舅舅外甥女的關係,所以“張後是處女之身”這種說法非常迎合後世文人以及現代很多人的倫理道德觀念,因此他們他們一直認為這個就是歷史史實。


美映椒房


漢五年,英布、彭越、韓信、韓王信、臧荼、吳芮等異姓王和大功臣盧綰、劉賈等人上表,請求尊漢王劉邦為皇帝,劉邦三讓,而後在定陶汜水之陽即皇帝位。

劉邦即皇帝位的時候,皇帝還像現在的新媒體一樣,是個新名詞,也是一個新職業,自秦王政一統天下並自稱皇帝算起,皇帝這一職業,才不過十八年而已,關於皇帝是怎麼一回事,皇帝應當怎麼當,還處於不斷地調整和改進中。

劉邦這個皇帝,就和秦始皇、秦二世很不同。

秦始皇、秦二世做皇帝的時候,天下一統,四海政令唯一,也就是咱們通常所說的郡縣制,但劉邦做皇帝的時候,雖然也是天下一統,但四海政令卻不統一,既有咱們通常所說的郡縣制,又有類似於春秋戰國時候的封建制,有人把劉邦所施行的政治制度概括為「郡國制」。

除了政治制度的不同,皇家內部的權力格局也很不同。

秦始皇從來沒立過儲君,即便被世人寄予厚望的扶蘇,也不過是長子而已,秦始皇也沒立過後,無論做秦王時還是做皇帝時,都沒有後,因此,秦始皇的兒女之間,也不存在嫡庶之分,秦始皇更不曾給任何一個兒子封王。

劉邦剛做漢王的第二年,便立呂雉所生的兒子劉盈為太子,呂雉從項羽的楚營回到劉邦所控制的漢地以後,便成了後,劉邦即皇帝位以後,呂雉則成了皇后,劉邦去世前,已經把除了太子劉盈之外的所有兒子都封了王,劉肥是齊王,劉如意是趙王,劉恆是代王,劉友是梁王,劉恢是淮陽王,劉長是淮南王,劉建是燕王。

劉盈襲號為帝之後,又跟劉邦有些不同。

劉邦做皇帝的時候,皇后是發跡前的妻子,並未特別在意出身和血緣,而劉盈做皇帝的時候,皇太后呂雉認為,應當親上加親,皇權才能穩固,所以劉盈的皇后是原趙王張敖的女兒張氏,張敖的王后又是劉盈的親姐姐魯元公主,這就是呂后想要的親上加親,兒子身上流著自己的血,兒媳婦身上也流著自己的血,將來的孫子,身上也會流著自己的血。

很可惜,呂后和張氏試過很多方法,最後張氏都沒生出兒子來,只好殺了劉盈臨幸過的一個女人,並把這個女人的孩子據為己有,對外宣稱是張氏生的兒子。

正因為張氏在劉盈活著的時候不曾為劉盈生下一男半女,所以張氏至死仍是完璧之身的說法漸漸流傳開來,直到晉人著作的小說性質的《漢宮春色》問世,該書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張氏死後被侍女驗身的場景,張氏至死仍是處女的說法才傳得更為廣泛了。

但大家對張氏至死仍是處女的說法津津樂道時,往往似有意似無意地忽略《漢宮春色》的性質,《漢宮春色》並非《史記》、《漢書》、《後漢書》這樣嚴肅的史學著作,而是一本有著現代意義上小說性質的野史,這樣的作品,根本就不能作為信史而參照。

另外,《漢宮春色》問世的時間是晉朝,距離漢孝惠帝皇后張氏逝世已經過去了幾百年,《漢宮春色》的作者根本沒法獲取張氏逝世的第一手資料,即便作者對張氏逝世前後的描寫不是自己在書齋中想象出來的,也是作者在道聽途說來的,所以作者對張氏逝世後的描寫才會有荒誕不經的「侍女聞空中奏樂聲,異香數日不散」的描寫。

除了「侍女聞空中奏樂聲,異香數日不散」這樣完全違背常理的描寫外,「侍女為後沐浴,驗視後之下體」的描寫,也不合禮數,張氏的侍女縱使再八卦,也不會如此不尊重張氏的屍身,更何況,張氏逝世的時候,已經是四十左右歲了,處女膜什麼的,怕是早就自然脫落了。

而從《史記·外戚世家》中那句「欲其生子萬方」來看,張氏肯定和孝惠帝劉盈同房過,所以不可能至死仍是完璧之身。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外戚世家》、《漢宮春色·漢孝惠張皇后外傳(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